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最前線】專訪援金銀潭醫院一線重症專家餘追:要堅強!不要恐慌

2020-12-25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朱春燕)金銀潭醫院(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是武漢最早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定點醫院。自從2019年12月29日晚,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這裡就成了武漢乃至全國、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而金銀潭醫院的焦點,則是專門收治重症患者的南住院樓第五、六、七層。

「按照原先的部署,我們六樓、五樓是打阻擊戰的,就是盡力阻止患者病情惡化,不讓患者轉到七樓去,減輕重症醫學科的負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餘追帶領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團隊,1月18日增援金銀潭醫院南六樓。

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數量不斷增加,院方又增設第六層作為重症病房。在1月20日前後,第五層也改造為重症監護病房。兩層樓不再收治輕症病人,專門收治重症患者。

2月3日晚十點半,記者聯繫到餘追。此時,他剛剛結束超過14個小時的工作,回到在酒店的臨時住所。這並不是一天工作的結束,這段時間,他常常深夜兩三點還在跟值夜班的同事溝通,實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他說:「我們做重症醫學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都需要非常強大。」

央視網:連日來戰「疫」在重症病房,在您看來,現在疫情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餘追:2號一早,我接到了很多親戚朋友、老師同學,還有老鄉的求助信息,都是要住院的,其中還有已經確診了找不到床位的情況。但床位緊張,這個時候,我想幫也幫不上忙。

以我的經驗判斷,重症患者的救治壓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主要牽涉到早期的隱性暴露,也就是說,這個人沒有發病沒有確診,但是他可能是一個病毒攜帶者,在同一個車廂、機艙,或者說同一個工作場所密切接觸了,仍然處於潛伏期。僅僅因為沒有發病,沒有引起警惕,潛伏期一過,就有可能出現臨床症狀。從近一周的報表情況看,這一周確診患者數量就呈明顯上升態勢。也就是說,確診病例基數大了,重症患者的人數當然也會增加。

所以,防護措施非常關鍵。我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從2019年12月31號收治的第一例疑似病例到目前為止,醫護人員沒有感染髮病的情況。從把第一個疑似病人接進來那一刻開始,所有參與診治的醫護就做好三級防護。每天查房,所有的醫護都得這麼做。所以,我們近150名醫護都沒有感染。

接下來,隨著天氣的轉暖,感染的人數有可能會慢慢穩住並逐漸減少。這也是我所期待的。

央視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難點在哪?

餘追:早期的反應比較局限。根據我們的觀察,基本上只局限在肺部。特點是它引起的是肺部的局限性炎症,導致嚴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儘管這個ARDS和我們重症醫學科平時收治的ARDS,核心都是頑固性低氧血症,但是它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完全不一樣。我們平時收治的ARDS,早期全身炎症反應比較重。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早期儘管缺氧,但是循環沒有衰竭,器官功能也相對完好。患者早期是呼吸頻率加快,覺得有點胸悶,氣促、呼吸急促,再接著發展下去就是呼吸困難,氣喘不過來,再接著就是呼吸窘迫,呼吸特別急促,極度缺氧。因此,如何幫助患者度過頑固性低氧血症期,避免多器官功能損害,是成功救治的關鍵。

在臨床上,呼吸病專家和重症專家會有一些分歧,因為關注的角度和側重點不一樣。前者更多關注輕症患者的診治,試圖能找到特異性治療藥物。而我們重症醫學則關注疾病進展的後期,也就是危重階段。我們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降低病死率。

迄今為止,如何幫助患者度過頑固性低氧血症期,如何阻止疾病進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礙和衰竭的階段,呼吸病學專家和重症醫學專家並沒有取得共識。但是,長時間面罩吸氧或者無創機械通氣如果氧合改善不佳的話,我個人還是建議儘早行氣管插管,進行有創通氣,而不宜讓患者缺氧時間過長,誘發或加重臟器損害。

