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甘肅歷史名城天水

2020-12-16 騰訊網

1/前言

只要是甘肅人,或者說西北人,基本上都知道甘肅天水市,首先天水的氣候好,水質好,所以天水的女孩被稱作「白娃娃」,俗話說:一白遮三醜嘛。天水還有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人文始祖伏羲,玉泉觀,南郭寺等名勝古蹟,在有些城市,有棵幾百年的古樹已令人稱奇,但在天水一千多年的古樹隨處可見,這就映襯了天水的歷史。 天水市是甘肅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現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總人口370萬人。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稱。天水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享有羲皇故裡、軒轅故裡的榮譽,羲皇始創八卦,天水被譽為「易學之都」。伏羲文化、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石窟文化、易學等博大精深。現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296處,境內文化古蹟甚多,國內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號稱「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中國縣制初始地,有華夏第一縣的美譽。天水八千年的歷史文化譜寫了中華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譽為「歷史古都」,全球華人祭祖聖地。

一處市區內的古院落

玉蘭花盛開的夜晚

一枝獨秀

伏羲廟景區

伏羲廟牌坊

古巷玉蘭

古廟

哈銳宅院

天水秦州區西關街景

2/古巷玉蘭

天水的春天比甘肅其他地區來的早一些,位於秦州區自由路古巷內的玉蘭巷爭相開放,引得市民和遊客紛紛前往觀賞,玉蘭花開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白玉蘭 花盛開在天水的一個古巷之內,在古建築的映襯之下,多了許多情趣。

玉蘭花盛開讓春天多了生機

天水解放路第一小學就處在這古巷之內

白色的玉蘭花和紅色的燈籠,構成了完美畫幅,象極了一位身著白衣,腰系紅帶的少女。

又一處古院落

這古巷裡還有許多美食店

處處透著文化

3/遊玉泉觀

距離天水市秦城區市民廣場不到一公裡處的半山坡邊,就是著名的玉泉觀,前幾年遊覽時,路邊的泉水順地縫流到路面上,依然清澈。現在泉水已經不多了,由於疫情,今天玉泉又見不對外開放,但可以順山上小徑遊覽一部分。 中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北部的天靖山腳下,規模很大,佔地面積4.15萬平方米。   玉泉觀創建於元朝(1206-1368年),曾經被稱為城北寺、崇寧寺、卦山寺等,後由於它附近的山上有一處水質很好的山泉,名為玉泉,當時地方官向朝廷上書要求下令修建道觀時,曾稱讚這裡的風景是   「名山有玉泉」,後來就逐漸被人們稱為玉泉觀,並成為天水地區的道教勝地。   玉泉觀的主要建築包括玉皇閣、三清宮,以它們為中心形成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建築群,總體上坐北朝南,倚山就勢。玉泉觀位於山坡上,山門前有長長的石級;進入山門後有太陽和太陰小廟;再上有青龍、白虎(青龍 天水玉泉觀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和白虎都是道教傳說中的神仙)殿;穿過這兩座大殿,上面是牌坊式的玉皇閣大門,上面懸掛著寫有「人間天上」幾個大字的匾額;玉皇閣的兩旁有為道教神仙雷祖和三官大帝修建的大殿。核心建築是正殿三清宮,也叫老君殿,裡面供奉著道教主要神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雕像,製作藝術很高。大殿前有一眼玉泉,傳說這裡的泉水能夠治療眼病,所以又被稱為「明眼泉」。   當地人們習慣於在每年的農曆1月9日,以玉泉觀為中心舉辦廟會。

這裡有很多觀堂分院散在各處

勒馬關帝廟

山花悄悄開放

黃色的迎春花

雄獅鎮守

4/參觀天水伏義廟

天水伏羲廟今天開放參觀了,門票半價,10元每人,但是不能參觀裡面的天水博物館,稍稍有點遺憾。來天水旅遊建議住在秦州區市民廣場附近,飲食購物旅遊都十分方便,胡家大院,陝山會館,玉泉觀,文廟,伏羲廟都在附近,美食也多聚集在此。賓館也很好選擇,就是停車稍顯緊張。 伏羲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伏羲廟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卦臺山的古建築被破壞無遺;而天水城裡的伏羲廟主要建築、塑像和其它文物,由於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地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多數專家、學者認為:重視保護這一建築群,對於研究中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伏羲廟

伏羲學院

5/伏羲廟及其附近民居

伏羲廟建築群較大,遊覽需要兩三個小時,之後可以到步行街逛逛,買買當地特產,這條街上有實艾草專賣店,值得推薦,絕對正宗的艾棒、艾絨和艾草熱敷理療用品,價格也非常便宜。

