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順:中國夢的思想資源、制度保障和路徑選擇研究

2020-12-15 人民網

梁言順

原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理論支撐

編者按: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以來,中國夢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熱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正內化為全體中華兒女的集體意識和共同追求,激發出全國人民的無限豪情。深入研究闡釋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學理支撐,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光榮職責,也是更好地推動實現中國夢的前提條件。為此,本版今天特別約請3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就如何從學理上深化中國夢研究作出探討。

當前,關於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涉及到的相關研究主要包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相關主題之中,而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等方面為最多。實際上,從中國夢的研究視閾出發,返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獲得新的發展、提升和豐富,為我們打開一個廣闊的研究視野,開闢一片新的研究天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實際有機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的主導性話語族群。中國夢源於近代以來具有先進思想的志士仁人的探索與實踐,但它的核心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且又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使得我們有了更寬廣的理論研究空間: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成了中國夢的主導性思想資源,但中國夢所載負的歷史和現實意涵,又使得我們在更高層面上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眾多思想元素涵納進來,同時又使得我們能夠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世界上所有先進文化元素包容進來,這就能夠大大豐富和集納更多的思想資源,在融合的基礎上豐富和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成了中國夢的主導性制度保障,但實現中國夢所要求的體制機制創新,又使得我們能夠構築和建立更多更完善的制度安排,從而進一步在制度層面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構成了中國夢的主導性路徑選擇,但面向未來實現中國夢的宏偉願景,又使得我們能夠在道路探索上保持開放性和包容性,確保始終沿著正確道路不斷前進。

我認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出發原點,從思想資源、制度保障和路徑選擇等方面深入研究中國夢,其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其一,中國夢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中的創造性價值及其創新意義,這主要是一種思想史的爬梳;其二,從中國夢的視野觀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應當堅持和豐富哪些更多更新的思想理論資源;其三,從中國夢的視野觀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應當堅持和完善哪些更多更好的制度機制保障;其四,從中國夢的視野觀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應當堅持和發展哪些更多更優的可選擇具體路徑;其五,中國夢對于堅持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制度和道路的意義何在。

其研究架構包括:其一,以中國夢為主導話語指向,從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理論、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發掘和闡釋有關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戰略和遠景思想資源;其二,以中國夢為主要切入視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各項主要理論成果進行詮釋,同時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西方先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呈現中國夢的思想資源圖景;其三,以中國夢為主要切入視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各項重要制度安排進行闡釋解析,同時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挖掘借鑑古今中外一切有助於實現民族復興的制度文明,從而描繪中國夢的制度保障體系;其四,以中國夢為主要切入視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各個主要方面進行探索研究,同時對世界主要大國實現崛起的路逕取向進行回顧分析,從而勾勒中國夢的路徑選擇;其五,立足於中國夢高度,對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初步的對策建議。

其主要思路包括:理論體系、制度和道路,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幹內容,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取得的標誌性成就,三者分別構成了中國夢的思想資源、制度保障和路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夢的母體和本源,但中國夢的提出,打開了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日常話語之間的通路;重置了歷史與現實、中國與外國、當下與未來之間的聯結邏輯;聚合了改革新動力,拓展了發展新空間,展示了未來新希望,為我們在更高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新前景。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史、世界近現代發展史和中國近現代發展史的角度看,中國夢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研究、探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機。以中國夢為導引,我們能夠進一步直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一步破除思想理論障礙、體制機制障礙和「路徑依賴」障礙,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而進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的更高的發展水平,並為廣大幹部群眾和理論工作者明確、清晰地認知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提供參考框架,為黨的理論創新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生長點,為在新的話語指向下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創見的思路,為進一步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科研部主任)

