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招聘考試文言文——《學記》中的教學思想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它是由思孟學派孟軻的學生樂正克所著,它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論述教育教學的論著。《學記》全文1229個字,其語言精練、見解精闢,系統而地闡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及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等內容。
-
《學記》教育思想看
《學記》教育思想看《學記》作為我國教育學萌芽時期的重要成就,不管在教師招聘還是特崗考試中,都屬於考試的重點,因此,對於《學記》的教育思想需要大家重點掌握!其常考點大概歸納如下: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學」和「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體現了教育的社會功能,考試中常以單選題形式考察;2.「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體現的長善救失思想及「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體現的教學相長思想在考試中考察古語較少,經常是以考察出處的形式出現,所以需要大家著重掌握二者均出自《學記》而非《論語》。
-
《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本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學記》裡面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在全國教師招聘考試裡面,屬於比較常考的知識點。試題多考察對古文的理解和教育思想解讀,考察題型有單選、判斷、填空,以單選題為主。【考點精講】《學記》是先秦儒家教育經驗和思想的總結。
-
《學記》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全文雖1200餘字,但以簡賅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方面內容,相當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的教育實踐。一般認為,《學記》為戰國末期思孟學派的著作。據郭沫若考證,其作者為樂正克。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記》為常考考點,以客觀題考查為主,通常為單選題、多選題。
-
教學史話:三言兩語讀《學記》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不少具有很強指導意義的教育思想典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先秦時期其中的一篇著名教育論文——《學記》。《學記》:《禮記》群文中的一顆「教育明珠」要說《學記》,我們首先得說到其出處《禮記》。
-
略論《學記》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
它的思想對於我們今天謀劃民族自強,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類文明仍然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正因為《學記》的作者認識到了教師的價值,所以,他才提出了審慎選擇教師的意見,"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並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做教師。《學記》提出了做教師的四條基本標準:其一,知教之所由"興""廢"。《學記》認為,"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
《學記》思想必須記
《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學記》很重要,但是很多同學對文言文的理解感到困難,今天,我幫助大家翻譯並整理了《學記》中常見的重要思想,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記》和《論語》的教學思想大...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記》和《論語》的教學思想大集錦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有關《學記》常見思想匯總
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常見有關《學記》思想匯集的古語俗語,並且經常會出現結合俗語問考生該話語體現了當時什麼思想的單選多選題,所以今天小編匯總了上述這篇著作中常見的話語與其思想的對應,供應大家參考學習。《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中體現的教育思想:
-
教師招聘考試:《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關係。對中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也是世界珍貴的教育遺產之一。《學記》是以《大學》為其政治基礎,以《中庸》為其哲學基礎的。
-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之《學記》與《論語》
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們的教育思想,都是作為他們的哲學思想或政治思想的組成部分而存在的,教育思想多分散在他們的政治、哲學著作當中。他們的教育思想多事教育經驗的概述,多是對現象的描述和自我經驗的概括總結,缺少獨立的科學命題和理論範疇。其中《學記》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教育文獻,成於戰國晚期,傳說是樂正克所作。
-
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教學所長」的著作——學記
《學記》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原文提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這認識到教與學是聯繫緊密、相輔相成的,師生通過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共同成長。教師教的積極性,能督促學生發現自己的知識水平的不足,從而更加刻苦改進自己的學習。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學記》中的教育思想,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因此,有人認為它是「教育學的雛形」。
-
重溫《學記》教育思想
作為儒家經典《禮記》49篇中的一篇,《學記》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總結。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通讀《學記》全篇,終極目標是培養有「大德」、具「大道」、能「大信」和識「大時」的獨立自主的建設者和成功者。當然,《學記》中關於動機的培養與激發策略也有很多卓越見解。首先,讀身心、循規律是學習動機培養與激發的內在要求。教學要循序漸進。心理技能的變化是有一定秩序的,正所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
教師招聘專題備考系列:《學記》常考教育思想集錦
縱觀全國教師招聘考試,考察古文、俗語、諺語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一種常見的形式。由於這類材料本身語言的精簡凝練,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得分不是很理想。在這類題材中有一個命題的集中區域,各地區都多次考過,並且百考不厭,它就是《學記》——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這一特殊地位奠定了它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裡面成為一株常青樹。
-
招教考試教育理論——《學記》的教育思想及其考點解讀
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複習資料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識,是教育考試中必然涉及的考點下面中公教育劉靜茹老師就中國古代教育經典《學記》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要梳理,幫助大家理解知識。《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它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第四十九篇(《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公元前403~前221)晚期。全書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
《學記》
《學記》屬於教育學發展萌芽階段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考查的維度包括從地位,古語出處等,尤其是古語所體現的教育思想更為多見。因古語較難理解,且影響做題效率,故整理出來具體含義便於理解記憶,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一、著作簡介【一地位】《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據郭沫若考證,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
《學記》中的教育思想還能指導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嗎?
《學記》中的教育思想還能指導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嗎?《學記 》是中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步教育專著,大約寫於戰國末期。據郭沫若考證,作者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編寫的。全文有1229個字。《學記》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系統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學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學原則、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等,突出闡述了教學原則。這些教學原則在我們今天是否還有意義與價值?我們逐一探討一下。1、教學相長原則。在學記裡表述「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
戰國後期的教育論著——《學記》
在儒家的《禮記》中有許多的篇章,就教育理論闡發的集中與其歷史的影響而言,當推《大學》、《中庸》、《學記》、《樂記》。雖然作者難以考證,但出於儒家手筆是無疑的,也可以看出它們對孔孟思想的傳承和發展。我們說,只要學習教育,就需要學習過、並理解《學記》,本篇著重闡述《學記》的相關內容。
-
教師招聘考試——《學記》中的教學原則
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複習資料教學原則是教師招聘考試歷年以來的。對教學原則的考查主要有四種方式,即從內涵出發,從每條原則的要求出發,結合教學案例考查,以及結合古語考查。從結合古語的角度而言,《學記》中主要的教學原則是教師招聘考試的。中公教育教師考試研究院講師任慶月為廣大考生總結了《學記》中不可不知的教學原則,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中公講師任慶月一起學習。1.預防性原則:《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