淮政辦發〔2020〕26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淮安市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攻堅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希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淮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8月25日
(此件公開發布)
淮安市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攻堅實施方案
2018年10月,淮安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今年11月,國家住建部、生態環境部和財政部將對淮安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進行國家級驗收。為確保創建工作圓滿完成,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市政府決定開展「大幹七十天,全力抓攻堅」行動,並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聚力聚焦淮安「綠色高地、樞紐新城」戰略定位,堅持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的總體要求,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打造示範特色亮點,切實改善城市水環境,努力為「四個淮安」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攻堅目標
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已整治水體水質穩定達標,實現長制久清;充分融入海綿和系統治理理念,全力打造10條示範河道,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汙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進水濃度顯著提升;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創建氛圍,公眾滿意度穩步提高,確保達到90%以上。
二、攻堅舉措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對照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創建任務清單、省級兩次督導反饋問題清單及個性化任務清單內容(詳見附件3、4、5),明確職責,密切配合,狠抓落實,確保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同時著重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再次開展細緻排查。各區政府(管委會)對轄區內所有水體開展新一輪全面摸排,務必做到全覆蓋、無遺漏,摸排工作於8月31日前完成,新增黑臭水體名錄蓋區政府(管委會)公章上報至市攻堅辦。如排查不仔細,在國家驗收時發現新的黑臭水體,由所在區政府(管委會)全權負責。消除黑臭的工程性措施要立即進場組織實施,所有整治工程於9月底前全面完成。(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區政府(管委會)落實,以下均需各區政府(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全面推進工程掃尾。加快推進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的36條黑臭水體水環境提升工程。要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責任河長靠前指揮,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掃尾。(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分工負責)
(三)狠抓交辦問題整改。針對兩次省級督導組反饋的問題,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一般性問題9月底前整改到位,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制定中長期計劃,穩步推進。所有問題實行銷號管理,整改完成後由市攻堅辦組織人員到現場核查。(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分工負責)
(四)加強河長現場巡查。責任河長切實擔負起「管、治、保」的職責,執行好巡河、治河、護河各項制度。創建攻堅期間,各責任河長每周步行巡河不少於2次,發現問題及時協調相關部門解決,確保水體內無大面積漂浮物、岸坡乾淨整潔無垃圾、無新出現或未完成整治的排水口,沿河無汙水直排。(市水利局牽頭,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分工負責)
(五)集中打造示範河道。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著力打造石塔湖、小南河、硯臨河、潯河、安邦河、崔大泓、二大溝、蕭湖、西汪塘、清安圩泵站引河等10條示範河道,9月底前完成。將海綿城市理念、濱水空間開發利用等與示範河道打造相融合。(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工負責)
(六)組織開展市級驗收。從9月15日開始,市攻堅辦牽頭,對照國家示範市驗收標準,對各區政府(管委會)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進行市級預驗收。驗收合格的繼續做好長效保持;不合格的開出問題清單,一周後再次進行驗收;再次驗收仍不合格的,由區政府(管委會)向市政府作出書面報告和承諾。(市住建局牽頭,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工負責)
(七)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各區政府(管委會)、各相關部門要通過設置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全面深入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宣傳報導,引導公眾積極參與,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參考附件6)。同時,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加強輿論引導。(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
(八)積極回應群眾訴求。針對中央、省、市環保督查發現的涉水問題,群眾舉報及反響強烈的涉水問題進行逐個梳理,點位要檢查到位,舉措要落實到位,整改要見效到位,積極回應群眾訴求,提升群眾滿意度。(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
(九)認真整理臺帳資料。遵循「一河一檔」原則,對照示範市創建的相關要求,認真準備臺帳資料,並於10月15日前報送至市攻堅辦。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對所提供資料嚴格把關和審查,對資料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市住建局牽頭,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
(十)精心準備檢查現場。做好現場檢查路線引導、整治情況講解等準備工作;積極配合做好黑臭水體周邊居民隨機調查抽檢準備工作。國家驗收期間,每條被查水體確保有各區政府(管委會)、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工作人員到場,並詳細介紹水體整治情況。(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分工負責)
