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知乎,一體兩面

2020-12-2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航通社

一轉眼,知乎已經十年了。

2010 年,新浪、騰訊、網易、搜狐都在搞微博,展開搶人大戰。當時微博客的形式已經被國外老師 Twitter 證明了成功,而問答類網站的原型 Quora 和 Formspring 才剛蹣跚起步,前途未卜。

很快,新浪微博就帶著「圍觀改變中國」的光環出了圈,但人們真正認識到知乎的威力,還要等上幾年。現在,知乎積累了近 4400 萬個問題和 2.4 億個回答,成為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原創內容策源地之一。

十年間,中國從 PC 網際網路邁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內容產業蓬勃興起,網絡前所未見地深刻影響中國社會。知乎積累的海量內容,加上每天源源不斷生成的新內容,深度參與塑造了中國網民的眼界和思想。

2011 年 4 月 7 日,開站不到 5 個月,社長成為知乎第 6332 位用戶。作為一個知乎深度老用戶,社長願意用「兩個知乎」來形容自己觀察到的知乎十年。

從用戶構成、內容形態和商業模式各個方面,我們都能看到相對著存在的「兩個知乎」。它們互為表裡,共同構成了知乎精彩紛呈的景象。

知乎的用戶

「精英用戶」vs 普通讀者2013 年,社長寫過一篇《知乎:為「精英用戶」服務》,這是航通社最早對知乎的觀察文章。知乎符合所謂「二八定律」,創作者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看客。

根據知乎官方數據,在冷啟動的 40 天裡,知乎 200 位原始用戶創造了 8000 個問題和 2 萬個回答,早期邀請註冊的用戶都有很高的分享欲望和出品質量。所以,為當時還不多的創作者做「私人定製」的服務,成為知乎催化優質內容的選擇。

當知乎開放註冊之後,原來的「精英用戶」可能感覺到知乎的變化,並且不一定適應。有一些人退出,但更多的人進入。

如今的知乎給每個用戶都提供了開放易用的創作輔助和數據統計工具,通過想法、專欄、視頻等多樣形態降低分享門檻,讓任何有志耕耘內容,或只想簡單分享的人,都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算法的進化,也讓人們收到的信息流總體上日趨精準。

規則破壞者 vs 秩序維護者在知乎,有些人出言不遜,大肆騷擾,降低了他人的瀏覽體驗;另一些人從事虛假營銷、詐騙等活動,有的已經構成違法犯罪。在其它平臺,總有人盜用知乎站內原創內容,轉換為視頻等其它形式,造成盜版比原版還火,也讓創作者們深受困擾。

近年來,知乎不斷加大用算法和人工混合處理違規的力度。在中文網際網路當中,知乎是最早實現對所謂「陰陽怪氣」的不友善言論識別的平臺之一,其他平臺的互動信息審核很難精確到如此細的顆粒度。熱烈且長尾的評論互動是知乎的重要特色,激勵了很多創作者將知乎作為原發平臺。

同時,知乎也加大了版權保護的力度,如起訴微博營銷號「知乎大神」勝訴等;並主動切入視頻領域,讓圖文作者可以更主動地分享短視頻紅利。

付費會員 vs 免費用戶知乎對直接付費購買內容的商業模式一直寄予厚望,前後走過付費諮詢,音頻內容,賣課程等幾條路線。經過一陣探索,小說、圖書、文字專輯售賣等最終脫穎而出。綜合了紙書電子版、純網絡出版、私家課等資源的全包式「鹽選會員」,已經成為創作者獲取回報的一個重要來源。

2019 年起,知乎將站內優秀網文作品放上會員平臺。知乎網文作者出現了月收入超 10 萬、單本收入超 60 萬的銷售記錄,那些「剛編的故事」再也不能被等閒視之。

為了推廣優質的付費內容,知乎在眾多問題下將可能切題的付費內容,以「故事檔案局」等官方帳號推送,嵌入到回答流當中。在評論區下面,不乏「我就是為看這個而開了會員」的聲音。除此之外,原先免費的內容都沒有被付費牆擋住,包括原有的海量長尾答案,免費用戶的體驗也得到了尊重。

