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史話:三言兩語讀《學記》

2020-12-20 立哥繹教

接續世事,尋真事理,抽引頭緒,不絕繹究,感謝關注《立哥繹教》

「時代是思想之母」,每一個時代總會有適用於當時情境需要的教育思想出現,使得教育思想總與歷史密不可分。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不少具有很強指導意義的教育思想典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先秦時期其中的一篇著名教育論文——《學記》。

《學記》:《禮記》群文中的一顆「教育明珠」

要說《學記》,我們首先得說到其出處《禮記》。《禮記》自古以來為「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之首,為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之一,其記載了先秦的政策、經濟、文化等管理制度,閃爍著先秦時期的哲學思想光輝。而其中的《學記》,則可謂是《禮記》中的「教育精華」,其就教育本質、教育過程、教育策略和教師管理等問題進行了精彩論述,「教學相長」「道而弗牽」等教育思想觀點,穿越千年,至今仍然極具參考價值。

《學記》教學本質:教學相長

《學記》首先直抒胸臆,可謂是直接道出了教學的真諦。其分別從教學的功能、作用、構成等方面談到了教學的社會作用(化民成俗,必由學始)、對於個人成長的基礎先導性(人不學,不知道,建國君民必以教學為先),以及教學相長的自動性(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強),進而讓我們認識到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學記》教學要點:分段教學

《學記》記載了先秦時期的教學歷程。從第一年開始,隔年考校,達標者可以邁入下一階段學習:第一年看是否初通義理;第三年看對學業有沒有熱情;第五年看學識水平夠不夠寬闊;第七年看理論水平夠不夠精深,如此七年,方有小成,再經過兩年,使其能夠達到觸類旁通的時候,方算「九年大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必須要做到敬道、謙遜、多聽多看(聽而弗問),教師要注意「收其威」「存其心」,為學生自我發展留出空間。

《學記》教學策略:和易以思

《學記》也對教師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較詳盡的描述。它指出,好的教育教學應該是持續的、關注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要讓學習者做到「安其學而親其師」。同時,好的教師要避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圖一味灌輸,不顧學生學業水平,「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要善於掌握教育節奏,做到「禁於未發、教當其時、合才而施、相觀而善」,提升教學效果。

《學記》學習途徑:尊師重道

《學記》對學生的學習途徑提出了幾點看法:一是認為學習者首先要尊重師長,「嚴師」是為學的最大前提,只有尊重師長,才能尊重知識,才能敬業愛學。二是認為學習者本身也要注重掌握學習方法,只有「善學」才能使「師逸而功倍」,師生之間關係才會和諧。三是認為學習者要善於思考和提問,只有「善問」者,才能將問題像鋸木頭一樣,去其枝葉,最終達其主幹。

總結啟發

總的來講,《學記》是一篇先秦時期的重要教育文獻。其全面地總結了先秦時期辦學的流程,以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等相應策略。其中,教學相長、分類分層等教學觀點,更與現代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學習。

——以上就是立哥對「三言兩語話《學記》」的一點看法,各位小夥伴是否也認同呢?歡迎關注並在下方留言點評!

相關延展:

