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又扶智 早日拔「窮根」

2021-01-18 南方新聞網

「胡叔,這麼早就出門上班了?」「陳大娘,您家小胡的教育補助3000元收到了嗎?」……駐村第一書記張杰峰與村民嘮嗑、對扶貧工作了如指掌,與兩年前剛來村裡的時候判若兩人。

2018年12月,張杰峰主動請纓,到豐順縣留隍鎮茶背村接力扶貧工作。從城市到鄉村,為了使自己儘快進入角色,他積極請教、深入到戶,幾乎所有村民家中都留下他的身影,村裡每條道路都留下他的腳印。

如今的他,早已從一名農村工作的「門外漢」,成為了扶貧工作的「內行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帶領全村42戶176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過上了好日子。

●南方日報記者 汪思婷

從陌生到熟悉 接力跑好「最後一棒」

山路逼仄,一路蜿蜒。從留隍鎮前往茶背村,路旁是不盡的溝壑,不斷掠過的蔥蔥竹影。

終於到了茶背村村委會,初見張杰峰,運動鞋沾滿了泥點、熟稔地幹著農活……如果忽略身上的運動裝,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坐在村民家門口和村民拉家常的年輕人是駐村第一書記。

幹練、話少、接地氣是張杰峰給人的第一印象,但是一聊到扶貧工作,他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們村的村民個個都樸實能幹,日子越來越好。」張杰峰告訴記者,全村42戶176名貧困人口都在去年年底達到了脫貧標準,目前正多措並舉建立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效。

眼前的張杰峰,對村裡家家戶戶的情況都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但在兩年前,他還是一名農村工作的「門外漢」。

時間回到2018年12月,他主動請纓到茶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次進村,那天是晚上,又有霧天,山路把我轉暈了,也嚇蒙了,有好一段時間都不敢天黑下山上山。」張杰峰迴憶道,剛來的時候不習慣,晚上常常失眠,不僅是思念家人,還擔心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

初到扶貧工作崗位,讓原本在廣州市花都區秀全街道辦工作的張杰峰有點忐忑,「扶貧工作千頭萬緒,我沒有工作經驗,常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好扶貧工作。」張杰峰雖然嘴上說著懷疑,其實背地裡付出了艱辛。

駐村不久後,張杰峰就踏遍了村中的溝溝坎坎。從清晨到日落,張杰峰每天都拎著裝有貧困戶資料的帆布包,走村入戶摸實情,對貧困家庭的基本情況、政策享受情況等進行詳細了解。白天走訪,晚上回到單位,張杰峰常常泡在辦公室裡,認真學習、研讀扶貧政策文件,吃透各項業務。

2019年5月中旬開始,張杰峰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聊起初心,張杰峰若有所思,回答了一句「帶著村民一起脫貧致富,接力跑好『最後一棒』!」

前方,使命召喚;身後,責任所在。走近張杰峰的辦公桌,一頁頁密密麻麻的筆記、一張張精準清晰的表格、一堆堆精心整理的扶貧檔案,是他扶貧工作的戰果,更是他融入茶背村的真實寫照。

從扶志到扶智 帶來就業扶貧「套餐」

「沒想到一把年紀了,還能在家門口工作。」過去一年對於胡月明來說有些不平凡,不僅工作穩定增加了收入,還摘掉了「窮帽子」,生活越來越好。他所說的工作,正是在茶背村設立的線材扶貧車間。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州不少貧困村的現實寫照,茶背村也是如此。茶背村人均耕地面積僅約0.4畝,守著「巴掌田」,怎麼脫貧?