三、階段劃分
攻堅行動從2020年8月22日至10月30日,具體分為四個階段:
(一)動員部署階段(8月20日至8月23日)
迅速召開攻堅動員部署會,動員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相關部門積極投身示範市創建工作,對全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提出要求。各區政府(管委會)、各相關部門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制定攻堅方案及具體落實措施。
(二)自查整改階段(8月24日至10月10日)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相關部門對照目標任務和驗收標準,迅速組織自查整改工作。自查整改圍繞國家驗收標準,針對省兩次督導反饋的薄弱環節,同時兼顧面上,做到區域全覆蓋,整改無死角。同時舉一反三,杜絕類似問題發生。
(三)市級驗收階段(9月15日至10月20日)
按照成熟一個驗收一個的原則,由各區政府(管委會)提出申請,市攻堅辦牽頭,按照國家示範市驗收標準,對各區政府(管委會)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進行市級預驗收。
(四)總結提高階段(10月21日至10月30日)
對市級驗收進行全面總結,驗收中發現的問題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限期整改落實到位,準備迎接國家驗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根據「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原則,市級層面成立市長任指揮長的創建攻堅指揮部,各區成立分指揮部。市級創建攻堅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創建工作的總協調、總調度、總會辦、總督查,由分管副市長任辦公室主任,分管副秘書長及市住建局局長擔任辦公室副主任。指揮部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組、履職督查組、宣傳報導組和5個現場檢查組,從相關部門抽調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人員,實行脫產集中辦公。(責任單位:市有關部門、各區政府(管委會))
(二)建立周例會制度。市攻堅辦主任牽頭,每周召開例會,綜合協調組、履職督查組、宣傳報導組和5個現場檢查組成員參加會議。會議通報每周工作進展,及時協調會辦攻堅行動中出現的問題。
(三)強化督查問責。履職督查組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行動不力、表現不好的單位和個人堅決上報,予以曝光;對行動快、措施硬、效果好的單位要通報表揚。各區政府(管委會)、各相關部門要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大局觀念,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攻堅任務。
附件:1.淮安市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攻堅指揮部成員名單
2.建成區51條黑臭水體治理責任河長名單
3.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創建任務清單
4.省級兩次督導反饋問題清單
5.個性化任務清單
6.黑臭水體治理宣傳標語
附件1
淮安市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攻堅指揮部成員名單
指 揮 長:陳之常 市委副書記、市長
副指揮長:肖進方 副市長
趙 權 副市長
成 員:秦 浩 市政府副秘書長
葉 蓓 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張建闖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張元貴 市教育局局長
楊維東 市工信局局長
呂春雷 市財政局局長
韓文軍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楊 凱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
王亦農 市住建局局長
袁開鋒 市城管局局長
徐效文 市交通局局長
施恩佩 市水利局局長
倪建華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張冬來 市商務局局長
孫邦貴 市衛健委主任
賀寶祥 市審計局局長
徐亞平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仲鳳筆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趙洪濤 清江浦區代區長
顏 復 淮安區區長
陳 張 淮陰區區長
鄧 勇 洪澤區區長
方慶華 淮安生態文旅區黨工委書記、淮安生態文旅區管理辦公室主任
沈曉紅 淮安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攻堅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創建工作的總協調、總調度、總會辦、總督查,分管副市長任辦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及市住建局局長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建立例會、檢查、通報、獎懲機制,每周召開一次會議,及時解決矛盾問題。攻堅指揮部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組、履職督查組、宣傳報導組和現場檢查組。
一、綜合協調組
組 長:秦 浩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王亦農 市住建局局長
劉 白 市住建局副局長
馮柄衡 市政府辦秘書五處副處長
賀 楊 市住建局城建處處長
楊 巒 市市政中心科員
工作職責:負責攻堅辦公室日常工作的聯絡協調,全體成員會議、工作例會籌備工作,編制、審核、印發會議紀要,重要文件、材料的起草,編制、印發指揮部簡報。協調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各部門職能交叉、職責空白等問題,集中會辦解決攻堅推進中遇到的難點問題。
二、履職督查組
組 長:葉 蓓 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
成 員:孫達道 市紀委常委、監委委員
朱紅娣 市紀委第八監督檢查室副主任
武 軍 市政府辦督查專員
鄭 琦 市市政中心副主任
工作職責:負責加強履職督查,對創建工作的責任落實、項目推進、問題整改等方面定期開展督查,對履職情況進行再監督,提出監督意見,對履職不力、不嚴不實、進度嚴重滯後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肅精準問責。
三、宣傳報導組
組 長:張建闖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成 員:劉 白 市住建局副局長
徐鴻寶 市住建局宣教處處長
工作職責:負責示範創建工作的總體宣傳,制定統一的宣傳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大創建氛圍的營造,籌拍國家驗收電視宣傳片。
四、現場檢查組
組 長:秦 浩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潘光傑 市水利局副局長
王 江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吳欣園 市城管局副局長
靳德勤 市市政中心主任
王建中 四級調研員、市市政中心副主任
工作職責:負責對照國家示範城市驗收標準,開展水體的現場檢查,督促指導推進創建工作。具體分為5個小組:
(一)現場檢查1組
帶隊領導:潘光傑 市水利局副局長
