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村莊逐漸在變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網絡媒體走轉改】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村莊逐漸在變化

  中新網安徽鳳陽1月15日電 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改革開放40年,這個村莊漸漸發生著變化

  記者 李雨昕

  1978年冬天,為了能吃飽肚子,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嚴金昌和另外17人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實施了農業「大包幹」,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四十年後,嚴金昌的家裡開起了農家樂,住上了洋房,家裡有車,吃穿不愁。說到未來的計劃,他樂呵呵地表示,下一步打算擴大農家樂的規模,接納更多遊客來小崗村來。

「大包幹」帶頭人嚴金昌。 許夢宇 攝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農村發展縮影,小崗村人從吃不飽飯,到家家有車,辦農家樂招待遊客,可謂天壤之別。這一點,嚴金昌感受最深:「想當年我們搞『大包幹』,就是為了吃飽肚子。現在經過40多年的努力奮鬥,我們終於從『溫飽線』上邁進了富裕門。」

  18個紅手印,小崗村「跨過」溫飽線

  「大包幹」前小崗村有多窮?翻看村裡的歷史記載,「沒飯吃」是村裡老一輩人共同的回憶。尤其是1978年實行「大包幹」之前,安徽遭遇特大旱災,不少村民都攜老帶幼去其他地方要飯,有名的鳳陽花鼓也被當成討飯的工具。

  為了吃飽飯,小崗村18戶家庭各選一位代表聚在村中一間偏僻的草房中,摁下了紅手印——實行「大包幹」。所謂「大包幹」,就是包幹到戶,是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形式。

  1978年,嚴金昌就作為帶頭人,以「託孤」的方式按下鮮紅的手印,搞起「包產到戶」。當年11月24日晚,在煤油燈光中,帶頭人嚴宏昌寫下「保證書」: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籤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作(坐)牢剎(殺)頭也幹(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大包幹紀念館內,1978年18位村民按下手印的雕塑。 

  第二年,包產到戶就讓村民們豐收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979年秋收後,小崗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1.75萬公斤增加到6.62萬公斤,人均口糧由93公斤增至350公斤,人均收入由22元增至350元,村民迅速解決了溫飽問題。

  包產到戶後,嚴金昌一家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但又遭遇到新問題——一夜越過溫飽線,20年沒跨進富裕門。尤其在2000年以後,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或在當地從事二三產業,農村的土地大量荒蕪,「誰來種地」是拷問著小崗人的一個現實問題。

  2004年,小崗村在第一書記沈浩的帶領下開始致富——通過土地流轉,將土地集中起來,搞合作化經營。一批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順勢而生,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搞規模化經營,在小崗這片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土地「改革」。

  98個紅手印,挽留第一書記再幹三年

  初到小崗村當第一書記的沈浩,小崗人對他是懷疑的。有人覺得他是為了「鍍金」,有人認為他太年輕,而沈浩提出的土地流轉,更是讓村民疑慮重重。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不少農戶擔心自己「丟了土地,再也收不回來」。

資料圖:沈浩與小崗村村民在一起。 

  但也有人支持。嚴金昌在2005年前後將自己家中的土地流轉出去,後又聽從沈浩的建議,在村中開了農家餐館。

  在他看來,以800元一畝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把土地流轉過來,交給企業整體經營,這樣農民也不吃虧;勞動力解放出來後,又可以去企業打工增加收入,一舉兩得。

  而通過流轉土地種植,小崗村人程夕兵更是收穫不少:2016年,他家純收入25萬元,2017年上半年利潤達30萬元。今後,他還想著要打造一個農業產業鏈,申報家庭農場,準備建設烘乾房和米廠,從糧食種植、烘乾、加工,再到消費者的餐桌,實現一條龍的服務,打造小崗糧食品牌。

小崗村村貌。

  土地流轉是沈浩「三步走」發展規劃的其中一部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設施建設,發展旅遊業;跳出小崗求發展,著力辦好工業園。

  如果說土地流轉還讓村民有所疑慮,那麼發展旅遊業就讓村民們真真切切嘗到甜頭。以嚴金昌為例,每年除去土地流轉的收入,他家的餐館經營收入能達十多萬元。

  2006年10月,沈浩選派任期將滿。村民為了留住他,起草了一份言辭懇切的挽留信,並用按下紅手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這是1978年後,小崗村村民第二次按下鮮紅的手印。自此,沈浩在小崗村留任,直至其2009年與世長辭。

  現如今,小崗村正在創建國家5A景區。小崗村葡萄專業合作社、美國GLG集團產業園、小崗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和農村電子商務等項目的落地,為小崗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過去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裡沒有糧」,到現代農業、旅遊業、招商引資同步發展;從「大包幹」到「大集體」,從「紅手印」到「紅證書」,小崗村不斷變化著。「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金字招牌,在全村村民的奮鬥下,被擦得錚亮。(完)

