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在朋友圈裡問:像當地人一樣旅行,哪次令你印象最深。我毫不猶豫的回答臺灣,雖然我只是作為一個旅行者去過幾次臺灣,但之所以讓我覺得能像當地人一樣旅行,因為臺灣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同為龍的傳人,臺灣人比其他地方的華人和我們有更親密的血緣關係。他們不但保留了華人很多的傳統和習慣,還更好的把中華的儒家思想進行了保護和傳承。每每他們用一句「不會」來應對你的感謝時,它所蘊含的意義不僅僅是「不客氣」那麼簡單,還包含了這是我應該做的、是我的榮幸、一點都不會覺得麻煩等等很多的內涵。曾經在肥前屋吃鰻魚飯時,和鄰桌的臺灣人一起討論這裡的鰻魚飯如何好吃,還推薦我一定要去臺灣本地人吃的一些小餐廳,也熱情地告訴我應該如何去。一次問路,不僅認真的告訴我應該怎樣走,看我有些迷茫,甚至主動帶我找到我要去的地方。走在淡水的老街上,淡水人如街坊一般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臺灣人的溫度。
來到臺北,相信每個人都一定會去誠品書店,老夏也基本每年至少一次去誠品買些書回來。在傳統書店一度陷入經營困難、紛紛關門謝客的時候,臺灣的誠品書店創造了一個行業的奇蹟,也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關注和分析,誠品依託書店創建了一個文化空間、生活空間,甚至引領了一個文化風潮。在24小時營業的誠品敦化店,通宵都可見靜靜坐在那裡看書的年輕人,誠品實際上提供了一個可以通宵閱讀的空間。在電子書流行的時代,誠品重新把墨香帶回到人們的生活中,把原本躲在電腦屏幕前的一群人帶回到誠品生活中。在一個有溫度的空間,體驗感受著文化的溫度。
(配圖來自網絡)
夜市也是臺灣本地生活的一個重要元素,不論在臺北還是高雄,都有很多著名的夜市。逛夜市吃東西(這裡真不能說吃宵夜,因為臺灣夜市的內容太豐富了。)不僅是遊客們的必修課,也是很多臺灣本地人夜間消磨時間和約會的重要場所。記得那個比臉還大的雞排嗎?記得泡泡茶嗎?記得那些賣水果的美女檔嗎?每次夜市歸來,不僅帶回了飽飽的肚子,還把臺灣夜市暖暖的溫度帶了回來。
(圖片來自網絡)
溫泉應該也是很多朋友到臺北必修功課之一,北投有很多泡溫泉的地方,有平民化的公共溫泉場、有類似大陸大浴場一樣的泡場、也有很多美美的溫泉酒店。走在北投,你可以聞到弄弄的硫磺的味道,更加給這個溫泉區增添了一些想要脫掉衣服衝進溫泉水中的衝動。泡在水中,任憑溫泉水沁入每一個毛孔,汗水隨著溫泉的熱度流出來,體內的汙濁也排了出來,整個人都清爽了。泡完後再吃份蚵仔煎、來點兒臭豆腐,整個人暖暖的,真真的感受到了溫泉的溫度。
其實開博最忌諱的是說政治,老夏雖然不是一個憤青,但絕對是一個對民主有追求的人,因此一直也很佩服臺灣人民對於民主不斷的追求。雖說我們時常看到臺灣議會經常上演打架的鬧劇,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場場鬧劇,使得議會成為了一個政治拉票的一個秀場。我不想說臺灣是否言論自由、是否真正的民主。我想說,臺灣證視了歷史,在高雄可以看到美麗島捷運站、在臺北有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話題敏感,點到為止。
這些人文、文化、民主到夜市、溫泉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臺灣這樣一個有溫度的地方,便有了臺灣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