成 員:呂 強 市水利局生態河湖處處長
程 敕 市給排水監督管理中心副主任
胡曉平 清江浦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張 瀾 市城管局機關黨委科員
工作職責:負責對照國家示範市驗收標準,開展清江浦區轄區內水體的現場檢查,督促指導清江浦區紮實推進創建工作,確保轄區內無黑臭水體,重點打造石塔湖、小南河2條示範河道。
(二)現場檢查2組
帶隊領導:王 江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成 員:嶽 方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
王海波 市城市照明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孫海波 市洪金灌區管理所所長
李 清 市城管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
工作職責:負責對照國家示範市驗收標準,開展洪澤區、工業園區轄區內水體的現場檢查,督促指導洪澤區和工業園區紮實推進創建工作,確保轄區內無黑臭水體,重點打造硯臨河、潯河、安邦河3條示範河道。
(三)現場檢查3組
帶隊領導:靳德勤 市市政中心主任
成 員:左 毅 市給排水監督管理中心主任
朱長山 淮陰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孫成屹 市淮漣灌區管理所所長
吳學俊 園區生態環境局科員
張 薇 市城管局環衛中心辦事員
工作職責:負責對照國家示範市驗收標準,開展經濟技術開發區、淮陰區和生態文旅區轄區內水體的現場檢查,督促指導經濟技術開發區、淮陰區和生態文旅區紮實推進創建工作,確保轄區內無黑臭水體,重點打造崔大泓和二大溝2條示範河道。
(四)現場檢查4組
帶隊領導:王建中 四級調研員、市市政中心副主任
成 員:黃 信 市給排水監督管理服務中心科長
王建懷 淮安區生態環境局科員
陳效東 市淮泗涵閘管理所所長
王學偉 市城管局市容管理處科員
工作職責:負責對照國家示範城市驗收標準,開展淮安區轄區內水體的現場檢查,督促指導淮安區紮實推進創建工作,確保轄區內無黑臭水體,重點打造蕭湖、西汪塘和清安圩泵站引河3條示範河道。
(五)現場檢查5組
帶隊領導:吳欣園 市城管局副局長
成 員:劉玉芹 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處長
張 青 市市政設施養護中心科長
陳昌祥 市市場監管局一級科員
徐青林 市商務局一級科員
工作職責:負責壓實屬地政府責任,現場督查各區政府(管委會)對沿街洗車場、餐飲、夜排檔、農貿市場等經營戶違規排水行為的整治,從源頭上避免汙水通過雨水系統入河。
附件2
建成區51條黑臭水體治理責任河長名單
轄區
序號
水體名稱
區級河長
職 務
鄉鎮
河長
職 務
洪澤區
(9條)
1
硯臨溝
吳國飛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唐士明
高良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2
北和平溝
張 灝
區委副書記
劉 軍
高良澗街道辦副主任
3
三邱溝
周海濱
韓文治
區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副區長
謝愛國
成 明
張成東
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副主任、高良澗臨河社區黨委書記
朱壩街道宣傳委員
朱壩街道黨工委委員、街道辦副主任
4
三圩溝
韓文治
副區長
5
三圩鬥渠
韓文治
副區長
6
洪新河
鄧 勇
區 長
貝懷強
高良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7
潯 河
鄧 勇
區 長
貝懷強
趙華標
卜正賢
高良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岔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朱壩街道街道辦主任
8
硯臨河
陳 磊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胡正旦
韋祥彬
高良澗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主任科員
東雙溝鎮黨委委員、政法委員
9
迎賓大道邊溝
費凌雲
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
貝懷強
高良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主任
清江浦區
(11條)
10
內城河
薛 莉
副區長
陳雪冰
朱人國
閘口街道黨工委書記
清江街道辦政法委員
11
外城河
戴向峰
副區長
許 澍
金 偉
王牧清
陶 穎
清江街道辦副主任
清江街道組織委員
清江街道辦主任科員
閘口街道辦主任
12
圩 河
戴向峰
副區長
王海峰
閘口街道人武部長、辦事處副主任
13
文渠河
謝華山
副區長
徐永清
陶 穎
清浦街道人武部長
閘口街道辦主任
14
清安河
謝華山
副區長
姚新建
徐永清
浦樓街道副主任
清浦街道人武部長
15
紅旗河
夏 平
區政府黨組成員
汪靜靜
鄭九明
楊二從
城南街道紀委書記
清河經開區冶金辦主任
淮安現代商務集聚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16
大寨河
張紅梅
副區長
施金龍
水渡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17
洪福河
張紅梅
副區長
施金龍
水渡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18
小南河
吳守明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施金龍
水渡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19
緯 渠
吳守明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柏鳳亞
劉 潤
清河街道黨工委書記
清河街道辦事處主任
20
石塔湖
汪 衝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李延清
長西街道辦主任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5條)
21
大寨河
葛恆展
人大工委主任
朱新秋
缽池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22
二大溝
馬慧明
社會事業局黨委書記、局長
卜愛霞
徐楊街道黨工委委員、宣統委員
23
北一支
朱 兵
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
江 晨
徐楊街道紀工委書記
24
團結大溝
程國民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政法委書記
袁光明
新港辦事處副主任
25
蘇州河
劉曉錄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嶽 丹
缽池街道副主任
淮陰區(2條)
26
崔大泓
黃克濤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龔 吉
周志明
徐洪軍
新渡口街道政法委員
宣傳、統戰委員
長江路街道辦副主任
27
孫大泓
黃克濤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丁玉國
長江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主任
工業園區
(6條)
28
張玉河
丁本松
黨工委委員、淮安鹽鹼產業發展
辦公室副主任
黃正永
張碼辦黨委副書記、
人武部部長
29
淮洪河
汪厚明
黨工委委員、淮安鹽鹼產業發展
辦公室副主任
劉朝陽
淮洪路辦事處主任
30
永濟渠
張小中
黨工委委員、淮安鹽鹼產業發展
辦公室副主任
王玉湘
範集鎮鎮長
31
永濟河
張小中
黨工委委員、淮安鹽鹼產業發展
辦公室副主任
王玉湘
範集鎮鎮長
32
安邦河
丁本松
黨工委委員、淮安鹽鹼產業發展
辦公室副主任
金道遠
張碼辦事處副主任
33
寧連路東側
排水溝
汪厚明
黨工委委員、淮安鹽鹼產業發展
