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末代皇帝被兩個女人擺布,亡國後被流放到印度小城!

2020-12-12 地理喵

眾所周知,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把緬甸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而當時統治緬甸的是都城位於曼德勒的貢榜王朝。

1885年11月28日,英國人攻入曼德勒,要求緬王24小時之內投降,時任緬王錫袍被逼無奈,第二天就打開宮門向英國人投降了。

投降後的錫袍被英國人流放到印度的拉特納吉裡(Ratnagiri),當時的印度早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拉特納吉裡則是一座位於印度西部的海邊小城。

1886年4月,錫袍和Supalayat皇后帶著四個女兒抵達拉特納吉裡。

示意圖

英國人對待錫袍的態度就是,只要你不胡思亂,不要再想著復國,就會把你好吃好住的供起來。

因此,英國人為他建造了一座擁有30間房子的行宮,被稱為「錫袍宮(Thibaw's Palace)」。

現在的「錫袍宮」已成為拉特納吉裡著名的景點,在拉特納吉裡當地,也有一些王族後裔,「錫袍宮」也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

被流放的錫袍國王,在拉特納吉裡失去了自由,過著軟禁的生活,當他品嘗著當地著名的阿方索芒果(Alphonso Mangoes)時,應該也會想起家鄉的聖德隆芒果(Sein Talone Mangoes),以及那個逝去的王國,昔日王國裡所發生的往事還歷歷在目。

錫袍(Thibaw)出生於1859年,出生後,他的父親緬王敏東賜予了他一座城市,這座城市名字叫Thibaw,也就是今天的昔卜(Hsipaw)。

而錫袍的名字就來源於這座城市的名字,當時人們都稱他為錫袍敏達(Thibaw Mintha)或錫袍王子(Prince of Thibaw)。

昔卜位置示意圖

錫袍是緬王敏東的小兒子,母親地位低下,而不甘人後的錫袍很努力,非常勤奮的研究佛經,因為佛教在緬甸的地位很高。

一個精通佛經的人,在緬甸是很受人敬重的,很快,錫袍就通過了佛教考試,得到了緬王敏東和王后馨部麻茵(Hsinbyumashin)的讚許,但這還不足以成為王位的接班人。

王后馨部麻茵沒有兒子,而且她的權力欲望很大,想要在敏東死後保持手中的權力,就必須找個易於控制的王子結盟。

錫袍母親地位低下,想要憑藉母親的幫助登上王位,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於是錫袍就成了馨部麻茵拉攏的對象。

而這也正中錫袍的下懷,面對王后馨部麻茵遞來的橄欖枝,雖然錫袍的內心很掙扎,但最後還是接了過來。

為了保證對錫袍的控制,王后把自己的女兒蘇芭雅拉(Supayalat)嫁給了錫袍,也就是說,錫袍的妻子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

曼德勒

1878年敏東去世,馨部麻茵聯合與之親近的大臣,共同擁立19歲的錫袍為新任緬王,馨部麻茵垂簾聽政,掌握實際權力,她的女兒蘇巴雅拉成為新的王后。

蘇巴雅拉完美的繼承了母親對權力的饑渴和專橫,後來還把自己的母親鬥倒,成為王國的實際掌權者,緬王錫袍也受其控制。

錫袍上位後,英國已經通過兩次英緬戰爭,控制了半個緬甸,實力如日中天,就在這時,掌握了權力的蘇巴雅拉選擇和法國結盟,打算把英國趕出緬甸。

法國派駐代表進駐曼德勒後,英國人立馬警覺起來,在英國人看來,緬甸是塊肥肉,這裡不僅產柚木、橡膠、石油,還有出產高品質的紅寶石。

位於抹谷的寶石礦

根據英國的本性,想讓它嘴裡的肥肉吐出來,那它會把你剩下的也奪走,1885年10月,英國以緬王處罰孟買布爾瑪貿易公司為為藉口發兵緬甸。

僅一個月後,英軍就以勢如破竹之勢攻入曼德勒,蘇巴雅拉成了王國的掘墓人,貢榜王朝滅亡,錫袍成了緬甸末代國王,被流放到印度小城拉特納吉裡。

雖然英國人為錫袍在印度建了有30個房間的豪宅,但是錫袍在經濟上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以至於把自己的寶石都拿去抵押,以換取金錢維持家人的生計,最後很多寶石無錢贖回,都成為了拉特納吉裡放債人(Sahukar)的個人財產。

1916年,58歲的錫袍死在了拉特納吉裡這個流放之地,死後被埋在一座靠近基督教墓地的小墳墓裡。

1919年,他的王后蘇巴雅拉帶著他們的女兒回到了緬甸,而其中一個女兒,因與「錫袍宮」的僕人結婚而留在了當地。

長時間以來,緬甸軍政府不願意承認這位緬甸前國王,認為這是一種恥辱,直到2012年吳登盛總統上臺,親自前往拉特納吉裡拜訪了錫袍墓地,以表達對這位緬甸末代國王的尊重。

擴展:

