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最不缺少的就是古鎮古村。大概誰都能脫口而出周莊 、 同裡 、 甪直 ……可就有這麼一些隱秘的,有著悠久歷史和傳說的古鎮古村很少被人提起,而那裡卻仍然保留著原生態的江南水鄉風光。
這是一座被遺忘了的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鎮,這裡幾乎沒有遊客。當地人雖稱它為蘆墟古鎮,但這裡沒有大多數古鎮那樣的標誌性牌樓,這裡只能憑著對古鎮枕河而居的記憶尋覓它的蹤影。
蘆墟古鎮位於江蘇省吳江市,是個具有2500年歷史、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這裡曾是春秋末年吳、越相爭的邊界,吳國水軍在此留下「伍子灘」、「點將臺」等史跡地名,是吳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蘆墟古鎮主要是一條街,圍繞著市河兩岸建造。
高大的香樟樹未經修剪,肆意生長在河的兩岸,濃蔭密布,不但為行人遮擋著炎炎夏日,更是為河道覆上了一頂油綠綠的華蓋。
跨街樓是我國南方多雨地區的一種特殊建築。以前,蘆墟鎮區的商家民宅大多面向市河建造,大門臨街,街面到河邊的駁岸上也建造樓房,且上層與正屋相連,形成寬窄不一的跨街樓。
跨街樓是連綿成片的,商店和攤販基本都在跨街樓裡面做生意,鎮民上街下雨天根本不用雨具。現在,僅存許氏和沈氏兩幢過街樓被刻意保留,供人懷舊了。
僅存的數座跨街樓,都有一段介紹嵌於外牆上,大概是建於清朝中葉至民國時期,曾經風光無比,後來抗戰時期敵軍放火燒毀民房殃及過街樓。
現在跨街樓裡做買賣的,多是售賣小百貨的雜貨鋪,陳舊的像是歷史,不由得讓人想起幾十年前兒時街上的供銷社。
暗的地方原先是商鋪,亮的地方,是商鋪間留出的河埠頭,或是古樸的駁岸。
當你站在橋的中央,望著不知來自何方又去向哪裡的河道,似一條沒有盡頭的綠色長廊,心內無端生發出人生苦短莫如就此停下的遐想。
未經商業開發的古鎮,古宅石街,小橋老人,就這樣稀疏平常相生相伴著,一起走入小鎮的歷史。
老街沿河兩邊而建,老房子是拆的所剩無幾了,但牆面斑駁的烽火牆依然殘存。從僅存的幾段深藏的廊棚中走過,仿佛走在歷史的隧道中。
上了年歲的老房子,已經破敗,但看得出當年的闊氣,雕磚的門樓裡,天井、庭院,一進連著一進,門窗、鬥梁上都有雕花,講述著當年的氣派。
古鎮市河自北向南逶迤,沿河兩邊是老街,河岸兩側年代久遠的香樟都是那麼高大,樹葉覆蓋著河道。沿街河的古宅新居錯落有致。沿河的老街的老房子拆的所剩無幾了,但牆面斑駁的烽火牆依然殘存。
漫步小鎮,清緩的河水蕩漾著,溫暖的陽光散在斑駁的古宅粉牆上,青色的河邊麻石水埠蜿蜒,長滿了青翠茂盛的樟樹,掛著串串風鈴的楓楊樹葉,垂在河邊,遮蓋了小道,也掩映了半邊的河道,滿眼綠色,那綠蔭深深的老樹相伴了一城古鎮的人。
時光流逝,這裡的街區卻依然保持著原生態的樣子,沒有商業化的氣息,只有素麵朝天的質樸,雖老舊卻極具韻味。
走進蘆墟古鎮,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兒時曾經生活過的老城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