知乎的內容

非虛構嚴肅內容 vs 「如何評價」和故事知乎早期的邀請註冊制,令它以專業人士的獨到分析、獨家資源和親身經歷而著稱。「認真你就贏了」是當時知乎的流行語。

但在開放註冊之後,新用戶可能會「水」回答,「抖機靈」也同樣獲得讀者歡迎。一些曾經堅持的編輯規範如「直角引號」,也逐漸變得不那麼嚴格要求。純粹寫作虛構內容的人也在知乎上活躍起來。

知乎決定讓喜歡每種不同內容的人,都通過算法推薦而各得其所。針對虛構內容,知乎推出了作者聲明功能,同時通過會員付費實現優秀故事的產業化發展。對於仍然願意堅持「認真」的人,知乎提供「親自答」標籤、學歷及工作經驗認證,由資深用戶發放「專業」標籤等方式,且同樣輔以內容商業化的激勵。

長尾、長保質期內容 vs 即時熱搜內容人們驚嘆於知乎居然已經十周年了,也同樣對知乎上的「神預言」問答驚嘆不已。

2011 年十大熱議問題中,足球、晚睡習慣、金庸小說等問題,直到現在依然吸引著大量讀者前來「瞻仰」。在 2011 年底一個推薦購買比特幣的回答,累積至今獲得 4.2 萬個贊同。像這樣的「預言家」在知乎上還有很多。他們就當時當地的情況寫下的內容,可能在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始終具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知乎,每次有熱點事件發生時,很容易在知乎找到事件親歷者、行業內人士、專家學者提供多方位的視角和解讀,這些信息「養活」了包括航通社在內的不少「自媒體」。知乎熱榜成為百度搜索指數、微博熱搜、微信指數等等之外,又一個衡量中國輿論場的風向標。

跟保質期長的沉澱內容相比,即時熱搜並非「速朽」,而是對「新聞是歷史的底稿」這句話的最佳詮釋。

專業 UPGC 視頻 vs 自動生成視頻知乎切入視頻的決心不可謂不大,方式也多種多樣,從單獨的視頻製作工具,到首頁為視頻開闢獨立版塊,再到問題頁將視頻回答單獨列出。可以說,有視頻創造力的人士將會獲得越來越多的展示機會。

知乎也推出了一系列以視頻為載體的 PGC 節目,如《職人介紹所》,也有郎朗鋼琴課等付費視頻課程。不過近期最值得一提的,還是知乎推出的將文字答案一鍵轉視頻的功能。這方便了非常多的文字創作者。

任何一種內容形態,恐怕都是最適合該形態的創作者才能玩轉。在社長的印象中,很多文字創作者(含本人)是比較內向的,需要長時間的沉澱才能將思路組織出來。而視頻更需要外向開朗和具備親和力的面孔,甚至可以說是對年輕人更友好的。此外,對長期習慣於文字創作的人來說,視頻製作也有一定難度。隨著知乎的自動化工具上線,視頻的產能將會提升,也可以打擊一些將優秀文字內容掐頭去尾,再搬運到其他視頻平臺上的人。

知乎的商業模式

謹慎看待商業化 vs 商業化順勢而為早期的知乎以專業回答著稱,讀者對於回答與商業內容相結合很難接受,會說這樣的答主是「恰飯」。當時,答主只能通過「讚賞」等有限的渠道獲得微不足道的收入。這使得知乎雖然擁有日益顯著的流量,商業變現能力卻長期被外界質疑。

不能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的話,一家商業公司是無法持續經營下去的。好在,隨著知乎的用戶基數擴大,更多人有機會擺脫單純讀者的身份,自己也成為創作者,體會到答案被人認同的快樂。此時,更多的人學會了換位思考。

