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農業產業數位化 河北推進「智慧農業」建設

2020-12-06 瀟湘晨報

人民網石家莊11月24日電 (田巧梅)「到2020年底,培育形成100個農業物聯網集成應用典型,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8%以上,到2022年,規模化設施種植、畜禽和水產養殖智能化應用比例達到60%以上……」

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日前印發的《河北省智慧農業示範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加快推進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數位化進程。

《計劃》提出,要加強智慧農業農村新業態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共享農業、雲農場等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業態集成應用,同時注重種植、畜牧、漁業等領域智慧化發展。

此外,河北將推動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在農業農村業務管理和科學研判上的應用,利用分析預警、安全監管、質量追溯等系統手段,推進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全產業鏈各環節核心數據的採集、分析和應用,構建以縣為單位的監管溯源與數據採集機制,逐步實現對省內重要農產品和投入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

《計劃》明確,要以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畜牧養殖、農機作業、病蟲害檢測等為重點領域,利用大數據技術,分階段逐步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實現農業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採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以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大數據工程建設。

同時,《計劃》聚焦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和重要農產品,強調要加強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模型模擬等智慧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建立健全5G引領的智慧農業技術體系,實現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有機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計劃》強調要加強建設智慧農業人才培育工程,協同發揮省內外科研院校、高新企業等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促進人工智慧、5G等關鍵適用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研發,開展智慧農業技術研究,突破核心技術,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計劃》還提出,要利用各種形式的培訓資源,加大對智慧農業技能培訓力度,重點加強對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的技術人員以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信息員的培訓,培養智慧農業應用能手,每年培訓不低於10萬人次。