辦公室副主任
劉朝陽
淮洪路辦事處主任
淮安區(18條)
34
老漁濱河
楊 宏
副區長
朱 赤
張國風
陳尚飛
河下街道黨工委書記
河下街道辦事處主任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35
新泗河
李曉旭
副區長
朱 赤
許振華
陳尚飛
劉文峰
河下街道黨工委書記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36
新一支渠
李曉旭
副區長
朱 赤
張國風
路兆春
周小兵
河下街道黨工委書記
河下街道辦事處主任
河下街道人武部長
河下街道紀工委書記
37
新路圩河
彭 凱
副區長
楊劍峰
河下街道組織宣傳委員
38
新路鬥渠
(頭河)
王 銳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楊劍峰
河下街道組織宣傳委員
39
文 渠
李曉旭
副區長
陶建如
賈 健
呂二兵
淮城街道黨工委書記
淮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淮城街道副主任科員
40
板跳河
談效豔
副區長
胥 俊
文旅區主任
41
邏柳河
談效豔
副區長
胥 俊
文旅區主任
42
老澗河
王成偉
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
馬飛虎
胡長榮
張 卓
葛愛軍
淮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山陽街道黨工委書記
山陽街道辦事處主任
山陽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淮安區(18條)
43
公園排溝
楊 宏
副區長
顏 軍
河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44
肖莊鬥渠+
華亭排溝
汪 磊
副區長
谷 璇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45
黨校排溝
王 銳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谷 璇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46
清安圩泵站
引河
彭 凱
副區長
屠寶剛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47
西汪塘
王成偉
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
賀 嘯
淮城街道黨工委委員
48
荷 湖
汪 磊
副區長
賈武強
淮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49
新一支大溝
高 超
淮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胡長榮
張 卓
嚴 鋒
山陽街道黨工委書記
山陽街道辦事處主任
山陽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50
蕭 湖
王 銳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胥 俊
文旅區主任
51
清安河
楊 宏
副區長
顏 軍
盧 靜
谷 璇
屠寶剛
河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河下街道政法委員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河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附件3
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創建任務清單
一、治理成效
序號
考核方面
考核項目
工作標準
時間
要求
責任分工
1
黑臭水體
消除情況
黑臭水體消除
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整治效果評估要求,居民滿意度不低於90%,水面無大面積漂浮物,無大面積翻泥;
水質監測4項理化指標連續6個月達到不黑不臭的要求,各區按照國家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的規定,委託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監測,提供符合要求的檢測報告
9月底前完成
各區政府(管委會)
無汙水管網空白區
城市建成區無汙水管網空白區,需要消除的空白區包括:
淮安區7個共1.57平方公裡;淮陰區2個共3.77平方公裡;洪澤區3個共5.39平方公裡
10月底前完成
淮安區政府
淮陰區政府
洪澤區政府
無汙水直排口
城市建成區無汙水直排口,確保水體無汙水直排
9月底前完成
各區政府(管委會)
2
汙水處理
效能提
升情況
汙水處理廠入廠濃度均達到年度目標
汙水處理廠入廠濃度均達到年度目標
10月底前完成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到年度目標
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到年度目標
10月底前完成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3
「清水綠岸、魚翔
淺底」實現情況
完成「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河段長度達到申報目標長度
上報國家的3條示範河道(硯臨河、崔大泓、蕭湖)及7條市級示範河道(石塔湖、小南河、二大溝、潯河、西汪塘、清安圩泵站引河、安邦河)全部完成提升工程任務,達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要求並符合國家驗收標準
9月底前完成
各區政府(管委會)
二、 機制建設
4
實行「廠-網-河」一體化運行模式
全市實行「廠-網-河」一體化或「廠-網」一體化運作模式,廠網統籌管理(覆蓋所有市政管網)
市、區兩級住建部門均提供「廠-網」相關臺帳資料;
淮安區政府提供試行「廠-網-河」一體化運維相關臺帳資料(以上臺帳包括運營單位合同、運營考核記錄等)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各相關區政府(管委會)按分工負責,市水利局配合
保障水體生態基流,再生水和雨水用於河道生態補水
市水利局出臺全市「暢源活水」方案,指導、督促各區政府(管委會)保障黑臭水體生態基流,研究解決我市黑臭水體透明度監測指標不達標且比重高的問題;
市水利局牽頭提供全市雨水用於河道生態補水相關臺帳資料;
市住建局牽頭提供全市汙水處理廠尾水用於河道生態補水的相關臺帳資料;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提供全市工業企業再生水用於河道補水的審批、水量等臺帳資料;
9月底前
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按分工 牽頭
各區政府(管委會) 落實
建立兼顧「廠-網-河」或「廠-網」的綜合考核體系
市住建局、各區政府建立兼顧「廠-網-河」或「廠-網」的綜合考核體系,市、區兩級分別提供對相關運維單位開展考核的臺帳資料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5
落實河長制
每個黑臭水體均配備河長,並建立河長工作細則及相關制度
51條黑臭水體均配備河長,市河長辦提供任命及更新調整的相關文件,提供河長制的工作細則及相關制度
9月底前
市河長辦
市水利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將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納入河長考核辦法
市河長辦將51條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納入河長考核辦法,提供考核辦法、定期開展考核的臺帳資料
9月底前
河長有名有實,定期進行黑臭水體巡河,協調解決黑臭水體治理相關問題
市河長辦組織河長定期進行黑臭水體巡河,協調解決黑臭水體治理相關問題,51條黑臭水體均提供河長定期巡河、例會、協調、調度、交辦、督辦等臺帳資料
9月底前
6
建立督查考核制度
將黑臭水體治理納入全市性考核體系並實質性開展1次以上的考核