近一兩年來,特別是 2019 年知乎完成 4.5 億美元 F 輪融資之後,人們對知乎闊步走向商業化已經習慣,而知乎的探索也終於有了收穫,開始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路線。

軟性植入 vs 好物推薦很多人信賴知乎一些領域的專業答主,當他們在回答推薦自己信得過的商品時,也會帶來跟隨購買的效應。不過,由於早期知乎風氣使然,如果答主獲得品牌贊助進行推薦時,哪怕真的有推薦的充分理由,也不得不小心翼翼,避免被人發現。

2020 年 1 月,知乎「好物推薦」功能全量開放,這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在知乎回答看到商品後,不能及時跳轉到購買連結,導致決策鏈條斷開;二是答主推薦商品後往往需要讀者自行搜索,其中可能弄錯關鍵字或被相近的冒牌誤導。更重要的是,它給部分專業答主帶來的收益是清晰可見的。

2020 年雙 11 期間,知乎「好物推薦」帶貨內容閱讀量突破 8 億;GMV 相比 618 翻倍,訂單量提升 113%。「藍大仙人」是最經常被提到的「好物推薦」受益者,他專攻的智能電視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專業門檻,客單價高,銷量及諮詢需求長期穩定。他的一篇測評文章 GMV 超過 5000 萬。

大 V 自發接單 vs 品牌、平臺、創作者聯動知乎商業化逐步走向正軌還帶來另一個原本未曾設想的改變,就是品牌在知乎有了更多的露出、更真誠的聲音和總體上更正面的形象。

知乎首先為品牌方提供了機構認證、品牌提問等能力,讓品牌在知乎保持「人格化」運營,提升親和力,與用戶建立互信。而品牌也可以通過平臺邀約相關領域優秀回答者,推薦產品,講述原理或歷史故事,以及做出客觀評價。

此前,品牌如有此需求,只能繞過平臺聯繫頭部資源或 MCN,效率低下也很容易「翻車」。2020 年,知乎將對企業的內容服務打包成「知+」方案,由平臺牽頭,精準對接熱度話題與優秀創作者,盤活存量 UGC 內容,全面激活創作能力。

目前,社長就可以在知乎的創作中心開啟「知+自選」內容創作,挑選品牌任務當中自己覺得能寫好的,比較切題的來寫作。這種「人找品牌」加上以前就有的「品牌找人」,實現了比以往「盲人摸象」式配對更為精準的供需匹配。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形式的品牌贊助內容,在寫作時依然要嚴格遵守知乎社區規範,也要經歷讀者的考驗與事實核查,關乎作者苦心經營的公信力。

結論

十年來,知乎的形象和角色不斷變化,從一個小眾又帶點「曲高和寡」的討論社區,過渡為繁榮而包羅萬象的虛擬城邦,以及為人們提供實際幫助的解憂雜貨鋪。現在,知乎保持著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原創內容策源地之一的地位,是中國輿論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十年,有很多的殊途同歸。移動網際網路和 PC 網際網路逐漸融合,網絡與現實社會的鴻溝被填平,科技企業從創新顛覆的光環中走出,向商業的本質邏輯回歸。在知乎,作者與讀者、知識與故事、內容與商業本是一體兩面。十年之後驀然回首,「兩個知乎」合二為一。

正所謂「內容即商業,商業即內容」。知乎十年積累的長尾內容是它最寶貴的資源,最終知乎的商業化道路,也從外圍探索收斂回歸到內容本身。海量的內容、良性的互動和進入正循環的商業模式,正在為知乎開啟下一個十年。