(責編:田巧梅、史建中)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智慧農業產業基地!青島城陽區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
    曬出成績: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成效顯著質詢會上,作為主應詢人,城陽區搶佔智慧農業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高地牽頭領導首先介紹了攻勢推進有關情況。在過去的一年中,城陽區重點圍繞攻克技術、人才、裝備智造三大高地,搶佔土地數位化、智慧農業增值服務、融合發展、國際互貿互通四大制高點等七個方面發起全面攻勢。
  • 信息「智慧」如何改變農業?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高健鈞、盧宥伊、張翅無人機撒藥、在線技術課堂、大數據管農田、農資農產品線上交易……今年疫情籠罩的「春耕圖」裡,加速普及的智慧農業,正在為許多地方的農戶排憂解難,讓農業生產順利渡過「疫情難關」。智慧農業現在發展到了什麼程度?讓智慧農業加速普及,還需要補齊哪些短板?
  • 中國信通院李敏:農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
    近期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支持先進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與融合,促進產業改造升級,建立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在農業的應用與發展,有助於重構產業鏈、升級價值鏈,深化農業產業融合,探索創新農業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農業向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對我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意義[1]。
  • 山東省生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成立:數字經濟助推山東鄉村產業振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5日訊 6月5日,「好品山東」產業扶貧鄉村振興行動——「山東省生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成立暨數字經濟助推全省鄉村產業振興行動啟動儀式在濟南召開
  • 李道亮教授:中國智慧農業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未來一個時期,隨著國家「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出臺,現代信息技術將快速向農業領域滲透,智慧農業的發展將進入加速期,智慧農業將成為農業現代的制高點
  • 北大荒農墾集團寶泉嶺分公司加快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建設
    北大荒農墾集團寶泉嶺分公司加快「網際網路++水稻」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智慧農業、科技農業和生態農業相融合,讓北大荒水稻生產搭上「數字快車」。今年,寶泉嶺分公司在推進數字農業建設上,著力探索「一片雲、一張網、一鍵通」的農業產業數位化發展方式,整合農業資源優勢,加大資金、技術投入,重點建設農業物聯網、農業生產承包、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精準追溯和農戶服務等平臺,以建立農田信息系統、生產環境汙染檢測系統、小氣候採集系統等,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農業數據匯總、分析,系統監測農作物生長環境、生長態勢,為防病作業等提供科學依據
  • 智慧農業建設方案
    導讀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 綿陽三臺:以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打造現代農業智慧園區
    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建好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杆——綿陽三臺:以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打造現代農業智慧園區——綿陽市三臺縣加快推進據了解,公司還以綠溪優食谷為中心,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重點建設亞洲最大繁育中心——楓葉牧場繁育中心;大力發展豬文化鄉村旅遊,建設體驗營銷中心、頂級生態農莊、新農人演習所、有機果園農場採摘體驗、莊園式家庭農場等,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循環農業、創意農業、三產融合示範,同時建成中國一流的產業深度融合的智慧農業園區。
  • 廣東數字農業縣長研修班開班 廣州天河就推進世界數字農業發表宣言
    據介紹,陽西縣作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廣東省首個數字農業示範縣,按照廣東數字農業「三個創建、八個培育」要求,在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指導下,摸著石頭過河,落實「三大保障」,推進「三端數位化」,成功為廣東數字農業發展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陽西模式」。
  • 即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設智慧農業
    即墨區審時度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智慧農機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不斷創新舉措,推動農機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農機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一是建設盛發智能農場,探索智慧農機和精準農業相融合。
  • 智慧農業展館的設計方向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第一與基礎產業,相較與其他產業而言它是特殊的存在。如今隨著智能化的經濟發展,「智慧化」在農業領域被運用得爐火純青,例如手工工具、畜力工具、大型機械、數位技術應用等的運用給農業生產力升級助力,讓農業這個傳統門類也真正走向了現代化、數位化。智慧農業展館是將新興的網際網路、移動的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集一體,它為農業領域起到推動、升級等作用。
  • 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速三類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速推進產業類、基礎設施類、農業科技類項目建設,園區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 建三江農場 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蝶變
    原標題:建三江農場 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蝶變   站在建三江七星農場數字農業平臺上,記者能清楚直觀看到智能傳感器採集的信息和在地塊上進行的各種農業生產活動的分析展示
  • 從桑基魚塘到智慧漁業看耕育農業的發展歷程
    智慧漁業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衛星遙感、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利用漁業信息資源,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是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目前,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 河北移動與河北農業大學共建「5G +智慧校園」
    河北日報訊(記者方素菊)近日,河北移動與河北農業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5G+智慧校園」建設,雙方將利用優質的移動5G網絡推動教育改革創新,共同打造省內「5G+智慧校園」的合作樣板。
  • 德州農業插上「智慧翅膀」
    」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產業園負責人介紹。以智慧農業大棚項目為代表,近年來我市先後引進華大銳護、新希望、中節能農光互補、昌盛日電、廣州溫氏等一批高端農業項目。正是這些大項目帶動,德州農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臨邑智慧農業大棚的首批番茄,明年1月中旬即可上市,市場預訂價每公斤15元以上,主要供應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主要客戶為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世界500強企業。
  • 推進「數字+農業」發展,「三鄉工程網」等11個項目重點建設!
    2020年,為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省、市政府制定的數字經濟指導意見均將「數字+農業」發展作為數字經濟應用場景之一加以推進。
  • 推動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
    「請看背景牆,這是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系統示意圖。」在安徽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智慧農業大數據處理中心,管委會主任張梅介紹,天上,採用北鬥導航衛星信息構建園區北鬥衛星導航時空體系,同時採用遙感衛星信息構建園區遙感資料庫,進行高精度衛星地圖展示;空中,採用具有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的植保無人機、農田調查多用途無人機、航拍無人機,進行高精度定位導航飛行;地面,建設大田物聯網系統,包括氣象站、土壤墒情傳感器、視頻監控等設備設施,將所有數據通過專線傳輸到數據中心伺服器
  • 河北將建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
    河北近日召開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建設規劃編制會議。據介紹,河北省將以毗鄰北京的14個縣(市、區)為核心區,按照市場引領、科技支撐、模式創新、三產融合的理念,打造集現代生態農業、都市農業、智慧農業、高效農業為一體的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使之成為具有明顯示範意義的「四區一地一支點」,即京冀農業協同創新樣板區、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一二三產融合(第六產業)發展試驗區、環首都扶貧攻堅與現代農業聯動發展示範區,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高地,京冀農業協同創新的重要支點
  • 廣西柳州市魚峰區 智慧農業促轉型
    原標題:廣西柳州市魚峰區 智慧農業促轉型   2020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大力推進數位化服務的新型科技業態模式,將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相結合,聚焦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