市考核辦將黑臭水體治理相關工作納入全市性考核體系的文件材料,督促相關部門實質性開展1次以上的考核,提供相關考核臺帳
9月底前
市考核辦牽頭
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7
汙水處理費調整到位
汙水處理費是否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汙水處理費收費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提供收費文件
10月底前
市發改委牽頭
市住建局配合
8
排水管網等設施維護養保障
出臺並實施維護
養護制度
市、區兩級均出臺並實施維護養護制度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出臺並執行維護養護經費標準,將維護養護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提供維護養護經費標準;
市、區兩級均提供將維護養護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的文件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市財政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合理人員配置,原則上每10公裡管網(含泵站、水閘)不少於1人
合理配置人員,原則上每10公裡管網(含泵站、水閘)不少於1人;
市、區兩級均提供管網(含泵站、水閘)設施數量、養護人員名錄等佐證材料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開展管網全面普查建檔,建立信息系統(GIS),及持續動態更新機制,建立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
開展管網全面普查建檔,建立信息系統(GIS),及持續動態更新機制,建立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提供系統平臺並建立相關長效機制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9
排水許可及排汙許可制度
制定排水許可核發程序和範圍,並符合相關要求
市、區按照責任分工分別提供排水許可核發程序和範圍,並符合相關要求
9月底前
市行政審批局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排水許可核發(備案)比例不低於30%
各區排水許可核發(備案)比例不低於30%,提供排水戶基數、核發數等佐證臺帳
9月底前
對工業企業、醫院等重點單位核發排水許可比例不低於80%
市、區兩級對工業企業、醫院等重點單位核發排水許可比例不低於80%;
市、區兩級均提供排水戶基數、核發數等佐證臺帳
9月底前
實現排汙許可全覆蓋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區實現排汙許可全覆蓋,提供佐證臺帳
9月底前
市生態環境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開展排汙許可發放後的監督檢查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開展排汙許可發放後的監督檢查;
市、區兩級均提供相關監督、執法處罰等工作檯帳
9月底前
10
工業企業汙水私搭亂接溯源執法制度
政府排水(城管)、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工業企業通過雨水口、雨水管網違法排汙,在市政管網私搭亂接開展溯源追查和執法,建立起常態化工作機制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對工業企業通過雨水口、雨水管網違法排汙開展溯源追查和執法;
市住建局牽頭對工業企業通過市政管網私搭亂接開展溯源追查和執法;
市城管部門做好相關執法配合;
相關部門提供相關監督檢查、執法處罰等工作檯帳,常態化工作機制臺帳。
9月底前
市生態環境局
市住建局
市城管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11
建立工程質量監管機制
建立招標、採購、施工現場抽查等管網材質質量管控制度
市、區兩級均提供招標、採購,對施工現場進行抽查等管網材質質量管控制度
9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竣工驗收開展閉水試驗等質量驗收
竣工驗收階段開展閉水試驗等質量驗收,提供相關臺帳資料
9月底前
將設計、施工、材料、運維等多方面企業納入信用體系管理
市住建局牽頭將各區統計上報的黑臭水體治理相關的設計、施工、材料、運維等多方面企業納入信用體系管理;
市信用辦負責進行信用登記及公示
9月底前
市住建局牽頭
各區政府(管委會) 負責提供信息,
市信用辦配合
12
信息公開和公眾監督機制是否建立
建立黑臭水體水質定期公示(需要檢查地方相關網站,找到公示具體網頁)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開展黑臭水體水質檢測,建立定期公示機制,提供地方相關網站及公示具體網頁
9月底前
市生態環境局
設置群眾舉報熱線或平臺
市攻堅辦、各區政府提供設置的群眾舉報熱線或平臺
9月底前
市攻堅辦
各區政府(管委會)
對舉報情況及時核實清楚並進行妥善處理
各區政府對舉報情況及時核實清楚並進行妥善處理,提供相關臺帳
10月底前
附件4
省級兩次督導反饋問題清單
序號
問題類型
問題清單及具體點位
整改要求
整改時限
責任單位
問題來源
1
黑臭水體排查不徹底
現場發現清江浦區豐收河河面及岸坡垃圾較多、水體黑臭,疑似為新增黑臭水體,且未列入上報的51條黑臭水體治理名錄,如不立即治理整改,存在漏報瞞報風險,將造成一票否決
在清江浦區對豐收河完成排查整治的基礎上,各區再對全部城市建成區河道開展一輪識別排查,發現黑臭水體的立即列入整治,並確保整治後水體不黑不臭。
8月31日前排查到位並開展整治,9月底前全部整治完成
各區政府
(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2
系統治理理念未體現
淮安市黑臭水體治理未充分考慮上下遊、左右岸、內外源關係,特別是與濱河空間綜合開發未能緊密結合,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缺乏系統思維和流域治理
增強系統思維和流域治理理念,對照問題對治理工作進行排查整改和提升。完成2019年增補7條支流整治(清江浦區經渠、科技大溝,工業園區新風河,開發區科技大溝、紅旗河,淮安區廣濟河、新澗河)
9月底前
各區政府 (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3
統籌推進機制不健全
淮安市政府下發的實施方案中明確的水系溝通和活水循環、水體及岸線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等工作任務,相關牽頭部門工作不力,履職不到位,進度不同步。與其他創建城市相比,淮安市工作機制尚不健全,缺乏統籌推進,區域之間碎片化、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建議參考南通、鹽城做法
水利部門負責水系溝通和活水循環、劃定藍線和藍線管控;
城管部門負責垃圾轉運處置工作;
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推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
相關牽頭部門對照問題立即整改,全面履職,各區之間加強區域協同,部門之間加強統籌配合。
8月底前
市水利局
市城管局
市農業農村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4
海綿城市理念貫徹不足
黑臭水體治理沒有與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滲滯蓄淨用排」的海綿理念沒有充分體現在治理措施中,沿河的海綿措施及設施不足
結合黑臭水體治理,利用土壤過濾、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等手段對初期雨水進行滯留淨化,減少面源汙染;
