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審時度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智慧農機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不斷創新舉措,推動農機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農機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一是建設盛發智能農場,探索智慧農機和精準農業相融合。開展農機精準作業和精準控制的技術集成應用及對比試驗驗證,打造精準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機的應用典範,探索適度經營規模農場精準智慧農業的解決方案。2018年以來,依託中國農機院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已在青島盛發農機合作社引進智能農機裝備,衛星導航差分定位基站、遠程氣象監測站、北鬥導航無人駕駛大型拖拉機,改裝小麥聯合收割機測產系統,建設智能農場信息化管理平臺各一座(臺)。建設盛發智能農場主要目的是探索現代農機與信息化技術融合應用的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生產的精準化、信息化和管理的智能化發展進程,打造青島市精準智慧農業的示範樣板。
二是建立農機三大示範基地,示範引領智慧農機的推廣應用。為促進即墨區主要糧食作物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和數字農業、智能化機械等先進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加快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著力打造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三大機械化示範基地。通過智慧農機作業的示範引領,帶動周邊農戶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引領傳統農業種植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加快了智慧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步伐,全面提高了農機化水平,推動全區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產高效」發展。
(一)大力推廣智能植保無人機,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智能植保無人機有明顯作業優勢,以前,農業植保用傳統的人工噴灑藥物,1人1小時只能噴2畝左右,勞動強度大、作業質量低,且極易造成農藥中毒,而無人機效率要比常規人工噴灑效率高出30-50倍,可節約50%的噴藥使用量,實現低空高效超低量農藥的噴施,並且無人機噴灑實現人藥分離,保證作業人員安全,適宜農場、大面積農作物、高稈作物植保噴防。目前為止,全區高效植保機保有量達92架。
(二)「網際網路+」農情監測,實現農業生產信息化管理。農情監測站對空氣溫度、空氣溼度、光照強度、風速、風向、土壤溫度、土壤溼度等信息進行採集,通過實時的土壤墒情監測、氣候環境監測、及多功能攝像頭監控作物的生長狀況,包括作物的健康狀況、長勢,病蟲害高清照片拍攝等進行全程農業生產管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作物生長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讓農業生產過程可視化,實現農事服務可管、可控、可視。在即墨區金口鎮的青島經濟作物機械化示範基地和段泊嵐鎮青島糧食作物機械化示範基地,安裝了農情監測設備,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農情物聯網監控系統進行田間綜合監管,為農業生產管理提供強大的數據信息。
(三)安裝北鬥導航自動駕駛系統,解放農機手的「黑科技」。 在拖拉機上安裝北鬥導航自動駕駛系統已成為現代化大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安裝北鬥導航自動駕駛系統的拖拉機,可以實現全天候自動駕駛,機手作業不僅省事省力,而且作業質量高,作業速度快,拖拉機直線行駛的誤差僅為2.5釐米。目前即墨區安裝北鬥導航自動駕駛系統20臺套。
三、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化應用,方便農民群眾享受惠民政策。 即墨區農機部門採用青島農機補貼APP,為在青島範圍內購買農機的用戶提供在手機上辦理農機購置補貼的服務,同時也可以讓青島市的農機管理人員,在手機上對購機者提交的補貼辦理信息進行審核。從而簡化農機補貼辦理流程,方便農機管理人員審核驗機,提高辦理補貼效率,目前手機app購機補貼辦理率達100%。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始實施以來,截至2019年底,共利用補貼資金2.03億元補貼,補貼機具2.02萬臺/套,帶動1.7萬戶農民投入購置資金6.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