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貓「歡喜坨」和「糯米雞」。通訊員王高峰 攝
長江網9月24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潘婷婷)武漢動物園首次繁育成功的小熊貓雙胞胎「歡喜坨」和「糯米雞」,於5月10日誕生,將於國慶節當天開始與遊客見面。
十幾年都沒繁育成功小熊貓,這一招管用了
「這是武漢動物園首次成功繁育出小熊貓。十幾年來,一直沒能實現,有的幼崽出生了,最終也沒能存活下來。」武漢動物園動物福利主管楊毅解釋,小熊貓的飼養繁殖難度較大,因為動物有隱蔽的需要,小熊貓之前住的箱子是敞開式的,誰都能看到裡面有幼崽,小熊貓媽媽會覺得不安全。
在楊毅的建議下,飼養員陳豔君在原有的箱子外加上了一個通道,讓敞開式房間變成了可以隱蔽的套間,小熊貓媽媽「美美」得以安心待產。5月10日,「美美」產下兩隻幼崽,取名「歡喜坨」和「糯米雞」。考慮到小熊貓生性膽小,受到過多外界幹擾時甚至會出現棄崽等過激行為,楊毅囑咐陳豔君,不去清掃它們的住處,等幼崽能從窩裡出來滿地跑了,再打掃衛生;等幼崽能吃飼料、吃竹子了,再進行徹底消毒。
如何分辨「歡喜坨」和「糯米雞」
新生的小熊貓寶寶毛髮呈灰白色,全身毛茸茸,尾部無明顯環紋,與小熊貓媽媽火紅火紅的毛髮產生鮮明的對比。大概生長到2個月大時,毛髮顏色及環紋逐漸向媽媽看齊。
飼養員主要通過面部特徵來分辨兩小隻:「歡喜坨」面部毛髮成麻黃色,而「糯米雞」的面部毛髮更為火紅一些;另外,「歡喜坨」的面部輪廓更大,有著一張「大餅臉」,看起來憨憨的模樣,而「糯米雞」則是妥妥的「鵝蛋臉」,長相更為秀氣,主要負責貌美如花。
第三隻小熊貓寶寶面向遊客徵名
成功繁育出首對小熊貓後,陳豔君的心裡有底了。6月21日父親節當天,又誕生了一隻小熊貓寶寶。陳豔君稱,因為小熊貓還太小,不能近距離接觸,看不到生殖器官,無發確認雄雌。它是「歡喜坨」和「糯米雞」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它的媽媽叫「小小」。
小熊貓「小小」和它的寶寶。通訊員王高峰 攝
「美美」和「小小」帶娃方式各有不同。飼養員王高峰介紹, 「美美」活潑好動, 它陪伴小寶寶的時間更長,會邊舔舐毛髮邊餵奶;而「小小」安靜沉穩,偏好「放養式帶娃」,一天餵奶四次後就去外場休息了。「小熊貓寶寶也繼承了各自媽媽的性格。雙胞胎更加活潑好動,咬樹枝、啃樹葉、哼哼叫,不斷引起飼養員的關注;而另一隻小熊貓則安靜溫順,偶爾會咬咬育幼箱裡新鮮的竹葉,探出一個小腦袋,張望外邊的世界。」
據悉,武漢動物園現有6隻成年小熊貓,加上今年先後出生的3隻小熊貓,現在小熊貓家族已有9名成員。為了讓小熊貓家族能夠健康、穩定地繁衍,在今後會以與其他動物園交流配種的方式進行繁育,以保證小熊貓家族的基因穩定,避免近親繁殖。
第三隻小熊貓寶寶。通訊員王高峰 攝
「歡喜坨」和「糯米雞」,聽這個名字就充滿了濃濃武漢美食的氣息。它倆的弟弟(或妹妹)也準備出道了,來給它起個響亮的名字吧。市民朋友可關注武漢動物園官方微博和微信了解它的「成長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