淮安區蕭湖、洪澤區硯臨河、淮陰區崔大泓3條國家級示範河道以及7條市級示範河道(淮安區西汪塘、清安圩泵站引河,開發區二大溝,工業園區安邦河,清江浦區小南河,石塔湖,洪澤區潯河),需結合海綿理念,進一步優化提升方案並實施。
9月上旬完成提升方案的優化
9月底前完成示範河道建設任務
各區政府 (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5
「河長制」落實不到位
現場發現豐收河黑臭後,省督查組撥打清江浦區河長辦電話,20分鐘無人接聽。隨即赴清江浦區河長辦查閱工作檯帳,發現巡河交辦問題不閉合,5月份以來無河長巡河工作檯帳
清江浦區政府督促區河長辦落實整改;
市河長辦加大督查指導力度,督促各區河長辦壓實河長責任,按照省河長辦、水整治辦《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建成區河道基層河長巡河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交辦問題要做好跟蹤銷號,形成閉環管理,不作表面文章,做到河長「有名有實」
8月底前清江浦區河長辦完成整改;
國家驗收前,市河長辦牽頭組織各級河長按照要求開展常態巡河交辦整改
清江浦區政府
市河長辦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6
「小散亂」整治成效不明顯
大部分區未啟動「小散亂」整治,排水許可證發放比例不高,行業監管需要加強,對「六小行業」違規排水、亂扔垃圾等行為的處罰案例不多,部門之間未形成合力
對沿街洗車場、餐飲、夜排檔、農貿市場等經營戶違規排水行為開展整治,從源頭上避免汙水通過雨水系統入河;
各屬地政府作為該項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摸清底數,對經營戶發放排水證並進行監管;
城管部門負責牽頭全面開展建成區「小散亂」違法違規排水行為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集中處罰一批違規排水行為違規排水行為執法;
市場監管部門配合開展對經營戶的前期摸排工作和整改驗收工作;
市商務局配合開展對農貿市場的前期摸排工作和整改驗收工作;
8月底前,市城管局牽頭制定小散亂整治方案,開展集中排查整治
市城管局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市商務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7
活水調度不科學
淮安市每日生態調水量達到240萬立方米,遠高於南京(80萬立方米/日)、蘇州(50萬立方米/日)等地。省督查組專家認為,較快的流速對透明度指標造成影響,必須建立科學、智慧的引水活水調度方案和機制。7月下旬省級監測顯示,不達標指標中「透明度」問題佔68%
完成「暢源活水」方案的編制,科學確定城市河道生態調水量,指導督促各區研究解決透明度指標不達標且比例高問題。
9月底前完成方案的編制並實施
市水利局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8
河道「藍線」
管控不力
相關單位未能提供51條黑臭水體生態「藍線」劃定、管控相關資料。現場檢查,沿河兩岸亂搭亂建、隨意種植、零散養殖等現象較為嚴重
工業園區對永濟河沿岸違章建築問題進行整改;
市水利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統一划定黑臭水體河道水系生態藍線,落實黑臭水體藍線管控要求;
各區均需開展對沿河違建、垃圾、種植養殖的集中清理。
8月底前完成永濟河整改;
9月底前劃定51條黑臭水體藍線範圍圖,完成河道兩岸集中清理
市水利局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9
河道保潔
未落實
清江浦區、開發區、淮安區、洪澤區治理的黑臭水體均未見河道保潔船。在開發區大寨河督查時,現場只有一名保潔人員,且沒有垃圾收集和轉運裝置。省督查組現場詢問保潔人員後,初步推算該河道日常養護經費只有每年6元/米,與南京市最新上調的河道保潔管養經費標準(每年108元/米)差距較大
各區按照河道保潔的要求,每條河均需配備保潔船、保潔人員、保潔工具;明確管養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落實管養資金。
8月底前全面落實到位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0
群眾知曉率 不高
群眾對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知曉率不高;在淮安區督查時,發現有老百姓向水體傾倒垃圾,用河水清洗馬桶。省督查組認為,淮安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創建氛圍不濃,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不高
市委宣傳部牽頭制定宣傳方案;
在黑臭水體沿線增設宣傳欄、宣傳標語;
各區積極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創建工作,引導群眾自覺維護治理成果。
9月上旬完成宣傳方案編制;
國家驗收前集中開展宣傳
市委宣傳部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1
暗涵治理
未啟動
清安河中段暗涵治理目前還處於方案報批階段,計劃完成時間為2021年,進度滯後。蘇州河廈門路段、清安河淮鋼段兩處暗涵進出口水質惡化明顯,且目測暗涵中垃圾較多
市水利局儘快確定整治方案,制定應急措施,加快清安河中段暗涵治理進度;
開發區、清江浦區對兩處暗涵立即進行整改,並對出入口加強動態監測。
9月上旬完成暗涵整治方案編制並實施;
國家驗收前,保持水質穩定
市水利局
開發區管委會
生態文旅區管理辦
清江浦區政府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2
河道清淤
不徹底
開發區大寨河、蘇州河等水體河面存在大量翻泥和漂浮物,省督查組現場認定為清淤不徹底,保潔不到位,嚴重影響河道感官效果
開發區對大寨河、蘇州河開展排查整改;
各區對已完成整治河道開展全面排查,對工程措施開展回頭看,查漏補缺,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8月底前完成大寨河、蘇州河整改;
9月底前各區完成排查實施整改
各區政府
(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3
建設質量不高進度不快
工業園區永濟河、永濟渠沿線汙水檢查井為磚砌,內壁未粉刷,施工質量粗糙,易造成汙水滲漏。現場檢查還發現汙水管材質量不高,雨汙水井蓋混用、錯用等問題。淮安區、清江浦區實施的2020年度水環境提升工程仍未結束
工業園區對永濟河、永濟渠沿線汙水檢查井進行整改;
淮安區、清江浦區加快工程進度;
各區均需對已實施項目開展「回頭看」,確保工程質量達標
8月底前工業園區完成整改;
9月底前淮安區、清江浦區水環境提升工程完工;
9月底前各區對工程質量開展全面排查整改到位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4
雨汙管網檢測不同步
排水管網排查檢測大多僅針對汙水管網開展,未對雨水管網同步進行排查檢測,不能發現雨汙管網混、錯接現象
市、區兩級將雨、汙水管網同步列入檢測計劃,實施同步排查檢測
8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5
汙水廠進水濃度不達標
淮安市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普遍較低,有外水侵入,導致汙水收集效能不高,無法達到示範市的驗收要求
對沿河截汙管道破損、滲漏集中開展排查修復;
按照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完成年度汙水進水濃度提升目標。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6
示範河道示範性不強
示範河道最新標準為黑臭水體治理總數的20%,淮安市示範河道數量不足。已上報國家的3條示範河道示範效果不明顯,應突出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線路和效益以及對空間開發的貢獻
將淮安區西汪塘、清安圩泵站引河,開發區二大溝,工業園區安邦河,清江浦區小南河,石塔湖,洪澤區潯河7條市級示範河道全部按照國家級示範河道標準打造;
