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術鬼手 看85後古彩戲法傳人的魔幻人生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節目畫面】

  毯子往肩上一搭,這戲法就來了。來,蛋糕,先幫我擺上它。別回首這還有葡萄、別回首南瓜、別著急這還有包子、別著急這還有瓜子兒。

  【解說】畫面中的魔術師名叫李陽,是中國古彩戲法穆派第四代傳承人。深冬的下午,李陽正在魔術教學基地訓練學生們練習基本功。劈叉、轉球、練撲克……李陽告訴記者,想學好中國古彩戲法,成為一優秀的魔術師,練習基本功是第一步。

  【同期】中國古彩戲法穆派第四代傳承人 李陽

  局部的肌肉要控制好。比如說我們的錢幣在這個手上,手指頭上滾 會翻滾。怎麼翻滾?其實這不是魔術,這就要練我們手上的局部肌肉,然後呢比如像我這個手指要練肌肉就能掰到這兒來。

  【現場畫面】展示手部基本功

  手裡面抓一點空氣,手前手後都沒有。敲響指就出來一枚硬幣。硬幣怎麼表演啊?然後你可以在手裡面可以隨便轉一轉,這就是基本功在手上轉。比如說拿起來,這就消失了。所以說呢就是每天都要練,就是到現在也一樣。

  【解說】中國古彩戲法古稱幻術,漢唐即盛。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古時多在皇室表演。到了明清時,主要存在於民間。李陽介紹,中國戲法講究的是實口,魔術師需要邊說邊演,現場與觀眾互動。

  【現場畫面】表演空碗變美酒

  拿這個碗,扣在這兒,您給我吹一口氣,您得使勁兒點吹。借您這口仙氣,您知道這叫什麼嗎?(叫什麼)這叫小小茶碗拿在手,上變鮮花下變酒,變來鮮花人人愛,變來美酒敬朋友。說來就來,您看來什麼了?來了一碗美酒。祝您給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

  【解說】空手變美酒、玩轉九連環。在李陽的手中任何小物件兒都能成為他的魔術道具。談起與古彩戲法的結緣,李陽說,小時候隔壁的領居奶奶就是中國古彩戲法老藝人班秀蘭。因為喜愛魔術,從小就纏著奶奶學藝。從拎包的小助手做起,這一學就是20多年。

  【同期】中國古彩戲法穆派第四代傳承人 李陽

  我們有句話說的好,大戲法靠的身上帶,小戲法啊看的是手上快。我們表演大戲法要穿個長袍大褂兒,為什麼呢就為了好藏東西。帶上(東西)以後還得這個走路還特別輕鬆。(平時練習)站梅花樁扎馬步要穩,身上帶著個飲水機的桶的水,一桶水是三十到五十斤左右。背兩桶水以後 (腿)扎住不動,十分鐘到二十分鐘不能動,腿不能抖。變出來得做到水不能灑,火不能滅,大火盆出來還得特別好看,要玻璃不能碎。

  【解說】2010年,24歲的李陽正式拜師,成為中國古彩戲法最年輕的傳承人。8年間,他把中國古彩戲法與西方魔術的聲光電化相融合,在節目編排和表演形式上進行創新。並多次到訪美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等多國表演。目前,他正在著手編輯英文版的古彩戲法,希望讓更多外國人了解、認識中國的傳統戲法。

