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揭秘大數據殺熟背後隱秘架構

2021-01-08 中國科技新聞網

原題:這篇文章把大數據殺熟的架構和規制問題講透了

文 | 《財經》E法特約評論員 張欣

2020年歲末,一篇題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被頻繁轉發。作者講述了自己在美團外賣平臺上的不正常經歷: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同一時間下單,會員帳戶比非會員配送費預估更高。

上述文章指出,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卻發現,在美團平臺上,開通會員的手機顯示的所有外賣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元至5元不等。一時間,全網輿論沸騰,美團深陷大數據殺熟漩渦。僅一天,美團股價下跌2.32%,市值蒸發近400億港元。

針對上述文章,美團外賣聲明:「會員和非會員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由於定位緩存導致並未顯示用戶的最新實際位置從而引發的配送費預估差別。但美團外賣回應的理由不僅並未得到當事人的認可,社交媒體上還充斥著網友們的控訴。

此次美團事件之所以引發用戶強烈反彈,主要原因在於平臺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進行歧視性定價的事件近年來層出不窮。眾多網友曾指出餓了麼、京東、攜程、飛豬、去哪兒等知名平臺公司均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這些平臺企業雖歷經多次網友曝光,但似乎並未引起實質性改善。

網民憤怒的背後,實際上折射出這樣一種困局:算法時代,面對擁有海量數據、強大算力、高效算法的平臺企業,消費者無從反抗、無力救濟、無計可施。

要真正有效地對大數據殺熟行為予以規制,需要綜合性、系統性地協同共治,唯有切實保障用戶權利,強化集體行動機制,提升技術性監管水平,增強平臺自律監督,才能夠綜合性、系統性、根本性地杜絕大數據殺熟現象的再次發生。


大數據殺熟的架構原理和技術隱憂

毋庸置疑,數字時代,建立在海量數據和高效算法之上的數據挖掘技術極大地為平臺企業賦能,使其能夠精準識別消費者的偏好、需求、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提供更為精準、個性的商品和服務。但與此同時,數據和算法可能致使平臺企業利用「信息權力」針對終端消費者實施剝削性和歧視性定價。

所謂大數據殺熟,是指平臺企業通過收集、追蹤用戶數據,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用戶進行分類和預測的基礎上,對具有一定黏性的用戶進行歧視性定價,從而獲得差額利潤的行為。具體而言,表現為平臺上同一商品或者服務會員的定價可能高於普通用戶,而普通用戶的定價可能高於新用戶和潛在用戶。

與很多人觀念中認為的大數據殺熟是「千人千面千價格」的邏輯有所不同,大數據殺熟是特定算法程序批量分析和執行的結果。只要符合設定特徵的用戶群體就會被程序篩選出來並受到類似對待,因此雖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個性化定價」特質,但實際上具有批量化、數據化、平臺化特徵。

其實,由於大數據殺熟具有極強的數據依賴特性,因此在平臺自行收集和追蹤用戶數據之外,數據進行標籤化歸類後還可能進行再次交易。所以在數據標籤化時代,不僅單個平臺上的大數據殺熟現象值得警惕,跨場景、跨類型的平臺間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特定標籤的用戶群體進行歧視化定價甚至達成「算法共謀」的情形更加令人擔憂。因為後一種情形中,用戶所受到的差異化待遇是跨越平臺和場景的,具有更強的隱秘性。

面對大數據殺熟的經濟特性,曾有為其辯解的意見認為,大數據殺熟行為無可厚非,只是經濟活動中差別定價的數據化表現形式而已。後者在日常經濟活動中並不鮮見。例如乘客在飛機選座時為了獲取更大空間而額外支付的座位升級費用,亦或商家對於消費者購買指定數額、數量的產品而實施的額外優惠,再如商家在教師節對教師群體基於身份、職業等展開的低價優惠活動等等。但深究本質可以發現,大數據殺熟場景下的差別定價雖然也體現為不同特徵用戶的定價或者服務差異,但二者仍存實質不同。

