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山地有災 保「天路」無礙——記世界最險鐵路川藏線背後的科研...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成都7月5日電 題:防山地有災 保「天路」無礙——記世界最險鐵路川藏線背後的科研人員

  新華社記者

  穿過高山峽谷,途經全球地質活動最劇烈的區域,川藏鐵路被稱為世界最險鐵路。道阻且長,落石、滑坡、洪水、泥石流——這條路是人類迄今面臨挑戰最大的鐵路建設工程。

  昔日天塹,將變通途。有一群科研人員,用他們的智慧與綿延千萬年的地質活動博弈,用他們的腳步默默丈量著又一條「天路」,防災選線,要為雪域高原送去安康。

  上千張災害治理圖,勾勒出川藏鐵路的「紅線」

  為了川藏鐵路和公路,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總工程師遊勇勘察評估過100多條泥石流溝,繪製了上千張災害治理規劃圖紙。

  遊勇從事山地災害研究已近30年,他說,川藏鐵路穿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橫跨14條江河,沿線地勢起伏大,強震多發,是中國山地災害最活躍、類型最齊全、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起於四川成都,經雅安、甘孜進入西藏境內,再經昌都、林芝、山南後至拉薩,川藏鐵路總長約1700公裡,投資約2500億元。中鐵二院負責川藏鐵路總體設計的專家說,川藏鐵路八起八伏,80%以上將以隧道和橋梁的方式建設,累計爬升高度達16000多米,相當於徵服了兩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沿線地質條件複雜,如同在艱險的高山峽谷當中修建「巨型過山車」。

  哪些地帶是古滑坡或泥石流?現在還有沒有危險?山地所科研團隊的研究判斷,為鐵路能否從這些地帶通過提供了基礎數據。經過江河時,還需要山地所提供科學論斷,確定線路附近是否會發生泥石流堵江,堵江的影響有多大。

  山地所副所長陳曉清介紹,川藏鐵路所經的藏東南和川西地區屬於海洋性冰川區,冰雪活動對全球變化響應敏感。氣候變暖使得冰雪消融加劇,促使冰湖潰決,形成超常規模的冰湖潰決泥石流,容易對河谷線路造成毀滅性破壞。

  西藏波密縣境內2000年就曾發生巨型滑坡泥石流,堵塞河水形成的堰塞壩潰決後,水位漲幅達55米,下遊沿岸40多年來陸續建成的各種橋梁、道路、通信設施等毀於一旦,直接經濟損失達3億元,間接經濟損失達10億元。

  「在如此複雜的地質環境條件下修建鐵路,必將面臨大量的科學和技術難題。其中,能否防控山地災害,是川藏鐵路建設成敗的關鍵之一。」遊勇說。

  50年前赴後繼,傳承川藏線精神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山地所科研人員就圍繞川藏公路沿線防災減災的一系列難題展開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像唐邦興等一批老科學家,可以說是我國早期從事泥石流研究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山地災害科學研究和高等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並共同提出了泥石流研究與山地環境保護、山區經濟發展相互融合的新的交叉研究方向——泥石流科學。

  我國首位從事泥石流研究的中科院院士崔鵬,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在川藏交通廊道上開展減災研究,2000年以後,又持續聚焦川藏交通減災與工程安全。他率先提出了避災選線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方法,並在減災機理及防治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後續的川藏公路保通、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蘆山地震、尼泊爾地震等提供了關鍵性減災科技支撐。

  那個時候,野外科考都是每年3月出發,11月結束。遊勇仍記得1990年與老科學家們一起考察川藏線後,回研究所被門衛攔了下來:風吹日曬半年,模樣變化太大。

  後來交通條件好轉,但吃苦耐勞的精神未變。「2000年左右,這裡還都是土路,衛生條件很差,夏天經常一個星期沒法洗澡。」陳曉清說,現在80後成為科研主體,上有老下有小,能夠放下家裡牽掛一出野外就是兩三個月,很不容易。