張杰峰意識到,貧困戶要實現真正脫貧,必須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要把「輸血」變「造血」。

茶背村還真有「造血」的條件。2016年中旬,扶貧工作隊發現村中有一個生產線材的小作坊,業務量大,工作隊萌發了成立「扶貧車間」想法。隨後工作隊多次到深圳、潮州等地洽談,同年8月談攏一家潮州企業,願意將其深圳工廠的一條生產充電寶電源線的生產線,轉給村內工廠生產。

2016年10月17日,銘信線材加工廠「扶貧車間」正式成立,但在就業方面並不順利。

「當時只解決了3名貧困人員就業。」張杰峰說,很多貧困戶因為「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覺得扶貧就是直接給他們送錢送物。車間有了,人卻不想來,一時讓駐村扶貧工作隊頭疼不已。

張杰峰認為,扶志扶智才能拔「窮根」。他開始走家入戶進行勸說,即便不受村民待見他也不放棄,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經過工作隊和村幹部多次對貧困戶做思想工作,最終才能得以實現車間運作,目前解決了貧困戶11名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從「吃閉門羹」到「進百家門」,張杰峰並沒有鬆懈,繼續幫助貧困戶解決後顧之憂,吸納更多貧困戶到這裡就業。

2019年1月份起,張杰峰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給村民提供了就業扶貧「套餐」:通過改造車間消防工程、為貧困人員購買保險、設立獎勵機制等方式,增加貧困戶的收入。讓貧困戶找到歸屬感,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張杰峰介紹,至今年4月,在「扶貧車間」務工的貧困戶人均月收入有2500元左右,每月設有優秀獎和進步獎,激勵村民的工作熱情。

如今大山深處,機器轟鳴聲、村民歡笑聲不時傳來。走進車間,村民們各司其職,一系列的操作熟練而連貫,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在貧困戶看來,有活幹、有錢賺,心裡就踏實,日子就有了盼頭。

從外人到家人 真心扶貧換村民真情

「脫貧不是一錘子買賣,貧困戶要有細水長流的收入。」張杰峰說,工作隊終究要離開,所以一定要幫助貧困戶建立起長效增收渠道,就業脫貧是當地的一項有力的舉措。

就業對貧困戶胡秋權來說,更是個翻身的機會。

就在一年前,胡秋權家中還是一貧如洗。家住茶背村樹德樓自然村的胡秋權,僅靠簡易務農,偶爾做些零散工作來維持生活。加上母親換上了長期慢性病,已經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4個女兒的上學費用也令胡秋權難上加難。

張杰峰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發現茶背村距離潮州城區只有半個小時路程,便多次上門找胡秋權談心,鼓勵他就業。後來,根據胡秋權現有的技術和意願,幫他在潮州的一間紙箱包裝廠務工。如今,胡秋權每個月在廠內可獲得3500元的穩定收入。

不僅如此,工作隊根據政策安排,每年向胡秋權的4個女兒提供政策性助學資金每人3000元,幫助她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同時,通過為他母親提供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救助補助,省下了近4萬元的醫藥費。

「真的是多虧了張書記,非常感激,現在日子幸福多了。」胡秋權說,一家人現在對生活充滿希望,用自己的雙手來養活一家人,感覺很踏實。

如今,胡秋權談起對張杰峰第一印象還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訴記者:「兩年來,張書記用行動感動了我,讓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他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好書記,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

原來,初到茶背村,村民們看張杰峰年輕,對他不太信任,上門做工作處處碰壁。「我只管腳踏實地做好各項工作,讓老百姓知道我是來辦實事的。」村民的不理解沒有嚇退張杰峰,更沒有澆滅他對扶貧工作的熱情。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如今,村民對張杰峰的稱呼,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從起初的「張隊長」「張書記」,到後來喊「傑峰」,現在村裡的老人們都叫他「小張」。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一個貧困戶打電話給我,叫我去喝茶,我當時還再三確認,是不是有什麼工作上的事要幫忙。電話那頭說,就是叫我去喝喝茶,那一刻我是感動的。」張杰峰說,這件事讓他感到村民們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真心換真情,實幹贏人心,張杰峰做到了。

