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魔術泰鬥談中西方魔術:中國古典戲法要領先西方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 (記者 李愛平)「中國魔術在古典戲法上要比西方領先」。中國魔術泰鬥羅秉松23日在呼和浩特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闡述道。

  今年73歲的羅秉松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舉行的一次魔術活動結束後,接受記者專訪說這番話的。

  羅秉鬆口中所稱的「古典戲法」,事實上就是在中國魔術界赫赫有名的《籮圈獻彩》、《仙人摘豆》、《三仙歸洞》、《巧結連環》等節目。

  這位被譽為「中國大衛」的國際魔術師,為了佐證這一切還在這次活動期間現場表演了《三仙歸洞》。

  在現場,觀看羅秉松魔術節目的均為業界人士。值得感嘆的是,即便這些魔術界的高手也不得不佩服羅秉松的眼疾手快和變化多端。

  「我們不應妄自菲薄。中西方魔術各有千秋,未來會有不錯的前途。」羅秉松說,「中國是魔術的發源地之一。魔術也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開展得最早的領域之一,迄今世界眾多魔術大師表演的『環扣可解』均被稱作『中國環』即是明證。」

  羅秉松回憶說,早年他曾在一個場合觀看過大衛·科波菲爾(著名國際魔術師)的表演。「說實在的,大衛的表演平平,我當時想如果有人給我投資50萬人民幣,我一定會挑戰他的。」

  「大衛有200多個智囊,而且還用了高科技。」羅秉松說,「這是我們中國魔術無法與其堪比的原因所在,但中國魔術自有其獨特優勢。」

  羅秉松舉例說,在《仙人摘豆》等古典戲法上,很多國際魔術大師都表示「看似簡單,學起來很難。」

  「很多海外觀眾事實上很喜歡有民族特色的魔術。」曾在60餘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的羅秉松稱,中國魔術要想在國際上獨領風騷,還需要做好民族魔術這篇文章。

  羅秉松以內蒙古雜技團的名牌魔術節目《環技》曾產生的巨大影響力舉例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話很有道理。」他認為,這也是未來中國魔術在世界揚名的出路之一。(完)