6/美食篇

天水的美食還是很多的,1.呱呱 天水呱呱是一種甘肅天水的傳統風味小吃,被譽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產生於西漢時期,是用當地特產的一種被稱作蕎麥的澱粉製作的...2.麵皮 天水麵皮具有麵皮普遍的特點而又自成風格,與寶雞、西安等地的麵皮稍有不同.天水麵皮是天水市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3.散飯 散飯,甘肅特色小吃,流傳已久.一般是有玉米面做的最為尚品,口感極佳.調上酸菜、油潑辣子、醋蒜或韭辣,多為冬天食用,香而不膩...4.漿水面 漿水面是陝甘地區傳統特色小吃.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丞相蕭何在漢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

買了非常不錯的葫蘆

住宿的酒店

記憶猶新的羊肉泡饃

相關焦點

  • 軒轅黃帝故鄉:甘肅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亮了!怎麼樣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甘肅天水市中華民族自古有炎黃子孫的美譽。而據考證甘肅省天水市的清水縣是軒轅黃帝的故鄉。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唐朝莫屬。而唐朝正式由李淵建立的。他們也是天水人因此,可以說天水也是一座「帝王之城」。而今天的天水。以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優勢發展第三產業。
  • 甘肅最初的「天水」,竟然是通渭
    甘肅最初的「天水」,竟然在定西,現卻是國家貧困縣,才剛通高鐵 天水是甘肅第二大城市,也是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境內下轄的縣區均有各自特色,諸如秦安被稱為西北「製造」之都,各種品牌能在秦安產出並暢銷。甘谷則以辣椒聞名全球,號稱西北最能吃辣的縣。而武山的鴛鴦玉乃是國內精品石材,各種玉器暢銷全球。
  • 甘肅人眼中的天水,就是江浙人心中的蘇杭!
    一直以來天水就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它那「大氣」的名字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天水當地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在民間也素有「隴上江南」的美譽。其實小編覺得西北地區也許挺嚮往江浙地區的地理位置,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諸如「陌上夏花」,「塞上江南」,「隴上江南」的美譽來形容西北的城市?也許是小編多慮了,大概白居易的《憶江南》早已在大西北深入人心。
  • 「羲皇故裡」甘肅天水推冬春旅遊:主打線路「高性價比」
    中新網蘭州12月18日電 (記者 魏建軍 李亞龍)甘肅天水推介「今冬明春」旅遊,整合三條精品旅遊線路並推出不同優惠套餐,主打「高性價比」。邀請全國「網紅」及媒體團近日在該地深度探訪,以此推動天水旅遊產業全時全季發展。圖為雪後的麥積山石窟。
  • 中車電動「新巴客」交付甘肅天水
    TA,就是「羲皇故裡,隴上江南」之美譽的——甘肅天水明黃色的車身,相間著藍色波紋的「外衣」,一排排嶄新的新能源客車顯得格外亮眼……近日,又一批「新巴客」交付甘肅天水,為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再添一抹靚色。「新巴客」再次來到天水也吸引了當地媒體的關注,他們親切地稱「新巴客」為「黃胖子」。
  • 天水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整體策劃
    >一是天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每一個天水人會如數家珍地說天水是甘肅第二大城市,是中國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被譽為「羲皇故裡」的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羲皇故裡」是一張黃金名片,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著三千年的文字記載史,二千七百年的建城史。有國家A級景區41處,其中5A級有1處、4A級7處、3A級、2A級均有多處。
  • 甘肅天水藉古民居「活化」孵化千種文創產品
    近年來,甘肅天水「活化」利用古民居,「孵化」出20大類, 1000多種極具本土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圖為印有天水方言的杯子。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8月31日電 (閆姣 李亞龍)位於甘肅天水境內的賈家公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為串聯式一進四院落的建築群,是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為什麼說甘肅天水很不甘肅?
    這座城,和人們印象中的甘肅有些不大一樣。古人以西為右,故隴山之西又稱「隴右」,範圍包括如今的天水、平涼、定西、蘭州四地。 製圖/Paprika天水不僅旱情少,而且多山多水,這得益於天水年降水量較豐富,南部亞熱帶林區年降水量更是900多毫米,遠高於人們印象中甘肅的降水量。如此氣候宜人、青山綠水的地方,又是西出長安進入甘肅的第一站,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 天水:細品古城厚重歷史