那個引發第三次英緬戰爭的孟買布爾瑪貿易公司,在戰後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現在已發展成為印度瓦迪亞集團(The Wadia Group),集團董事長為億萬富豪納斯裡·瓦迪亞(Nusli Wadia),身家38億美元,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706位。

相關焦點

  • 印度末代皇帝,不願做英國傀儡,通令全國抗英,兵敗流放緬甸至死
    莫臥兒王朝除了有阿克巴、沙賈汗等著名皇帝,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也是相當著名。巴哈杜爾·沙二世之所以著名,不是因為像阿克巴那樣開創盛世,也不是像沙賈汗那樣留下感人的愛情故事,而是因為他帶領自己的臣民與入侵印度的英國作鬥爭。
  • 印度末代皇帝巴哈杜爾:「你的名字還活著」
    如果說,莫迪的這一連串走訪都是他「佛教外交」和「拉攏緬甸」計劃的一部分,那麼,他前往位於仰光的印度莫臥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Bahadur Shah II)的陵墓祭拜,就讓人們感到有些費思量了。
  • 印度末代皇帝的結局多慘?囚所僅5平米,死後得不到兩碼土地安葬
    文/格瓦拉同志 亡國之君的命運大都很不堪,不是死於非命,便是忍辱偷生,鮮有能在亡國後依然保持榮耀者,世界各國皆是如此。其中,印度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的結局,便堪稱典型。
  • 在緬甸發現中國︱末代皇帝身邊總有些彪悍的女人
    1885年的第三次英緬戰爭之後,緬甸貢榜王朝的末代皇帝錫袍(Thibaw Min)被英軍流放去了印度,至死都沒能再踏上故土。兩個女人聯手幾名大臣,將住在皇宮裡的幾十名王子、公主全都逮了起來,關進臨時監獄。幾個月後,敏東的這些子女被皇宮衛兵們押解到伊洛瓦底江邊的一塊空地上,悉數被勒死(不同歷史記錄中有不同的版本,有一種說法是王子們被大象活活踩死)。處決這些兄弟姐妹時,錫袍和素葩遙萊都在場,素葩遙萊甚至還看得興高採烈、連連鼓掌。
  • 印度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性格懦弱,喜愛作詩,最後客死他鄉
    巴哈杜爾二世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的末代君主,他出生於1755年,他在63歲的時候登基成為莫臥兒王朝的第十七任皇帝,巴哈杜爾的一生都頗為悲慘,他不情願的當了傀儡皇帝,又不情願的參加反英起義,最後又不情願的客死他鄉。
  • 以緬末代皇帝為故事素材 泰熱播宮廷劇引起錫袍後裔不滿
    (仰光法新電)泰國最近熱播一出緬甸宮廷鬥爭的肥皂劇,引起了緬甸末代皇帝後裔的不滿,並指責泰國持雙重標準。緬甸末代皇帝錫袍(Thibaw)的曾孫蘇溫日前對泰國在黃金時段播出的肥皂劇《女士的火焰》(A Lady's Flame)大表不滿。這部肥皂劇雖以虛構王國為背景,但所敘述情節與緬甸在19世紀末代王朝貢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所發生的權鬥不謀而合。
  • 原來緬甸還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你心動了嗎?
    緬甸民族村位於仰光東郊,復建了緬甸境內數十個民族的傳統建築,介紹了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莫臥兒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墓. 1858年, 莫臥兒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流放到遙遠的緬甸仰光, 過著遠離其印度臣民的軟禁生活. 4年之後, 莫臥兒末代皇帝與世長辭, 被埋葬在他軟禁住所的後面. 當地人在此蓋了一間小回教堂, 以紀念那位莫臥兒末代皇帝. 1994年, 緬甸人在小回教堂裡又布置了一個莫臥兒末代皇帝紀念廳.
  • 他是錫金末代國王,27歲娶藏族千金為王后,亡國後患癌客死美國
    他是錫金末代國王,27歲娶藏族千金為王后,亡國後患癌客死美國現在的錫金已經徹底消失,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也都不承認該國的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錫金徹底被廢除掉,錫金王室也就此覆滅。本期小編為大家解讀的主人公,是錫金末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二十七歲娶藏族千金為王后,亡國後患癌客死美國,一生大起大落讓人唏噓。
  • 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為保住皇帝稱號,把女兒送給拿破崙做皇后
    到了1452年,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此哈布斯堡王朝壟斷了神聖羅馬帝國,直到神聖羅馬帝國滅亡。簡單介紹了神聖羅馬帝國之後,小編要介紹本文的主人公,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正如上面所說,他屬於哈布斯堡王朝。
  • 漢中第一美女,一笑傾倒一國,背負亡國罵名,被後世稱為紅顏禍水...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的滅亡讓妹喜成了第一個亡國皇后。 商湯在經過充分準備後,開始討伐夏,他先吞併了夏周圍的一些小國,然後派重兵進攻了鳴條,一舉攻滅了夏。在匆忙中,桀帶著妺喜和財物坐上了一艘船,逃難到了南巢,但還是被商軍所俘虜。
