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魔術大會:西方魔術火熱 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西方魔術火熱,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周增雄在道具展上轉了一圈,東瞅瞅西看看,還是回到了一家較為傳統的中國道具攤位上。

  廣州、上海、深圳、北京……每年國內大一點的魔術會,周增雄都會去參加,這個習慣堅持了30多年,許多年輕人和他熟絡後會稱他周老。

  70歲的周老,是民間藝人,也是第一批武漢雜技藝術團的成員,曾在團裡學習古彩戲法。周老說:「身上得背著幾十斤的東西練功夫,大碗瓷器、魚缸、火盆、花瓶還有各式各樣的擺件,大小物件得一樣一樣的亮相,這套活沒幾年的功夫下不來。」

  也正是古彩戲法東西繁瑣,要求基本功紮實,往往要學習七八年才會有些火候。很多年輕人都對中國的古彩戲法望而生畏,而去學習變撲克、變鴿子、變洋傘等這些容易學習、方便展示的西方魔術。

  周老說看了這麼多年的魔術聚會,發現近幾年學魔術的人年輕人越來越多,但中國傳統的古彩戲法卻依舊冷門。

  在中國,古彩戲法的學習主要靠傳承,師傳徒,父傳子,傳男不傳女。中國魔術新生代領軍人物劉世傑就認為,「任何一種東西,如果是以傳承而向下延續,是很難保存下來的。」

  劉世傑認為 ,國外幾乎沒有傳承這種說法,主要依靠交流。中國、埃及、印度是世界三大魔術起源,然而直到現在中國都沒有老師傅錄製一個視頻,來教應該怎麼做,怎麼演的。

  西方的魔術師很早就有人拍下自己表演的視頻,然後傳播出去。喜歡的人可以去練習,去改變,去創新。所以現在觀眾能看到他們變杯子可以由3個到6個再到8個,最後又變回3個。杯子也可以從不同材料的,演變成現在的透明材質。這些演變讓魔術的創新發展,經歷了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

  周老也表示,年輕的時候跟隨老師傅們學完基礎,大家都是在房間裡或者密閉的空間練習,不讓任何人進。但周老否認在傳承的過程中,沒有對古彩戲法進行創新。古彩戲法的表演,通常是穿長袍,周老也曾嘗試民族短裝,也可一口氣變出12件東西,包括2個花盆、6個瓷盤、3碗水和1個小火盆。

  有關古彩戲法的理念,或許我們還可以有機會改變,而傳統技藝的消失對古彩戲法的生存更構成了不小威脅。

  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李陽說過:「道具就是魔術師的生命。」對於古彩戲法的表演者而言更是如此。

  古彩戲法表演中用到的魚缸,需要採用特殊方法吹制而成的,現在這門手藝幾盡失傳。周老說練習所用的花瓶,是專門有人燒制的中國特色瓷器,而不是現在流水線的生產。還有更多的已經叫不上名稱的道具,已經逐漸消失在市面上。

  為了找到適合的道具,也有很多魔術師自己製作道具。52歲的魏需元帶來了許多魔術道具,有批發的,也有自己原創的。他的空百寶箱可以變彩旗、小禮品等七八樣東西,是他花費將近一年時間精心做出來的。

  在他的家裡,有更多他自己用心打磨出來的魔術道具,可是老魏說,他不敢帶出來,被有心人看到,沒過幾天,他們就能仿製出一個贗品再進行批量生產。

  「我這真的800多元,他們那假的小几百元,誰能區分真假,肯定買便宜的。」

  將近10年都沒有再變魔術,周老早已將自己從前手裡的傢伙收起來了。他說:「他不會賣的,也沒有傳人能夠傳下去,就讓這些東西一直放著。」不僅是周老,其實很多古彩戲法老師傅們也有這樣的想法。

  傳統道具已失多半,原創道具缺乏保護,戲法傳人又寥寥可數。老魏嘆了一口氣說:「我也想收幾個好徒弟,將我懂得的一些古彩戲法表演傳給更多的人,不想把它們帶進棺材裡,要不我收你為徒?」(姚廣玥)

(責編:湯詩瑤、陳苑)