相關焦點

  • 中國魔術泰鬥談中西方魔術:中國古典戲法要領先西方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 (記者 李愛平)「中國魔術在古典戲法上要比西方領先」。中國魔術泰鬥羅秉松23日在呼和浩特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闡述道。  今年73歲的羅秉松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舉行的一次魔術活動結束後,接受記者專訪說這番話的。
  • 北京國際魔術大會:西方魔術火熱 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原標題:西方魔術火熱,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周增雄在道具展上轉了一圈,東瞅瞅西看看,還是回到了一家較為傳統的中國道具攤位上。   廣州、上海、深圳、北京……每年國內大一點的魔術會,周增雄都會去參加,這個習慣堅持了30多年,許多年輕人和他熟絡後會稱他周老。
  • 北京國際魔術大會:西方魔術火熱 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原標題:西方魔術火熱,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周增雄在道具展上轉了一圈,東瞅瞅西看看,還是回到了一家較為傳統的中國道具攤位上。   廣州、上海、深圳、北京……每年國內大一點的魔術會,周增雄都會去參加,這個習慣堅持了30多年,許多年輕人和他熟絡後會稱他周老。
  • 西方魔術火熱,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也正是古彩戲法東西繁瑣,要求基本功紮實,往往要學習七八年才會有些火候。很多年輕人都對中國的古彩戲法望而生畏,而去學習變撲克、變鴿子、變洋傘等這些容易學習、方便展示的西方魔術。  周老說看了這麼多年的魔術聚會,發現近幾年學魔術的人年輕人越來越多,但中國傳統的古彩戲法卻依舊冷門。  在中國,古彩戲法的學習主要靠傳承,師傳徒,父傳子,傳男不傳女。
  • 古代也有魔術,中國的傳統表演藝術「古彩戲法」
    我們一直被西方的魔術震撼著,但是大家知道中國古時也有魔術的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的魔術,又稱古彩戲法。中國的魔術叫作古彩戲法,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是古時人們賺錢的一種表演方式。古彩戲法的藝人一直遵循著傳統的表演形式,表演時要穿著大褂,表演前必須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蓋布裡外讓觀眾看過,證明沒有任何的作弊,而且古彩藝人講究「八字真言」,稱為「捆、綁、藏、掖、撕、攜、摘、解」,而後臺做準備工作用捆起、綁好、埋藏、掖夾;前後使活時用撕爛、攜帶、摘下、解開等。
  • 從古彩戲法到現代魔術 《超人》見證藝術傳承
    古彩戲法   昨天的《超人訪問團》可謂「魔術超人專場,」北派韓家門兩代掌門人張正方和張雲峰同臺炫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魔術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既領略了傳統古彩戲法的獨特魅力,而張正方與張雲峰父子倆對於魔術的堅守和傳承,也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點讚。   堅守傳統 傳承傳統古彩戲法   北派韓家門發源於清朝末年,是我國古典魔術的重要流派,經過百年的發展,已經傳承到第五代。58歲的張正方是北派韓家門的第四代掌門人,從小一直從事著魔術事業。在八十年代,張正方就獲得過中國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吳橋國際魔術比賽的金獎。
  • 古彩戲法到現代魔術 《超人訪問團》見證藝術傳承
    ­  古彩戲法­  近景魔術­  西方魔術­  鴛鴦棒­  中國環­  昨天的《超人訪問團》可謂「魔術超人專場,」北派韓家門兩代掌門人張正方和張雲峰同臺炫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魔術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既領略了傳統古彩戲法的獨特魅力
  • 古代也有魔術,中國的傳統表演藝術「古彩戲法」
    我們一直被西方的魔術震撼著,但是大家知道中國古時也有魔術的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的魔術,又稱古彩戲法。中國的魔術叫作古彩戲法,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是古時人們賺錢的一種表演方式。古彩戲法的藝人一直遵循著傳統的表演形式,表演時要穿著大褂,表演前必須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蓋布裡外讓觀眾看過,證明沒有任何的作弊,而且古彩藝人講究「八字真言」,稱為「捆、綁、藏、掖、撕、攜、摘、解」,而後臺做準備工作用捆起、綁好、埋藏、掖夾;前後使活時用撕爛、攜帶、摘下、解開等。