到了危重階段,由於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每個人的基礎病也不一樣,因此對於病情的把控和治療方案的調整就不可能千篇一律,這時候特別需要臨床醫生和護士耐心細緻的觀察。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這也說明,專家們對這個病還都在摸索,邊救治,邊探索和優化方案。

但我認為,要始終圍繞著頑固性低氧血症這個核心,把繼發的細菌感染控制住,不讓它進展到膿毒症,引發全身的炎症反應和膿毒性休克,以及急速加劇的器官功能障礙。假如能提前幹預,能夠阻止到這一步的話,我想至少有部分危重患者是可以得到成功救治的。

央視網:除了臨床救治之難,目前在這個非常時期,還有哪些困難?

餘追:我們六層樓是從普通病房改造成ICU的,大概花了兩天半時間,一邊收治危重病患、一邊完成改造。但是房間結構沒法改,我們的病房是背靠背的兩排,不像普通ICU病房,很容易就能觀察到各個病床的動靜。我們查房需要從一邊繞到另外一邊。病床也比正常ICU的床矮,還不能升降,醫生在給病患插管時只能以半跪姿勢,非常吃力且暴露的風險很高。

ICU的護士和床位比應該是3:1,比如收25個病人的話,得有75名護士。儘管有來自省內的各方支援,我們現在仍然只有40多名護士,其中,只有20多個有ICU背景。我這一層樓收治危重病人的高紀錄是29人!醫生同樣人手不夠。按國家要求,醫生和床位比應該是0.8:1。那麼假如我們收治25個危重病人的話,得有20位醫生,但目前只有14位。

醫生和護士人手不夠,患者就很難得到有效的照護。我們現在急需能夠參與倒班的,能夠替換我們,有臨床經驗,又有奉獻精神、敬業的ICU的醫生和護士。

口罩、防護服,這些醫護人員必備物資也很缺乏。比如,我們現在穿的是防化服,而不是防護服。防化服沒有透氣性,常常穿上十分鐘左右就全身溼透。而護士們更是不易,穿著這種防化服在裡面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

央視網:面對疫情,我們普通大眾應該如何做?

餘追:第一個就是不要恐慌。目前死亡的病例主要還是老年、有基礎病的患者。而近期,高齡患者也有陸續康復出院的。要堅強,要有正能量,你每天都是處於一種灰心喪氣、提心弔膽的這種狀況,你的免疫力怎麼好得了呢?要保證良好的情緒,心態和心情很重要。

第二個就是睡眠。一定要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第三個就是飲食。飲食一定要搞好,要有充分合理的營養。第四個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儘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房間保持通風,出門戴口罩。

我們這麼高的強度,這麼大的壓力,超負荷的工作,從2019年12月29日到今天,我只休過一天,還是開學會的年終總結會。但是我依然能精神飽滿地堅挺著,我自己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我想說,大家內心裡一定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要堅強! 

