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 (記者 李愛平)「中國魔術在古典戲法上要比西方領先」。中國魔術泰鬥羅秉松23日在呼和浩特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闡述道。
今年73歲的羅秉松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舉行的一次魔術活動結束後,接受記者專訪說這番話的。
羅秉鬆口中所稱的「古典戲法」,事實上就是在中國魔術界赫赫有名的《籮圈獻彩》、《仙人摘豆》、《三仙歸洞》、《巧結連環》等節目。
這位被譽為「中國大衛」的國際魔術師,為了佐證這一切還在這次活動期間現場表演了《三仙歸洞》。
在現場,觀看羅秉松魔術節目的均為業界人士。值得感嘆的是,即便這些魔術界的高手也不得不佩服羅秉松的眼疾手快和變化多端。
「我們不應妄自菲薄。中西方魔術各有千秋,未來會有不錯的前途。」羅秉松說,「中國是魔術的發源地之一。魔術也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開展得最早的領域之一,迄今世界眾多魔術大師表演的『環扣可解』均被稱作『中國環』即是明證。」
羅秉松回憶說,早年他曾在一個場合觀看過大衛·科波菲爾(著名國際魔術師)的表演。「說實在的,大衛的表演平平,我當時想如果有人給我投資50萬人民幣,我一定會挑戰他的。」
「大衛有200多個智囊,而且還用了高科技。」羅秉松說,「這是我們中國魔術無法與其堪比的原因所在,但中國魔術自有其獨特優勢。」
羅秉松舉例說,在《仙人摘豆》等古典戲法上,很多國際魔術大師都表示「看似簡單,學起來很難。」
「很多海外觀眾事實上很喜歡有民族特色的魔術。」曾在60餘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的羅秉松稱,中國魔術要想在國際上獨領風騷,還需要做好民族魔術這篇文章。
羅秉松以內蒙古雜技團的名牌魔術節目《環技》曾產生的巨大影響力舉例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話很有道理。」他認為,這也是未來中國魔術在世界揚名的出路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