  • 古彩戲法!西方眾人眼中的「永恆秘密」!區別與魔術!
    >一種歷史悠久的優秀的民間藝術,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內容豐富且表演精彩,及市場的慢慢淘汰,道具製作手藝的失傳(因道具製作工藝是採用特殊方法製作而成的)使其表演的戲法越來越少了;3:區別:魔術由於長期在舞臺上表演,形成隱蔽面朝後,觀眾不能跑到後面去看,魔術
  • 古彩戲法!西方眾人眼中的「永恆秘密」!區別與魔術!
    >一種歷史悠久的優秀的民間藝術,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內容豐富且表演精彩,及市場的慢慢淘汰,道具製作手藝的失傳(因道具製作工藝是採用特殊方法製作而成的)使其表演的戲法越來越少了;3:區別:魔術由於長期在舞臺上表演,形成隱蔽面朝後,觀眾不能跑到後面去看,魔術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網易娛樂4月13日報導  4月13日21:20,天津衛視《群英會》推出「中外魔術」,穆派戲法第四代傳人李陽,人稱「大鼻子」魔術師為您解密「中外魔術魔術在世界各地各有特色:美國魔術注重聲光電的配合,主要展示場面強大、震撼的效果;俄羅斯魔術以刺激、恐懼為主;日韓魔術則展示的是溫柔迷情,多以牌技、花技為主。中國古彩戲法則最注重技術含量。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中外魔術」的不同之處及部分「古彩戲法」的奧秘。  魔術在世界各地各有特色:美國魔術注重聲光電的配合,主要展示場面強大、震撼的效果;俄羅斯魔術以刺激、恐懼為主;日韓魔術則展示的是溫柔迷情,多以牌技、花技為主。中國古彩戲法則最注重技術含量。
  • 【正能量】重慶小夥把「中國傳統戲法」融入魔術表演
    李昊的魔術之所以受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表演很接地氣。三仙歸洞、仙人摘豆、鴛鴦棒等這些中國傳統戲法,都被他巧妙地融入進了魔術中。就在前不久,李昊就將中國傳統戲法——仙人摘豆進行創新,並帶上了國際魔術舞臺。在「一帶一路」雲南省第三屆國際魔術大會上,李昊憑藉魔術作品《The fairy beans》(仙豆)獲得了近景組魔術比賽的一等獎。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穆派戲法第四代傳人李陽,人稱「大鼻子」魔術師為您解密「中外魔術」的不同之處及部分「古彩戲法」的奧秘。  魔術在世界各地各有特色:美國魔術注重聲光電的配合,主要展示場面強大、震撼的效果;俄羅斯魔術以刺激、恐懼為主;日韓魔術則展示的是溫柔迷情,多以牌技、花技為主。中國古彩戲法則最注重技術含量。
  • 見過古彩戲法魔術嗎?國潮魔術秀《古往今來》帶你感受中國風魅力
    在中國文化自信覺醒的今天,靈度聯創文化傳媒順應國風潮流,將古彩戲法與西洋魔術完美融合,打造出國人喜聞樂見的優秀國潮主題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用魔術的語言講述國風之美,展現國風之韻。國潮古韻,匠心傳承。
  • 21歲重慶小夥「有想法」 魔術裡面融入中國傳統戲法
    李昊的魔術之所以受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表演很接地氣。三仙歸洞、仙人摘豆、鴛鴦棒等這些中國傳統戲法,都被他巧妙地融入進了魔術中。就在前不久,李昊就將中國傳統戲法——仙人摘豆進行創新,並帶上了國際魔術舞臺。
  • 古彩戲法變身古風魔術 靈度演出促魔術產業升級
    魔術頭條訊5月2日-5月5日由青島靈度演出策劃的中國風古彩魔術秀《古往今來》在浮來春文瀾院營銷中心華美落幕。此次青島靈度演出將古彩魔術重新包裝升級為古風魔術,迎合市場需求,與具有古韻地產項目進行融合營銷,不僅提升了地產項目的品牌性與主題粘度,也為魔術演出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包裝思路,促進了國內魔術演出的產業升級。
  • 古彩戲法傳承:乘「西」風,破「中」浪
    「這怎麼就不是魔術了呢?」秦鳴曉,這位國家一級演員、美國好萊塢魔術藝術學院講師有些無奈,中國古彩戲法擁有更悠久的歷史,但一直藏在「深閨」,離觀眾有著一定距離。當下,提起魔術,大部分觀眾首先想到的,依然會是硬幣、紙牌甚至是大變活人、求生逃脫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西方魔術,而對中國傳統魔術知之甚少。
  • 21歲重慶小夥「有想法」 魔術裡面融入中國傳統戲法
    李昊的魔術之所以受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表演很接地氣。三仙歸洞、仙人摘豆、鴛鴦棒等這些中國傳統戲法,都被他巧妙地融入進了魔術中。就在前不久,李昊就將中國傳統戲法——仙人摘豆進行創新,並帶上了國際魔術舞臺。
  • 我是來自東方的魔術大師
    在中國關於魔術的古典著作亦有不少,明代的《神仙戲術》、清代光緒年間發行的《鵝幻彙編》,都被當年魔術界人士奉為至寶,並流傳於海外。他,便是最早在西方世界展示中國傳統魔術的中國魔術師,也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第一位世界級的魔術師——朱連魁他有多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