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臺灣溫度

2021-02-15 土人閱微

2月4日,準備已久的臺灣文創之旅終於成行,洋溢著喜悅和鼓舞的的年會剛結束的次日我們一行迎著朝陽踏上赴臺之路。

飛機穩穩地停靠在桃園機場後,前來迎接我們的除了地接黃導還有一位女士,聲言是總裁朋友派來迎接我們一行的。而這位朋友是位立法委委員,於是以委員的身份走了特殊外交通道很便利就踏上了那個一直叫做中華民國的國土,也讓我們登臺第一時間就切身體會和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華人社會的特權階層和人情世故的溫度。而從這位貌似年過半百但卻依然嗓音柔美的黃女士開始,以後每天必然會是各式柔美軟糯的臺灣國語陪伴我們了。

年已63歲的老伯黃導是我們的地陪,他說當導遊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活力和腦力,看老伯的精力和接下來的一周多的朝昔相伴的狀況,老伯的確達成其目標了。出機場第一件事黃導先跟我們通報了一下臺灣的天氣情況,臺灣人對真實溫度的感知如此可愛。其中有一天溫度低至6度,天氣預報描述改為「異常寒冷」。俺們大東北那疙瘩定義瀋陽零下20度那剛剛才叫做「冷」,黑龍江零下30度才叫做「寒冷」,不知這「非常寒冷」得是多少度。

臺灣式天氣預報

 

臺灣文創

臺灣文創,聞名天下。臺灣無處不文創、臺灣無物不文創。知乎上有個關於臺灣文創的問答,問題是「為何臺灣文創近幾年熱度提升」,回答說「在臺灣文創就等於百貨,就是日常,談何熱度?百貨嘛,你熱不熱它就在那裡」。有點誇張,但也的確算是準確。在臺灣文創是日常生活的關聯,當我們常常把「文創」二字特別定義為某種產業或是別的特指時,我們忘了臺灣所謂的文創其實就是生活日常和習慣。

在臺灣有種說法:半夜12點你沒有在忠孝東路誠品書店喝過咖啡看過書,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是文藝青年。無論是誠品,還是華山1914、松山文創園,哪怕是臺中小小的審計新村文創街區。就算業態其實雷同,就算產品其實同質化嚴重,但一點也不影響其熱度,更不影響遊客的熱情。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文藝青年,不僅僅是青年和少年,更多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顧客群體出沒在這些文創集中營,而且更多的還是外地遊客樂此不疲流連忘返。一個小小的文創園區或集合,能成為家庭假日休閒和消費目的地。

由此可見所謂臺灣文創的熱度不是「文創」本身的熱,更重要的是消費群體和社會階層日常的「熱」。臺灣人熱衷於這種類似「小資」生活常態,熱衷於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驚喜、小清新。雖然少了那種胸膽開張的大喜大悲,快意恩仇的跌宕人生,卻多了一份溫情、多了一點溫度,這是一種真真切切的生活質感,一種讓你用身心去觸摸時一定能觸摸到溫度的質感。

文創的熱度其實是生活的溫度。

看 腐乳也很文創  

 

                           

臺灣農創

臺灣是個因海底地殼運動而產生的的海島,島上山多林密,平原佔比極其少 。歷史上原住民大多靠山吃山,而有限的耕地基本是靠歷代移民從大陸帶來的技術、種子代代相傳形成其農業基底。

現代農業產業形成更多靠49年後國軍各地駐軍軍墾形成規模化農業,例如:清境農場和農林老茶廠等。產業裂變又產生於98年亞洲經濟危機後四小龍的整體經濟轉型和99年大地震帶來的重建機遇。例如淘米文化村、新社的農創旅集合。

921大地震後災區重建中湧現出大量的自發形成的各種促進會、合作社等組織和機構,熱心致力於與災區重建相伴的農業產業升級、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民再就業和三農徹底轉型的探索實踐。以災後重建為契機實現三農問題的升級轉型,有政府主導的一面更多的是社區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及鄉村聯動、村民共建。

由此可見,臺灣人民對生存和災難的思考和對待是從產業轉型和熱情高漲的幫助災民、引導產業、農業轉型為農創結合型產業。進而由農創再升級為休閒度假旅遊觀光一體化的綜合體模型。這種自發的組織、引導及投資農創項目的機構和個人投射出的情懷我們可以體會到的就是一種熱度和持久的情感;更多的投身家鄉農旅、農創的原籍成功人士放棄都市生活和職業前景義無反顧返鄉從事農業、農創、農旅的人士。