在此基礎上,各區再遴選至少1條黑臭水體作為備選示範河道。
示範河道打造,要突出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線路和效益以及對空間開發的貢獻
9月底前
各區政府
(管委會)
8月12日
省督導反饋
17
省排查反饋 問題
(開發區)
團結大溝護坡局部有破損。
完成排查整改,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對保留排口統一設置排水口標識,對廢棄排口實施封堵
9月底前
開發區管委會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北一支地表面源汙染。
蘇州河無排水口標識,廢棄排口未封堵。
大寨河(開發區段) 沿岸種植、面源汙染風險。
序號
問題類型
問題清單及具體點位
整改要求
整改時限
責任單位
問題來源
18
省排查反饋 問題(清江浦區)
香格裡拉小區(新建區)內管網 抽查小區內排水管,存在雨汙水混接的現象。抽查雨水篦子,發現雨水主管直接穿越雨水篦子,僅在主管上開了一個口子以便雨水進入。
對新建小區完成全面排查整改;
對河岸、河面垃圾全面排查整改,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對保留排口統一設置排水口表標識,對廢棄排口實施封堵;
對破損塌陷護欄段進行修復加固;
完成全線排查,對混接點進行整改;
完成提升工程
9月底前
清江浦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文渠河 沿岸種植、垃圾,存在直排口。
清安河(清江浦區段) 排口標識少、廢棄排口未封堵。
紅旗河 邊坡種植、垃圾、面源汙染。
緯渠 邊坡垃圾較多,底泥淤積多。
大寨河雨水排口無標識,水中有浮萍和腐質物。景觀綠化等正在施工
洪福河有少量臭味,沿河廢棄排水口未封堵。護攔為花崗巖,洪福小區段有傾斜危險。
小南河雨水排口無標識、水中有浮萍和腐質物。景觀綠化等正在施工。
19
省排查反饋問題(淮安區)
楚州大道(周恩來紀念館附近江蘇銀行外)管網新建排水管網存在雨汙水混接的現象,井蓋標識不對應。
對排水管網、排水井全面排查整改;
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對施工工地進行整改;
完成全部提升工程,對駁岸進行排查提升;
完成面源汙染排查整改;
對生活汙水排口開展排查整改;
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9月底前
淮安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文渠(鎮淮樓東路)周邊管網排水井建造不精細,內壁沒有抹平。
老澗河
1.兩岸施工工地較凌亂;
2.部分岸段有蔬菜種植、垃圾堆放的現象。
西汪塘景觀綠化品質有待提升,生態自然岸邊安全性需加強。
清安河(淮安區段)
1.中遊段兩側地塊雨水漫流至河道,會產生初雨汙染;
2.中遊一處支流水面較髒。
大衝河
1.河道漂浮大量浮萍。
2.河岸有居民零散養殖點,多處垃圾堆積,衛生狀況差。
荷湖水面浮萍較多。
19
省排查反饋問題(淮安區)
老漁濱河
1.個別點位垃圾清理不及時,衛生狀況差。
2.兩岸有大片農業種植,可能存在面源汙染。
對排水管網、排水井全面排查整改;
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對施工工地進行整改;
完成全部提升工程,對駁岸進行排查提升;
完成面源汙染排查整改;
對生活汙水排口開展排查整改;
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9月底前
淮安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文渠
1.多處綠化景觀和步道正在施工,部分施工現場管理欠缺,建築垃圾丟棄在河道。部分河段駁岸需整治提升。
2.兩岸有零星農業種植和生活汙水排入。有零星家禽飼養。
新一支大溝
1.有零星農業種植。
2.河岸建築垃圾清理不及時。
清安圩泵站引河
1.河道起點河面漂浮大量菱角等水生植物。
2.中部河段,發現一雨水排放口,上遊存在汙水通過雨水排放口入河現象。問詢現場老百姓,此排口平常又黑又臭、油汙較多。
邏柳河由於臨河拍門嚴密性不夠,沿河截汙管合流制溢流口存在河水倒灌現象。
20
省排查反饋問題(洪澤區)
洪澤區東三街66號附近沿街商鋪(餐飲)門口路面沒有汙水管網,汙水直接進雨水系統。
對東三街沿街商鋪、東風路全面排查整改,完成雨汙分流改造;
完成面源汙染排查整改:
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9月底
洪澤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洪新河
1.東風路23號附近河段,化糞池出水接入合流制排水系統,經現場判斷,存在合流制直排口。
2.硯臺船閘附近存在成片廢棄物堆放點。
迎賓大道邊溝南環路附近河段,臨河市政道路敷設雨汙水兩趟管網,現場打開雨汙水各1個檢查井,發現雨水井內有潛汙泵正在抽水排入汙水檢查井。經現場判斷,存在雨汙混接現象。
21
省排查反饋問題(淮陰區)
光大水務東城汙水處理廠在線監測水質數據與人工測量數據差距較大,建議覆核。溼地駁岸未夯實,建議加固,並開展溼地效果評估。
覆核數據,制定整改措施;
完成溼地駁岸加固和效果評估;
對全線開展集中治理,加強宣傳力度,落實長效管理責任機制
9月底
淮陰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孫大泓終點西側待拆地塊居民區有生活汙水傾倒進雨水管網。
序號
問題類型
問題清單及具體點位
整改要求
整改時限
責任單位
問題來源
22
部分汙水廠處理能力飽和
總體汙水處理能力與汙水產生量基本匹配,但四季青汙水處理廠、淮安區汙水處理廠、淮陰區東城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接近飽和。
3座汙水處理廠需明確改擴建工程方案、進度、計劃
8月底前
市住建局
淮安區政府
淮陰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23
生活汙水收集能力不足
目前淮安市還存在12個總面積約10.73平方公裡汙水管網空白區。
淮安區7個共1.57平方公裡;淮陰區2個共3.77平方公裡;洪澤區3個共5.39平方公裡完成消除
10月底前
淮陰區政府
淮安區政府
洪澤區政府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24
汙水收集處理系統效能低
6個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總體偏低。汙水管網系統運行水位普遍較高。
按照汙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完成濃度提升目標
10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25
提質增效實施方案未統合併公布
淮安市各區分別細化編制了8個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但是未公布,且市級未統籌整合。
各區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對外公布,市住建局完成市區方案的統籌整合
9月底前
市住建局
各區政府(管委會)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26
垃圾處理處置能力已達飽和狀態
生活垃圾沒有全量焚燒,每日近700噸垃圾進入王元填埋場,填埋場庫容接近使用年限。
編排改擴建方案,列入建設計劃
10月底前
市城管局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27
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置
淮安市缺少專門的汙泥永久性處理處置設施。
加快建設,爭取早日投入使用
10月底前
市城管局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28
江蘇井神鹽業股份有限公司
COD、氨氮、總氮等在線監控數據存在異常,未及時維護。
生活汙水接管水質缺乏有效監管,有混入生產廢水風險。
淮安區查明數據異常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完成對生活汙水接管排查整改,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複查