史海鉤沉:一文看懂我國近代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三次變革

考試史話:一文讀懂中國古代教育取士制度

校園簡史:簡談我國古代學校的產生與發展

(聲明:本文屬《立哥繹教》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文中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不當,敬請聯繫刪除,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學記》教學思想分析
    《學記》是我國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專論,是古代教育理論的精華,也是世界教育思想的瑰寶。同時《學記》系統地闡述了教育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制度體系、方式方法、基本規律及教師的職責與素質,它對於我們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入開展今天的素質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 教師招聘考試——《學記》中的教學原則
    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複習資料教學原則是教師招聘考試歷年以來的。對教學原則的考查主要有四種方式,即從內涵出發,從每條原則的要求出發,結合教學案例考查,以及結合古語考查。從結合古語的角度而言,《學記》中主要的教學原則是教師招聘考試的。中公教育教師考試研究院講師任慶月為廣大考生總結了《學記》中不可不知的教學原則,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中公講師任慶月一起學習。1.預防性原則:《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
  • 品讀《學記》,了解古人是怎樣學習的?
    《學記》是中國古代的一篇教育論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其文字言簡意賅,生動形象的闡明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可謂是一部偉大的教育著作。對現在的教師和學生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精心挑選了部分精彩的句子,供大家品讀。
  • 中公講師淺談《學記》中的教學方法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寫於戰國末年,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它用言簡意賅的文字和生動的比喻,主要論述了教育的具體實施,包括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務,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作用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關係,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本文主要談談《學記》中關於教學方法、為師之道的闡述。
  • 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教學所長」的著作——學記
    《學記》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原文提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這認識到教與學是聯繫緊密、相輔相成的,師生通過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共同成長。教師教的積極性,能督促學生發現自己的知識水平的不足,從而更加刻苦改進自己的學習。
  • 教師招聘考試文言文——《學記》中的教學思想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一般認為它是由思孟學派孟軻的學生樂正克所著,它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論述教育教學的論著。《學記》全文1229個字,其語言精練、見解精闢,系統而地闡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及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等內容。
  • 《學記》注釋探疑
    這句引文出自《尚書·商書·說命下》,原文是:"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於茲,道積於厥躬。惟斆,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傅說勉勵商王修德、師古。"學於古訓"就要發展教育,正是《學記》作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之意。
  • 青島包頭路小學開展教師悅讀:《學記》讀後感
    學記》後的心得體會。《學記》雖然語言艱澀難懂,但仔細讀來,平時教學中的疑惑頓覺釋然。《學記》不愧是我國教育史上的經典精華,在我們二十一世紀才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其實在《學記》中隨處可見。它如一位博學的長者,在諄諄教導我們教學就應如此來教,學習就應如此來學。
  • 重溫《學記》教育思想
    作為儒家經典《禮記》49篇中的一篇,《學記》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總結。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通讀《學記》全篇,終極目標是培養有「大德」、具「大道」、能「大信」和識「大時」的獨立自主的建設者和成功者。當然,《學記》中關於動機的培養與激發策略也有很多卓越見解。首先,讀身心、循規律是學習動機培養與激發的內在要求。教學要循序漸進。心理技能的變化是有一定秩序的,正所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 《學記》
    《學記》屬於教育學發展萌芽階段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考查的維度包括從地位,古語出處等,尤其是古語所體現的教育思想更為多見。因古語較難理解,且影響做題效率,故整理出來具體含義便於理解記憶,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一、著作簡介【一地位】《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據郭沫若考證,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記》和《論語》的教學思想大...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學記》和《論語》的教學思想大集錦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學記》思想必須記
    《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學記》很重要,但是很多同學對文言文的理解感到困難,今天,我幫助大家翻譯並整理了《學記》中常見的重要思想,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 《論語》、《學記》大比拼
    其中《論語》、《學記》就是在萌芽階段兩個重要著作,在教師招聘過程中考查的頻率也是比較高的,接下來就對《論語》、《學記》考點展開梳理。一、作者不同《論語》中主要體現的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論。《學記》是中國古代一篇教育論文,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一般認為是戰國晚期思孟學派的作品,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樂正克。
  • 《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作用《學記》把教育的作用概括為十六個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即:教育的作用是為國家培養所需人才,教育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2. 教育制度和學校管理《學記》以託古方式提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學制系統:「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主張按照地方建制分別設學。
  • 《學記》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教育和教學的問題
    《學記》作者樂正克,公元前300~公元前200年,戰國時期魯國人,思孟學派重要人物,是孟軻學生。學記,我國古代一篇教育學論文,也是世界上最早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作品。本文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和教學的問題。
  • 《學記》教育思想看
    《學記》教育思想看《學記》作為我國教育學萌芽時期的重要成就,不管在教師招聘還是特崗考試中,都屬於考試的重點,因此,對於《學記》的教育思想需要大家重點掌握!其常考點大概歸納如下: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學」和「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體現了教育的社會功能,考試中常以單選題形式考察;2.「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體現的長善救失思想及「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體現的教學相長思想在考試中考察古語較少,經常是以考察出處的形式出現,所以需要大家著重掌握二者均出自《學記》而非《論語》。
  • 今天看看這本書—《學記》!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二、教育制度與內容《學記》在強調教育的作用,闡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時,規劃了學校教育制度,提倡建立嚴格的學校考核制度。《學記》要求教學必須把握住恰當的時機,及時施教。3.「不凌節而施」,即循序漸進的原則。4.「相觀而善」的原則。《學記》強調師友之間的切磋琢磨,互相取長補短,在集體的研討、爭鳴、競爭中藉助集體的力量共同進步。
  • 《學記》的地位及重要教育思想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全文雖1200餘字,但以簡賅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方面內容,相當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的教育實踐。一般認為,《學記》為戰國末期思孟學派的著作。據郭沫若考證,其作者為樂正克。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記》為常考考點,以客觀題考查為主,通常為單選題、多選題。
  • 《學記》助你成「學霸」
    本期就讓《學記》來幫助你成為一名真「學霸」!《學記》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重要考點,主要以客觀題形式考查,雖然考查難度不大,但是考點著實不少。考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學記》地位的識記考查;(2)古語與著作的對應考查;(3)《學記》中蘊含的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知識的理解考查。考生複習備考時應識記《學記》的地位,熟知《學記》中的常見古語,同時要理解這些古語表達的教育思想。
  • 《學記》的思想光芒:穿越2000多年的河流,照亮現實幽微的地方
    重讀《禮記.學記》(一)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有人說我有很多想法,可無法實現,原因何在?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野心太大,欲望太多,讀書太少。讀書要讀什麼樣的書?毫無疑問,讀書就要讀經典。經典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歷經時光的淘洗,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面對現在教育的一些迷惑,當我們可以重新回到兩千多年前的《學記》裡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