這些原籍人士更是讓我們從他們散發的熱愛和熱情中無處不感受到光和熱。如:桃米村的蔡先生夫婦、全村認同青蛙是自己老闆的社區共建和守望者們。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社會組織、社區共建的引導和因此延展開來形成規模化、集約化與差異化共存的熱度和模式的成熟,才有了能形成類似南投市浦裡鎮、臺中市新社鄉這樣的目的地級的農業主題旅遊休閒度假區。

新社鄉 – 一個集中了大陸文旅人心目中耳熟能詳的幾乎所有著名項目的鄉鎮

一個文旅、農旅、休閒度假高度集中的村落(原住民僅200餘人)

 

這樣的密度就是臺灣農創的溫度。

 

臺灣營銷

有生意就需要有營銷,有營銷就需要有策劃、有主題或者說有故事。我們經常說故事要感人和打動人就採用擬人化的場景、情節。營銷高手大多成為敘述高手和演講高手。營銷高手高在於其故事、氣場、互動感染人和打動人然後成為一個好的職業人,更能形成標準化的營銷動作和流程,不一而足。

臺灣式營銷也感人,而且感人至深。感人不是因為其擬人化的故事和情節,而是因為故事是真人真事。故事的情節需要渲染,真人真事是帶有體溫和溫情的,無需渲染。在臺考察每至一處,必有導覽為我們講解,講解總是從項目的由來上款款言來。

於是我們聽到「蜜蜂故事館」的第三代傳人極平實的娓娓道來:「爺爺養蜂做蜂蜜只有一個念頭,讓村裡人吃到真正好的蜂蜜,後來企業做大了,市場上勾兌蜂蜜越來越多,但爺爺的話爸爸沒有忘記,就算這樣的老法子產量根本無法跟那些工廠比,那寧肯規模小一點嘍….」;更聽到制陶人一字一頓慢悠悠的說:「起初奶奶就是喜歡養花啊,她就想把這個小院裝點滿滿的鮮花,然後就沒有花器啊,好嘍那就自己製作花器嘍,然後用陶土製成各種花器沒有地方燒制啊,於是就自己開爐燒制嘍….」。

沒有一點做作,沒有一點營銷的痕跡,代入感卻很強。要知道一個形成目的地的旅遊休閒產品需要打磨的豈止是產品、豈止是營銷手段、豈止是培育期的痛苦難捱。但在這樣的故事展現中除了聽到導覽人員的溫婉,更能讓體驗者整個情緒進入到創始人及繼承者一代一代人和全村、全族、全部員工和所有參與者那份執著和熱情洋溢的溫度。

而薰衣草森林的慧君和庭妃就更不用說,二名普通的返鄉農創女青年15年的堅守和15年的點滴、15年的日常構成了這個小小的卻帶有無限光環的園區的全部。一個女孩的夢想是擁有一片小小的不需要很大的一片薰衣草花園,而另一位則夢想有個自己喜歡的咖啡館。這二個夢想的疊加造就了15年的追夢旅程及5億的銷售額和數個品牌延展產生入市。這一切的成就從未離開最初二個女孩的二個簡單夢想!這是一種極具溫度的堅持!是一種普通人持久的夢想升溫!誰能說這是營銷?

把營銷做成生活的日常。

日子的溫度就是營銷的溫度。

薰衣草森林的慧君和庭妃 

 

 至於「臺灣服務」的溫度,我想根本無需贅述吧。篇幅所限所以體會臺灣溫度我在這講個題外話。

 

題外:閻百川墓

 閻錫山,字百川。民國早期中國大軍閥,或者按古代叫法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王。也是在中華民族反法西斯戰爭有重大貢獻的中國人之一。1949年後擔任臺灣地區行政院院長,離任後結廬隱居於陽明山直至終老。現在任何時候遊客拜謁百川墓總會看到墓周圍永遠乾乾淨淨,一片落葉也不會有,幾乎一塵不染。因為閻長官生前之衛士張日明在閻錫山去世後日日自發前往其墓前清掃祭拜,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張日明老人清掃墓園

 

古代講這叫忠義,現代說這叫感恩。(個人認為感恩二字根本不足以描述此等感天動地之行為)不管是啥,這份對長官、對長輩、對追隨者的長情與不渝,何嘗不是我們中華民族3000年傳承之「忠孝仁義」的真實溫度!