9月底前
淮安區政府
市生態環境局
7月27日
省級排查反饋
附件5
個性化任務清單
序號
工作任務
工作內容
工作要求
時間要求
責任分工
1
提升功能、景觀
已完成整治的水體在功能和景觀方面均有良好成效,列入2020年「為民辦十件實事」的36條水體水環境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各區9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設並組織驗收
9月底前
各區政府
(管委會)
2
打造10條示範河道
按照國家示範河道標準打造10條示範河道
打造淮安區蕭湖、西汪塘、清安圩泵站引河,開發區二大溝,工業園區安邦河,清江浦區小南河,石塔湖,洪澤區潯河、硯臨河,淮陰區崔大泓10條示範河道,各區按照「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要求,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打造符合國家驗收標準的示範河道
9月底前
各區政府(管委會)
3
生活垃圾清運處置
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清運、處置體系有效建立,實現建成區全覆蓋,垃圾轉運站、收運車輛,處置場有效運轉、臺帳清晰。
市城管局完成建成區空白區排查整改,提供以下臺帳:
(1)城市環境衛生專項規劃;
(2)城市建成區垃圾轉運設施現狀分布、服務範圍圖,對於未覆蓋區域應說明垃圾去向,不能有空白區;
(3)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產生量年度統計數據,包括各區產生量及總量,按月統計;
(4)垃圾焚燒廠、垃圾填埋場近1年的運行臺帳,提供一般固廢接收記錄,當生活垃圾處理量明顯小於產生量80%時,需向驗收組說明未處理垃圾的去向
9月底前
市城管局牽頭,各區政府(管委會)落實
4
河道藍線劃定
統一划定黑臭水體河道水系生態藍線
市水利局牽頭劃定51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藍線範圍圖,落實黑臭水體藍線管控要求
9月底前
市水利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
5
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清理情況
完成城市水體藍線範圍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清理,不得出現正規垃圾堆放點超範圍堆放,河岸不存在隨意堆放垃圾
市城管局牽頭對藍線範圍內垃圾點開展集中清理
9月底前
市城管局牽頭,各區政府(管委會)落實
6
快速路沿線雨汙水管道缺陷
快速路新建雨汙水管道存在質量缺陷,普遍存在雨汙混接、錯接和地下水滲漏現象,影響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達標。雨水管道積淤嚴重,造成團結大溝雨水排口水質黑臭,影響河道水質達標。
市交通局牽頭對快速路沿線的雨汙水管道全面進行排查,督促相關單位做好整改,解決雨汙錯混接、地下水滲漏及其他工程缺陷,對新建雨汙水管道進行全面清疏。
9月底前
市交通局
市快速辦
7
河道高水位運行影響進水濃度
外城河、內城河、圩河長期高水位運行,導致河水倒灌引入市政管網,嚴重影響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
市水利局負責將河道水位控制在合理低水位,確保河水不倒灌進入市政管網,並採取措施保證長效運行
8月底前
市水利局
市住建局
8
文渠河沿線排水許可管理、集中排水戶整治及長效管理
1.維科皇家花園違規將汙水排入延安路雨水管道,導致汙水進入文渠河,影響河道水質;
2.閘口派出所有2個排口直接排汙進入文渠河;
3.文渠河沿線有盛世名門、文廟三期等多處工地直接將汙水排入文渠河
清江浦區政府負責對文渠河沿線違規排口進行全面排查,解決汙水直接進入文渠河問題,加強排水許可及長效管理,保證排水戶持證排水,確保文渠河水質達標。
10月底前
清江浦區政府
9
大運河以南,淮海路以西清江浦區範圍雨汙混接問題
大運河以南,淮海路以西清江浦區範圍雨汙混接,外水進入汙水管道情況嚴重,導致北京南路泵站汙水COD長期低於100mg/L,影響汙水廠進水水質
清江浦區政府負責區域內管網普查和整改,確保北京南路泵站水質濃度達到200mg/L。
10月底前
清江浦區政府
10
5月份生態環境部通過衛星遙感發現我市6段城市河道疑似黑臭
遠東駕校-翔宇大道河段、江蘇新鑫機械鍛壓有限公司河段(清江浦區)、鑫安車檢所河段(開發區)、淮城政府專職消防隊河段(淮安區)、花王莊-經十四路河段(淮安區)、馬莊小區河段(開發區)
對疑似水體全面開展再排查、再提升,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排查整治,確保四項指標全部達標。
9月底前
淮安區政府
清江浦區政府
開發區管委會
11
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監管平臺受理公眾舉報
1.淮安區城河街634號靠近吳承恩故居
2.淮安區河下街道
對公眾舉報點位全面開展排查,對相關水體開展整治,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確保四項指標全部達標。
9月底前
淮安區政府
12
省級排查監測指標不穩定
經7月底省級排查監測,共28條水體監測指標不達標,在2項不達標指標中:「透明度」佔68%,分別為淮安區(11條)、洪澤區(4條)和工業園區(2條)、清江浦區(1條)、開發區(1條);「溶解氧」佔32%,分別為清江浦區(6條)、開發區(3條)
對上報市水整治辦的整改措施進行「回頭看」,加強對相關水體的動態監測,確保水質穩定達標
8月底前
淮安區政府
洪澤區政府
清江浦區政府
開發區管委會
工業園區管委會
13
建立水質動態監測機制
對城市建成區所有水體開展常態化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水質異常
1.對水體開展每日監測,及時反饋水體黑臭情況;
2.科學選擇監測斷面,開展溯源排查分析;
3.按照行政區劃設置斷面,建立水質達標補償機制
10月底前
市生態環境局
14
開發濱河空間
利用水體兩岸的濱水空間,建設遊園和親水空間
結合城市空間總體規劃,制定河道水體濱水空間開發方案
10月底前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15
推進行業單位雨汙分流改造
對學校、醫院、市場等開展雨汙分流改造和管網錯混接的改造
教育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各類學校開展或配合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內部雨汙分流改造和管網錯混接整治工作;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指導督促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雨汙分流改造和管網錯接混接整治工作;
商務部門負責指導督促農貿市場、商業網點、商品交易市場等區域雨汙分流改造和管網錯混接整治工作。
10月底前
市教育局
市衛健委
市商務局
附件6
黑臭水體治理宣傳標語
1.消除黑臭水體,守護綠水青山。
2.治理黑臭水體,改善城市生態。
3.消除黑臭,水岸聯動,社區協同,人人參與。
4.消除黑臭人人參與,碧水藍天家家受益。
5.消除黑臭水體,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淮安。
6.不破壞河道、不亂排汙水、不亂扔垃圾、不亂種菜養殖、不濫捕水生物、不亂搭違建。
7.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8.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9.凝聚共識,攻堅克難,全面打贏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10.全面構建「水安、水清、水美」的水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