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前進紐約禮品展美學中帶有溫度

2020-12-15 大白財經

2019紐約禮品展(NY NOW)夏季展今天登場,臺灣10家文創廠商參加,從紙相機、自組音響到造型像房屋的開瓶器,業者發揮巧思融合科技與文化,展現有溫度的產品。

文化部今年精選22家文創廠商進軍國際市場,並委託臺灣創意設計中心以Fresh Taiwan為名,帶領10家廠商參加11至14日於賈維茨會展中心(Javits Center)舉辦的紐約禮品展,連4年在這項禮品採購盛會亮相。

參展品牌中,Studio Smoll運用折線讓消費者可自行將一張皮革折成皮包,享受自行組裝的樂趣,而且過程不需黏膠或化學物質,皮包也採用對環境友善的天然植鞣皮革,因而入選大會永續主題展。

負責設計的思謀研器公司創辦人徐華憶受訪時提到,一開始是想做自己的包包,但發現不易自行組裝,才開發出折線,搭配說明書,產品一小時內就可組裝完成,「這概念雖然比較新,但我想推薦給每個人,透過展會讓更多人認識我們」。

紙可拍PAPER SHOOT主打外殼多變的紙相機,今年除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故宮翠玉白菜相機」,產品也已打進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通路。

在手機拍照蔚為潮流的當代,紙綸科技公司創辦人林秋吉形容自己的產品像有拉花的咖啡。他表示,紙相機拍照後無法預覽相片,營造傳統相機膠捲衝洗前的期待感,鏤空的觀景窗也讓人擺脫手機螢幕的小世界,不用再被高科技牽著鼻子走。

駐紐約辦事處副處長楊光彬說,參展臺灣產品都是從心出發,令人對臺灣充滿希望。過去臺灣經濟發展著重科技產業,科技對多數人來說比較冰冷,加進文化元素後更有溫度,不僅提高產品價值,也是文化軟實力的展現。

參展廠商產品多元,投入音響設計6年的CELIA & PERAH展示自組音響,22STUDIO以建築精神打造四度空間機械錶等風格小物,來自花蓮的Kamaro''an運用阿美族傳統編織技法打造包款, 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則運用日本傳統修補器物的技法打造器皿。

Studio Kanari以金屬材質設計造型像房屋的開瓶器,mordeco展示轉轉零錢盒等別具巧思的產品,ystudio呈現曾登上紐約時報的銅製鋼筆,兒童玩具品牌eguchi toys以迷你版送子鳥搶攻北美禮品市場。

臺創中心副執行長艾淑婷表示,這些業者不僅想拓展品牌知名度,也懷抱打造經典作品的夢想,希望透過產品傳遞臺灣文化與生活型態,對臺灣而言是很棒的國際行銷。

紐約禮品展是全球禮品採購盛會,有91年歷史,每年分夏、冬季展,吸引全球約70國、2000多家廠商、超過2萬5000名買家及專業人士參加,已成為居家、時尚生活用品與手做品牌嶄露頭角的重要舞臺。