閱讀往期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臺灣,感受「人的溫度」
    此行程來自窮遊er heliophill 的行程《(完)Goodday in Taiwan 豆豆八天遊灣灣(臺北→花蓮→墾丁) 2014.4.26-5.3 感受#人的溫度#》(實際遊玩天數為6天)有人愛它的繁華潮流,而我最迷戀它隨處的精緻細節和細心保留的古樸韻致,能隨時感受到的「人的溫度」。在8天的臺灣行程中,我們在灑滿陽光的淡水街頭聽歌手輕吟淺唱;在花蓮七星潭邊聽海的掌聲;在墾丁細數著太平洋的朵朵浪花;在臺北街頭與當地人暢快的聊天,感受著臺灣人的溫暖。
  • 臺灣的溫度
    今天有人在朋友圈裡問:像當地人一樣旅行,哪次令你印象最深。每每他們用一句「不會」來應對你的感謝時,它所蘊含的意義不僅僅是「不客氣」那麼簡單,還包含了這是我應該做的、是我的榮幸、一點都不會覺得麻煩等等很多的內涵。曾經在肥前屋吃鰻魚飯時,和鄰桌的臺灣人一起討論這裡的鰻魚飯如何好吃,還推薦我一定要去臺灣本地人吃的一些小餐廳,也熱情地告訴我應該如何去。一次問路,不僅認真的告訴我應該怎樣走,看我有些迷茫,甚至主動帶我找到我要去的地方。
  • 香港的早茶與臺灣的夜市:感受它們的性格與溫度
    飲完早茶,打上飛的,是時候出發去臺灣,逛逛熱鬧的夜市。夜市在中華文化圈有上千年歷史,在臺灣,夜市文化在百年前生發,從六零年代開始蓬勃發展,許多臺灣人以攤販生計賴以為生。臺灣夜市主要由傳統小吃攤及販賣各種輕工業產品的小販組成,尤以各類小吃最為出名。在都市裡的夜市因小吃攤眾多,少數店家會較早開市,但大部分還是會在晚餐時段才會熱鬧起來。
  • 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之旅 用腳步感受大陸的溫度
    「當主播、研中醫、做陶藝……」在為期六天的學習中,他們深入三湘四水,親身感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實地見證祖國大陸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改革發展成果,共同體驗同文同宗、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 毗鄰臺灣最美摩天輪!在這座親山面河的新奢華酒店感受臺北溫度
    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而國人對於臺北這座城市更是用情至深,處處流連,恨不得去感知每一處臺灣的溫度。除了美濃的傳統紙傘、鹿港的手工燈籠、賽夏族的藤編這些人工手作的溫暖物什,臺灣的溫度還有著很多很多......22℃是利用黃金分割測算出的人體感知的最舒適的溫度。
  • 在鹽湖城感受中文的溫度
    在鹽湖城感受中文的溫度 2018-05-19 14:13:3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中新社鹽湖城5月18日電 題:在鹽湖城感受中文的溫度
  • 有溫度的臺灣品牌文案
    讀過臺灣文案的人一定都能體會到,它們並沒有多麼華麗的辭藻,更多的是平鋪直敘,像是在跟身邊的好友說話,像是在給每個人描繪一幅他們想像中的畫。在文案中,他們能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說成一個有溫度的故事。我想,寫出這些文案的人定是一位生活哲學家。 今天大家跟小編一起來欣賞一下臺灣文案吧。
  • 於平凡中感受這個世界的溫度
    如果陽光很暖,我想踏上單車,騎行在平坦的公路上,感受這個世界的溫度 某些時候,路途中沒有人煙,就像整條馬路為自己而建一樣;某些時候,去電影院看一場無人買票的電影,就好像整個電影院被包場一樣;我們總要在一些時候學會滿足自己,或許伸開雙手,就能感受這個世界的溫度。
  • 一場有溫度的臺灣之旅
    「地熱谷」藍綠色的溫泉水溫度高達90——100攝氏度,水質屬於鹽酸酸性泉,所以又叫「青磺泉」。這裡終年冒著白煙,是硫磺煙霧,多吸對人體可不好,但讓整個溫泉充滿了夢幻色彩從北投回到西門町,我們也就差不多結束了這次臺灣之旅。第二天一早,就該搭飛機回程了。雖然這次旅行時間不長,但非常圓滿、順利,同時也改變了我對臺灣的印象。
  • 在臺灣,感受浸透人心的暖
    曾有媒體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裡的醇厚民風讓人心裡溫暖。其實臺灣還有一種浸透人心的「暖」——溫泉。
  • 慢遊臺灣感受不一樣的美妙