  50多年來前赴後繼,精神在傳承,技術在不斷革新。上世紀60年代,科研人員用的是羅盤、榔頭、航空相片,一個項目組只配備一臺相機,大部分都靠手繪。到了90年代,相機基本人手一臺,紅外線測距儀也有了,衛星影像開始應用。

  現在,可選擇的工具就更多了,無人機、高分影像……過去測量滑坡堆積體,靠人工需要一星期,現在無人機飛三趟,地形圖半天就出來了。「我們的研究變得更有效率,能更好地用科技支撐川藏鐵路建設。」陳曉清說。

  服務防災減災,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以傳統的論文考核來「論英雄」,成都山地所不佔優勢。山地災害的研究防治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冷板凳」,沒有長時間的野外考察,很難「產出」高質量論文。

  山地所所長文安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說,學科不能只以SCI論文為旗杆,更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實施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推進特色研究所建設中,山地所堅持發展「科學-技術-工程-用戶」的全鏈條創新服務體系,以科學突破帶動技術創新並形成示範,以技術服務於工程建設。通過川藏鐵路項目,山地所和中鐵二院聯合攻關,提出了10多份技術諮詢報告,為鐵路選線提供科學依據。「服務防災減災的需求,也是科研人員應當作出的貢獻。」

  2015年,中科院啟動了科技服務網絡計劃項目「川藏鐵路山地災害分布規律、風險分析與防治試驗示範」,通過與中鐵二院等單位的聯合攻關,目前已經基本摸清川藏鐵路沿線山地災害的分布規律和活動特徵,初步完成了不同尺度山地災害危險性分析,提出了重大山地災害防治對策,研發了山地災害防治關鍵技術。

  「山地災害是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不能只寫論文。國家真正遇到問題了我們拿不出解決辦法,也是不合適的。」崔鵬說,「所以我們在認識過程機理的基礎上,還要不斷研發一些減災防災的方法技術,不斷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驗證。」(記者董瑞豐、喻菲、魏兆陽、吳曉穎)

