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扶智又扶志 肇慶雙象村小桃源有顏值更有價值
金羊網 2020-04-30
有著「小桃源」之稱的雙象村率先完成新農村建設,在精準扶貧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雙結合中迎來蛻變。
雙象村古榕大花壇上寫著口號「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寧 楊再睿
在肇慶市德慶縣,有這麼一個村,用流行語來說,它有著「小清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來客們「咔嚓咔嚓」拍照留影——它,就是位於德慶東南部的雙象村。
作為肇慶111個省定貧困村之一,有著「小桃源」之稱的雙象村率先完成新農村建設,在精準扶貧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雙結合中迎來蛻變。
A 黨員引領 「破落村」蛻變「小桃源」
初次走進雙象村,恐怕會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這裡怎麼會是省定貧困村?——在村口特色路牌指引下,順著水泥路前行,精緻的小村落,處處是兩三層高的白牆灰瓦民屋,牆外還彩繪了各式圖案,仿若一幅浪漫的風景畫卷。
數年之前,雙象村卻是另一副模樣。因為沒有自來水,每家都備有大水缸,用水需提前打水進行沉澱,村裡處處是黃泥爛路,破敗的空宅透出貧窮氣息。
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的東風下,2017年7月開始,該村全面推進村中「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從此,雙象村脫胎換骨,村里舖就了環村水泥路,接通自來水進戶,建起汙水終端處理設施、農業休閒公園、燈光球場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就連垃圾分類智能積分平臺也已落地運行。2019年,雙象村在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考核中,名列肇慶市111個省定貧困村第一名。
雙象村的新面貌與村黨總支引領、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參與鄉村建設密不可分。「村中的40名黨員是雙象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輝靈表示,雙象村黨總支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最終形成了「黨總支統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
村委會門前小廣場上,已有六百年歷史的古榕枝幹虯曲蒼勁,枝葉茂密,就像一位時間老人站立於此,看時間流淌,見證了雙象村從省定貧困村蛻變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古榕大花壇上,紅彤彤的九個大字——「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是這一切最好的註解。
B 從點到面 精準扶貧促可持續發展
2016年,中山市人民檢察院幫扶工作隊來到雙象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經過集體努力,短短幾年間,雙象村從省定貧困村、集體經濟「空心村」走向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據介紹,雙象村全村有兩個自然村,250戶共10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52人,一半以上是五保戶和低保戶,只有11戶有勞動能力。所謂靠山吃山,雙象村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以種植肉桂、水稻和養殖業為主,村裡無工業。
如何為村集體和村民實現增收?如何精準扶貧?中山市人民檢察院駐德慶縣武壟鎮雙象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黃徵和隊員文嘉棋在駐村扶貧工作上採取了點與面結合、扶貧工作與當地情況相結合的方式。
在精準扶貧種植示範基地,記者看到一臺大型的農機設備停在不遠處。據介紹,這是由合作公司潤加倍農業有限公司出資購買的農機設備。黃徵說,駐村扶貧工作隊協助合作社與農業公司合作建設三期蔬菜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帶動9戶有勞力貧困戶參與勞作,獲得工資性收益21080元、百香果項目分紅6061元。
在精準扶貧、幫扶村裡貧困對象的同時,如何在面上也能為村裡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黃徵介紹,2018年年底,通過投資德慶縣統籌小水電工程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8萬元收入。
此外,考慮到兩個自然村肉桂種植都在山上,開採運輸純靠人力完成,效率低下,駐村扶貧工作隊正在申報山路建設報告,預計投入40萬元,在兩條自然村的肉桂種植區開拓十數條平整山路。黃徵表示,往年每年村民靠肉桂種植產業收益在200萬元-300萬元之間,如果山路得以建成,村民收入有望翻番,「估計收益在600萬元-700萬元之間」。
C 造血機制 貧困戶變身電商運營者
為助雙象村建立「造血」機制,黃徵與文嘉棋不斷整合資源,打造出一條實現扶貧扶智和扶志三結合的路子。
在雙象村,記者在多處看到「益象助農」的宣傳海報。據介紹,2019年年初,駐村扶貧工作隊牽頭,找到科技公司開發打造電商平臺,為當地農產品「帶貨」。
經過培訓,如今,該電商平臺由村裡建檔立卡的一般貧困戶羅水群作為負責人,連同另外兩位貧困戶組成小組,共同運營。據介紹,運營至今的一年多時間裡,共銷售百香果、桂皮、其他農產品等超過10萬元。羅水群表示,工作隊建立的這個電商平臺,不僅帶動村裡的農產品外銷、有效為村民增加收入,且使自己增加了一門緊貼時代的技能。如今,羅水群只需要一部手機,即使在家,也能實現產品信息上傳、入庫、訂單管理、售後等環節。
黃徵指導貧困戶使用電商平臺
對話第一書記
中山市人民檢察院駐雙象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黃徵談精準扶貧:
調查研究在前 實事求是為綱
羊城晚報:多年的扶貧工作中,您認為精準扶貧工作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經驗?
黃徵:我不敢說有什麼經驗,諸多前輩以及很多取得成功的「扶友」已經總結出來給我們借鑑了。我個人的看法是,駐村幹部到駐點村執行國家扶貧政策,是在千千萬萬個情況不同、條件不同、對象不同、方法要求不同的鄉村追求相同的政策目標和效果,我自己也經歷了兩個地方(2013年,黃徵在河源市紫金縣駐點扶貧;2018年7月,黃徵來到雙象村),共通的工作思維就是:調查研究在前,實事求是為綱,方法策略為輔,群眾路線為本。只要從實際出發去看待問題考慮工作,不唯上不盲從,不搞本本主義,到結束階段總能夠更接近工作目標的。
羊城晚報: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否有所調整?
黃徵:國家戰略方針已指出方向,就是從脫貧攻堅過渡到鄉村振興,駐村扶貧工作隊就地轉成鄉村振興工作隊。因此,我們目前的考慮是,鞏固和加強脫貧長效機制,進一步探索產業扶貧的更有效益和更有效率的方法,以項目為點,以相關產業為面,用以點帶面的方法引導雙象村在產業方面形成規模;同時強化與外界市場的有機聯繫,既幫助雙象村的資源走出去,也爭取讓外界投資認可雙象村的條件環境而願意走進來。
數說成效
◆2019年,雙象村集體收入由2018年度1300元增收至81300元,23戶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增收至10718.02元。
◆駐村工作隊協助合作社與農業公司合作建設三期蔬菜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帶動9戶有勞力扶貧困戶參與勞作,獲得工資性收益21080元、百香果項目分紅6061元。
◆駐村扶貧工作隊申請資金投入50萬元增建了雙象村小學小禮堂、微型足球場及環形跑道、戶外廁所,美化教學環境。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