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在湖西拍照
這個地方是寧波5A級景區月湖公園。其實公園就是人們鍛鍊、休閒、娛樂的地方,一般來說文化價值不高。但是月湖公園不一樣,它位於寧波市中心,離汽車南站一公裡,天一閣景區步行五分鐘路程。
也許正應了一句話,家門口的風景因為有的是時間慢慢品,所以寧願跑很遠的地方去尋找所謂的名勝古蹟,也不願意停下腳步仔細看看家門口的風景。如果你問寧波人,「月湖好玩嗎?」太多人會告訴你:「沒什麼好玩的。」你看,月湖的名勝古蹟就這麼輕易地被否定了。
遊湖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月湖吧。
月湖公園開鑿於唐貞觀年間,於宋元佑年間建成月湖十洲: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輔以亭臺樓閣,四時花樹,在三堤七橋的交相輝映下,江南風光美如畫卷。畫家吳冠中先生一生巔峰之作《雙燕》就取材於花嶼袁宅。
史氏家祠門口
月湖的美由二部分組成:風景和文化。前者是月湖的外貌,後者是月湖的靈魂。
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文人墨客薈萃。這裡有大量古蹟為證,基本集中在湖東。從鼓樓往南過了馬路,映入眼帘的第一個古蹟就是南宋丞相史浩故居,白牆黑瓦的江南古建築上是高聳的五階馬頭牆,充分展示了這個家族的顯赫過往。鄞縣誌記載「一門三宰相,四世兩封王,五尚書,七十二進士」,「滿朝文武,半出史門」,「一朝紫衣貴,皆是四明(寧波)人。」現在部分改成茶室,對外經營。
史浩故裡五馬牆
史家門口是一座立於南宋的國家級文物「水則碑」,是古代寧波府為各鄉調劑水源水位的標尺,是四明水利命脈。
國家級文物水則碑
史浩故居前行二三分鐘就是高麗使館遺址,是昔日寧波港對外交往和中國與高麗友好往來的見證。一牆之隔的寶奎巷是當年史浩為藏高宗、孝宗兩帝御書而建造的精舍所在地。
寶奎巷進去就是高麗使館
沿著水則碑往西,轉角出現一座幽靜的馬頭牆院落,叫銀臺第。相比於史家的五馬牆,這裡明顯低調得多。你別以為這是普通官宦之家,主人童槐曾任江西、山東按察使,後改任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別稱臬臺,通政司別稱銀臺,故童宅有「臬臺第」、「銀臺第」之稱。童槐之子童華為光緒皇帝的老師,童宅又被視為「帝師故居」。
銀臺第
往南走到陸殿橋,橋邊就是始建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初的居士林,該建築巍峨壯觀,雕梁畫棟,重樓歇頂。現在是信徙們禮佛、放生的地方。一牆之隔的賀秘監祠(也叫賀丞廟),是為了紀念唐朝著名詩人「四明狂客」賀知章而建。原來裡面有很多碑刻和《眾樂亭詩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馬光等十五人詩二十首。
關帝廟、居士林連在一起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居士林門樓
賀秘監祠
湖心島上有個湖心亭,寧波人稱湖心寺。《牡丹燈記》的故事就出自湖心寺,故事內容跟聊齋裡的《畫皮》差不多,但比聊齋早三百年。
湖西有徐時棟故居。他是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方志名家和藏書家,是浙東文化繼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之後的又一位代表性人物。巧的是,比徐時棟約早100年的一代先哲全祖望,也出生在這裡。所以,在徐時棟故居門口的一片空地上,立著一尊全祖望雕像。讓這兩位名人穿越時空,日夜守望。
立在徐時棟故居的全祖望雕像
看完了古蹟,咱們把眼光轉移到休閒、娛樂、美景上。春天,人們來這裡看梅花,亭臺樓閣,紅梅掩映;夏天,帶著孩子坐遊船,湖風悠悠中,船在水中走,人在畫裡遊;秋天,來院士林看銀杏,藍天白雲下,滿樹金黃,樹下大人孩子嬉笑玩樂,熱鬧非凡,是最好的親子樂園。
梅花開時
梅花開時
梅花開時的月湖風光
銀杏林風光
來月湖公園非常方便:公交車1路,518路,9路,238路,812路,14路,820路可直達,不要門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