相關焦點

  • 江南天路,皖南川藏線自駕遊攻略,如何安全通過最美最險的六道彎
    在安徽省東南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板橋自然保護區裡自駕,在山間穿行的體驗絕對是江南一帶最令人神往的自駕路線。它既有山水之美,又有石林之奇,還有318川藏線之險,獨具皖南山水之精華,曲折驚險,風景獨特。不管怎麼樣,我們開車經過最危險的皖南天路「六道彎」時,建議您從皖南川藏線東入口進,這樣經過六道彎時是下坡車,踩剎車總比上坡起步安全。也就是說不建議您從皖南川藏線西南入口進入,除非您是老司機。如果從西南入口進,您的車到了六道彎後是上坡開車,您車技很牛當然不怕,但新手司機不容易開。
  • 皖南川藏線自駕「江南天路,皖南318」,景美如畫,路險驚奇
    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皖南318」。該路東起寧國市青龍鄉,西至涇縣的蔡村鎮,其中最神秘精華的路段120公裡。駕車在山間穿行的體驗絕對是江南一帶最令人嚮往的自駕線路。這裡有廣西桂林山水之美,又有雲南石林之奇,還有318川藏線之險。它獨具皖南山水之精華,曲折驚險,風景獨特,青山或竹海連綿,偶有水庫遼闊,非常適合自駕或騎行。
  • 走進史上「最難建鐵路」線,以科研的角度重新理解川藏大地
    之後的第二條進藏「天路」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川藏鐵路將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鐵路建設工程!因為10月16日~30日,由國家指定的研究機構: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地災感知認知與預知研究室將與《中國自駕地理》、圖釘軌跡APP共同進行「川藏鐵路線地災隱患科考」活動。考察路線為川藏鐵路中段(雅林段)沿線滑坡、冰川崩塌、泥石流高風險區,為強震及暖溼化背景下,沿線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提供支撐資料。
  • 青藏鐵路--綠色天路
    青藏高原擁有世界上中低緯度厚度最大、面積最廣的多年凍土區,與中國東北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北美高緯度多年凍土相比,青藏高原凍土緯度低、日照強、海拔高,穩定性低,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極為敏感。為提高植被恢復成功率,科研人員開展了高原植被恢復與再造研究,植物試種成活率達70%以上,獲得了比自然成活率提高了一倍多的可喜成果。使得這條天路始終綠色相伴。
  • 自駕騎行,安徽浙江附近也有一條堪比川藏線的江南天路
    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位於安徽與浙江交界附近,東起安徽寧國市青龍鄉,西至涇縣蔡村鎮,全長一百多公裡皖南川藏線地理位置這是江南一帶自駕騎行路線的不二之選,有原始森林,草原等各種景觀,兼具318川藏線之險,桂林山水之美,雲南石林之奇途中非常著名的
  • 「史詩級」超級工程——川藏鐵路,沿途風景美到哭!自豪!
    如今,又一條神奇的天路來了,它將帶我們邂逅靈秀蜀地,走進雪域天堂!這條「史詩級」的進藏天路,就是川藏鐵路!它比青藏鐵路有更難、更險、更多世界型的難題需要解決。它的建成,可以說是「世界最險的鐵路」!這條鐵路將穿越地球上地質活動最為劇烈的青藏高原東南部,沿線山地災害極為活躍,這是肉眼可見的地獄級難度!
  • 自駕奧迪A4L徵服皖南318,桃嶺天路才是小川藏線的精髓!
    為什麼選擇皖南小川藏線?它被譽為「江南天路,皖南318」,全長約120公裡。既有桂林山水之美,雲南石林之奇;還有北疆喀納斯之貌,318川藏線之險;獨具皖南山水之精華,神秘且美若仙境。其實現在周末的皖南小川藏線來跑山的人絡繹不絕,都是從周邊江浙滬慕名前來的車友,以至於都驚動了交警,120公裡的山路,從下午跑到了晚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非桃嶺天路莫屬,蜿蜒曲折可謂皖南小川藏線最驚險的路段了,海拔均在800米以上,讓速度和激情在這裡碰撞。
  • 那條神奇的「天路」——青藏鐵路所創造的十二個世界之最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天路》 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不僅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美國現代火車旅行家保羅·泰魯曾在《遊歷中國》一書中寫道:「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但是,他完全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和能力,中國不僅將鐵路建到了拉薩,還順帶創造了「十二個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 坐火車13小時到拉薩,川藏鐵路沿途景點一睹為快!
    從上世紀90年代勘探之日起,便被人們稱為「史上最難超級工程」,一條川藏鐵路,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   它比青藏鐵路有更難、更險、更多世界型的難題需要解決。它的建成,可以說是「世界最險的鐵路」!   川藏鐵路到底有多難建?   除了中國,沒有國家能做到!   這條鐵路將穿越地球上地質活動最為劇烈的青藏高原東南部,沿線山地災害極為活躍,這是肉眼可見的地獄級難度!
