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路」背後的功臣,他改寫了外國人對青藏鐵路的預言

2020-12-17 新民晚報

這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它穿越世界屋脊,打開了青藏高原走向繁榮發展的一扇窗;它改寫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讓「坐著火車去拉薩」成為年輕人旅遊的新時尚。昨晚,東方衛視大型文化紀實尋訪節目《閃亮的名字》第二季走近這條「天路」背後的科技功臣張魯新。尋訪者陳辰來到青藏高原,親自採訪了張魯新本人、他的妻子和同事後輩,演員陳龍則再現了張魯新將青春獻給青藏鐵路的動人故事。

圖說:陳辰和張魯新 官方圖

青藏鐵路搶走了她的丈夫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有幾百公裡的凍土地段,如何在凍土層上修鐵路,是當時的一大世界性難題,還一度導致「天路」停工。為了破解凍土施工這一難題,張魯新幾十年如一日地奮戰在高寒缺氧、挨餓受凍的惡劣環境中,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挑戰極限,為青藏鐵路跨越凍土地帶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這豐功偉業的背後隱藏的是張魯新作為一名丈夫、一位父親和一個兒子的辛酸:為了前往青藏高原攻克凍土難題,張魯新離開新婚7天的妻子;在凍土研究的關鍵階段,他3年不曾回過一次家。根據張魯新妻子李鬱芬的講述,張魯新曾直言自己無愧於自己從事的科學事業、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卻對妻子、兒子以及父母心懷歉意。

李鬱芬回憶,他們的兒子出生沒多久,張魯新就返回了工作崗位,等到1年多後他回家時,兒子對著陌生的爸爸叫「叔叔」,還不讓這個「叔叔」進門。李鬱芬曾到過高原探親,那時她理解了丈夫對破解高原凍土奧秘的崇高追求,但她在節目中還是忍不住對陳辰說道:「我非常嫉妒這一片土地,因為它搶走了我的丈夫。」張魯新等鐵路建設者跟家人總是聚少離多,究竟是怎樣的情懷讓他們甘為建設一線的「奠基石」?

圖說:陳龍飾演的張魯新 官方圖

吃苦歷險也是一種幸福

從1974年開始接觸青藏鐵路凍土工程,到2004年凍土工程問題取得了驚人進展,張魯新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風雪崑崙。在西大灘,陳辰見到了已經72歲的張魯新老師。即便現在已經退休了,張魯新仍然每年都會來到青藏高原觀測凍土情況。

回憶起那些年研究凍土的艱難歷程,張魯新提到:他們曾在零下38攝氏度的嚴寒天氣下監測凍土,8小時後手都動不了;他們也曾在無人區科考時迷失在暴風雪中,數次歷經生死;還有半夜帳篷頂被吹走了,睡醒了覺一摸身上被上都是一層雪……說到這些的時候,張魯新臉上是帶著笑意的。在他看來,完成了修建青藏鐵路的任務,吃再多的苦,都是一種幸福。

