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疾忌醫——頸部巨大腫物養成記
近日,55歲的侯阿姨因為頸部巨大腫物,反覆多次、多日呼吸困難並咯血,來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就診。經問詢,侯阿姨在20多歲起頸部就長出突出的腫物,由於無任何不適,沒有引起重視,後輾轉多家醫院急診,被告知要分期手術才能切除腫瘤。由於沒有明顯感覺並且懼怕手術,就一直沒有治療,這一耽擱就是30年。如今,這個頸瘤最長達到20多公分,壓迫氣管,嚴重影響通氣功能,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接診的田紅主任醫師初步處理咯血同時完善相關檢查後轉入醫院甲狀腺外科進一步處理。
術前MDT診治,發揮多學科優勢
給病人完善CT檢查後發現腫物最大徑20cm,部分伸向胸骨後達主動脈弓水平,氣管明顯移位,最細處直徑約6mm。術前FNAB為良性濾泡性病變,無BRAF突變。甲狀腺外科立即組織呼吸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聯合(MDT)診治,制定手術預案。
精湛技藝,手到病除
術中,麻醉科首先為患者進行術前清醒狀態下氣管插管。而後,韓國新主任醫師帶領甲狀腺外科手術團隊,為其進行手術,成功為患者切除甲狀腺腫物,病理顯示甲狀腺濾泡性腫瘤,術後侯阿姨發音正常,無低鈣症狀,呼吸順暢,恢復良好。
保護「蝴蝶」,刻不容緩
甲狀腺結節,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查體發現甲狀腺結節不可怕,超聲可視下細針穿刺活檢辨「忠奸」。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查體發現甲狀腺結節,如何評估結節的良惡性,需不需要手術治療呢?應用高解析度超聲檢出甲狀腺結節發病率為60%-70%,FNAB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評估準確性高達95%-99%。
甲狀腺結節FNAB技術,通俗的講,就是在超聲的引導下用細針取結節內的細胞作診斷,判斷結節的良惡性,在基因個體化診治背景下,FNA已成為甲狀腺腫瘤規範診治環節中的關鍵技術。細針穿刺已成為甲狀腺腫瘤良惡性判斷的最重要方法,惡性結節經過細針穿刺能微創快速診斷,並根據基因檢測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和評估預後。在腫瘤精準醫學背景下,全世界的研究者和臨床醫生都在高度關注腫瘤的基因診斷,每個患者的腫瘤特點是不同的,有的生長得快且容易向周圍擴散,而有的生長緩慢不易擴散,所以不同的患者應該根據細針穿刺結果來決定治療方式。
那麼細針穿刺的安全性又是如何呢?甲狀腺外科孔偉主治醫師介紹:甲狀腺結節穿刺所用的細針約幾根頭髮絲粗細,有些患者不需要局部麻醉就很順利實施穿刺,甚至患者完全沒有疼痛感覺;在超聲引導下,細針準確送達結節內部,不會傷到周圍任何組織,該技術非常安全。並且穿刺可在5-10分鐘內完成,穿刺後不影響吃飯、散步等正常活動,工作也不受影響;穿刺後細胞病理診斷可在24小時內報告;微創、準確、快速是細針穿刺的主要特點。
(來源: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