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這是唐朝殷文圭心裡的中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吃月餅、燃燈、觀潮、飲桂花酒,這些是古人過中秋會做的一些固定活動。
據史書記載,在中秋之夜,上自皇室,下至普通之家都有設宴賞月的習俗。
由此可見古人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唐初開始,中秋節成了國家的一個正式節日。此後,每逢中秋,無論男女老少,每家每戶都相繼設香案、擺祭品、香燭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把酒言歡,圍坐賞月。
與其說我們慶祝的是某一個特殊的節日,不如說中國人鍾情著節日裡的人情和溫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但在節日氣氛越來越淡漠的今天,我們失去了過節的能力。
於是乎每到節日就不免會在心裡暗暗想「現在過節為什麼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風俗在慢慢消減,只剩下一頓油光四溢的晚宴,提醒我們漸漸失去的儀式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何尋找最初節日的儀式感和幸福感,這是現代人們需要思考的話題。
古代過中秋,大戶人家和讀書人會在家裡添加裝飾。
充滿中秋元素的燈籠等擺飾,為節日更添了一絲溫馨的氣氛。
例如我們平常在看古裝劇時會看到的瓷盤畫。
古代過中秋時,人們會在瓷盤畫上配置紅木座架,使它成為裝飾性工藝品,陳設於博古架上,給客廳或書齋增添藝術氛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經典因傳承而精彩,生活的儀式感也在點滴之中。
9月26日,致友月子會所為弘揚中華文化和慶祝中秋國慶雙節,特此舉辦「海洋貝瓷」的繪畫手工體驗課,大家可以跟著美術大師一起感受在瓷盤上作畫的體驗。
自己親手製作的瓷盤畫,不僅可以擺在家中增加節日氣氛,還可以送給長輩。
當日完成的手工作品會送到陶瓷燒制工廠燒制,再郵寄給大家。
活動當天繪製所用的器材材質,我們選擇的是海洋貝瓷。
它以瓷質細膩、壁薄輕柔、釉面滋潤、玲瓏剔透等特點成為陶瓷家族的「新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海洋貝瓷 又稱「貝殼瓷」、「貝瓷」,是以優質貝殼為主要原料,輔以長石、石英、高嶺土等燒制而成。海洋貝瓷屬高鈣瓷,因燒成溫度範圍窄,生產難度大,產品非常珍貴,目前只有中國無棣生產。
將普普通通的貝殼與陶瓷文化相結合,融合現代藝術構成理念,再結合海洋七彩釉中的工藝技術,創造出了中國獨樹一幟的高端藝術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為了讓大家能有更好的繪畫體驗,活動當天我們邀請了專職畫家給大家進行一對一指導。
畫家簡介
馮立強,專職畫家。主攻海瓷水墨寫意畫,題材風格各具特色,擅長書法、山水畫、花鳥畫。
現為中國海瓷藝術研究院理事、藝棲舍藝術畫院院長、海瓷文化館館長。
作為畫畫小白,已經再三跟美術大師確認過了,手殘黨、小白、零基礎都可以放心體驗,有大師在現場一對一指導,只要發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能輕鬆完成。
我們的作畫顏料也是安全無害的,孕媽媽們可以放心體驗,屆時還有雅致的氛圍布置,可以拍美照發圈,一場閒適安逸的午後時光等您邂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