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何漢生‖改革開放40周年,海塔這個村逐漸在變化

2020-12-21 騰訊網

  四川省米易縣是上古「五帝」顓頊皇帝的故鄉,距今已有4460年的歷史。古老的民族造就了美麗富饒的攀西地區。今天,米易縣撒蓮鎮海塔村經過改革開放4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無與倫比,山青了、水秀了、地豐了、果紅了、林茂了、村莊嬌媚了、房子漂亮了、路通暢了、車輛多了。海塔公園美麗的花海迎接著一批又一批旅遊者,海塔村的水果、蔬菜、糧食等作物迎來一批又一批經營者。海塔村正用一種超越的姿態、勤勞的雙手、嚴謹科學的態度,不斷地完善著,不斷地生衍著。

  初春的海塔

  玉面桃花

  改革開放40年的積澱,讓海塔村富起來,美起來,亮起來,高速公路修起來,成昆鐵路開進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來,農民富起來,樂起來。回首改革開放的歷程,點點滴滴都能體現。

  聽父輩人說,海塔村40年前還只是一個靠天收成的農業村莊,這樣的記憶在我的腦海裡很模糊……

  現在看來,當年的影子已成為歷史,改革開放的影子卻在海塔村裡隨處可見。可以說我們親歷著改革開放40年的全過程。

  海塔新貌

  THE SEA

  THE SEA

  從記事起,我們所生活的海塔村多數人住的是攀西地區大山裡常見的幹打壘土房,個別人還住著茅草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質生活非常貧乏,連生活常用的火柴、煤油都保證不了。除了生產隊的耕地,家家有一點點自留地。當時是公社、大隊、生產隊時期,因都是公社社員,農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社員」。集體勞動時統一出工,由隊長當天打鈴集合後給男社員和女社員分別派活,不到勞動年齡的孩子們,只能隨婦女幹些除草、收菜、晾曬糧食等相對輕省的活。人們一年忙到頭,生產隊每戶分紅只有四五十元,糧票、布證、油票也很緊張,左三年,右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成為常態。

  海塔花會(圖片來源:四川新聞網)

  突然有一天,上邊一聲令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了。我們從大人口中才知道,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家從此要進行改革開放了,那是1978年。當年村裡年長的老者回憶:「那個時候被階級鬥爭搞怕了,說那是寫在牆上的口號,心裡卻並沒有什麼譜。」

  1

  改革開放的第一件事情

  改革開放的第一件事情,必須解決圍繞「吃」的問題。那個時候「窮」怕了,改革的春風及時吹來。包產到戶,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村裡開始有了變化。那時我才剛剛記事,印象裡,依舊是那山那水,還有那片一望無際的田野。如何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海塔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一是堅持多年維修1958年修建的水庫河堤、植樹造林,並改建水庫壩基,加寬加高。不但滿足自己用水需要,還為米易縣用水及灌溉做出貢獻。二是發家致富必須先修路。村黨支部帶領群眾一方面艱苦奮鬥,一方面找鄉政府尋求資金支持,至2008年改建為水泥路面,為村民們發家致富,走出大山,開發旅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開桃園、種蔬菜、種糧食、植樹造林等,種植業和養殖業逐步發展起來。在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後,群眾發展經濟作物積極性也普遍很高。村民在承包地裡種糧食,在自留地裡便種蔬菜等經濟作物。

  原來,田裡的作物很單一,不是玉米,就是水稻,每家每戶零星種點蔬菜,更談不上現在所說的規模種植。

  老者說:「有變化,海塔的田邊栽上了果樹,村裡的人把自家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去賣。村裡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和養殖,帶動了村民發家致富的積極性。」

  村裡有了變化我們能感受到,田裡的作物不再單一,除了玉米、水稻外,田裡有了番茄、四季豆等蔬菜,每當逢年過節,家裡的餐桌上不僅有自家用糧食釀的包穀酒,還有包裝精美的五糧液、瀘州老窖。那時我還小,但記憶裡已經有了外面世界的模樣。

  村民在1977年開始種毛桃,至1989年有了油桃、櫻桃、毛桃,在1998年由毛桃改為優質的油桃、櫻桃,原來在市場上交易的蔬菜瓜果變成了一顆顆鮮豔誘人的櫻桃,改革開放讓這些「金葉子」長到了樹上,還結出了「金果果」。

  海塔桃林(圖片來自網絡)

  2

  改革開放的第二件事情

  改革開放的第二件事情,必須解決圍繞「住」的問題。父輩們說:「改革開放讓大家解放了思想,光吃飽飯還不行,看到城市裡高樓大廈、整潔的小區、寬寬的公路,我們農村為什麼不改變一下呢?每家每戶的電視機裡天天都在講黨的好政策,村民們對發家致富充滿了信心。」