  • 中國歷史上十大著名亡國之君的結局,亡國後待遇最好的是他
    在這大大小小几十個朝廷中,一共產生了485位皇帝。每逢朝代更替,就有開國之君也有亡國之君,今天我就帶大家盤點十個有代表性的亡國之君。一:中國最後一個亡國之君,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09年到1912年在位3年,年號宣統。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 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沒有人殺他呢?
    清朝滅亡,遜帝溥儀卻仍居紫禁城,而且生活費用由民國政府撥給,照舊過著皇帝生活,而且日子過的有聲有色,在用膳的奢侈,排場程度上毫不遜色從前皇帝生活。若要說命最好的亡國之君,那就非溥儀莫屬了。清朝亡了,可是作為封建社會最高象徵的末代皇帝溥儀還活的好好的,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就沒有人想要殺溥儀嗎?
  • 譯作《仰光: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碰撞之都》
    1858年,印度僱傭軍兵變(又稱「印度第一次獨立戰爭」)失敗後,印度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扎法被流放到仰光,之後他一直住在瑞德貢大金塔旁的一間小屋子裡,直到四年後去世。後來,巴哈杜爾·沙二世的墓地成為蘇非主義信徒們心中的聖地,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朝聖者和高僧紛紛前來參拜。與皇帝一同流放到緬甸的還有數十名隨從,而現在生活在莫臥兒大街的許多商人以及其他印度人都聲稱擁有這個流亡朝廷的血統。
  • 緬甸最強大的朝代,打敗大清滅掉暹羅,最後被大英帝國強行吞併
    同年,出身今天緬甸主體民族緬族的雍籍牙,登基稱王建立貢榜王朝,與緬甸境內多個割據勢力對峙。雍籍牙是緬甸歷史上被後世尊稱大帝的三位君主之一,另外兩個是蒲甘王朝阿奴律陀、東籲王朝莽應龍。既然雍籍牙被後世尊稱大帝,可想而知他肯定有顯赫的歷史貢獻,他最大的歷史貢獻正是統一了四分五裂的緬甸。
  • 末代緬甸王,被迫娶自己的妹妹,現遊客僅花10美元即可參觀大皇宮
    ​當今社會,很多人為了放鬆自己,都會選擇出國旅遊,緬甸就是一個受到我們國家遊客喜愛的地方。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緬甸和我們國家非常接近,所以去緬甸很方便。很多人去了緬甸之後,都會去緬甸的大皇宮看看,這個相當於中國的故宮,都是以前皇帝居住的地方。在這裡,能夠感受緬甸王的奢侈,也能感受到緬甸的文化。
  • 印度末代皇帝:82歲高齡參加反英大起義
    反英起義的精神領袖  1857年初,由於英國在印度軍隊中大肆褻瀆士兵宗教信仰,最終引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5月10日,德裡附近的印度第三騎兵團士兵率先發難,並宣布擁戴巴哈杜爾·沙為印度皇帝。  面對千載難逢的良機,巴哈杜爾·沙積極與起義軍進行合作,試圖把印度從英國人的魔掌中解放出來。他不但派太子擔任起義軍的總司令,還整天在皇宮裡祈禱。  作為起義軍的精神領袖,他不斷發布激勵民心的文告,呼籲不同宗教和族群的印度人起來反抗。他在文告中說:「印度斯坦的子孫們!
  • 緬甸王朝最後的國王:娶了三個同父異母妹妹,女兒死後沒錢下葬
    1916年12月19日,在印度一個靠近阿拉伯海的港口城市拉特納吉,一個名叫錫袍的緬甸男人去世,享年57歲。誰能想得到,這個默默死亡的男人曾是緬甸的國王,有著無上的權力,曾是緬甸最高的王者。錫袍是緬甸的末代國王,是貢榜王朝的末代國王。他生於1859年1月1日的緬甸曼德勒,由敏東王一個不受寵的妃子所生。為了討好自己的父親,錫袍研究佛經, 並通過了pahtamabyan宗教考試,得到了父親和首席女王的尊重和認可。
  • 陳漢的末代皇帝,被朱元璋流放到朝鮮,他的命運到底如何呢?
    說起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熟悉,回想中國歷史上貌似沒有陳理這位皇帝。我們對他不熟悉,但對他的父親已應該是非常了解,他的父親就是元末明初的陳友諒。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掀起了元末農民起義。陳友諒就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陳友諒和朱元璋一樣,早年加入了紅巾軍。不過陳友諒是南方人,加入的是徐壽輝這一支。
  • 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歷代皇帝畫像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開始誕生印度文明。公元前324年,孔雀王朝建立,後世一般把孔雀王朝視為印度第一個歷史朝代,此後印度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公元1526年,印度最後一個歷史朝代莫臥兒王朝建立,直到公元1858年亡於英國,歷17代皇帝,享國331年。圖為莫臥兒王朝極盛時期疆域。
  • 末代皇帝溥儀晚年上戶口,家庭住址嚇壞工作人員
    末代皇帝溥儀晚年上戶口,家庭住址嚇壞工作人員。眾所周知,每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下場都是比較悽慘的,下面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足夠曲折,足夠有戲劇性和故事性。所以,提到中國的近代歷史,誰都無法避免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