相關焦點

  • 古代也有魔術,中國的傳統表演藝術「古彩戲法」
    我們一直被西方的魔術震撼著,但是大家知道中國古時也有魔術的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的魔術,又稱古彩戲法。中國的魔術叫作古彩戲法,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是古時人們賺錢的一種表演方式。古彩戲法的藝人一直遵循著傳統的表演形式,表演時要穿著大褂,表演前必須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蓋布裡外讓觀眾看過,證明沒有任何的作弊,而且古彩藝人講究「八字真言」,稱為「捆、綁、藏、掖、撕、攜、摘、解」,而後臺做準備工作用捆起、綁好、埋藏、掖夾;前後使活時用撕爛、攜帶、摘下、解開等。
  • 從古彩戲法到現代魔術 《超人》見證藝術傳承
    古彩戲法   昨天的《超人訪問團》可謂「魔術超人專場,」北派韓家門兩代掌門人張正方和張雲峰同臺炫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魔術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既領略了傳統古彩戲法的獨特魅力,而張正方與張雲峰父子倆對於魔術的堅守和傳承,也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點讚。   堅守傳統 傳承傳統古彩戲法   北派韓家門發源於清朝末年,是我國古典魔術的重要流派,經過百年的發展,已經傳承到第五代。58歲的張正方是北派韓家門的第四代掌門人,從小一直從事著魔術事業。在八十年代,張正方就獲得過中國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吳橋國際魔術比賽的金獎。
  • 古彩戲法到現代魔術 《超人訪問團》見證藝術傳承
    ­  古彩戲法­  近景魔術­  西方魔術­  鴛鴦棒­  中國環­  昨天的《超人訪問團》可謂「魔術超人專場,」北派韓家門兩代掌門人張正方和張雲峰同臺炫技,一個個精彩紛呈的魔術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既領略了傳統古彩戲法的獨特魅力
  • 古彩戲法!西方眾人眼中的「永恆秘密」!區別與魔術!
    上世紀上世紀50年代,傳統戲法改名為古彩戲法,古彩戲法又稱彩立子、落活、大小戲法等起源於先秦時期,距今2000多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優秀的民間藝術,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內容豐富且表演精彩,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網易娛樂4月13日報導  4月13日21:20,天津衛視《群英會》推出「中外魔術」,穆派戲法第四代傳人李陽,人稱「大鼻子」魔術師為您解密「中外魔術」的不同之處及部分「古彩戲法」的奧秘。
  • 古彩戲法變身古風魔術 靈度演出促魔術產業升級
    魔術頭條訊5月2日-5月5日由青島靈度演出策劃的中國風古彩魔術秀《古往今來》在浮來春文瀾院營銷中心華美落幕。此次青島靈度演出將古彩魔術重新包裝升級為古風魔術,迎合市場需求,與具有古韻地產項目進行融合營銷,不僅提升了地產項目的品牌性與主題粘度,也為魔術演出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包裝思路,促進了國內魔術演出的產業升級。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中外魔術」的不同之處及部分「古彩戲法」的奧秘。  魔術在世界各地各有特色:美國魔術注重聲光電的配合,主要展示場面強大、震撼的效果;俄羅斯魔術以刺激、恐懼為主;日韓魔術則展示的是溫柔迷情,多以牌技、花技為主。中國古彩戲法則最注重技術含量。
  • 見過古彩戲法魔術嗎?國潮魔術秀《古往今來》帶你感受中國風魅力
    在中國文化自信覺醒的今天,靈度聯創文化傳媒順應國風潮流,將古彩戲法與西洋魔術完美融合,打造出國人喜聞樂見的優秀國潮主題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用魔術的語言講述國風之美,展現國風之韻。國潮古韻,匠心傳承。
  • 古彩戲法傳承:乘「西」風,破「中」浪
    「這怎麼就不是魔術了呢?」秦鳴曉,這位國家一級演員、美國好萊塢魔術藝術學院講師有些無奈,中國古彩戲法擁有更悠久的歷史,但一直藏在「深閨」,離觀眾有著一定距離。當下,提起魔術,大部分觀眾首先想到的,依然會是硬幣、紙牌甚至是大變活人、求生逃脫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西方魔術,而對中國傳統魔術知之甚少。
  • 李陽:古彩戲法的傳承與創新者
    西方變魔術講求一個音樂氛圍,魔術師們總會在大劇場上配幾段炫酷的音樂,但缺少語言魅力;中國戲法的語言魅力強,但舞臺效果還有局限性。如何在傳統戲法的表演基礎上借鑑西洋魔術,成為李陽琢磨的問題。「鋪上桃花氈,擺上古銅錢。錢錢錢萬古傳,變個劉海撒金錢。金錢撒在寶土地,祝您富貴榮華萬萬年。」這是李陽在天津衛視「群英會」中變西方硬幣類魔術的一段開場白。