首先,商品或者服務的定價策略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否知情、透明。

在傳統差別定價活動中,無論是額外支付的座位升級費,還是因符合特定條件而享受的價格優惠,對於消費者而言均是知情透明的。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全盤考慮所有影響成交的因素並按照內心真實意願做出支付購買的行為。

而在大數據殺熟場景下,平臺伺服器通過追蹤和記錄設備識別碼等關鍵信息對消費者進行智能化綁定,依據特定算法實施隱秘化、差異化、歧視性定價,不僅並無知情可言,此時的定價策略甚至與消費者的內心預期和普遍認知相悖離。

其次,在促進成交的過程中是否存在數位化誘導和操控行為。

在傳統差別定價場景下,商家清晰公布定價規則,並無明顯的誘導和操控行為。而在大數據殺熟場景下,平臺企業可以基於用戶的購買習慣、消費能力等數據進行誘導和「操控」,以是否願意支付定價金購買會員等方式識別出「忠誠度較高」的黏性用戶,實施差異化定價。

在一些場景下,差異化定價的表現形式還呈現間接隱蔽的特性。例如,新用戶可以通過申領方式獲得更多的優惠券或者支付減免。

因此,大數據殺熟行為實質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不僅會降低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度,還會對市場秩序的健康有序造成實質性不利影響。


大數據殺熟現象的法律規制之道

如前所述,大數據殺熟的技術性、數據性、隱蔽性極強,不僅難以被用戶發覺,即使知曉後也難以通過個體化的方式有效反制。例如,有的用戶通過卸載、重裝、利用不同信息重新註冊的方式試圖規避,但卻發現徒勞無功。

因此,面對甚囂塵上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應當以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為視角,實現用戶、行業團體、監管機構和平臺企業的多方聯動、協同共治。

首先,切實保障用戶對自動化決策的拒絕權和免除權。

我國《電子商務法》第17條規定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第18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選項的商品或者服務搜索結果。雖然此兩條規定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大數據「殺熟」,但既未明確規定大數據殺熟行為的構成要件,又未明確賦予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場景下拒絕和免於受到基於其個人特徵的自動化決策的權利。

目前正在徵求意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第25條明確賦予了個人拒絕對僅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作出決定的權利。《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23條規定,用戶選擇停止接收定向推送信息時,網絡運營者應當停止推送並刪除已經收集的設備識別碼等用戶數據和個人信息。

上述兩個立法的內容可以作為良好的制度基礎,一方面擴展適用的自動化決策類型,將完全自動化決策和非完全自動化決策悉數納入;另一方面應當切實在立法中明確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場景下對自動化決策的拒絕權和免除權,重拾主體性地位。

其次,促進消費者協會有效行使公益訴訟權。

大數據殺熟現象的另一治理難點在於難以根據「殺熟行為」認定構成價格欺詐並適用懲罰性賠償。此外,被大數據殺熟的用戶具有個體分散性,難以達成有效的集體行動。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規定了公益訴訟權。在發生大規模消費者侵權行為時,可以由消費者協會代表向法院提起訴訟。但在實踐中,不僅權利行使主體受限,能夠提出訴訟請求的內容規定也過於模糊,限制了該權利的有效性。

消費者協會的公益訴訟權有利於扭轉消費者的弱勢地位,增加大數據殺熟的違法違規成本。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應積極推進完善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對權利適用的內涵與外延予以明確,並適時擴展權利行使主體,切實保障公益訴訟權的行使。

再次,應當分級分類實施算法影響評估制度。

因循數據生命全周期管理的視角,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已經通過專門立法規定對於個人權利、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具有高風險的算法應用在事前、事中、事後均需實施算法影響評估制度。政府專門機構、技術專家、行業代表、公民代表等組成專業評估工作組,對高風險場景下的算法模型進行系統評估,以確保該領域的算法適用符合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第54條規定了自動化決策風險事前評估制度,第53條規定了算法審計制度。筆者建議應當細化明確算法風險事前評估和算法審計制度的啟動條件、適用場景,分級分類有序推進電子商務場景下智能定價算法的影響評估制度。