  劉軒廷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羅攀】

相關焦點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網易娛樂4月13日報導  4月13日21:20,天津衛視《群英會》推出「中外魔術」,穆派戲法第四代傳人李陽,人稱「大鼻子」魔術師為您解密「中外魔術」的不同之處及部分「古彩戲法」的奧秘。
  • 《群英會》中國古彩戲法傳人揭曉魔術的秘密
    大變活人  搜狐娛樂訊 4月13日21:20,天津衛視《群英會》推出「中外魔術」,穆派戲法第四代傳人李陽,人稱「大鼻子」魔術師為您解密「中外魔術」的不同之處及部分「古彩戲法」的奧秘。  在本期《群英會》節目中魔術師李陽帶著搭檔現場表演了瞬間移動、大變活人、古法手彩等魔術,據他講:中國傳統魔術最早叫做「幻術」起初只在宮廷為皇室表演,後來傳入民間,穆派創始人穆文慶先生後來把西洋魔術引到中國。
  • 孫銘伯古彩戲法傳承人「三仙歸洞」與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
    孫銘伯的師父一位是中國「流浪歌王」陳星,一位是天下第一「鬼手」中國表演藝術家王保合,是兩位師父中最得意的愛徒,被師父稱為懂事、能幹、能學有出息的好徒弟,也是天下「鬼手」王保合的關門徒弟。,我的年齡已大,就是想把這些老的古彩戲法保留下來。
  • 遺世承美|幻密遊藝 古彩戲法——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
    第十二期: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古彩戲法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自南宋以來杭州的瓦舍、街頭以及喜慶堂會都有演出。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今天讓我們來了解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古彩戲法是一種智能性的幻密遊藝,在中國古代稱秘術、幻術,或戲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上古時代的巫術文化傳說中的「蚩龍作霧」、夏商的「奇偉戰」、西周的「吞雲噴火」、春秋時的「站懸」、「水火雙遁」都應該與戲法有關。但見於典籍的戲法表演應在西漢以後。
  • 房印庭:古彩戲法追夢人
    原標題:房印庭:古彩戲法追夢人  古稀老人房印庭,是魔術界公認的古彩戲法權威。他曾捧走「1996年格力杯全國首屆魔術大賽閃閃耀眼的金杯,也曾讓世界魔壇大師大衛·科波菲爾嘖嘖稱奇。如今,這位老人仍前行在復興中國古彩戲法的追夢之路上。   16歲那年,房印庭考入中國鐵路文工團,開始學習雜技。
  • 中國古彩戲法:成也傳統、敗也傳統?
    「學古彩戲法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小時候,光一個『毯子架』師傅就得讓練半年。別看只是把毯子(臥單)扔起來,搭在身上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門道可多了。首先,扔起來的動作要瀟灑,搭在身上還得到位,不能太靠前,也不能太靠後。當年練的時候我覺得半年太長了,現在看來這個打基礎的過程很重要。如今舞臺上一些演員毯子扔得確實不到位,可能是跟師傅學得不紮實,也可能是因為舞檯曆練少、經驗不足。」
  • 大鼻子魔術師做客《群英會》 古彩戲法的高科技
    李陽演繹新型魔術  搜狐娛樂訊 2月3日天津衛視21:25《群英會》請到了穆氏古彩戲法傳承人「大鼻子魔術師」李陽,這次他不僅帶來中國古彩戲法的傳統絕活  中國古彩戲法穆派傳人李陽,擅長層出不窮的古彩戲法,如今的他更善於創新,利用高科技手段與傳統技法相結合:「手機微信錢包自動充值、提現」、「絲巾穿越手機」、用IPAD和傳統戲法「三仙歸洞」緊密結合。據李陽介紹:「這些都是手上的功夫活,雖是童子功,直到現在我都會每天練習。」
  • 北京國際魔術大會:西方魔術火熱 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原標題:西方魔術火熱,中國古彩戲法依舊冷門   周增雄在道具展上轉了一圈,東瞅瞅西看看,還是回到了一家較為傳統的中國道具攤位上。   廣州、上海、深圳、北京……每年國內大一點的魔術會,周增雄都會去參加,這個習慣堅持了30多年,許多年輕人和他熟絡後會稱他周老。
  • 見過古彩戲法魔術嗎?國潮魔術秀《古往今來》帶你感受中國風魅力
    在中國文化自信覺醒的今天,靈度聯創文化傳媒順應國風潮流,將古彩戲法與西洋魔術完美融合,打造出國人喜聞樂見的優秀國潮主題中國風魔術秀《古往今來》,用魔術的語言講述國風之美,展現國風之韻。國潮古韻,匠心傳承。
  • 中國古彩戲法一些面臨瀕臨失傳,三仙歸洞被過渡揭秘曝光給大眾!
    三仙歸洞是中國傳統戲法,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用一根筷子,兩個碗,三個球,便可使三球在兩碗之間來回的變幻,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但是這一兩年,卻被過渡揭秘曝光給大眾!各種視頻和直播揭秘鋪天蓋地!可能再過不了多久,他就再也娛樂不了大眾了!