  上世紀80年代以前,農民的住房是士坯房子,環境衛生差,用的是煤油燈,燒的是山上的木材,煙燻火燎。沒有通電,更沒有任何通訊。1978年村民用上了電,1987年有了電視的信息,到今天變化成了網絡化,在2008年村民大量修建磚房,到2018年,許多家庭蓋起了小洋樓,比別墅還漂亮。從此農民住上乾淨整齊的房子,環境衛生也好了。現在村村通公路,戶戶通電、通燃氣,家家通電訊網絡,家家有汽車。村民們都說我們不比城裡差,來遊玩的遊客沒有不羨慕我們農村人的。

  海塔村新貌(圖片來自網絡)

  3

  改革開放的第三件事情

  改革開放的第三件事情,必須解決圍繞「學習文化」的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興,國家興。現如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富裕,安居樂業,國家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視,經費大量投入,用於改善各地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特別傾向於貧困地區的農村小學教育。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大多數的國家,農村的教育問題也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有識之人的廣泛支持和關注。

  海塔小學的課間活動(圖片來自四川新聞網)

  1987年以前,村裡沒有學校,米易縣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非常重視海塔村設立小學校事情,政府支持,村民自籌資金,在1987年就建好了小學,至2014年又一次改建小學,解決了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4

  改革開放的第四件事情

  改革開放的第四件事情,必須解決圍繞「青山綠水」的問題。米易縣旅遊——海塔世外桃源風景區位於米易縣撒蓮鎮海塔村,距米易縣城30公裡,海拔1900米,景區總面積約30平方公裡,世外桃園「海塔」 由「海」與「塔」組成。海塔人工湖,水面有60萬平方米,四周青山環繞,形如彎月,得名月兒海。海塔地勢形如船體,相傳前人為拴住這條船,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拴船之樁。海與白塔交相輝映,相映成景,「海塔」因此得名。

  景區群山環抱為綠障,兩嶺對峙成山門,因景區廣植桃樹,加之這裡遠離外界的喧譁、民風淳樸、祥和寧靜,故被人們譽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海塔常年最高氣溫24~29 ℃,最低氣溫5~7 ℃,四季如春,是個天然的植物園。這裡有長年點綴林海的杜鵑,清雅的深谷幽蘭,遍布湖畔的金菊,十裡飄香的山桂,紅白相間的山茶花林,碩果纍纍的玉珊瑚,還有報春、臘梅、月季、芙蓉等各種花卉,爭奇鬥豔,四季飄香。海塔不僅盛產桃、李、梨、核桃、板慄、木瓜等水果,還生長著大量的藥用植物,如烏梅、天冬、茯苓、千裡光、白寒石、西防風及天麻、絞股藍等數百種中草藥。海塔還是鳥獸的「王國」。湖面野鴨遊弋,鴛鴦戲水,鷗鷺翻飛;山間林中還有百靈、畫眉、箐鳥、鷓鴣、鵪鶉、雲雀等飛禽及鹿、獐子、山貓、青雞等各種動物。

  在米易縣相關部門支持下,海塔村修建海塔世外桃源風景區3道大門和3個亭子。2010年修建了村委會,2014年又修建海塔便民服務中心,海塔風景區遊客接待中心。2014年到2018年5月,接待遊客10000人左右。

  海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青山綠水變成了風景區,新修的公路一直連到縣城裡,外地遊客開著車來這裡度假,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賺了錢。年輕人更是如此,他們開網店、做微商,海塔村的櫻桃坐著飛機到北京、到上海、到廣州。

  海塔風景區大門(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農村發展縮影,海塔村改革開放這40年,從傳統農業村,到發展多種經濟,再到綠色經濟,再到網際網路經濟;從吃不飽飯,到家家有車,辦農家樂招待遊客,可謂天壤之別。這一點,村民們感受最深:「想當年我們搞『大包幹』,就是為了吃飽肚子。現在經過40多年的努力奮鬥,我們終於從『溫飽線』上邁進了富裕門。」

  海塔村一隅(圖片來自網絡)

  海塔村的變化濃縮在村民們的思想意識裡,大家都與時俱進轉變觀念,讓綠色生態的海塔胸懷,不僅擁抱美好的明天,還擁抱更加幸福的未來。

  (載《巴蜀史志》2018年第4期,總第218期)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何 勇 何漢生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方志四川」微信號。