相關焦點

  • 臺灣文創—來自寶島的療愈系飾品
    接下來要介紹的產品很具來頭,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紐約博物館、紐約連鎖書店的合作商家,作品曾參加紐約禮品展、曼谷禮品展、和中國好設計等大賽。該品牌以薄鋼為主要材質,衍生開發出項鍊、手環、戒指等系列商品。蝴蝶項煉系列將蝴蝶身體化成堅強的支柱,臺灣的美麗與創新則化成可更換的翅膀,並與臺灣新銳設計師合作,創作出不同風貌的蝴蝶翅膀,象徵臺灣的強大包容性與新一代設計師的創新力,也讓飾品成為豐富有趣的拼接創意。
  • 臺灣青年看兩岸文創:「和而不同」中追尋速度與溫度
    中新網紹興11月18日電(記者 項菁)「臺灣有溫度,大陸有速度;臺灣有深度,大陸有廣度。」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文創部部長王俊評深耕兩岸文創事業多年,其暢想,「兩岸攜手將臺灣的溫度與大陸的速度結合,一定能讓兩岸文創走向世界舞臺。」「浙東唐詩之路」一影。
  • 臺灣美食亮相北京禮品展
    臺灣美食亮相北京禮品展 2014年08月14日 15:32:35  來源:中新社   8月14日,市民正在「臺灣新生活商品區」選購臺灣美食。當日,第30屆北京禮品展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此次禮品展特設「臺灣新生活商品區」,展出臺灣特色的美食和商品。展覽將將持續到17日。
  • 臺灣文創IP「走紅」三要素:情懷、用心、生活美學
    在這個即將迎來品質消費的時代,臺灣溫和、柔軟、有溫度的商業業態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在內地許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的影子。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文創之旅」的首選地。
  • 北京約會臺灣:打造舌尖上的禮品展
    蠓仔煎、鱔魚面、銀稞、金螺、山河肉、棺材飯、炒生螺、西施舌、龍蝦火鍋——無不傳承了閩粵傳統美食的精髓,又融入了臺灣地域風味,口味獨特、品類眾多,堪稱一絕!可在平日裡,咱們若是想要吃到地道的臺灣美食,要麼是去臺灣旅遊,要麼就只能在京城中尋一家臺灣小館過一下嘴癮了,不僅品類有限,味道往往也大打折扣,實在不能盡興!本屆北京禮品展約會臺灣美食,邀你味蕾全開,盡情飽嘗特色美食!
  • 臺灣文創亮相北京文博會 邀您全方位感知臺灣生活美學
    2017年9月12日訊,北京,昨日,以「文化科技融合傳承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北京舉辦,由臺灣貿易中心組展的「臺灣文化創意館」,帶領21家臺灣具代表性的文創機構和廠商來京參展,展示臺灣文化創意和生活美學的最新成果,尋找兩岸合作新商機。
  • 感受臺灣溫度
    出機場第一件事黃導先跟我們通報了一下臺灣的天氣情況,臺灣人對真實溫度的感知如此可愛。其中有一天溫度低至6度,天氣預報描述改為「異常寒冷」。俺們大東北那疙瘩定義瀋陽零下20度那剛剛才叫做「冷」,黑龍江零下30度才叫做「寒冷」,不知這「非常寒冷」得是多少度。臺灣式天氣預報 臺灣文創 臺灣文創,聞名天下。
  • 臺北禮品展贈送機票的實施細節
    臺北禮品展就是臺灣國際禮品暨文具展覽會,由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臺北禮品展展出時間是4月23-26.臺北禮品展展出地點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臺北101的旁邊。臺北禮品展臺北禮品展的主辦方為了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流優惠方案。
  • 2021上海禮品展_易車網
    中國禮品展行業銷售收入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此外,配額限制的逐步取消為中國禮品衝擊國際市場提供了更好的環境。由中國生產的各類禮品已佔世界80%的份額,禮品業的「中國製造」不可替代,有著強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
  • 跟著美學大師遊臺灣 | 「花現」生活美學2018春季研習營招生啦!
    ,跟著花開在旅行中去「花現」專屬這個季節大自然不一樣的美,並將這份靈感傳遞迴生活中,為生活「發聲」。此行邀請到臺灣花藝之父郭智鎧先生和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女士為大家點撥生活美學之道。我們希望通過花將大自然最奇妙的美學帶到日常生活中,讓美好的關係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讓生活因為美而有溫度。
  • 觀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文創引進的背後