最後,需要有序倡導平臺企業實施自我規制,踐行科技倫理。

在大數據殺熟場景下,各類數據挖掘技術只是分析和執行的工具。對消費者「殺熟」的主體仍然是處於網絡生態中基礎單位、核心樞紐和關鍵鈕結的平臺企業。

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而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平臺企業而言,一方面要深度創新,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和突破;另一方面也要清晰認知平臺責任和義務邊界。雖然平臺間的經營模式各不相同,但在科技向善,打造負責、安全、友好、公平的數位技術時,應當始終存有「重疊共識」和數據有度的底線倫理原則。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

(來源:財經E法)

相關焦點

  • 美團大數據殺熟,資本家甩鍋
    #美團會員割韭菜背後的大數據殺熟#最近美團大數據殺熟又再次登上了熱搜,曝美團會員配送費比非會員多兩倍,實際上就是購買的會員優惠與普通消費者最終消費基本一致。殺熟當然不能認,只能甩鍋程式設計師同一時間,地址,店鋪價格不一致。會員的配送費遠遠高於普通帳號。根據官網的聲明問題甩鍋給地位,這是一個合理的理由嗎,當然不是用戶設定了地址,難不成還能送錯地址?只是將資本家的手段引向技術,這是宣布我們錯了,但這是一個技術問題。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了《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漂移神父」表示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發現一家常點的店鋪,配送費從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數據殺熟」這次讓美團佔上了熱搜。最近,網友「漂移神父」寫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在各大社交圈刷屏,文中記錄了他在美團點外賣時發現,同一店鋪、同一時間,用兩部手機點單,其中開通了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未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貴,直指美團「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 美團外賣會員殺熟背後:大數據外衣下的社畜「吸血魔」!
    風水輪流轉,低調的王興怎麼也不會想到,因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自己和美團也再次因負面新聞上了熱搜!15元,如果你隔2個月不開,再開發現只要3元/月」「有次快要下單時接了個電話,然後發現配送費漲了50%,怒而去餓了麼點了一單,第二天發現美團才變老實」……開通會員,配送費竟比未開通會員高1~5元《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 美團被指「大數據殺熟」,上熱搜!
    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於微信公眾號發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質疑美團對外賣會員「殺熟」,稱開通美團會員後,用美團外賣點餐,配送費反而上漲。17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
  • 美團大數據殺熟:消費者和程式設計師無一倖免
    近日,自媒體大V漂移神父分享了自己被美團割韭菜的經歷,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與討論。漂移神父發現,同樣的店鋪,開會員比沒開會員的配送費要高出4元錢。實際上,各大平臺殺熟已經屢見不鮮。面對網友質疑,美團火速做出回應,程式設計師卻因此背了鍋.....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來源:AI財經社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網友稱被美團會員割韭菜 美團回應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壟斷和「殺熟」:美團要邁兩道坎撰文 / 馬微冰 蔣澆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
  • 外賣、酒店等價格疑存「大數據殺熟」 美團或成反壟斷樣本?
    1月7日,中消協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點名大數據殺熟亂象,其表示有些經營者利用算法進行價格歧視。此前,美團對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風口浪尖,經記者調查,不僅外賣業務存價格歧視,酒店業務也存「殺熟」亂象。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表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 「大數據殺熟」翻車!網際網路巨頭因為4塊錢,損失了400億
    「大數據殺熟」並不是一個新話題。最近,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再次因為「殺熟」外賣會員翻車。把美團送上熱搜的,是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用親身經歷詳細說明了被美團「殺熟」的過程。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配送費差別定價
    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美團大數據殺熟會員用戶再發聲:緩存背不動這個鍋
