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盤上百花爭春

2020-12-26 多彩貴州網

  春雨梨花 「院落沉沉曉,花開白雪香,一枝輕帶雨,淚溼貴妃妝。」宋代詩人王洙的《梨花》,寫出了梨花盛開如漫天飛雪,也寫出了美人垂淚時楚楚動人的儀容。這隻民國粉彩瓷盤,敞口,弧壁,圈足,內繪春雨梨花,或含苞,或綻放,白花瓣,粉花蕊,濃淡相宜,清麗纖巧,春意濃濃。

  杏花春燕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代詩人戴叔倫的《蘇溪亭》,寫的正是早春時節,燕子不歸,煙雨迷濛,杏花帶寒的美麗景色。這隻清代粉彩賞盤,色彩淡雅,繪畫精細,杏花婀娜,花葉映襯,燕子聞花香而至,描摹了燕子歸來杏花綻放的美景。

  粉彩花卉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裡,亦道春風為我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春風》,寫出了春風吹拂、百花盛開、蜂飛蝶舞、春意濃濃的景象。這隻清雍正粉彩花卉紋敞口盤,敞口,弧壁,圈足。盤心以粉彩繪就一幅春風吹拂下清麗的花卉圖,花朵色彩濃淡有致,嫩芽透出勃勃生機,蝴蝶翩翩飛舞,可謂春意盎然,春色滿園。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隨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熱播,追劇的熱潮讓無數人都想穿越到青丘的桃花林中,感受劇中那一片令人驚豔的世外桃源。其實,瓷盤上的百花爭春同樣令人傾心。