  • 中國魔術泰鬥談中西方魔術:中國古典戲法要領先西方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 (記者 李愛平)「中國魔術在古典戲法上要比西方領先」。中國魔術泰鬥羅秉松23日在呼和浩特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闡述道。  今年73歲的羅秉松是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舉行的一次魔術活動結束後,接受記者專訪說這番話的。
  • 大鼻子魔術師做客《群英會》 古彩戲法的高科技
    李陽演繹新型魔術  搜狐娛樂訊 2月3日天津衛視21:25《群英會》請到了穆氏古彩戲法傳承人「大鼻子魔術師」李陽,這次他不僅帶來中國古彩戲法的傳統絕活  中國古彩戲法穆派傳人李陽,擅長層出不窮的古彩戲法,如今的他更善於創新,利用高科技手段與傳統技法相結合:「手機微信錢包自動充值、提現」、「絲巾穿越手機」、用IPAD和傳統戲法「三仙歸洞」緊密結合。據李陽介紹:「這些都是手上的功夫活,雖是童子功,直到現在我都會每天練習。」
  • 古彩戲法師傅不敢收徒弟 只因市場「不待見」
    古彩戲法演員於泊然說,雖然現在魔術很熱,學魔術的人也很多,但是作為中國傳統魔術的古彩戲法卻依然是冷門,真正的高手全國也不過三四個,主要活躍在京津地區。就是僅有的這幾位演員中,也以六七十歲高齡的老人家居多,30多歲的於泊然是其中最年輕的。  「身上得背著幾十斤的東西練功,現在能有多少年輕人吃得了那個苦?」
  • 中國古彩戲法「走進」河北工業大學
    當晚七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著名戲法表演藝術家肖桂森為河北工業大學的學生們進行了古彩戲法講座,系統介紹了中國古彩戲法的歷史和傳承。  在講座結束後演出正式開始前,肖桂森還與學子們進行了互動交流遊戲,精湛的手法和幽默的介紹引得現場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 《怒晴湘西》紅姑娘練一身古彩戲法,古彩戲法是「八大江湖」之一
    陳玉樓另一個手下花瑪拐告訴羅老歪,紅姑娘從小學了一身古彩戲法,最好別招惹她。以前有一套江湖行話,叫做《春典》,走江湖的人就用裡面的隱語溝通。《春典》分八典,是江湖中八個門當職業,分為「金、皮、彩、掛、評、圌、調、柳」。其中的「彩」,指的就是雜耍戲法。變戲法的人也叫彩立子。大家都知道魔術,有舞臺魔術也有近景魔術。
  • 中國古彩戲法:成也傳統、敗也傳統?
    原標題:中國古彩戲法:成也傳統、敗也傳統?然而,與魔術近年來的門庭若市相比,作為中國傳統魔術的古彩戲法卻門庭冷落——全國有票房收入的從業者不足20人,古稀之年的老藝術家收不到徒弟……這項國家級非遺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傳統戲法落活中的一種  所謂古彩戲法,其實是中國傳統戲法中落活的一種。
  • 《群英會》弘揚傳統文化 展古彩戲法超凡魅力
    古彩戲法  搜狐娛樂訊 8月2日《群英會》邀請到了節目的老朋友「大鼻子魔術師」李陽,他不僅講述了東西方魔術的差異,現場展示傳承千年的古老戲法  「大鼻子」魔術師李陽這回帶來了:預言家遊戲、空碗變魚、新仙人摘豆、百元大鈔劈筷子等新穎的魔術。西方魔術講究聲、光、電、化的配合,多於劇場內表演;而中國古彩戲法則可以多方位角度觀看,劍、丹、豆、環都需要邊演邊講,最講究手上功夫和嘴上功夫相結合。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陽擅長中國古彩戲法。俗話說:戲法要想變得快,全憑毯子蓋。李陽利用一條簡單的毯子就能千變萬化、無所不能。
  • 幻術鬼手 看85後古彩戲法傳人的魔幻人生
    【節目畫面】  毯子往肩上一搭,這戲法就來了。來,蛋糕,先幫我擺上它。別回首這還有葡萄、別回首南瓜、別著急這還有包子、別著急這還有瓜子兒。  【解說】畫面中的魔術師名叫李陽,是中國古彩戲法穆派第四代傳承人。深冬的下午,李陽正在魔術教學基地訓練學生們練習基本功。
  • 房印庭:古彩戲法追夢人
    原標題:房印庭:古彩戲法追夢人  古稀老人房印庭,是魔術界公認的古彩戲法權威。他曾捧走「1996年格力杯全國首屆魔術大賽閃閃耀眼的金杯,也曾讓世界魔壇大師大衛·科波菲爾嘖嘖稱奇。如今,這位老人仍前行在復興中國古彩戲法的追夢之路上。   16歲那年,房印庭考入中國鐵路文工團,開始學習雜技。
  • 民間戲法和外國魔術,有什麼不同之處!
    我國民間戲法與外國魔術表演不同,它靠道具表演的「門子活」較少,差不多絕大部分節目都要靠長期磨練出來的技巧完成。近代一些藝人多用「快手」為綽號。如清末北京的「快手劉」馳名關內。清末《都市叢談》一書說:「別看洋戲兒花樣新奇,苦於只能看一面兒,要在四周圍著看,敢保他變不上來」,這就道出了戲法與魔術技巧的最大不同。變魔術或者戲法,過門部分的動作不能讓人看到。魔術由於長期在舞臺上表演,形成隱蔽面朝後,觀眾不能跑到後面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