相關焦點

  • 滁州市拔思想「窮根」引領脫貧「志」富
    近年來,滁州市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志」「智」雙扶,拔除思想「窮根」,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定了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開啟了扶貧扶志新模式。  文化惠民拔思想「窮根」。
  • 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扶到群眾心坎上:精準「澆灌」拔「窮根」
    扶貧不給力,措施不精準,「窮根」難拔除……  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
  • 扶貧西行記下篇:志智雙扶 徹底拔掉「窮根」
    7月底,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分赴這些地區,走訪5個市(州)的20個縣(市、區),從培育內生動力、發揮市場優勢、挖斷對口幫扶地「窮根」等方面,總結浙江的探索和經驗,今天刊發下篇。敬請垂注。 走不盡的路,翻不盡的山。
  • 扶智+扶志:麻陽苗寨教師節過出新味道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郭雲傑介紹,自2017年駐村以來,工作隊努力探索扶幟、扶資、扶基、扶技、扶智、扶志的「六扶」模式,尤其在扶智、扶志上用心用力,在各級領導協調和社會愛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至今已爭取300餘萬元社會愛心捐贈,持續加大對學校的硬軟體建設力度,促成譚家寨鄉中心小學與北京、長沙等地的名校名師開展交流,並「一對一」資助譚家寨鄉及周邊貧困學生132名。
  • 陝西佛坪縣:「志智雙扶」拔窮根 提神振氣促脫貧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佛坪縣始終把扶貧與精準扶志扶智工作緊密結合,統籌推進「志智雙扶」,突出思想教育、技能培訓、評優樹模、鄉風文明建設等重點,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激發群眾「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引導群眾樹立脫貧主體意識,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增收致富。追「星」追的是他們身上閃閃發光的精神品質。憑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姚術生被稱讚為值得追的「脫貧民星」。
  • 「三扶」隊長貧困村裡拔「窮根」——記蒸湘區新竹村扶貧工作隊...
    扶志、扶智、扶制—— 他實施的「三扶」模式,推動新竹村的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1年多以來,他爭取各類扶貧資金500萬元,幫助新竹村硬化亮化公路4.2公裡,改善水利設施2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100人共計10萬元。歐志軍因此被村民們親切稱為「三扶」隊長。
  • 扶貧路上|珠暉區長興村:扶志又扶智 貼心更暖心
    紅網時刻通訊員 唐蘭榮 珠暉報導2017年4月,扶貧工作者進駐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長興村,兩年多來,扶志又扶智,用真情溫暖貧困戶,讓貧困戶對脫貧致富充滿信心。扶貧離不開「扶志」和「扶智」。貧困戶鄧定春59歲,三級肢體殘疾,妻子尹世桂55歲,無一技之長,兒子鄧雲閣29歲因車禍造成二級肢體殘疾,家庭生活比較艱難。了解情況後,扶貧工作隊經常到鄧定春家中與其談心鼓勵他們要樹立脫貧信心,並細心為其制定脫貧計劃。同時,聯繫珠暉區仁恩殘聯中心收留其兒子鄧雲閣,解決食宿,讓他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並積極動員其妻子參加第七期湖南省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習。
  • 「一線」「扶智+扶志」 湖南麻陽苗寨教師節過出新味道
    會上,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郭雲傑介紹,自2017年駐村以來,工作隊努力探索扶幟、扶資、扶基、扶技、扶智、扶志的「六扶」模式,尤其在扶智、扶志上用心用力,在各級領導協調和社會愛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至今已爭取300餘萬元社會愛心捐贈,持續加大對學校的硬軟體建設力度,促成譚家寨鄉中心小學與北京、長沙等地的名校名師開展交流,並「一對一」資助譚家寨鄉及周邊貧困學生
  • 定邊縣司法局組織黨員參與張坬村開展的慶祝建黨99周年扶志扶智文
    定邊縣司法局組織黨員參與張坬村開展的慶祝建黨99周年扶志扶智文化活動在決戰脫貧攻堅戰全面收官之際,定邊縣司法局始終以扶志扶智為抓手,多措並舉,以法律知識普及為切入點,幫助建檔立卡戶擺脫貧困思想觀念的束縛,補充精神之鈣