  李喜慶/文 周墨/圖

相關焦點

  • 南通這座城市有海天一色,有百花爭春,你去過嗎?
    圖丨啟東日報在這座城市裡,有海天一色的遼闊,有萬百花爭春的明媚,有安靜閒適的田園風情...今天,我們走進啟東,去發現她的萬千風情。圖丨無啟不有「東勝瀛洲,俗稱沙地,雖為新土,物阜文豐。」
  • 百花爭春,繡球花也不堪寂寞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百花盛開的季節季,今年的南京雞鳴寺的櫻花剛開了七八成,南京的另一種花也悄悄地開放了。22日上午,一走進午朝門公園大門,7棵高大的繡球樹一字排開地映入眼帘,直徑15公分左右的花團滿滿地掛在足有兩人多高的灌木上,雖然目前大多數繡球花還是呈綠色,但是也有幾十朵碩大的繡球花開花了「從來沒有這麼早開花的,一般都是四月中旬,可能今年的溫度偏高,讓繡球花提早開放了」園區內的一位園林工人這麼說。
  • 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青花瓷盤》一、活動目標(一)欣賞青花瓷盤的花紋和圖案,了解其紋樣裝飾特點.(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線條或圖案來設計和裝飾青花瓷盤。商店裡的物品在顏色上有什麼特點?(引導幼兒說出花紋都是藍色,盤底都是白色這一特徵。)教師小結:很久以前人們把藍色又叫做青色,因此像這種白色底藍色花紋的瓷盤我們叫它青花瓷盤。(二)欣賞青花瓷盤照片,發現青花瓷盤的裝飾紋樣特點1.出示青花瓷盤照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盤的裝飾紋樣特點。師:請仔細看一看這些青花瓷盤,你覺得青花瓷盤上的裝飾花紋有什麼特點?
  • 此「花 」名稱俗氣但是開花很漂亮,可與梅花爭春,又香又勤花
    本期文章,花間語錄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種很特別的花,此「花 」名稱俗氣但是開花很漂亮,可與梅花爭春,又香又勤花,不僅可以陽臺盆栽也適合庭院地栽,它適應性非常強,既耐熱又耐寒,春夏秋冬四季開花,很值得愛花人士栽種。
  • 一起過節吧,來體驗瓷盤畫上的春夏秋冬
    據史書記載,在中秋之夜,上自皇室,下至普通之家都有設宴賞月的習俗。 由此可見古人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 例如我們平常在看古裝劇時會看到的瓷盤畫。 古代過中秋時,人們會在瓷盤畫上配置紅木座架,使它成為裝飾性工藝品,陳設於博古架上,給客廳或書齋增添藝術氛圍。
  • 何傳宏作品-青花鬥彩瓷盤欣賞
    何傳宏老師青花鬥彩瓷盤作品 一 何傳宏老師青花鬥彩瓷盤作品 二 譯文 曲折的堤岸瀰漫著荷花清幽的香氣,圓月籠罩著荷葉重重疊疊的覆蓋在池塘上。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讓人來不及欣賞荷花就凋落了。
  • 瓷盤上的燕子紋飾寓吉祥
    如圖1所示這隻民國粉彩瓷盤,直徑25.5釐米,描繪的正是春天來臨之際,雙燕飛舞的情形:只見幾枝桃花爭芳吐豔,絲絲煙柳飽含深情,在柳絲深處,有兩隻燕子在翩翩飛舞,仰首相向,夫唱婦隨,在這美麗的春天裡,奏出一曲琴瑟和鳴的交響樂。呢喃的燕子,燦爛的桃花,如煙的柳絲,共同織造出一幅優美的春之畫卷。 「燕子歸來杏子花,紅橋低影綠池斜。清明時節斜陽裡,個個行人問酒家。」
  •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百花盛開妝點嶺南農業新生態
    百花爭豔的地方並不少然而,有這樣一片農業公園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園林藝術、園藝景觀、栽培技術、地域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這裡一花獨開不是春, 百花爭豔香滿園暖雨香風頻相顧,花開正是好春光」的百花爭春豔麗之姿、也有「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白花似雪,粉花似霞」的繁花盛開的動人之景。七彩花田打造的是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組織形式經營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體將帶動農業發展模式的新突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中國農村很多地方還延續著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
  • 科爾多瓦百花巷擁抱異鄉人
    餐館牆壁上掛著漂亮的西班牙文板書菜單,而到了用餐時間,咖啡與烹飪食物的香氣瀰漫整個房間。西班牙美食享譽歐洲,能在這裡遊覽,大概會羨煞了那些來自以魚和土豆為主菜的北方國家遊客們。然而,我現在要尋找的是另一種香:花香,它就暗藏在這條街道之中。經過一兩家店鋪後,右面出現了一條狹窄的小巷。根據標牌,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百花巷了。
  • 上海「海韻園」爭春臺北花博會 吸引遊客逾160萬
    上海「海韻園」爭春臺北花博會 吸引遊客逾160萬 2011年03月29日 09:29:00來源:中新社
  • 為什麼牛排在國外多使用瓷盤,而國內卻使用鐵盤?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牛排在國外多使用瓷盤,而國內卻使用鐵盤?原因其實很簡單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西餐漸漸進入了大家的視線,並且在國內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眾所周知,牛排是很多人吃西餐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細心的網友會發現,牛排在國外多使用的是瓷盤,而國內卻使用鐵鐵盤,這是為什麼呢?
  • 都是吃牛排,為何外國人用瓷盤裝,中國人用鐵盤裝?差距就在這裡
    自從西方的牛排進入中國以後,中國人就喜歡上牛排這種方便美味的食物,能夠同時將主食、肉、蔬菜結合在一塊鐵板上,澆上濃鬱的黑胡椒汁,再加上隨著套餐送來的紅茶、沙拉和餐前麵包,一頓吃下來,肚子也能撐得溜圓。中國的牛排我們再來看外國人的牛排,用瓷盤裝盛,而且這些瓷盤大多是又大又圓的白瓷盤。高級牛排店裡有專門的牛排盤,尺寸在10寸左右,直徑是26釐米。
  • 為何國外牛排用「瓷盤」,而國內用「鐵盤」?看完漲知識
    可以說中國人在吃這方面是挺有話語權的,要知道中國美食的龐大體系是與我們自身的飲食習俗有很大的關係的,所以說關於在西餐問題上,國外吃牛排用的是瓷盤,而國內用的是鐵盤,本質原因就是我們的飲食文化習俗的不同。為何國外牛排用「瓷盤」,而國內用「鐵盤」?
  •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開展 「三畏堂制」瓷盤亮相
    看,還有王三畏堂家的瓷盤。」14日,在鹽業歷史博物館展廳內,不少遊客正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展品。據了解,此次展出的文物時間跨度從秦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包括瓷盤、銅鏡、玉器等六大類。其中,既有「大清同治」粉彩瓷盤、「三畏堂制」釉上彩瓷盤等精美的擺件,也有宋代的陶穀倉罐以及清代摺扇等文物。
  • 寧波男子打碎盤子被索賠千元 酒店:定製青花瓷盤
    開房的時候,鍾先生和朋友爭著付押金,一不小心,把櫃檯上放著的一個盤子碰翻了,碎了一地。盤子上面寫著「貴重物品寄存」字樣。鍾先生說:「那個盤子就放在櫃檯外沿,要是放裡面一點,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酒店不少地方都擺有這種盤子。事情發生後,當時的值班經理告知,這個盤子要980元一個。「我們當然不認同,這種盤子我看也就值幾十元。
  • 同樣是牛排,為什麼國外用瓷盤裝,國內大多用鐵盤裝?終於明白了
    在看一些歐美電視劇的時候,大家應該可以發現,人們在吃牛排的時候,牛排都是用瓷盤裝著的。但是,國內很多西餐廳的牛排都是用鐵盤裝著。那麼,同樣是牛排,為什麼國外用瓷盤裝,國內大多用鐵盤裝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東西放文化不一樣。對於中國人來說,人們比較喜歡吃還冒著熱氣的飯菜,這樣的飯菜看上去也比較有食慾。
  • 千禧年魏晉墓出土的瓷盤上印著英文字母,將其打碎
    經過專家們的長期挖掘和清理,與其他墓葬相比,這裡僅有20件隨葬品,他不僅損壞如此嚴重,而且非常嚴重,就在他們正要離開時,卻在陵墓的一側發現了兩個瓷盤,清理後,他們發現盤子上有一句話,而且還是英文,專家看到後很生氣。
  • 聖母百花大教堂(上)
    聖母百花大教堂其實和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一樣都是俗稱,確切的叫法還是應該叫佛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貝爾蒂(Ghiberti)所作,被米開朗基羅贊為「天國之門」。
  • 西餐牛排,國內用鐵盤裝,國外卻用瓷盤裝,究竟有何講究?
    街邊有各種各樣的西餐廳,不管是高檔餐廳還是普通小餐廳,我們在吃牛排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國內西餐廳用的裝牛排的餐具,一般都是鐵盤兒,同樣是牛排,國外餐廳中裝牛排的餐具卻用的是瓷盤,接下來就與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國內和國外對於盛放牛排的餐具會有所不同。首先我們要從東西方飲食習慣上的差異來說起,我們中國人愛吃熟食。
  • 千年古墓出土兩個瓷盤,上面竟印有英文字母,專家看後怒將其摔碎
    2014年,江西瑞昌碼頭鎮梁公村的一處工地正在緊張地施工,然而挖掘機一鏟子下去後,黃土地面上竟然出現了一個大洞。工人們發現後立即示意司機停火,當工人們湊近洞口一看,發現竟是一座古墓,隨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很快當地文物局就拍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當地文物部門的勘測,初步確認這是一處距今大約1700多年的六朝時期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