張魯新在節目中說:「這份工作越是艱巨,我覺得越有價值、越有意義。」他為青藏鐵路建設堅守了數十載,用青春年華見證了青藏鐵路從無到有的過程。張魯新用行動詮釋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的意義,也正因為中國有一大批像張魯新這樣「傾其一生做一事」的建設者,才能迎來中華兒女今天的美好生活。(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青藏鐵路--綠色天路
    真正的困難,來自格爾木南邊的崑崙山,和崑崙山背後真正的雪域高原。 這是高原天路的一項重大人文關懷。但青藏鐵路為旅客提供的遠不止這些,沿途各具特色的車站同樣是一道別致的風景線。水質監測表明,青藏鐵路運營十餘年來,沿途河流水質無明顯變化。充分說明青藏鐵路的環境友好性,稱為綠色天路恰如其分。
  • 青藏鐵路:「天路」就是幸福路
    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聲在「天路」迴響,跨越千山萬水,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鐵路全線勝利通車。從此,一趟趟滿載全國各族人民希望的高原列車,把莽莽崑崙山、巍巍唐古拉、「日光之城」西藏拉薩與內地各大城市連接起來,納入全國交通網。
  • 歌頌青藏鐵路的歌曲為何叫《天路》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舉行通車儀式。連日來全國眾多電視頻道播出的青藏鐵路宣傳片、紀錄片,都把韓紅演唱的歌頌青藏鐵路的歌曲《天路》作為主歌或背景音樂,觀眾聽後無不為之震撼!其實《天路》是2001年專門為青藏鐵路譜寫的,但一直沉默了4年,直到韓紅在2005年央視春晚演唱後,才一炮紅遍大江南北。
  • 神奇的天路——鏡頭中的青藏鐵路
    從驚雷翻滾的風火山口,到夏日飛雪的唐古拉山巔,穿過神秘的可可西裡無人區,到達聖潔的布達拉宮,一條「鋼鐵天路」綿延1000多公裡,在這片曾經人跡罕至的雪域高原上架起又一條惠澤青藏人民的生命線。 青藏鐵路是中國繼三峽工程之後最受世界注目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最宏偉的工程。
  • 青藏鐵路9大世界之..
    穿越千裡無人區創多項奇蹟 攻克凍土難題改寫人類歷史天路傳奇第三回奇蹟本報記者全程跟蹤青藏鐵路開通  「汽笛一聲響,火車進西藏」,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西藏這個佔全國總面積八分之一的雪域高原,在火車汽笛聲中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
  • 【青藏鐵路的「前世今生」】世紀「天路」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他問進藏鐵路走哪條好,陰法唐回答說:「還是走青藏線好。一是投資少,二是修得快。」鄧小平同志又詢問了青藏鐵路的裡程與工程預算後說:「進藏,看來還是要修青藏鐵路啊。」  1984年,青藏鐵路西格段開通運營,西藏各族人民渴望修建進藏鐵路的心情更加迫切。  「天路」工程再次啟動   2000年10月9日至11日,黨的第十五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對於青藏鐵路的修建是一個歷史性的關鍵轉折點。
  • 「天路」的堅守:探訪青藏鐵路養護工
    伴著整齊的口號和手臂指向,在仔細確認上下行方向無車通行後,6名青藏鐵路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檢查組工作人員帶著軌檢儀、軌距尺等工具,邁向待檢鐵路段。盛夏七月,青海格爾木烈日灼人,大風呼嘯而過。擔任本次檢查組負責人的格爾木線路車間格爾木檢查工區副工長張立軍笑著說:「我們喜歡大風天,這樣蚊子都被吹跑了。」
  • 十二藝節|「90後」挑梁演《天路》,體會青藏鐵路修建艱辛
    為紀念青藏鐵路建成通車12周年,2018年「七一」期間,國家大劇院推出了原創民族舞劇《天路》。這部以青藏鐵路為創作背景的舞劇,圍繞漢藏民族團結、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講述了三代人「不忘初心」堅守築路的故事。
  • 紀念青藏鐵路通車十周年:唐古拉的鐵色絕唱(圖)
    )參建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剪影中國網6月15日訊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了千年的祈盼」。新世紀之初,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修建青藏鐵路二期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在青海、西藏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二期工程格(爾木)拉(薩)段開工,開工典禮在格爾木和拉薩同時舉行,距一期工程鋪軌到格爾木相隔了22年。二期工程比一期工程多了近300公裡,建設難度之高是一期不可比擬的。
  • 探訪青藏鐵路系列一 鐵路建設史上最偉大的穿越
    探訪青藏鐵路系列三 十萬築路大軍基地全部拆除           探訪天路系列之一:傳大穿越  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一次最偉大的穿越!  青藏鐵路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公裡,其中西寧至格爾木814公裡已於1979年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新開工修建的青藏鐵路格拉段東起青海格爾木,西至西藏拉薩,全長1142公裡,途經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到拉薩。
  • 青藏鐵路蹲點日記(4)丨火車窗外的天路風景
