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間文化中狗的形象

2020-12-15 魅春天
祭祀石狗的習俗

在越南民間文化生活中,狗是忠實的寵物,一心一意為主人。也許這也是過去,在信仰世界中,很多地方將狗神聖化成為祭祀靈物之一的原因。在越南人的12生肖中,2018年是戊戌年,是被視為幸運和順利的一年。越南民間的觀念也認為,在新年之初,狗走進誰家,就會給誰家帶來幸運和吉祥。

祭祀石狗的習俗

很久以前,越南人主要靠開發自然資源生活。因此,民間祭祀信仰自然而然地在信仰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人們相信有神靈保佑他們,使莊稼豐收,生活溫暖幸福。

在這些民間信仰中,談到祭祀動物,其中就有祭祀石狗的習俗。狗是人類親切、忠實的朋友,能看家護門、保護家主,後來在信仰生活中狗漸漸成為守護之神,並被供奉在寺廟裡祭祀。在越南人的意識中,普通的狗看管陽間,而要守護陰間就要「養」石狗。所以,多個世紀以來,石狗成為了民間文化中熟悉的靈物。

據越南信仰文化研究專家吳德盛教授介紹,祭祀石狗習俗由來已久。祭祀石狗的信仰表現為兩種形式,在家門口前放一條石狗,作為靈物,用以驅魔,求福,或把石狗供奉在石墩上祭祀,視為守護神。甚至在一些鄉村,居民還崇敬地稱之為「皇官」或「石爺」。研究家們認為,民間祭拜石狗意在驅魔,這在越南較為普遍。

吳德盛說:「祭祀石狗是崇敬寵物的習俗,狗自古以來就和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也許狗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寵物。在很多民族的觀念中,狗會帶來吉祥、幸運,狗善守護,所以人們常把石狗放在家門前。狗能驅魔,前人認為魔鬼一聽到狗叫就會避開,狗給人帶來平安」。

今天,在很多地方的歷史遺蹟區、亭、廟等古老建築,以及北部平原鄉村的村民、民居門仍有擺放石狗並祭拜的習俗。

在首都河內市中心的竹帛湖邊有一座小狗廟,研究專家認為,這座廟建於1010年李公蘊皇帝建升龍京城時期。另外,距河內不遠的敵偉村也祭祀石狗。在這裡,石狗被當地居民稱為城隍,並尊稱「皇石官」,是守護居民生活的守護神。祭祀石狗已經成為敵偉村村民的人文性文化。

不僅平原地區,高山區一些少數民族數百年來也有祭祀石狗的習俗。今天,西北高山區的岱依族仍維持祭祀石狗的習俗。每一個岱依族家庭門口都放著石狗。按他們的觀念,石狗放在家門口是守護陰間,驅魔。特別是在風水不好的土地上建房,放石狗更有必要。

諒山省陸平縣岱依族人微文有說:「放石狗是前輩流傳下來的。若家門的方向不好,土地太硬,或房子建在溪水間,家門與道路直對面,那麼要擺一隻石狗,以守護家人平安。養狗守家,每次有陌生人來,狗就會叫」。