  • 自駕騎行,安徽浙江附近有一條絕美的江南天路
    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位於安徽與浙江交界附近,東起安徽寧國市青龍鄉,西至涇縣蔡村鎮,全長一百多公裡皖南川藏線這是江南一帶自駕騎行路線的不二之選,有原始森林,草原等各種景觀,兼具318川藏線之險,桂林山水之美,雲南石林之奇舉例分享幾個著名景點
  • 川藏鐵路「最難天路」2018年開工 50公裡爬升2000多米
    全線海拔高差3000多米,累計爬升高度裡程1.4萬米  有這樣一條鐵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勘察,上世紀90年代著手選線,但直到兩年前才真正開始建設。這就是承載了幾代人夢想的川藏鐵路。  川藏鐵路被稱作「最難建的鐵路」。與「天路」青藏鐵路相比,川藏鐵路要短100餘公裡,但建設周期更長、投資更是數倍。
  • 安徽省資訊|嗨客自駕3日遊江南天路-皖南318川藏線
    安徽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嗨客自駕3日遊江南天路-皖南318川藏線安徽竟然有條「川藏線」!真是美得不像話!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皖南318」,東起寧國市的青龍鄉,西至涇縣的蔡村鎮,其最神秘精華路段全長120公裡。穿越皖東南的最大水庫-港口灣水庫和安徽省東南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板橋自然保護區,在山間穿行的體驗絕對是江南一帶最令人神往的自駕路線!
  • 自駕旅行記—川藏線之貢嘎山觀景臺
    詩曰:川藏線,路盤盤,車隨風捲入雲端。若問遊人何興致?朝前指,天路十八彎道始。觀景臺邊有一大石,約一人高,上有紅色大字「日照金山」,下面有9行文字:貢嗄山(Minya Konka)位於四川省康定縣以南,「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意為「白色冰山」,主峰聳立於群峰之巔,海拔7558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
  • 川藏線之旅
    我們都知道修建這條鐵路有多困難,有多少人聚精會神地成功修建了這條鐵路。從古代到鐵路修建之前,邊境兩邊的人都很難交流,更不用說經濟交流了,這就更加困難了。這條路已經建成,兩邊的風景依然美麗壯觀。沿著川藏高速公路行走的人都說沿著這條路行走就像完成了一次美妙的冒險。這是非常愉快和神秘的。
  • 川藏公路——世界上最危險、最美麗的公路
    圖蟲@彬哥的旅拍日記這裡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這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最高點海拔超過5000米;這裡有世界上地質結構最多樣的公路,海拔落差超過4500米;這裡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公路,一面是秀麗江南而另一面是冰天雪域;這裡有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可以真實感覺到自己與靈魂在對話;圖蟲@彬哥的旅拍日記這裡晝夜溫差極大,天氣變化無常
  • 他是「天路」背後的功臣,他改寫了外國人對青藏鐵路的預言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它穿越世界屋脊,打開了青藏高原走向繁榮發展的一扇窗;它改寫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讓「坐著火車去拉薩」成為年輕人旅遊的新時尚。昨晚,東方衛視大型文化紀實尋訪節目《閃亮的名字》第二季走近這條「天路」背後的科技功臣張魯新。
  • 「最具挑戰的鐵路工程」的川藏鐵路究竟有多難,你知道嗎?
    川藏鐵路即從四川成都出發最終到達西藏拉薩的鐵路工程,全長預計1629千米,建成後從成都到拉薩動車僅需十餘個小時。由於進藏沿途的地理條件使得川藏鐵路成為公認的「最具挑戰的鐵路工程」。川藏線之難——橋梁之險進藏的鐵路需要跨過多條河流,其中需要建築目前國內鐵路單跨最長的大渡河懸索鐵路大橋,該橋預計單跨距離達到1000多米。
  • 它是中國最神奇的天路!人跡罕至,比川藏線還險10倍
    ,條件最苦,路段最艱險的公路那麼,這條「天路」曾經有多險?5248米,是幾條進藏路線中最危險的,特別是界山達坂和死人溝。1956年3月-1957年10月始建了簡易公路,最窄處僅有2.5米,一般走單向,道班工人擴建數十年。
  • 韓紅《天路》背後的真相,感動無數人
    》背後的真相,感動無數人12:48來自有書2005年的央視春晚,韓紅一首盪氣迴腸的歌謠《天路》,成就了許多人對於西藏的第一印象。懷抱嬰兒的貧窮婦女他們一直幻想著,有一條天路,通往天堂,通向幸福的世界。」那是世界上最牛的工程師和專家也不敢想像的事情。
  • 遠安以「防貧保」築牢「防貧堤」
    遠安以「防貧保」築牢「防貧堤」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3:11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宏斌、通訊員彭欽鋒)「我的5.7萬元『防貧保』賠付款到帳了,感謝你們幫我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