    【CNMO新聞】最近,「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該事件相關的微博話題下,無數網友紛紛分享了自己被各平臺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發了群體共鳴。隨後美團回應表示,這不是大數據殺熟,而是軟體定位緩存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這一回應自然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群嘲。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不過更神奇的是,當他換了一部沒有開通美團會員的手機後,配送費竟然只要2元。隨後,「神父」和客服進行了溝通,而溝通的結果是其會員帳號的配送費降到了4元,但仍然比非會員要貴。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天眼妹還從《中國質量萬裡行》了解到,2018年鬧得最火的時候,滴滴、攜程、美團、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不過當時所有提供服務的公司都沒有承認。
  • 美團會員成「韭菜」,當事人回應:不接受美團的回應!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得我們手足無措,而在這一年中網際網路巨頭們也是接連翻車,前些天京東還在為借貸短視頻廣告爭議道歉,而現在美團又因會員殺熟揭秘被送上了熱搜。肖先生沒有妥協,而是繼續追問,美團客服回復需要問一下技術,相關情況之後回復給他。因此,在12月9日-17日的處理期間,肖先生發布了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微博文章,而在12月19日網上出現了一張關於「會員和非會員配送費差異」問題的說明圖片,文中提到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導致使用了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
  • 不甘被割韭菜,美團會員「起義」:大數據殺熟造的孽,須付出代價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會員反而更貴了!2020年註定不凡!眼見著一年都要故去了,巨頭們卻接連翻起了車。前腳,京東剛因為借貸短視頻廣告爭議道歉;後腳,一篇會員殺熟揭秘又把美團送上了風口浪尖。面對作者關於「會員殺熟」的質疑,更高一級的主管直接回應,已經超出了處理範圍,不給予相應答覆。要解釋沒有,10塊錢紅包拿好!不過好在,憤怒的力量的是巨大的,每一個被美團殺熟的用戶凝結在一起,「圈圈相轉」,生生把這篇普通的揭秘文章,轉成了十萬加量級的爆文。
  • 不止美團,京東、餓了麼同樣對會員「殺熟」
    原標題:美團被指會員被殺熟,網際網路「殺熟」為何屢禁不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2月17日下午,「漂移神父」發文稱購買美團會員後被大數據殺熟,迅速上了微博兩條熱搜,截至發稿,熱搜閱讀量超過6億。當天,美團做了回應,稱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導致配送費差異。
  • 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來源 / 微博截圖  「我在餓了麼經常點西貝的雞腿飯 (29.9元) ,我點了三四次之後,餓了麼上的這款飯默默變成了39.9元,然後我就改用美團點 (美團依然29.9元) ,過了一個多月後 (這期間沒在餓了麼上買
  • 美團的「殺熟」生意
    你以為你辦了張美團會員卡,領到了優惠券,就該安心享受到VIP服務了,美團回報你的,卻是比非會員更貴的價格。 多麼魔幻的現實!這就是美團慣用的大數據「殺熟」!可有誰知道,作為用戶眾多、流量驚人的最大外賣平臺,美團舉著這把大數據「殺熟」的刀,這些年到底收割了多少韭菜?宰了多少會員?2020年第三季,美團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餐飲外賣業務貢獻收入207億元,佔比58%,同比增長32.8%。
  • 「會員配送費貴1-5元」,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來源/ 美團在此次事件中,從法律角度其實並不好界定美團存在殺熟現象。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向深燃分析稱,因為美團的會員權益只承諾了紅包優惠,並沒有約定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低,所以沒辦法判定美團是否違約。
  • 美團外賣,割啥都快,又到了割韭菜的時候了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在各大網站刷了屏,今日下午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一邊收會員費,一邊割韭菜 文章中介紹,作者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 2 元變為了 6 元。
  • 長江時評 | 大數據「殺熟」的本質是唯利是圖
    作者: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成為網絡熱搜新聞。一位網友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以會員和非會員的兩種身份分別點了同一單外賣,結果發現會員的配送費竟然比非會員的要貴兩到三倍。這個事情引發了全網對外賣運作模式的關注,畢竟每天叫外賣的人很多,偶爾一次多出幾塊錢沒事,如果頓頓如此,一個月下來怕是會員配送費比非會員要平白無故多出數百元,「熟客的價格更高」,更像是大數據的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