    「坎普風」代表一種誇張、戲劇化、追求趣味和視覺愉悅的美學風格,「坎普」同時也是個人表達欲和創造力的體現。 Met Gala現場,圖片來源: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往年不同,如今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不僅局限在時尚活動現場,而是將目光聚焦在了線上,意在更為廣泛地傳播博物館文化。今年,Met Gala就開啟了與國內外流行的視頻平臺進行了合作。
  • 文創——商業體的軟實力,換一種方式承載故事|文創|文創產業|...
    麗寶集團在構建商業六大主題區時,打造了造字造物造象,領略生活美學,匯聚各類手作、文化、生活等文創業態,探索創造生活中的氣質美物,回歸本質體驗手作樂趣,傳承文化內涵的主題區【留忙塢】;還有真實版治癒系的【秘密花園】; 「一秒去京都
  • 臺灣如何用文創連結城市與鄉村?
    :食養山房/臺北夜市/特色美食/五星級酒店&特色民宿③文創課程分享、項目交流與診斷會、總結復盤會臺灣文創專家文創頂層設計分享;專家直接項目問診,找準決策方向;導師與學員交流座談,共同探討文創相關話題,鞏固學習成果。
  • 臺灣紡織業者以魚鱗紗防蚊布 前進紐約開拓藍海
    臺灣紡織業者以魚鱗紗防蚊布 前進紐約開拓藍海 2019-09-19 15:36:01 來源:臺灣中央社   臺灣紡織業不斷創新,機能布料深受國際大廠歡迎。
  • 鼓樓沙龍預告 | 我們如何學習臺灣?臺灣的民宿、文創、農場和生活美學(第二期)
    臺灣的民宿、文創、農場和生活美學【沙龍時間】2017年5月23日(周二)15:00-17:00【沙龍地點】鐘鼓樓前的大地鄉居總部小院(舊鼓樓大街184號)何培鈞在天空的院子民宿成功之後,又創辦了小鎮文創,引進外部專業資源導入的地產業。被視為臺灣在地創業的奇蹟。
  • 文創品牌不賣工藝品的美學文創體驗店 不是好茶館
    它是臺灣的文創品牌。一直主營工藝品設計,如今卻變成了一個人人都愛的文藝茶館。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茶葉茶具以及陶瓷店只會開在街邊,或者開在茶葉城。  一直主營瓷器、茶具、家飾以及品茶服務的「TALES神話言」從創業之初,就將自己定位在購物中心裡,這一開就是十年。
  • 臺灣文創展東方美學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 實習生 楊帆文)歷年文博會上,臺灣文創精品都備受青睞,本屆文博會也不例外,臺灣文化創意館以傳承東方美學意蘊而吸引人流。 在臺灣漢閣文創公司的展位,時尚小禮品、家居小擺件琳琅滿目,牡丹、花鳥元素的小飾品種類繁多,有杯墊、吊墜、鑰匙扣等。
  • 風景文創 臺灣文創繁榮的背後:情感營銷是關鍵
    於是,直到2002年,臺灣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計劃,對公民進行美學啟蒙與教育,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正式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臺灣《遠見》雜誌曾對文化創意產業做過問卷調查,當問到臺灣的文創產業中哪個最有潛力壯大並走向世界,35.6%的民眾選擇了創意生活產業,排名第一。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美國零售業大師P.G託馬斯將現代人類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
  • 節慶活動失光環 臺灣文創遭遇了什麼
    民俗表演是各地節慶活動都有的項目,圖為2016臺北禮品展上的民俗表演。  上周,2016宜蘭國際童玩節落幕,這個被譽為臺灣最成功的文化創意活動今年入園人數為歷年最低;同時,嘉義市的「KANO一夏」嘉年華系列活動開幕,也冷清到「垃圾桶裡都沒垃圾」。文創產業是臺灣的驕傲,臺灣上世紀90年代就力推文創概念,2002年將文創列為「發展重點計劃」,2010年頒布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但努力了20年,不少文創節慶活動的光環卻已失色,文創,遭遇了什麼?
  • 風靡大陸的10個臺灣文創品牌
    這些年來,臺灣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塑造了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聚焦各個品牌本身,臺灣文創之所以如此成功,他們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來,向世界表達出"臺灣人的生活品格的呢?我們從10個文創品牌,10個關鍵詞,不同角度去揭秘臺灣文創產業的背後,他們所堅持的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