相關焦點

  • 韓國大邱「金銀潭醫院」的戰疫一個月:老院區突然成了最前線
    疫情當前,白衣天使們衝在最前線與病魔短兵相接、殊死搏鬥。 記者近日獨家探訪了一所堪稱大邱「金銀潭醫院」的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聽一線醫護人員講述他們的「戰疫」一個月。 老院區突然成了戰疫前線 金真煥癱坐在應急處置中心,一臉疲憊。
  • 獨家探訪|韓國大邱「金銀潭醫院」的戰疫一個月
    疫情當前,白衣天使們衝在最前線與病魔短兵相接、殊死搏鬥。記者近日獨家探訪了一所堪稱大邱「金銀潭醫院」的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聽一線醫護人員講述他們的「戰疫」一個月。老院區突然成了戰疫前線金真煥癱坐在應急處置中心,一臉疲憊。大邱疫情自2月下旬急速惡化以來,他已保持了一個多月高強度工作。他所在的啟明大學附屬大邱東山醫院創建於1899年,是當地的老牌綜合醫院,老院區位於大邱鬧市區。
  • 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  中新社武漢4月13日電 (郭曉瑩 董曉斌)隨著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13日,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江蘇)部分隊員和江蘇援武漢前線指揮部成員共205人離漢返蘇,這也是從金銀潭醫院撤離的最後一支外援醫療隊
  • 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中新社武漢4月13日電 (郭曉瑩 董曉斌)隨著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13日,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江蘇)部分隊員和江蘇援武漢前線指揮部成員共
  • 封城之後,金銀潭醫院的晝與夜
    金銀潭醫院的多位醫護人員回憶,1月下旬,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還未建成,國內醫療隊還未大量到達,醫院處在大量接收病人特別是確診重症病人的階段,也是最混亂無序的一段時間。「一開始所有的肺炎病人收在一起,沒有按照隔離要求,就是一個病房都收滿,輕重症的都收在一起,沒有分開。」
  • 雲南鮮花專列直達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替花農致謝白衣天使
    3月7日,武漢金銀潭醫院收到了雲南花農送來的鮮花,護士長甄暐選了一株紫色的康乃馨。甄暐是上海龍華醫院呼吸科的護士長,也是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中93名女醫護人員之一。她們即將在這裡度過第110個國際婦女節。3月7日下午3時,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向堅守崗位的白衣天使們送來節日祝福,也帶來了1600捧從雲南發出的康乃馨。
  • 鄂蘇聯合報導丨決戰金銀潭!他們在武漢主戰場接續「生命奇蹟」
    然而對於仍堅守在湖北武漢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療隊員來說,他們無暇感受春天,正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刺階段。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區,這支硬核軍團勇於擔當,繼續堅守,扛下了最艱巨的任務,向重症之巔發起衝鋒!
  • 周新教授:在金銀潭醫院的67天,我經歷了什麼?
    66歲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周新教授主動請纓,成為最早的「逆行者」。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醫師組組長,周新教授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紮就是67天。在上海援鄂的醫療隊中,他是年齡最大的醫生,而他所在的武漢金銀潭醫院也是武漢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並且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醫院……3月31日,周新教授完成了最後的工作,結束了這段幾乎是今生最艱巨的醫療任務,回顧起這兩個多月的抗疫經歷,他感嘆終身難忘。
  • 圓滿完成任務 金銀潭醫院最後一批外援醫療隊撤離
    昨日,漢水河畔,冠軍門前,武漢市民不舍送別江蘇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曾接管金銀潭醫院全部三個危重症病區的該醫療隊,也是金銀潭醫院最後一批撤離的外援醫療隊。時隔61天後,202名隊員踏上回家之路。 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攝昨日,漢水河畔,冠軍門前,武漢市民在漢江灣體育公園與江蘇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告別。
  • 「最美科技工作者」鄭軍華:帶領135名白衣戰士奮戰金銀潭67天,逆行...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奮戰67天,回到上海結束隔離又馬不停蹄投入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沒閒過。 鄭軍華說習慣了忙碌的生活,但老友拍著他的肩膀卻心疼不已,「武漢回來後,黑了很多,瘦了整整八公斤。」黑,是因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瘦,自不必多說。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他帶領135名戰士進駐金銀潭,拯救患者最重、奮戰時間最長。
  • 「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在」——專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