相關焦點

  •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法治保障(思想縱橫)
    這一重要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於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 關於婚喪假天數、育兒假和靈活休假制度的調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第1198號建議提出「建立錯開高峰假期和靈活假期的制度」;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5722號建議「頒布了有關企業職工結婚和喪事假的有關規定,並適當調整喪親假的範圍,延長喪親假的時間」;第1707號提案(社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135號管理)涉及``育兒假''...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方網站上的資訊顯示
  • 群體訴訟比較研究與路徑選擇
    [摘要]:  群體糾紛是當代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而各國選擇群體訴訟[1]制度的設計和實踐卻千差萬別,顯示出多元化的趨勢。  (二)群體訴訟所負載的價值功能  誠如前言,群體訴訟制度的創設是基於訴訟經濟和司法統一的目的,這本是共同訴訟制度的共有價值目標,其中的道理毋庸贅述。  其次,群體訴訟制度有利於平衡衝突雙方的訴訟能力,避免訴訟雙方的地位失衡,從實質上保障訴訟權利平等,這也是由群體訴訟的特點所決定的。
  • 人民政協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歷史邏輯與現實路徑
    基於上述的價值取向,人民政協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主要體現當代中國政治格局中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優勢。這具體體現在三個層面的成熟和定型:理論的成熟和定型。人民政協制度是有關人民政協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的集中凝練和體現。它的理論淵源主要有三個,即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
  • 生物安全保障的法治原則與實現路徑
    作者簡介: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甘肅政法大學「文翰學者」特聘教授。風險社會背景下,在生物安全這樣存在高風險性的領域中實施謹慎發展的原則就成為必然的選擇,亦即,在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的過程中,充分考慮該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將這些負面的影響和因素與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惠益進行綜合平衡,進而通過相應的制度和措施趨利避害,使現代生物技術實現健康發展,保障國家安全。
  • 【思想中國】中國為何不能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中國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中,既堅持民主現代化與內生性的統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展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又注重民主本土化與自覺性的統一,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這是不同於西方民主制度的道路選擇,但卻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選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所在。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讀《中國制度面對面》
    作者:葉海濤(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了。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 國外扶貧立法模式評析與中國的路徑選擇
    卡塞克研究了社會保障政策在南非發揮的作用, 認為其社會救助在防止和減少貧困、不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功能。因此,很多國家都是雙管齊下,一手抓區域開發和扶貧開發,一手抓社會保障,在反社會貧困中「實現扶貧與社會保障制度的融合」。
  • 雲山茶話|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仇小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是我們黨在科學認識和深刻總結城鄉之間的發展趨勢、發展規律和辯證關係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培育鄉村與城市共生共榮的思維範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思想根基。一方面,從全局視域進行鄉村城市規劃的頂層設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要素優化配置、實現城鄉充分融合,培育城鄉發展彼此不可分割的思維範式,為鄉村振興打造新的經濟體、新動能和新格局提供條件。
  • 湘江理論|深度|將制度理論研究做實做深做透
    如何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遵守和執行制度,如何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制度理論研究面臨的重大課題。  把握制度理論研究的歷史機遇  研究中國的制度理論,需要從中國制度發展的歷史邏輯出發。中國古代產生了豐富的關於國家制度和治理的思想。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路徑選擇
    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時代特色、學科特質和理論品格,開創了學習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嶄新時代,為加強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以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目標方向和行動旨歸。
  • 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2020年度優秀課題研究成果和優秀...
    2020年,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國資委黨委中心工作,積極組織各會員單位圍繞中央企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和現實挑戰,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課題研究成果。
  • 人力資源保障部201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發布會
    2010年,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積極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全面完成全年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 中國夢的文化圖景
    中國夢: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夢之所以格外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領力,就在於它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立足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之上,具有堅實可靠的歷史基礎和永不枯竭的文化養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夢儲存豐富思想資源。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蘊含著中國夢的豐富思想資源。
  • 引導城市社區文化走「快車道」建設與路徑研究
    城市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城市內各種社會組織和社會資源的集聚承載地。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的居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思維意識、精神、行為模式、習俗等的總和,城市社區文化的核心就在於「社區精神」。可以肯定的是,合理引導我國城市社區文化走健康之路,是我國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孕育先進文化的重要保障。促進我國城市社區文化走上「快車道」,也順應了我國城市社區文化發展的趨勢。
  • 探索做好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徑
    原標題:探索做好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
  • 研究| 中國電力市場建設路徑及市場運行關鍵問題
    1研究背景隨著發用電計劃的全面放開、現貨市場試點加速推進,中國電力市場建設面臨計劃與市場長期並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電力安全風險增加、市場主體多元化及利益矛盾加劇等多重挑戰,需要在建設模式、實施路徑等方面多方統籌。
  • 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新經濟制度的「拓荒者」
    一、創造經濟起飛的重要前提:制度條件庫茲涅茨將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定義為生產經濟產品的能力獲得長期提升和制度、思想意識的調整。庫茲涅茨定義有三層含義: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技術作為經濟增長源泉的形成、具備制度(包括政治與法律制度、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等)和思想意識條件。
  •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專訪文化和旅遊部...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題: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神聚力——專訪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新華社記者周瑋日前,記者就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專訪了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
  • 張維為談中國夢:中國不要有大國小民心態
    中國網 李佳 攝影中國網12月9日訊(記者 何珊)一場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近日在上海舉行,近百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縱論中國夢的歷史傳承和現實意義,試圖從中國夢的內涵與外延中尋找到中國未來應當選擇的發展路徑。受邀的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所所長、《中國震撼》作者張維為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非西方國家採用西方制度無非兩種結局:希望到失望,失望到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