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方艙醫院「應收盡收」關鍵舉措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 李亞南)作為參與方艙醫院工作的代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14日在北京表示,方艙醫院是「應收盡收」的關鍵舉措,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5月14日,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方艙醫院集中收治工作情況。作為參與方艙醫院工作的代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在發布會上表示,方艙醫院是「應收盡收」的關鍵舉措,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方艙醫院集中收治工作情況,馬昕在發布會上表示,建造方艙醫院是一個創舉,是「應收盡收,不漏一個」的關鍵舉措。
馬昕表示,建設方艙醫院的目的是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武昌方艙醫院是第一批方艙醫院,29個小時就建設好,2月5日晚上開始收治病人。接下來三個星期裡在武漢一共建了16個方艙醫院,投入運營15個,當時的設計將近1.5萬以上的床位可以收治病人。
他指出,方艙醫院的床位超過了新增患者的數量,等於建一個防控大壩,建在病毒擴散前面,把所有確診病人都及時進行隔離、收治、治療,方艙醫院實現了這一點。
馬昕強調,方艙醫院接受了很多從定點醫院轉過來的輕症患者,留出非常寶貴的床位收治重症患者,平衡醫療資源。那時候整個武漢的醫療資源越來越平衡、越來越協調,疫情也迅速到了拐點。
「方艙醫院在防和治方面的作用無可替代。」馬昕說。
方艙醫院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模式,對此,馬昕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結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應該好好地總結,應該寫進教科書。這個過程中,我們培養了大批醫生、護士,他們都有實踐經驗,在未來他們都是重要的技術儲備,在我們國家未來公共衛生出現疫情的時候或者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的時候,這些經驗和人才儲備會派上大用場。」
工作方式上,馬昕以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工作的武昌方艙醫院為例稱,在武昌方艙醫院一共有15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800多位醫護人員的工作理念、形成的習慣,還有方式方法有很多不同。
「我們來到這個環境裡就是一家人,就是一個醫院,我們要迅速進入狀態,迅速進行磨合,迅速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戰鬥力,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馬昕說。
馬昕介紹,武昌方艙醫院以武大人民醫院為主要骨幹,因為武大人民醫院是當地醫院,也是武昌方艙醫院主要組成部分,他們最了解當地情況,他們最了解武漢方言,所以在這裡形成一個主軸線。
「我們這支管理團隊裡的核心骨幹有一大部分都是武大人民醫院的,用武大人民醫院的信息系統,用他們的組織架構,共同商議制度和流程,形成同質化管理,在這裡是非常重要的。」馬昕說。
治療方式上,馬昕以武昌方艙醫院為例介紹,「這裡都是輕症患者,我們這裡的治療和重症監護室不一樣,我們會給病人常規治療,給病人做些像康復、心理治療、中醫藥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馬昕將方艙醫院比喻成一個大家庭,他說:「我記得休艙的時候,一個病人跟我講,他說,平時我們大家都住在高樓大廈裡,我的鄰居叫什麼我都不知道,很少看到他們。而在方艙醫院裡面,醫生護士給我這麼好的照顧,這麼多病友建立這麼好的關係,讓我感受到兒時才體會過的鄰裡親情。我當時很感動,他跟我講,他對方艙醫院戀戀不捨,他覺得這裡真是一個溫暖的『生命之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