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瘋子」來武漢想拆掉動物園圍欄 「不謙虛地說,改造後的武漢...

2020-12-25 荊楚網

武漢動物園「明星飼養員」楊毅(右一)為小學員上課,講解溼地與鳥,帶領大家親近自然,在戶外觀察動物與鳥的生活習性。

國慶期間,武漢動物園裡一對新生的小熊貓幼崽就可以與人們見面了。它們是這裡首次繁育成功的小熊貓,被親暱地取名為「歡喜坨」「糯米雞」。再過幾個月,這座有著35年歷史、陪伴幾代武漢人長大的動物園,將進行開園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造。

說到這些變化,很多人會提起一個「瘋子」。他是楊毅,武漢動物園動物管理部部長。他身上的標籤還有「明星飼養員」、網紅科普達人、《正大綜藝》特約嘉賓。人們說他「瘋」,因為他太愛動物,在動物園裡日行兩萬步;也因為他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拆掉動物園的圍欄,讓動物更有尊嚴,讓動物園更像自然。

不打擾,首次成功繁育小熊貓

「十幾年了,武漢動物園一直沒能成功繁育小熊貓,有些出生了也沒能存活下來,誰也沒有想到秘訣原來那麼簡單。」從手機裡翻出視頻,兩隻小熊貓幼崽毛糰子一樣依偎在媽媽「美美」的懷裡,飼養員陳丁怡一臉「老父親」般的自豪笑容。「以前,母貓在一個窩裡生了,會把小貓叼到另一個窩裡,過後又叼回來,就這麼來回折騰。」

楊毅發現,問題就出在窩上。「動物有隱蔽的需要,小熊貓之前住的箱子是敞開式的,誰都能看到裡面有幼崽,母貓會覺得不安全。」於是,大家在原有的箱子外加上了一個通道,讓敞開式房間變成了可以隱蔽的套間,讓「美美」安心待產。

「美美」預產期快到了,飼養員陳豔軍把楊毅找了去。上手摸過「美美」的肚子,楊毅判斷:「還有三天就要生了,是一對雙胞胎。」果然,5月10日恰逢母親節,「美美」產下兩隻幼崽。小熊貓生性膽小,護崽更是謹慎,受到過多外界幹擾時甚至會出現棄崽等過激行為。楊毅囑咐,不再清掃它們的住處,等幼崽能從窩裡出來滿地跑了,飼養員再打掃衛生;等幼崽能吃飼料、吃竹子了,再進行徹底的消毒。

4個多月過去,在人們不打擾、「做減法」的守護中,兩隻小熊貓寶寶在不對遊客開放的產房裡成長著,已經能在棲架上靈活地玩耍,還跟著媽媽學起了吃竹葉。

「2002年左右,動物福利的理念引入中國,到現在18年過去了,發展仍然很慢。」楊毅介紹,動物福利包括環境福利、生理福利、心理福利、衛生福利、行為福利,使動物免於不舒適、免於飢餓、免於恐懼和憂傷、免於疼痛傷害和疾病,並能自由表達天性。其中,「丰容」是動物福利的重要一環,具體到小獸館,就是用各種措施將原本的空屋子改造成模擬野外的環境,讓動物有事可做,展示自然行為。

「明星飼養員」來武漢,人稱「瘋子」

第一次在武漢動物園見到楊毅時,他剛從大熊貓館出來。館裡臨時人手不足,他去替了一個小時的班,「鏟屎」、收拾吃剩的竹子、運送新鮮的竹子,「大半年沒當飼養員了,今天又體會了一下,感覺真好」。

他曾是北京動物園的「明星飼養員」,這個地道北京孩子從小就愛逛動物園,一周去一趟,拿著小本子抄動物說明牌。1997年,他終於如願從園林學校畢業,進入北京動物園實習。

剛過「四十不惑」之年,楊毅就有20多年在當動物飼養員。他自己「啃」英文書學習動物福利,通過網絡成了「網紅科普達人」,還是央視《正大綜藝·動物來啦》的特約嘉賓,「少年得到」App的籤約主講人。正兒八經地學過6年相聲,他講課也像說相聲一樣,常有「小粉絲」來動物園找楊老師。

而在武漢動物園,人們說楊毅是「瘋子」。「我離不開動物,對動物太膩了。」剛來的時候,他每天要逛兩趟動物園,上午一趟,下午一趟,說是遛彎,其實是琢磨如何改造。現在,每天早晨8時剛過,他就已經到了工作室。中午從不午休,要麼在動物園裡轉悠,要麼看各類紀錄片、文獻資料。