    首先,天水是「人首龍身」的人類始祖伏羲出世之地,可以說是龍的故鄉,故天水素有「羲皇故裡」之稱。據有關資料證,現天水市西關伏羲廟,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廟內雕梁畫棟,古柏參天。其中廟內南天殿天花板上繪有完整的64卦及河圖圖形,這在其他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廟稱為「人宗廟」。
  • 甘肅的胡氏民居,被稱為風水寶地,擁有400多年歷史!
    當你來到甘肅天水時,大多數人可能會去看「四大石窟」中的麥積山,或者參觀古老伏羲廟。但外國遊客很少會知道甘肅天水有一處400多年歷史的古民居,即胡氏民居。如果你懂點建築知識的話,應該知道普通建築很難生存三四百年以上。
  • 甘肅旅遊:天水十大美食 繞不開的一道菜
    據甘肅旅遊頻道(公眾號 gansutravel )八千年看甘肅,這八千年來自甘肅省天水秦安大地灣遺址。天水不僅有麥積山、伏羲廟等到甘肅旅遊必去的景點,還有出名的美食比如呱呱、花牛蘋果等。天水人口味傳承於秦,比較愛吃麵。天水十大美食就有一半是麵食。
  • 甘肅天水小隴山紅葉似火滿枝頭
    原標題:甘肅天水小隴山紅葉似火滿枝頭  甘肅天水小隴山植物園裡的楓樹葉紅似火。陳治平攝  晚秋,甘肅天水小隴山紅葉滿枝頭。陳治平攝
  • 甘肅省四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愛人文旅遊的一定去看看
    張掖,甘肅省直轄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過去被稱為「甘州」,是甘肅省名字「甘」的來源地,有「桑麻之地」和魚米之鄉的美稱,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老絲綢之路的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著名景點有大佛寺、木塔寺、鎮遠樓、丹霞地貌
  • 央視《尋寶》欄目組赴天水「尋寶」
    央視《尋寶》欄目組赴天水「尋寶」  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李峰)記者從省旅遊局獲悉,作為「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活動內容之一,中央電視臺《尋寶》欄目組近日在天水對1500多件民間藏品進行海選,選出了「天水民間國寶」,評出了天水市「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獎」的藏品。
  • 中共甘肅天水國際旅行社黨支部成立
    為貫徹落實5月24日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玉進同志調研天水國際旅行社有關指示精神,6月6日下午,甘肅天水國際旅行社召開黨員大會,選舉成立中共甘肅天水國際旅行社支部。市文化和旅遊局直屬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王宏明等同志參加並指導會議。
  • 《天水千古秀》首演 助推天水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9月29日,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沉浸式情景體驗劇《天水千古秀》在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大劇院首演。據介紹,《天水千古秀》由《又見敦煌》原班人馬歷時3年精心打造,今後將常態化演出、市場化運營。該劇從歷史和傳說出發,探尋了華夏民族的起源。
  • 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時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系兩岸第四年異地共祭
    甘肅天水和臺北同時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系兩岸第四年異地共祭 6月22日上午,2017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22日上午在甘肅天水市和臺灣臺北市同時舉行,這是海峽兩岸連續第四年同時、異地共祭伏羲
  • 甘肅青海行記(終結篇)——天水
    說來慚愧,曾經無數次從天水經過,甚至還在天水留宿過一晚,但天水究竟是什麼樣子,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卻幾乎從沒有真正關注過。此次專門到甘肅青海訪古,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天水再給漏過去了。天水的石窟文化是甘肅石窟文化的一個縮影和代表,在佛教東傳過程中,天水由於位於絲綢之路南道與中道的交匯處,成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重鎮。
  • 甘肅天水古城,伏羲畫卦第一山,陰陽八卦圖的誕生
    也許大家都比較熟悉甘肅的河西走廊旅遊線,例如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玉門關、張掖丹霞、扁都口等等,今天要說的是甘肅東大門的天水市,這裡有伏羲卦臺山上畫八卦的傳奇故事。農曆十月十八,天水古城的伏羲廟內,正在舉行一場神聖而莊嚴的祭祀典禮。威嚴莊重的廟宇內,供奉著被稱為三皇之首的百帝之先的人文始祖——伏羲。
  • 甘肅天水今夏遭遇水荒:天水、天水,天天無水
    9月28日,甘肅天水市區河河道雜草叢生。記者 馬富春/攝  今年夏天以來,在甘肅天水,痛快地洗個澡成為一種奢望。「天水、天水,天天無水!」成了天水市民的口頭禪。  天水,地處甘肅東南部,以「天河注水」而得名,因為氣候溫潤,素有「隴上小江南」的美稱。然而,就在這樣一個以水命名的城市,今夏以來,很多市民卻為了用水而發愁。有人戲言,天水得名非「天河注水」而是因為五行缺水。  而在老石看來,天水就像在請一桌自己根本請不起的客。「人越來越多,樓越建越大,工農業需求旺盛,城市當然就負荷不起,就像一家人請客吃飯,請了3桌,結果來了10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