參考資料:

https://m.jiemian.com/article/5385587.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14919/answer/95068251

https://event.zhihu.com/zhihu2020-100questions/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82269/answer/13554085

https://www.zhihu.com/topic/20038422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055996

https://mp.weixin.qq.com/s/EfG5vG9ySC2LMC7-fxwo5w

https://mp.weixin.qq.com/s/3lIm5QYm--nw1D_E78zYeA

相關焦點

  • 知乎推出十周年系列盤點 記錄問答社區十年進化
    2011年-2020年是怎樣的十年?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知乎十年,獨一無二
    這種兼具用戶規模與內容質量的獨特社區氛圍、基於生態進行可持續變現的商業模式,讓知乎走過十年寒暑,也就此獨一無二。歷史進程中的知乎今天的知乎不是一天變成的,歷史進程中,知乎其實經歷過三次向左還是向右的抉擇。第一次是用戶規模的問題。
  • 知乎十年,當下就可以說的清
    從一個煽情視角切入的話,描繪知乎十年應該冠之以節點性的回顧和社區產品成長之路。 但這顯然不符合知乎氣質。更何況,以知乎答主一以貫之的邏輯來看,知乎的十年於內容社區史不過是短暫的一截。如果和中文網際網路的宏大維度比起來,知乎也只是其中的一段故事。 所以,聊知乎十年,也許不用編年體式的敘述,更不必上升到古早網際網路,從當下、從此刻就能說清楚。
  • 知乎十年:「向上」還是「向下」
    「2011-2020是怎樣的十年?」知乎給出了「向上」的答案。近日,知乎聯合多家媒體共同發布了一支2011-2020大事記短片《向上的答案》。通過盤點知乎上時事、科技、航天、體育、文娛等不同領域的年度熱門討論,多元化呈現過去十年間中國乃至世界的變化、用戶情緒地圖和價值觀變遷。看起來,知乎很在意自己的十年。早在短片上線前,知乎官微就發布了一條帶有#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關鍵詞的微博,不少人才驚聞「知乎原來十年了」。隨之而來則是更大的疑惑:十年之前,沒人認識知乎,而十年之後,認識知乎竟然越來越難了。
  • 知乎十年,「鐵甲」依然在
    2013年4月1日,知乎正式開放個人用戶註冊,不到一年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2017年9月,知乎進一步開放機構號註冊。就像城市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口增加,會遇到交通擁堵、霧霾等難題一樣,關於知乎的爭議聲也不斷傳來,諸如「抖機靈」、「編故事」、「知乎體」、「知乎變異」等聲音,至今未休止。時間走到2020年,知乎早已是突破2億用戶的社區平臺。
  • 內容啟示錄:知乎的十年,讓我們看明白了什麼?
    編輯導語:不知不覺,知乎都已經十年了,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來臨,知乎從最開始的垂直領域到現在的不斷轉變,內容越來越豐富;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知乎十年的歷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謝邀,人在中國,剛下地鐵。忽然看到知乎發布了一條視頻《向上的答案》;方才發現,原來知乎都已經十年了。
  • 請回答2020 知乎發布「十周年特別企劃」
    2011年-2020年是怎樣的十年?謝邀,這裡是知乎的答案。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從大事記視頻、十年100問、十年十大盤點、十年軌跡、小藍星推薦榜、鹽選內容推薦等多個維度,回望十年間與用戶的共同記憶,以溫故知新的方式,迎接下一個十年的到來。
  • 從「謝邀」到「知乎宇宙」,知乎公布十年十大盤點_發現頻道_中國...
    近日,內容社區知乎在十周年之際發布了一系列「十年十大」盤點,囊括了十大知乎梗、十大知乎腦洞、十大知乎故事、十大領域問答四個不同名單。從全網皆知的「謝邀」「剛下飛機」等知乎梗,到「假如被蝸牛追殺」「吃一勺xx」等知乎腦洞,再到知乎版「我不是藥神」「與命運抗爭的程浩」等知乎故事,這些盤點背後,凝結了十年間,知乎用戶的共同記憶、習慣與精神,構成了一種屬於知乎的「本質意志」。