周末的時間,他要給小朋友們上「自然導師課」,有時動物出現問題,還需要緊急開會。常常還沒到下班,他一天的步數已超過2萬步。而走進「楊毅動物福利工作室」,也全然不是辦公室的樣子,辦公桌上堆滿了電鑽、電動磨具,地上則是各種丰容材料,拆開一角的快遞箱裡滿是海洋球——「企鵝可以玩,小獸也喜歡」。

拆掉動物園圍欄,把大江大湖的魚秀出來

其實,楊毅入職武漢動物園,在很多人眼裡也是有點「瘋」的。今年1月10日,他在朋友圈曬出兩張圖:站在武漢動物園地圖前,手裡拿著武漢動物園的工作服。他寫道:「完成新『賽季』的籤約,效力新的『俱樂部』。」那一天,他的朋友圈「炸了」,100多條留言裡,很多人在問:「去武漢了?」

武漢動物園於1985年春節開放,面積64萬平方米,依山傍水,陪伴了幾代武漢伢成長。但與國內很多城市動物園一樣,35年過去,這裡的硬體設施已經逐漸陳舊,動物福利也令人擔憂。去年初,楊毅應邀來武漢動物園講課,臨行前,有朋友給他打預防針:「你要有心理準備。」但慢慢的,他覺得這是一座「可造」的動物園。

今年末,武漢動物園將啟動建園以來最大規模的綜合改造,計劃用時3年。這也是楊毅來武漢最重要的工作。琢磨了幾個月,他把改造的設計圖紙從牆上取了下來,「都在腦子裡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動物園,是以動物的食性來劃分區域:食草動物區、食肉動物區、鳥區、靈長類動物區。」可這並不是動物在大自然裡的分布方式,楊毅以袋鼠、鴯鶓舉例,「它們都生活在澳洲,可是袋鼠吃草,鴯鶓是鳥,在動物園裡就被放在了不同板塊。」改造後,武漢動物園將按地理區域來劃分空間。

「從全世界動物園的發展來看,這種展示方法和理念是趨勢。」在將來的澳洲展區,袋鼠、鴯鶓會在一起。獵豹、獅子、長頸鹿、斑馬、犀牛、大象等會在動物園裡還原一個馬賽馬拉大草原。未來的馬達加斯加區域,狐猴不再關在籠子裡,而是住在島上,遊客上島遊覽。

動物居住的環境也會發生變化。目前國內大部分動物園,仍然沿用著19世紀歐洲傳統動物園的模式,把猴子關在籠子裡,熊放在熊坑裡,人們看不到動物身上的尊嚴以及大自然賦予它們的智慧。而在更先進的動物園裡,則採用了「哈根貝克模式」,不使用圍欄來隔離動物,而是用水域、壕溝進行自然區隔,動物的生活區域高低錯落。從遊客的視野來看,沒有圍牆的阻隔,獅子、斑馬、長頸鹿會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但它們其實誰也碰不到誰。

武漢動物園改造的方向之一,就是儘可能多地拆掉圍欄,讓動物有更大的活動空間,以更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來生存。

很多人們想不到的動物,也將出現在動物園裡。「將來的亞洲區,會包括臥龍竹海、長江流域、東南亞叢林。湖北本土的金絲猴、麋鹿、豪豬都會在裡面展出;還可以做一排魚缸,展示本土的魚類。」楊毅興奮地說道,「武漢人愛吃武昌魚、刁子魚,它們的小魚苗是什麼樣的你見過嗎?咱們墨水湖裡有什麼魚,大家知道嗎?馬口魚、寬鰭鱲、鰟鮍,這些本土魚,可能聽都沒聽說過,到時候都可以在動物園裡看到。」在楊毅看來,動物園選擇動物,不應該以身價高低、長相美醜、能否賣萌為標準,更重要的是它們所能呈現的自然價值。

「不謙虛地說,改造後的武漢動物園,會是全國一流的。」

長江日報首席記者萬旭明

連結>>>

一流的動物園需要懂得逛動物園的遊客

「『投餵』絕對是國內所有動物園的一大頑疾。」除了最方便的胡蘿蔔、白菜、蘋果,一些遊客會投餵麵包、饅頭、餅乾、雞蛋灌餅,甚至沒拆塑料包裝的零食。

在楊毅的微博裡,置頂文章《為什麼在動物園不能隨便投餵動物》寫於2017年2月,文內詳盡地解釋:胡蘿蔔、白菜水分含量高,動物吃過量會造成軟便;幹掛麵碳水化合物吃得極多,會影響食草類動物的消化系統,導致腹脹、腹瀉甚至死亡;一些遊客把自己吃過的食物「投餵」給動物,甚至有可能讓動物染上肝炎、結核、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國內一家動物園的紅毛猩猩,就曾患上肺結核這種無妄之災。