  • 《怒晴湘西》紅姑娘練一身古彩戲法,古彩戲法是「八大江湖」之一
    紅姑娘本身就討厭羅老歪,更不會給他好臉色看。羅老歪口出不遜,紅姑娘就朝他的敏感部位來了一飛刀,差點讓他從此失去幸福生活。陳玉樓另一個手下花瑪拐告訴羅老歪,紅姑娘從小學了一身古彩戲法,最好別招惹她。以前有一套江湖行話,叫做《春典》,走江湖的人就用裡面的隱語溝通。《春典》分八典,是江湖中八個門當職業,分為「金、皮、彩、掛、評、圌、調、柳」。
  • 李陽:古彩戲法的傳承與創新者
    李陽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彩戲法的傳承人,受邀登臺表演。李陽是一位80後魔術師,深愛中國傳統文化,深愛傳統戲法。七八歲時,李陽和中國古彩戲法老藝人班秀蘭(藝名「小荷花」)是鄰居。李陽總喜歡拎著箱子跟在奶奶後邊,去老天橋看奶奶表演。班秀蘭也很喜歡李陽,「這孩子看著看著,倒還真能自己鼓搗出點東西來了。」
  • 小說《魔術江湖》還原108種戲法受追捧
    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近日,小說《魔術江湖》躥紅,書中關於傳統戲法的大量乾貨引發90後、00後讀者的關注。書中不僅還原108種魔術技法,更涉及37個世家門派和21種江湖行當,豆瓣讀者「洛栩」讀完後評價道:「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人耳目一新」。
  • 抖音:古彩戲法傳承人的新平臺
    王寶和所表演的古彩戲法,是2011年第三批被認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期,抖音上出現了多個有關古彩戲法的片段,讓網友們就算隔著屏幕,也能大飽眼福。隨著抖音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抖音上越來越多地湧現出很多古彩戲法傳承人的精彩表演。從紅毯裡面變出火盆、將一根繩子上的魚變到另一根繩子上、讓玻璃杯自動破碎、隔空切香蕉等等,一大波古彩戲法的表演都讓網友們目瞪口呆。
  • 河北小學生走近古彩戲法
    河北小學生走近古彩戲法) "← →"翻頁 1月8日,河北石家莊橋西區南馬路小學邀請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花園民間戲法
  • 青縣籍戲法大師回鄉「獻禮」,古彩戲法繼續發揚光大
    古彩戲法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自南宋以來杭州的瓦舍、街頭以及喜慶堂會都有演出。變戲法都遵循傳統,一直穿大褂表演,表演前必須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蓋布裡外讓觀眾看過。藝人講究"八字真言",稱為"捆、綁、藏、掖、撕、攜、摘、解"。
  • 古彩戲法!西方眾人眼中的「永恆秘密」!區別與魔術!
    上世紀上世紀50年代,傳統戲法改名為古彩戲法,古彩戲法又稱彩立子、落活、大小戲法等起源於先秦時期,距今2000多年,是;3:區別:魔術由於長期在舞臺上表演,形成隱蔽面朝後,觀眾不能跑到後面去看,魔術中有很多表演形式和套路源於戲法中的一些技巧,古彩戲法則不同,由於藝人歷來都
  • 中國古彩戲法「走進」河北工業大學
    當晚七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著名戲法表演藝術家肖桂森為河北工業大學的學生們進行了古彩戲法講座,系統介紹了中國古彩戲法的歷史和傳承。  在講座結束後演出正式開始前,肖桂森還與學子們進行了互動交流遊戲,精湛的手法和幽默的介紹引得現場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 國家級非遺「古彩戲法」工作室落戶河北工大
    11月28日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暨肖桂森「古彩戲法」工作室揭牌儀式在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舉行。這是全國首個國家級非遺「古彩戲法」工作室落戶高校,為「古彩戲法」的傳承培育創新力量。王院長表示,學院將不遺餘力的傳承好古彩戲法,將課程教學、展演展示、歷史普及、學術交流、網絡推廣有機組合,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這門藝術,促進其在現代的傳承和保護。張華書記感謝學校多年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做出的貢獻。
  • 田學明收徒傳承古彩戲法,作為穆派戲法第四代傳承人他擔憂……
    「我們這個古彩戲法行業,說的難聽點兒,就是青黃不接。」言語間,作為穆派戲法第四代傳承人的田學明總是有點擔憂,「現在的孩子比較浮躁,上網看點兒資料,買個道具,變個魔術就完了。」為了不讓這些保留至今的「老玩意兒」失傳,最近幾年,田學明一直在尋找傳承人,也收過一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