    央廣網武漢2月23日消息(記者郭靜 李行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一個多月前,即使是生活在武漢的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名字。人們更想像不到,這家傳染病專科醫院,竟然會成為這座城市乃至全國關注的焦點,成為抗擊疫情的主戰場。重症、危重症患者被收治在金銀潭醫院,這裡也聚集著全國最好的呼吸、重症醫學專家。
  • 前線日記|今天,金銀潭醫院的櫻花樹上冒出了花骨朵
    聽說科室的帶教老師去前線的時候因為飛機沒有合適的降落地點還勇敢地跳了一次傘,我對他佩服不已。現在,我也成為了白衣戰士中的一員。在這場戰「疫」中,我希望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致敬那些用行動詮釋這份職業意義的前輩們。圖說:陸蓓蓓臉上的壓痕報好名的第二天是除夕,剛從單位下班就接到通知說當晚就走。
  • 華山醫院再派4位重症醫學科專家增援武漢!
    他們將與華山醫院及全國醫護同道一起,爭分奪秒,為早日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硬仗全力以赴。 15日傍晚,華山醫院接到要求組派專家增援武漢的通知,黨委書記鄒和建、院長丁強及院領導班子充分研討,綜合考慮一線抗疫要求及學科專業等情況制定了增援方案。隨後,醫務處處長王惠英、重症醫學科主任宮曄教授根據前期報名情況及專業特長很快確定了隊員名單。 「收到!
  • 援鄂隊伍中的141名上海中山人,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1月23日,小年夜:上海中山醫院派出首位醫療專家、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ICU病房。1月24日,除夕夜: 中山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蔣進軍、護理部監護室護士長徐璟跟隨上海市第一批危重症救治醫療隊赴鄂。他們將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負責危重患者的救治。
  • 【鄂蘇聯合報導】江蘇力量:重症前線,精銳之師衝鋒陷陣
    這是重症病房的真實寫照。打贏「湖北保衛戰」的重點難點,在於重症患者的救治。ICU——最艱險最棘手「戰鬥」的發生地!在武漢、在黃石,重症之巔、決戰之地,江蘇最好的專家、最新的醫療設備來了!據不完全統計,江蘇支援湖北的重症醫學科醫生超過170名,重症醫學科護士近500名。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江蘇省中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省內三甲大醫院均派出了重症醫學精銳。
  • 臨沂市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張鳳偉:沂蒙赤子掛帥江城,情系荊楚...
    在我市援鄂工作中,他積極響應醫院黨委的號召,臨危受命,勇挑重擔,同時作為臨沂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和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帶隊出徵武漢。不僅要對40名臨醫戰士負責,還要肩負起山東省來自47家醫療機構170名醫護人員的冷暖安危。
  • 【戰疫最前線】堅守52天,陝西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今日...
    【戰疫最前線】堅守52天,陝西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今日返程! 央視網消息(記者 孫曉媛 甄濤): 3月31日下午,陝西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武漢國家醫療隊正式撤離武漢,在圓滿完成救治任務後,踏上返鄉之路。
  • 專訪援漢最前線醫護人員|防護服下全溼透,來日回鄉,最想和家人補一...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打響,武漢作為最前線更是牽動億萬人民的心。為支援武漢一線醫護人員,連日來,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組建了一批批醫療隊伍馳援武漢。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有幸採訪到了三位赴武漢支援的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他們分別是重症醫學科醫生周暢軍、護士丁喬、護士陳其軍。
  • 見過急送戰疫前線的解剖工具包嗎?從凱旋門登機的登機牌呢?三百多...
    他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兩例新冠肺炎死者的病理屍解……但是,解剖器械被留在了金銀潭醫院的紅區……當這支「病因診斷小分隊」轉戰至火神山醫院開展工作時,面臨部分解剖器械不足的情況,好在通過緊急配送,所需的器械工具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從醫學院送到了前線隊員手上。
  • 「醫」行千裡喚春歸——湘西州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員武漢戰「疫」記
    他雖然沒抽中籤,卻鐵了心要去:「疫情當前,好男兒就要衝鋒一線。疫情肆虐,誰不想活著?但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情!」他強行跟同事換了籤,成為州醫院第一批援鄂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短短半個小時,160多名符合條件的「勇士」紛紛請戰。經過抽籤以及慎重考量,醫院最終選派了10名護士參加援鄂醫療隊,由黃娟擔任隊長、李康花擔任副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