    提起臺灣旅遊大家都會和耳熟能詳的阿里山、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景區聯繫在一起,然而還有很多頗具特色的主題樂園經常被我們忽略,據了解,臺灣有二十餘家主題樂園,他們分布在許多景點周邊,有的神秘而又高貴、有的寧靜而又清新、有的古樸而又略帶勁爆,這就是豐富多彩的臺灣主題樂園旅遊文化,接下來跟隨小編的腳步去探秘那些鮮為人知主題樂園
  • 在臺灣,尋找最有溫度的民宿 and 精品酒店
    知學學院已經八次走進臺灣,幾年以來探訪了大量的項目在與臺灣民宿從業者交流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臺灣民宿的經營理念以人情為魅力,以「共好、
  • 嘉義清晨最低溫度6.2度 創臺灣今年平地最低溫
    原標題:嘉義清晨最低溫度6.2度 創臺灣今年平地最低溫   中國臺灣網12月28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寒流持續籠罩,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清晨低溫比昨天更低,嘉義只有6.2度,創今年臺灣平地最低溫。其它各地最低溫大多在9到12度之間。
  • 2018「山·海·人」深度遊學冬令營——發現有溫度的臺灣
    這也是一場人文行旅,我們將前往東南亞最大的遠洋漁港觀摩壯闊的出海,與高雄學校結對交流,探訪臺北故宮博物院和閩南原住民院落,觸摸歷史的溫度.帶著思考融入真實的社會百業;到佛光山參訪臺灣信仰,到教科書上的阿里山、日月潭親身經歷,到高美溼地觀鳥和最美落日,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感知科普最生動的詮釋,與臺灣少年交流到武漢友好城市苗慄感受喝原生奶、品最原生態牧場文化,再到臺北地標101大樓、中華文明精髓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槍操儀典莊重的國父紀念館、影響中國的兩蔣慈湖陵寢
  • 陸遊記5 在奈良和京都,感受唐宋的溫度!
    一直有一種說法,所謂要看唐宋去日本,看明朝去韓國,看民國去我國臺灣。言下之意,日本,尤其是奈良和京都,保留了較多較好的唐朝風格的建築和街景。就在這火流般的8月下旬,和公司的小夥伴們一起,來到了大阪,我想在這古老的關西地區,探尋並能感受1300多年前中國唐朝的遺風。
  • 礪劍寒冬|持續燃燒,感受「藍色火焰」的溫度
    從晨光微熹到星月交輝 寒來暑往 春去秋又來 他們與大山為伴 樹木為鄰 今天 帶你感受一下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
  • 呆住東方美人,感受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溫度
    而我每一次來北京也都是行色匆匆,也幾乎沒有機會好好感受這座城市該有的溫度和歷史的厚重感。提到老北京的歷史和文化,就不得不提「胡同」和「四合院」這兩個詞語,這個詞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來到胡同,走進老北京四合院,才能更好的觸碰到北京的歷史脈絡。
  • 影響臺灣ABBA滾珠絲杆溫度的因素
    不過臺灣ABBA滾珠絲杆在作業的時分,溫度過高會影響到設備的精準性,特別是一些高精準的機械。而哪些要素會讓滾珠絲槓的溫蒂升高?油品粘度選用是依操作速度、作業溫度及負荷景象來做挑選。圖4.31闡明油品粘度、作業溫度與溫升的關係。當作業情況為高速低負載時最好選用低粘度油品;低速高負載時則主張運用黏度高油品。
  • 臺灣偏鄉書屋,讓建築有溫度
    「小草書屋」為當地弱勢家庭兒童提供固定的課外學習據點。劉永祥攝 「人的參與讓建築有了溫度。」臺灣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黎淑婷說。為了讓偏鄉(偏遠地區)學童擁有溫馨的圖書館,逢甲大學建築系推動為臺灣偏鄉建100座小書屋的計劃,目前已在苗慄縣象鼻小學、南投縣親愛小學及新北市三峽區建成書屋。 黎淑婷說,一開始只想蓋好房子就走,沒想到卻帶進越來越多的力量,連緬甸也邀請他們協助蓋書屋。更珍貴的是,參與者都收穫了感動。
  • 走進木禾·木作工坊,當一回木匠感受原木溫度~
    走進木禾·木作工坊,當一回木匠感受原木溫度~ 2020-08-16 1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