    編者按6月中旬,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參加了由中國記協指導、中國行業報協會和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聯合組織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採訪——青藏鐵路蹲點走基層」活動後,以蹲點日記方式,分別從青藏鐵路綜合效應、鐵路網規劃、運營管理特色、旅遊業發展、典型人物等角度,分層次、多角度描述青藏鐵路在過去
  • 那條神奇的「天路」——青藏鐵路所創造的十二個世界之最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天路》 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不僅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美國現代火車旅行家保羅·泰魯曾在《遊歷中國》一書中寫道:「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但是,他完全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和能力,中國不僅將鐵路建到了拉薩,還順帶創造了「十二個世界之最」。 世界之最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 天路——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鐵路
    歡迎乘坐天路列車去西藏!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這條鐵路實際上就在天上飛馳,這對乘客生理和心理上的衝擊是史無前例的新奇和巨大,而這一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歷更令人永生難忘。青藏鐵路於2006年7月1日通車營運,開創了人類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空前絕後,被美譽為「天上的鐵路」,的確名不虛傳。
  • 醉美天路!從起點美到終點,青藏鐵路沿線景點盤點
    文/客過非「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韓紅的《天路》久久迴蕩在我耳邊。「天路」是#的別稱,是中國大江南北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今天是天路通車14周年,從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至今,青藏鐵路不僅打破了西藏地區交通閉塞,物流不暢的局面,還把青藏高原美麗的自然景色、獨特的風土民情展現在我們面前。醉美青藏線!從西寧到拉薩,青藏鐵路沿線的絢麗風光,足以讓你仿佛從人間穿越到天堂。
  • 對話渠道演進 青藏鐵路改寫中國東西部對話方式(圖)
    青藏鐵路改寫中國東西部對話方式 中新社發 李全舉 攝  中新社拉薩六月二十四日電 題:青藏鐵路改寫中國東西部對話方式  中新社記者 柳俊武  連日來,拉薩火車站熱鬧非凡青藏鐵路的通車,不僅改變了進出藏的交通方式,也改寫了中國東西部地區的「對話」方式。  對話渠道和對話方式在歷史長河中演進  在西藏東南部的崇山峻岭間和雄鷹難越的西北雪山之間,至今躺著兩條引人遐思的古道,一條叫作茶馬古道,一條叫作唐蕃古道。如今,這裡已成背包族們探險訪幽、追尋馬幫和文成公主歷史背影的熱線。
  •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14年|神奇天路「神」在哪兒?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一首《天路》,讓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知道了青藏鐵路。為什麼叫它天路?它真的能上天嗎?青藏鐵路雖然不能上天,卻能把你帶到離天最近的高原上。後來了解到,從2010年開始,青藏鐵路的施工人員在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的環境下,近7年進行無縫鋼軌換鋪工作。2016年,全線1956的公裡青藏鐵路實現了「千裡青藏一根軌」,列車的平順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過了西寧,就算正式踏上了青藏高原。
  • 作曲家美朗多吉與青藏鐵路的情緣
    中新社拉薩6月30日電 題:作曲家美朗多吉與青藏鐵路的情緣  作者 萍措卓瑪 曾嘉  「早在青藏鐵路修建的時候,我們就接受任務去沿線採風寫歌了。」藏族作曲家美朗多吉與青藏鐵路的情緣超過十載,他說,總覺得鐵路這麼史詩性的工程必須被紀念。
  • 韓紅《天路》背後的真相,感動無數人
    》背後的真相,感動無數人12:48來自有書2005年的央視春晚,韓紅一首盪氣迴腸的歌謠《天路》,成就了許多人對於西藏的第一印象。與天爭命在青藏高原上修建鐵路,到底有多難?外國人給出了答案。「我們修的雖然是天路,但是我們幹活的地方不在天上,而是在十八層地獄」。青藏鐵路 1956公裡,海拔 4000米以上的區段佔 85%。
  • 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將改寫地圖等出版物過時表述
    新華社拉薩7月1日電(記者劉詩平、侯德強、尕瑪多吉)鋼鐵巨龍般的高原旅客列車今天11時12分從拉薩火車站緩緩駛出,響亮的汽笛聲宣告了西藏自治區不通火車的歷史正式結束,同時將改寫教科書、地圖、列車時刻表等出版物的過時表述。
  • 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背後的中國軍人(圖)
    青藏鐵路護路員扎西     中國軍人與中國的第一條數位化鐵路——蘭州軍區某測繪中心援建青藏鐵路紀實>     6月初,中國鐵道部正式對外宣布,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7月1日通車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