石狗還被當做藏品,裝飾家居,是一種靈物並給生意人帶來生意興隆順利的信念。石狗藏家陳黎秋說:「一般石狗主要帶有象徵性,是用石塊雕刻的狗的形象。人們用石狗來鎮宅」。

祭祀石狗的習俗

2018年農曆新年是戊戌年,是狗年。按風水,屬狗的人精力充沛,工作順利。越南民間有「貓來窮,狗來富」的說法,希望戊戌年將給家家戶戶帶來幸運和吉祥。

相關焦點

  • 越南再現大國形象:在東協電影節推廣越南風土人情、傳統文化形象
    2020年7月下旬,東協電影周在越南舉辦,在這個特殊的年度裡面,越南再次展現了大國風採。越南這個人口大國以北、中、南三大城市——河內市、峴港市、胡志明市為依託,引領了亞洲電影行業。在本次東協電影節當中,越南當然也有「夾帶私活」的方式,那就是推廣越南風土人情、傳統文化形象。
  • 狗年閒話狗文化:民間認為狗有「八德」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也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狗」在中國生肖文化裡,排名第11位。(一)在我國,狗的馴化約有8000年的歷史《說文稽古篇》載:「遊牧時代,惟犬獨多,穴居則畜犬守御,狩獵則攜犬自隨,因而人必畜犬。」這是說,從人類穴居並從事狩獵和採集時起,狗就開始和人類朝夕為伍了。
  • 越南每年吃掉400萬隻狗?怕破壞國家形象,胡志明市喊話國民了
    不過,世界上最愛吃狗肉的地方卻另有他人,他便是越南。據稱,越南每年要消耗掉四百萬隻狗! 一些實在窘迫的人們不得不開始吃狗肉,有的甚至吃的都是自己家養的狗。
  • 吃狗肉損害國家形象 越南胡志明市呼籲民眾戒除吃狗肉
    歐聯網9月16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狗肉作為部分越南人的傳統食物,法律並未限制民眾食用狗肉。不過胡志明市官方近期以影響健康,以及改善國家形象為由,呼籲民眾戒除吃狗肉的習俗。狗肉是部分越南人的傳統食物。據報導,胡志明市食品安全管理處官網日前刊登公告,指狗與人類生活密切,是古早即馴養的動物。狗幫助主人照顧房子,逐漸成為人類的寵物。
  • 越南狗肉貿易驚爆黑幕!狗販為賣出高價,竟強行給狗灌臭溝髒水
    越南黑心狗販為賣高價,強行給狗灌臭溝水增重在被洩露的視頻中,五名越南狗販為了給狗增重以牟取暴利,將一根塑料吸管接入窪地的臭水溝裡,另一頭戳進狗的喉嚨裡,強行往它的胃裡灌送夾雜腐爛物質的髒溝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用力地掰著狗的下巴,迫使它保持張嘴狀態。
  • 升龍皇城彰顯越南端午節之美:皇宮文化、民間文化結合,體現傳統
    2020年端午節期間,越南首都河內市的升龍皇城氣氛非常濃厚,在這個越南古都核心區域,茶、酒、粽體現傳統的越南文化。升龍皇城彰顯越南端午節之美包含了兩個方面,既有越南古代皇宮文化之美,也有民間的文化,這也是一種對越南傳統文化很好的體現。下面是越南首都河內市的升龍皇城。升龍皇城是越南古代多個朝代的皇宮,在這裡面生活過很多位越 南 皇 帝。
  • 為什麼東西方文化中,人們對於狗的態度截然相反?
    由於注意到狗在受傷後會舔傷,所以狗甚至被視為醫療之神的象徵,狗所具有的治癒、療傷性質的文化意味,也是從此時就開始出現了。古波斯的狗文化古亞述-波斯風格浮雕上的狗形象在深受兩河文明影響的古波斯,也十分很重視狗的作用。
  • 荷花之於越南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你知道嗎?
    越南荷花文學地位相傳於越南陳朝,在越南人民的心中,荷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古至今,荷花的形象早已滲透在越南文化的各個領域:我們可以在越南的街頭隨處見到雕刻在建築上的荷花圖案;在畫廊裡欣賞千姿百態的荷花圖;在越南文人創作的一首首詩歌篇章中找到讚美荷花的文段
  • 越南龍的雙重含義:五爪金龍代表皇帝的至尊地位,民間也用普通龍
    本文介紹越南民族的龍。在越南民族的傳統中,古代的越南皇帝使用代表至尊地位的五爪金龍,越南民間百姓也以龍為象徵。越南龍並非皇帝專用,民間也可以使用龍,但民間的龍是普通的龍,而五爪金龍則是皇帝專屬。下面就是越南古都裡面的龍雕像——五爪金龍。從這個雕像可以看出,這裡面龍明顯前面有4個腳趾、後面有1個腳趾,因此這就是代表至尊地位的五爪金龍。
  • 戊戌年,文物中看「狗」
    陶鬹:新石器時代的狗  中原地區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華北平原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江浙地區的河姆渡遺址等一系列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遺址中都出土有狗的骨骼。它們有的分散零落還有啃食的痕跡,說明生前應為人所食用,有的以完整的骨骼出現在祭祀場所或灰坑中,昭示著其可能扮演著祭祀犧牲等特殊角色。