今年4月23日,武漢動物園恢復開放第二天,一條《專業團隊告訴你,逛動物園不能做什麼》的視頻在微博上火了。剛剛走馬上任的網民園長「花落成蝕」出鏡,用幽默的方式提醒遊客:請戴口罩、請勿攀爬欄杆、請勿驚嚇動物、請勿拍打玻璃、請勿投喂。視頻播放量達到584萬次,4800多條評論裡,最熱門的一條寫著:「對不起,其實我也在武漢動物園投食過。」有些網友不甘心:「不能自己帶東西餵動物,那動物園有沒有賣食物餵動物的項目啊?」

「很多時候,玻璃牆擋的不是動物,而是人。」楊毅很擔心,「我們可以花3年把硬體改造成一流的,但如果大家的素質不提高,動物園還是好不起來。」

相關焦點

  • 35年了,武漢動物園將大改!從北京來的「瘋子」放話:會是全國一流!
    ,拆掉動物園的圍欄,讓動物更有尊嚴,讓動物園更像自然。國慶期間,武漢動物園裡一對新生的小熊貓幼崽就可以與人們見面了。它們是這裡首次繁育成功的小熊貓,被親暱地取名為「歡喜坨」「糯米雞」。再過幾個月,這座有著35年歷史、陪伴幾代武漢人長大的動物園,將進行開園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造。說到這些變化,很多人會提起一個「瘋子」。他是楊毅,武漢動物園動物管理部部長。他身上的標籤還有「明星飼養員」、網紅科普達人、《正大綜藝》特約嘉賓。
  • 武漢動物園將升級改造!「移動動物園」上線……
    說到改造還有點期待呢改造後的武漢動物園會是怎樣?那裡面的小動物都怎麼辦呢?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將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以「移動動物園的形式」在武漢市內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讓園區工作人員走近青少年,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同時,也作為一個窗口,讓市民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在改造期間的生活情況。
  • 武漢動物園明年元旦起閉園改造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  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  該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在我市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讓動物園人走近青少年,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同時,也作為一個窗口,讓市民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在改造期間的生活情況。
  • 武漢動物園將於2021年元旦起閉園改造 閉園後動物們怎麼辦?
    改造後的概念圖(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據了解,為了升級場館設施,更新展陳方式,打造成為一座有內涵、有故事、有趣味、有地域特色、有技術的國內一流城市動物園,武漢動物園將暫別市民,進行綜合改造一期工程建設,預計為期兩年。後期根據項目建設進度確定開園時間,並及時向社會公告。
  • 武漢動物園閉園改造2年,「小可愛們」將去哪兒?
    楊毅說。「移動動物園」上線閉園期間每月科普不斷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該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將在市內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同時,也作為一個窗口,讓市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在改造期間的生活情況。物外書店「移動動物園」活動現場。
  • 武漢動物園閉園將改造2年,未來會變成啥樣?
    武漢動物園自有年卡(2020年度),將在改造開園後,順延3個月。全園俯瞰效果圖。閉園改造兩年,動物們怎麼辦?「移動動物園」上線閉園期間每月科普不斷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
  • 當武漢動物園決定不再低調,三年閉園改造即將開搞
    作為武漢人,你可以不愛吃熱乾麵,可以沒去過新開的網紅店打卡,甚至可以沒有爬過一次黃鶴樓,但你真的不能沒去過武漢動物園。每個武漢人都去過武漢動物園,就像每個武漢伢都在中山公園的大象上照過相。作為武漢市最老牌的動物園,武漢動物園看起來實在有些老舊,直到現在,其外貌和展館也幾乎和1985年開園時無差。在時代的飛速進步中,武漢動物園好像兀自停滯了,像一個不問世事的老人,選擇獨自在幽靜的墨子湖畔慢慢度過後半生。
  • 武漢動物園升級!這樣的動物園好想天天見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武漢動物園將進行閉園綜合改造,立志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變身為「全國一流動物園」。改造結束後,根據國家安排,大熊貓會「重新上崗」和武漢市民相見。「移動動物園」計劃,在閉園改造期間,明星飼養員們將在全市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進行講座分享,實時讓市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的生活狀況,分享關於動物們的有趣知識。