  • 惠恭健: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無錫市在扶貧工作中堅持「志智雙扶」,注重物質與精神幫扶並舉,實現了扶貧與扶志、扶智的有機統一,提高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有了奮鬥的願望和意志,扶起來的貧困群眾才能硬得起腰杆、邁得開腳步,走上奔小康之路。
  • 浙江助力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系列調查 志智雙扶徹底拔掉「窮根」
    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在浙江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是一個明顯的特徵,每一個落地的項目中、每一筆扶貧資金上、每一位參與扶貧工作的人員都毫無保留傳授浙江的經驗做法,「志智雙扶」貫穿始終。
  • 扶貧扶智又扶志 肇慶雙象村小桃源有顏值更有價值
    扶貧扶智又扶志 肇慶雙象村小桃源有顏值更有價值金羊網  作者:劉佳寧、楊再睿  2020-04-30 有著「小桃源」之稱的雙象村率先完成新農村建設
  • 大山深處拔「窮根」——一個國家級重點貧困村的脫貧路徑
    很快,劉志峰找到了金蒼村的「窮根」,那就是黨支部凝聚力不強,創業項目短缺,致富門路不寬,加之貧困人口中年老體弱者偏多,60歲以上的佔到70%,主觀能動性不足。村子窮與班子弱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村黨組織自身不強,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效。
  • 深山苗寨 「拔窮根」
    「語言都不通,這貧該怎麼扶?」一時間,唐雋永迷茫了。「既來之,則安之!」他拿出厚厚的筆記本,重新整理工作思路,下定決心啃下「硬骨頭」,鏖戰深山拔「窮根」。拔「飲水窮根」,尋找「生命源」大歹村缺水問題由來已久,祖祖輩輩「找水」的艱辛歷歷在目。
  • 心聲|「扶心扶志」,助脫貧致富之路走得更穩、更遠、更長久
    陳志林和師生們在一起交流溝通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貧工作中真實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意識到「扶心扶志」的重要性:志智雙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給錢給物,能解一時之困;扶心扶志,才能拔掉窮根。「志林哥哥心理諮詢工作站」揭牌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給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 廣西靈山縣「三扶」並舉斷「窮根」
    人民網靈山10月14日電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今年以來,靈山縣瞄準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靶心」,聚焦斬斷「窮根」,「扶思想、扶信心、扶技術」三措並舉,由「富口袋」向「富腦袋」轉變,著力夯實7萬多貧困人口脫貧成效。
  • 湘潭大學駐張家坪村工作隊:大山深處斬「窮根」
    11月12日,走進瀘溪縣大山深處深度貧困的洗溪鎮張家坪村,新建的村部樓拔地而起、新修的公路通到村民家門口、自來水譁譁地流進農家……這是湘潭大學駐張家坪村工作隊把扶貧與扶智、扶志深度融合,村校共建攜手斬「窮根」帶來的變化。 張家坪村位於洗溪鎮北部,轄3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寨,貧困戶101戶403人,貧窮落後,被列為瀘溪縣深度貧困村。
  • 扶志扶智拔窮根——梨樹縣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梨樹縣高舉精神扶貧大旗,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發揮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作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呈現出村組拂新風,產業成風景,人人爭先進,發展日日新的良好勢頭。
  • 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扶智扶志,暖心扶貧激勵成長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必扶智」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對口扶貧地區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組織開展了「扶志扶智 情暖童心」愛心捐贈活動。
  • 產業走進村 扶志斷窮根
    產業走進村 扶志斷窮根  作者:楊再睿、李均陽、張水木  2020-04-23 天剛亮不久,貧困戶何金祥開始攪拌飼料,準備給肉鴿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