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4日訊(記者 郭偉瑩) 如何把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達成有機結合?今日,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太平人壽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沈漪詳細介紹了太平人壽的經驗。
他表示,太平人壽總經理張可說過,「企業常常會面臨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月亮是情懷、是格局、是情操。六便士是商業利益、盈利模式。企業在兩者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缺一不可,稱之為「頂天立地」,「頂天」是有商業模式,「立地」是有商業前景。
以廣西大病商辦模式為例,太平人壽從2014年開始陸續在廣西北海、玉林、防城港三個城市,精耕細作大病保險項目,通過五年努力,為廣西近800萬參保群眾提供大病保險服務,佔廣西城鄉居民近五分之一,其中貧困人口有將近52萬。賠付方面,截至2018年底,累計賠付金額達到11.75億元,賠付人次達到48.34萬。
同時,廣西大病商辦模式也是政企聯動和高效惠民的重點項目,通過積極與政府聯動,將當地居民醫療報銷比例通過該項目提高了10-18個百分點。另外,也充分發揮科技賦能的力量,該項目當中99.65%的大病保險案件都可以直付,意味著客戶不用墊付一分錢,出院結帳的時候直接把錢打到醫院。此外,在北海還實現了「異地直付」。截止去年底已經處理了3190人次的「異地直付」理賠。
沈漪表示,對於廣西大病商辦模式,除了眼前利益之外,更多的是把它看作長遠價值的體現,並將其總結為四大平臺。
第一,央企勇擔社會責任的平臺。太平人壽特別「注重扶貧同扶智相結合」,希望用專業能力來參與精準扶貧,讓扶貧具有行業的特點。通過政府投保、保險讓利,讓貧困人群付錢少了、報銷多了,改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作為一家壽險公司來講,通過發揮這種優勢協助政府實現精準扶貧。
第二,企業品牌形象宣傳的平臺。一個心懷天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是能夠獲得更多的信任的,有時候信任比黃金更重要。
第三,培育潛在保險客戶的平臺。大病商辦群體的其中一部分並不是非常理想的商業保險的客戶。但是,今天的貧困戶不一定是明天的貧困戶。另外,大病商辦的「廣西模式」也具有良好的口碑傳播效應,通過這些"家門口的故事",他們的子女、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能從中了解到太平人壽的理賠保障與優質服務。
第四,科技賦能優化管理的平臺。該項目的客戶群和傳統的商業保險客戶不太一樣,基本特點就是距離非常遠,很多客戶是在一些偏遠山區、農村地區,如何讓這些客戶也能得到和城裡的這些客戶同樣的快捷、便捷的服務,這方面採用了很多的科技的手段,比如說「異地直付」。這些手段在便捷的客戶的同時,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責任編輯:程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