  轉載請註明來源:方志四川,ID:scsdfz。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村莊逐漸在變化
    【網絡媒體走轉改】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村莊逐漸在變化  中新網安徽鳳陽1月15日電 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改革開放40年,這個村莊漸漸發生著變化  記者 李雨昕  1978年冬天,為了能吃飽肚子,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嚴金昌和另外17人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實施了農業「大包幹」,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 改革開放40周年:感受家中家電的變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改革開放40年,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的輝煌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總結道:「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 東莞觀音山展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作品
    9月23日,在慶中秋、迎國慶之際,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建國69周年,由全國政協辦公廳老幹部局、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楹聯學會聯合主辦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作品展在東莞觀音山隆重開展。
  • 改革開放40周年,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壯我國威,強我中華   彈指一揮40年——從1978年到2018年,回頭不再是從前。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至今已經走過了40年的風雨歲月。
  •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在成都洛帶圓滿落幕
    中國網1月9日訊(記者 蔡彬)1月8日晚,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區政府、華僑城文化集團、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發布儀式在成都洛帶博客小鎮舉行。
  • 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香港九龍公園舉辦
    人民網香港9月28日電 9月27至30日,「走進新時代 共築中國夢——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香港尖沙咀九龍公園廣場舉行。27日下午,活動舉辦開幕儀式,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羅江,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副署長王秀慧,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等到場主持儀式。
  • 中國銀行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預約入口
    中國銀行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預約指南:  預約時間:  第一批預約時間:2018年12月5日0:00至12月8日24:00  第一批兌換時間:  公眾如代他人領取改革開放幣,需持被代領人在預約系統中登記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辦理,且代領人數不超過5人。  注意事項:改革開放幣第一批次預約兌換期內未兌換的預約作廢,公眾可在改革開放幣第二批次預約期內重新預約。
  • 廈門集美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歌曲、原創專輯出爐
    用深情的歌曲向改革開放致敬,以原創的形式為人文集美獻禮。昨天,集美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歌曲《集美,匯集天下美》首播暨專輯《新時代的集美音》贈送儀式在區文化館舉行,包括《集美,匯集天下美》在內的40首歌曲被收入專輯《新時代的集美音》。
  • 改革開放40周年 新老照片看「中國製造業第一縣」江陰巨變
    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製造業第一縣」江陰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您知道從前的江陰是什麼樣子的嗎?您腳下的街道、您常去的公園、您家門口的江河......▲改革開放初期江陰城面貌▲「中國製造業第一縣」 江陰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江陰同一個地方的新老對比照,我們一起親眼見證「她」的變化!
  • 改革開放40周年,記憶中無法磨滅的書香 | 2018書單盤點
    40年時間,滄海桑田。我們經歷了糧票、布票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從物資的極度匱乏到全球商品的買買買,從「自行車王國」到現在隨處可見的私家車,從綠皮火車到高鐵交通網絡,從一書難求的紙質書到攜帶方便的電子書……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在這40年的時光裡,有哪些書記錄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反映了人們的心聲?
  • 【基層動態】和政縣法院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基層動態】和政縣法院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本文原標題:《【基層動態】和政縣法院開展「紀念改革開放
  • 改革開放40周年:龍川大變化 城市大發展
    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的歷程,在40年的巨變中,龍川因地制宜優化區域布局,抓好城市擴容提質工作,做好城市經營管理文章,全力建設「現代新城」,通過規劃探索走出了一條城市發展的康莊大道。
  • 【海峽論壇】「美麗家園 美麗鄉村——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影像記憶...
    【海峽論壇】「美麗家園 美麗鄉村——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影像記憶」攝影展在廈門開展(組圖) 2018年06月07日 13:0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影像記憶」攝影展(中國臺灣網 袁楚 攝)  中國臺灣網6月
  •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何時發行?發行時間公告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何時發行:2018年11月16日起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發行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幣發行多少枚:共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5枚,雙色銅合金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蘇科大舉辦專場音樂會
    本報訊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昨天,蘇州科技大學舉辦「領航新時代」專場音樂會。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與數百名師生共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望未來壯闊前程。  音樂會在氣勢壯闊的鼓樂合奏《龍騰虎躍》中開場,之後意韻綿長、詩境深遠的古箏《長相思》、在世界音樂會上獲得一致好評的笙獨奏《即興曲》、榮獲全國舞蹈大賽一等獎的《豐收時節》等一一登場,以飽含深情的旋律,讚頌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音樂會下半場,在眾多演奏家的精彩演繹下,現場高潮迭起。最後,整場演出在《在燦爛陽光下》《領航新時代》大合唱中圓滿結束。
  • 從民航空乘制服變化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
    21世紀初的第二代制服(曾健、劉藝 攝)國際在線消息(駐廣州記者 韓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下簡稱「南航」)26日在廣州舉行2018年第三季度公眾開放日活動,展示了40年來民航空乘制服的變化,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巨大變化。
  • 改革巨變「畫 」萍鄉——岑美術館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萍城之變...
    11月29日,由八一街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圖像展「萍城之變」在岑美術館舉行,展覽為期一個月。20位萍鄉本土美術和攝影藝術家,用他們的80多件國畫、油畫、雕塑、攝影圖片等作品,多角度、全景式記錄和表現著萍鄉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其中包括舊城的改造和新萍鄉的發展歷程。  40年煮酒論英雄。
  • 881幅圖片見證江蘇改革印記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寧開展
    881幅圖片見證江蘇40年改革印記。近千件反映人民生活變遷的老物件、老用品帶你穿越時光,重拾記憶。今天上午,江蘇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在南京國展中心開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逐步富裕起來的歷史變化。
  •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2/32)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