相關焦點

  • 何勇何漢生‖改革開放40周年,海塔這個村逐漸在變化
    今天,米易縣撒蓮鎮海塔村經過改革開放4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無與倫比,山青了、水秀了、地豐了、果紅了、林茂了、村莊嬌媚了、房子漂亮了、路通暢了、車輛多了。海塔公園美麗的花海迎接著一批又一批旅遊者,海塔村的水果、蔬菜、糧食等作物迎來一批又一批經營者。海塔村正用一種超越的姿態、勤勞的雙手、嚴謹科學的態度,不斷地完善著,不斷地生衍著。
  • 改革開放40周年:感受家中家電的變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改革開放40年,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的輝煌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總結道:「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 東莞觀音山展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作品
    9月23日,在慶中秋、迎國慶之際,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建國69周年,由全國政協辦公廳老幹部局、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楹聯學會聯合主辦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作品展在東莞觀音山隆重開展。
  • 改革開放40周年,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壯我國威,強我中華   彈指一揮40年——從1978年到2018年,回頭不再是從前。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至今已經走過了40年的風雨歲月。
  • 從城中村看福田改革開放40年巨變
    眼前的風景,有如浪潮,不斷被覆蓋,被重新書寫,推動這種變化的是時間。近日,一部演繹福田和深圳文化根脈的紀錄片《都市村莊》在優酷網、騰訊網等正式播出,引來專家和觀眾的如潮好評。這部濃縮福田區15個城中村800年芳華的紀錄片,也是獻給改革開放40周年最形象的畫卷。
  • 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香港九龍公園舉辦
    人民網香港9月28日電 9月27至30日,「走進新時代 共築中國夢——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香港尖沙咀九龍公園廣場舉行。27日下午,活動舉辦開幕儀式,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羅江,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副署長王秀慧,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等到場主持儀式。
  • 改革開放40周年,記憶中無法磨滅的書香 | 2018書單盤點
    40年時間,滄海桑田。我們經歷了糧票、布票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從物資的極度匱乏到全球商品的買買買,從「自行車王國」到現在隨處可見的私家車,從綠皮火車到高鐵交通網絡,從一書難求的紙質書到攜帶方便的電子書……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在這40年的時光裡,有哪些書記錄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反映了人們的心聲?
  • 中國銀行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預約入口
    中國銀行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預約指南:  預約時間:  第一批預約時間:2018年12月5日0:00至12月8日24:00  第一批兌換時間:  公眾如代他人領取改革開放幣,需持被代領人在預約系統中登記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辦理,且代領人數不超過5人。  注意事項:改革開放幣第一批次預約兌換期內未兌換的預約作廢,公眾可在改革開放幣第二批次預約期內重新預約。
  • 【基層動態】和政縣法院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基層動態】和政縣法院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本文原標題:《【基層動態】和政縣法院開展「紀念改革開放
  • 改革開放40周年:龍川大變化 城市大發展
    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的歷程,在40年的巨變中,龍川因地制宜優化區域布局,抓好城市擴容提質工作,做好城市經營管理文章,全力建設「現代新城」,通過規劃探索走出了一條城市發展的康莊大道。
  •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何時發行?發行時間公告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何時發行:2018年11月16日起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發行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發行多少枚:共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5枚,雙色銅合金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蘇科大舉辦專場音樂會
    本報訊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昨天,蘇州科技大學舉辦「領航新時代」專場音樂會。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與數百名師生共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望未來壯闊前程。  音樂會在氣勢壯闊的鼓樂合奏《龍騰虎躍》中開場,之後意韻綿長、詩境深遠的古箏《長相思》、在世界音樂會上獲得一致好評的笙獨奏《即興曲》、榮獲全國舞蹈大賽一等獎的《豐收時節》等一一登場,以飽含深情的旋律,讚頌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音樂會下半場,在眾多演奏家的精彩演繹下,現場高潮迭起。最後,整場演出在《在燦爛陽光下》《領航新時代》大合唱中圓滿結束。
  •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在成都洛帶圓滿落幕
    中國網1月9日訊(記者 蔡彬)1月8日晚,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區政府、華僑城文化集團、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發布儀式在成都洛帶博客小鎮舉行。
  • 從民航空乘制服變化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
    21世紀初的第二代制服(曾健、劉藝 攝)國際在線消息(駐廣州記者 韓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下簡稱「南航」)26日在廣州舉行2018年第三季度公眾開放日活動,展示了40年來民航空乘制服的變化,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巨大變化。
  • 改革巨變「畫 」萍鄉——岑美術館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萍城之變...
    11月29日,由八一街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圖像展「萍城之變」在岑美術館舉行,展覽為期一個月。20位萍鄉本土美術和攝影藝術家,用他們的80多件國畫、油畫、雕塑、攝影圖片等作品,多角度、全景式記錄和表現著萍鄉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其中包括舊城的改造和新萍鄉的發展歷程。  40年煮酒論英雄。
  • 【改革開放40周年】婁星區:蓬勃崛起的現代新城
    (10月26日上午,「奮進改革路,建功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婁星區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周昂)「總面積630平方公裡,總人口66.8萬,婁星區正以它朝氣蓬勃、恣意生長的姿態崛起成一座開放型現代化新城
  • 881幅圖片見證江蘇改革印記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寧開展
    881幅圖片見證江蘇40年改革印記。近千件反映人民生活變遷的老物件、老用品帶你穿越時光,重拾記憶。今天上午,江蘇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南京國展中心開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逐步富裕起來的歷史變化。
  • 山東梆子《百鳥朝鳳》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 日期:[2018年10月08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6] 山東梆子《百鳥朝鳳》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本報訊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 騰) 9月29日,第五屆中國菏澤藝術節暨 「文化惠萬家」系列活動展演山東梆子《百鳥朝鳳》在曹州聖酒劇場演出(上圖),以此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2/32)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