  • 武漢動物園明年元月1日起閉園改造,動物們怎麼辦? 您關心的問題都...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該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在我市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讓動物園人走近青少年,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同時,也作為一個窗口,讓市民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在改造期間的生活情況。
  • 武漢動物園閉關修煉兩年
    35年來,它豐富了武漢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2021年元旦起,武漢動物園閉關修煉兩年。歸來時,它仍會是少年!未來將以地理位置分區此次改造的最大特色,就是未來不會按動物種類分區,而是以地理位置分區,共有澳洲區、非洲區、亞洲區、美洲區、兒童互動區、溼地鳥區六大主題展區。
  • 兩年後的武漢動物園:動物假裝在野外,遊客環球看動物!
    武漢動物園相關人士介紹,大熊貓館是去年新建而成的,兒童樂園門面是遊客們的熱門打卡地,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許多武漢伢曾在此留影,保留這個門面,就是幫助大家存儲大家的童年回憶,郢趣園是國際交流合作的象徵,你能在德國杜伊斯堡市找到一模一樣的它,湖光軒只需刷新一下。哪些微創?
  • 武漢動物園明年1月1日起閉園改造,未來動物園長這樣
    楊毅說。資料圖。「移動動物園」上線閉園兩年期間每月科普不斷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物外書店「移動動物園」活動現場。該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將在市內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
  • 「一棵樹、一家人、24年」,這裡藏著幾代武漢人的回憶,武漢動物園...
    「10月1日那天,陽光正好,我和妻子又來到武漢動物園虎園後面的樟樹林。24年來,我們每年國慶期間都要在這裡拍一張全家福。2020年與往年不一樣,在國外讀書的女兒因為疫情沒能回來參加拍照。24年24張照片,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就這樣記錄了我從一個人到和妻子定情,再到女兒出生和長大。一不小心見證了武漢的變遷。」朱長江一家三口1997年在動物園拍攝的全家福。
  • 這裡藏著幾代武漢人的回憶,武漢動物園邀你來看老照片展
    「10月1日那天,陽光正好,我和妻子又來到武漢動物園虎園後面的樟樹林。24年來,我們每年國慶期間都要在這裡拍一張全家福。2020年與往年不一樣,在國外讀書的女兒因為疫情沒能回來參加拍照。24年24張照片,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就這樣記錄了我從一個人到和妻子定情,再到女兒出生和長大。一不小心見證了武漢的變遷。」朱長江一家三口1997年在動物園拍攝的全家福。
  • 閉館前最後一次去武漢動物園,第一次沒看動物
    武漢動物園建立35年,迎來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閉園改造,為期兩年。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相繼報導, 短短幾天,消息傳遍武漢大街小巷。看到新聞後,不少人打開了記憶的匣子,分享出多年來和它的點點滴滴,在留言中夾帶著不舍。12月31日,閉館前的最後一個開放日,我們來到武漢動物園。第一次,我們沒有看動物,只看了人!
  • 一家三代13人同遊武漢動物園,尋找記憶裡的《我和我的動物園》
    12月19日起,武漢動物園舉辦《我和我的動物園》舊人舊事舊時光照片展,一大批遊客趕在閉園改造前參觀。19日約1.5萬名遊客入園,20日約1.7萬名遊客入園,創本月以來遊客量新高。照片展吸引了廣大市民駐足欣賞,展覽分童年的爆笑瞬間、青春的燦爛回憶、愛情的甜蜜一刻、親友的溫暖相伴四部分。最受歡迎的是童年照片展,飽含著市民對武漢動物園童趣的認可。
  • 武漢動物園恢復開放!走,逛動物園去
    首日來了千餘名遊客,最興奮的當然是孩子們。上午9點,7歲的崔明宣作為第一名小朋友進入動物園,她激動地說:「太想念老虎和獅子啦。」孩子們興奮地與動物打招呼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武漢動物園入口處,看見一波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入園。園內空氣清新,綠葉鮮亮,舒適宜人。
  • 學員手繪「夢想的動物園」參與答辯,這個「神獸」動物班畢業了
    15名「神獸」同學在經過為期5個月的動物自然課程學習後,順利畢業,獲得了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頒發的「結業證書」。現場,2020武漢城市公園「小園長」也相繼誕生。今年7月,15名年齡橫跨「10後」至「80後」的大小朋友在武漢動物園組成了「我的同學是神獸」動物班。
  • 武漢園博園裡藏了一個特殊「動物園」,武漢自然博物館預約提示
    上個月武漢園博園加入了免費預約門票的序列,這個國慶假期很多小夥伴都預約了園博園。對於我來說以前也經常喜歡來武漢園博園,主要是因為這裡面藏了一個特殊的「動物園」。因為它有很多的動植物標本,每次來園博園即使其他的風景不看,自然博物館我是一定不會錯過的。
  • 武漢動物園明年1月1日起閉園改造!閉園前,讓我再看你一眼
    作為武漢人,你可以不愛吃熱乾麵,可以沒爬過黃鶴樓,但你一定去過武漢動物園。武漢市漢陽區動物園路特1號那裡珍藏著,每個武漢人的童年記憶。武漢動物園官方宣布,2021年元旦起,園區進行為期兩年的閉園改造。大家熟悉的兩隻糯米糰子「春俏」和「胖妞」也要離開武漢回四川了改造完後歸來的大熊貓不一定是這對姐妹花了哇~暴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