  • 知乎十年:有多少答案,穿越了時間?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止於此。我發現這幾個故事,源於前兩天,知乎十周年,他們在做活動。然後,我突然就在想,我是在七年前加入知乎的,在那時,知乎上就已經有大量的問題,有無數的人在這裡發出自己的疑問。關於理想關於行業關於未來。那麼,這些年下來,當年的問題,大家找到了答案了嗎?當年的年輕人們在好奇什麼?又在焦慮什麼?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 知乎公布十年百問榜單:每一個問題都是一種陪伴
    繼「十年大事記」視頻、「十年十大」榜單之後,知乎發布「十年百問」榜單。該榜單綜合了2011至2020年,知乎上最熱門、最具價值、最富好奇心的100個優質問題,覆蓋科技、文學、時事、科普、電影等眾多領域。十年來,知乎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
  • 知乎發布十年用戶數據報告:2.4億回答匯聚好奇與新知
    近日,知乎發布「我的知乎十年曆」用戶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成立十年以來,知乎已經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此外,報告還展示了用戶在知乎的十年創作和成長足跡。
  • 一體兩面的奧地利薩爾茨堡
    城堡向北以及向南兩面城牆邊的空地均是攝影愛好者拍攝城市風景的最佳取景地。薩爾茨堡大教堂坐落在老城區中心,是一座義大利風格的教堂。它在當時是阿爾卑斯北部最著名的教堂建築,影響著整個奧地利及德國南部的建築風格。和其他金碧輝煌的大教堂不同的是,這座教堂以白色為主色調,內部裝飾纖細繁複,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
  • 「樂高模式」「一體兩面」「數據裸奔」……這些觀點有趣又精彩
    百度李彥宏:智能經濟是中國經濟新標籤  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標籤,各領域、各行業都要向智能化發展。  在基礎設施智能化層面,推動技術開源開放,有利於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樂高模式」。
  • 知乎十年來最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的問題!
    十年是什麼呢?十年是首歌,是一段長長短短的日子,也是好奇心從星火到燎原的時光。2011 年 1 月 26 日知乎上線到今天,知乎已經快十歲了。
  • 一體兩面看日本
    可是,一體兩面的日本,單憑走和看是摸不清其中一二的,即便如導遊朱佳樂一般,在日生活他幾年又如何能盡數了知?一體兩面,讓日本人生活的非常好,中國人生活的也非常好。所見,皆有溫度!如您有好點子,歡迎投稿或提供線索。1、發送內容至郵箱710475045@qq.com,請將您個人真實信息(姓名、聯繫方式)附在郵件內。
  • 知乎APP下載安裝官網
    知乎App用戶通過問答等交流方式建立信任和連接,打造和提升個人品牌價值,並發現、獲得新機會。 2、知乎是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社區氛圍友好與理性,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2265用戶分享著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信息。
  • 芙蓉洲讀城|水與城,是寧波的「一體兩面」
    水與城,是寧波的「一體兩面」。
  • 知乎十周年:聚集超4400萬個問題、2.4億個回答
    2020年,起步於精英問答社區的知乎迎來十周年。十年前,知乎200位原始用戶在40天裡,創造了8000個問題和2萬個回答;十年後,知乎已經聚集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記錄和見證了中國乃至世界十年發展變化。
  • 歐洲科索沃:十年不被承認,南北兩面至今仍各過各的生活
    但科索沃卻是個悲催的存在,過去了十年仍不被承認。2008年初從塞爾維亞單方面宣稱「獨立」後,戰後重建做的還是很出色的,大多數城市已看不到戰爭的痕跡,各項設施也相對健全了很多。雖然跟歐洲大多數地方相比還屬於落後水平,但相對於烏克蘭等等歐亞線國家又好了那麼點,與歐盟的貿易自由獲得許可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 知乎10年積累了超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8日電 近日,知乎啟動「十周年特別企劃」,十年前,知乎200位原始用戶在40天裡,創造了8000個問題和2萬個回答。十年後,知乎已經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