  • 弘揚越南美食文化-河粉日
    今年,河粉日繼續舉辦一系列推廣活動,成為河粉愛好者的節日,肯定其作為越南特色美食的地位。每個國家、民族,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每當聽到自己熟悉的美食,人們就會立刻知道它來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如日式壽司、印度咖喱、義大利麵、法國奶酪等。同樣,河粉就是越南飲食的代表。
  • 中國網絡名人開啟海上絲路越南行 促中越民間友好交流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瑾】5月19日,由環球網和越南駐華大使館共同舉辦的「中國網絡名人海上絲路行——越南站」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中國網絡名人代表團一行十人啟程越南,開展為期一周的訪問。此次出訪旨在增進中國與越南民間友好交流。代表團成員將就中越文化交流、中越經貿合作等話題與越南政府官員、在越中企代表以及越南青年代表等人進行深入交流。
  • 淮陽「泥泥狗」有動物崇拜「活化石」美譽 專家稱:是中國民族文化...
    紋飾色彩豔麗,底色一律為黑色 雖然淮陽「泥泥狗」種類繁多,但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其紋飾色彩如何豔麗,其底色卻一律為黑色。這種以黑色為底色的工藝品,在長遠的傳統文化中,也不算個案。如龍山文化的黑陶,楚、漢時代的漆器,也是用黑色做底色,顯得古老而深厚;民間刺繡上也用黑色或深色做底,上面繡上色彩斑斕的紋樣,色彩明亮而統一。
  • 狗年話狗:中國文化中的「汪星人」
    狗在中國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並非一言兩語所能道盡。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相應的狗文化亦不相同。  前些時候,為了迎接中國新年,法國的時尚品牌迪奧(Dior)推出帶有「狗」字的紅包和帆布鞋,但在中國人看來總感覺哪裡不對。
  • 「南方兵馬俑」雷州石狗,圖騰時代的文化遺存!
    凡是人們覺得有兇象的地方,都安置石狗以鎮壓。隨著時代的發展,雷州石狗的功能從圖騰崇拜不斷演化,至今還在民間承傳發展。人們為了祈求福祉、祈求生子添孫、祈求闢邪鎮宅保平安,賦予石狗更多的功能和希望。石狗的造型從原始的簡單粗獷、古樸典雅到後來的雍容華貴,正體現了雷州文化在歷史沿革、社會文明與民俗文化交融進程中的創造精神。
  • 了解了解越南的飲食文化
    飲食不僅是人們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需要,而且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越南飲食作為越南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演變和積累的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和特徵。越南人把中國古的中醫理論和陰陽學說應用到飲食文化中,並形成了自己傳統而獨特的飲食文化。
  • 吃狗肉壞國家形象,胡志明市呼籲戒吃
    狗肉是部分越南人的傳統食物,法律並未限制民眾食用狗肉,不過胡志明市官方近期以影響健康及改善國家形象為由,呼籲民眾戒除吃狗肉的習慣。胡志明市食品安全管理處官網6日刊登公告,指狗與人類生活密切,是很早之前便馴養的動物。
  • 介紹越南東湖民間畫:源於北寧省東湖村,手工之精細在中國已罕見
    2020年3月,越南要完善關於東湖民間畫製作業的申遺檔案,事實上「東湖民間畫」將成為越南推進申遺的一個重點。東湖民間畫是越南一個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又很精美手工藝品,在工業化時代,越南的東湖民間畫依然採用大量手工製作的方法,其精細程度在中國已經非常罕見。
  • 京巴犬漸漸成型,專為養狗定製律法,唐朝養狗文化比你想的要高級
    在這樣的太平盛世裡,經濟自信、政治自信、軍事自信,直接催生出文化自信來。也正因為這樣的自信,才敢開放包容。唐朝以前,狗主要被用來看家或者食用,豬馬牛羊魚鳥獸,各有各的用處,很少人會特地養來玩。但在唐朝,寵物文化興盛起來,狗成為達官貴人熱門的寵物,繼而流傳到全社會範圍。不只是狗,在唐朝人眼中,大到老虎大象,小到蟋蟀遊魚,萬物皆可玩。
  • 越南文化中的中國元素
    在這樣一個時刻,搜狐文化獨家對話中越文化交流史專家、廣西民族大學教授劉志強,意在釐清越南文化中的中國元素、消除中越兩國對彼此在文化層面的誤會,寄望文化藝術——這一本無國界的人類美好所在,不再成為政治矛盾、極端民族主義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