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原住民:闖都市還是守山林

2020-12-23 搜狐網

  新華網臺北7月28日電(記者劉暢 張勇 林楠)記者日前在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日月潭採訪時,走進了當地一個原住民聚落-伊達邵。居住在這裡的邵族人人口不足600,是目前臺灣地區最小的原住民族群。

  在邵族人的「行政中心」,首任議長石慶龍從邵族祖先發現日月潭的傳說開始,向記者講述了族人的歷史。

  傳說中邵族人的祖先因為狩獵追逐一隻白鹿,而意外發現了日月潭這塊美麗豐饒的土地,於是舉族遷移到此定居下來。

  「伊達邵的意思是『我是人』。」石議長解釋說。在邵族人眼裡,自己與熊、樹木等動植物都是自然界的生靈,「我是人」就是他們對這塊陌生土地的自我介紹。

  歷史上的邵族人原本居住在平地,到清代時已形成巨大的氏族部落群,後來由於大陸移民來臺墾荒以及疫病的侵襲,他們的生存範圍逐漸退縮至丘陵地區乃至日月潭的高山地帶。上世紀初,日本殖民者為了建設水電站,將日月潭水位抬高,邵族人只好往更高的山上遷居。

  在漫長的歲月中,邵族人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習俗、祭祀禮儀和道德準則,也形成了嚴密完善的社會組織結構。

  邵族人如今實行的「議會制」,聽起來和現代民主社會很「接軌」,但石議長告訴記者,「兩者區別很大」。

  「我們的議會不是選舉出來的,是推舉出來的。這是我們族人古老的權力授受方式,」石議長說,「推舉的標準是一個人在族人中的口碑與威望。」

  2005年底,石慶龍被推選為邵族人的首任「議長」,任期3年。他介紹說,邵族人的議會是一個公益性的社會組織,無論是議員還是議長都不拿薪水,無償地為族人服務。議長的職責就是協調族人之間「不必訴諸法律」的糾紛,以及向有關方面反映族人的訴求。

  石議長表示,他將在任期內努力提高族人的生活水平。他說,古老的邵族人有著很強的生存能力。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在種田、打獵、捕魚、織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但是,由於我們居住的地方現在是風景旅遊區,土地屬於公有,不能隨便開墾,而山上的野獸越來越少,狩獵也基本被禁止,邵族人要跟上社會的步調,必須有所改變。」石議長說。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走出了部族,走進了都市。對此,石議長的心情很複雜。他說:「原住民應該去享受現代化的都市文明。」但令他焦慮的是,一些族人往往因為受教育程度低而只能在大城市中充當廉價勞動力。

  隨著青壯年的「出走」,邵族人的傳統文化也愈發瀕危。目前登記在冊的邵族人雖然有570多人,但在日月潭這個部族唯一的聚集地,只生活著200多邵族人。「離開部族融入都市的邵族人,很難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石議長說。

  記者走進伊達邵,發現村民的著裝與漢族人並無二致,村民之間用閩南話或普通話交談。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後,邵族人傳統的住宅毀滅殆盡,很多人住進了臨時的簡易組合房直到現在。

  石議長告訴記者,目前很多邵族人投入到了日月潭旅遊服務業中。一些族人在日月潭周邊開了特色小吃店、手工藝品專賣店和民宿,生意相當紅火。而「探訪原住民文化」如今也成為日月潭旅遊的一大「賣點」。

  「邵族人的傳統文化絕不僅僅是那些能出售的食品和飾物。」石議長說。他送給了記者一本剛剛出版的很厚實的《邵族換年祭及其音樂》。在這本由漢族學者和邵族人共同編寫的文獻中,記載了邵族人用本族語言流傳下來的祭祀詩篇。

  臨別時,石議長告訴記者,他的邵族名字叫龍觀·嘎達法杜。「嘎達法杜」是族姓,「龍觀」則是他們本族歷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

相關焦點

  • 南投縣:日月潭風光及原住民風情
    第八集 南投縣:日月潭風光及原住民風情  城市描述  南投縣境內80%以上為山地,是名副其實的"高山縣"。境內有著名的日月潭風光,還有濃厚的原住民風情。  直播主題  本集將重點展示南投的高山文化,通過記者的探訪展示不一樣的日月潭,同時講述臺灣「9.21」大地震後,南投恢復重建並發展出獨特產業的故事。
  • 獨家視頻:導報七夕之旅走進日月潭感受臺灣原住民風情!
    從馬雅村的水霧迷濛中筆直往前,就進入了九族文化村原住民部落,這裡居住著包括泰雅、阿美等9個少數民族原住民。走在這綠野遍布的村落之中,四處瀰漫著高濃度的芬多精,會員小黃感嘆,走在這裡空氣品質好到每一口都想深呼吸。原來,九族文化村最高海拔達到900公尺,植樹多達數十萬棵,炎熱的高溫在此可立馬降下3攝氏度。
  • 九族連結日月潭 333歡樂無限大
    連接日月潭與九族文化村二大景點的日月潭纜車,將九族的歡樂世界、優美林相與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連結,讓從空中鳥瞰日月潭這件事成為最新的旅遊指標。如今一種嶄新的水、陸、空3D全方位的新旅遊體驗已然啟動。
  • 《愛在日月潭》將赴臺拍攝 林心如自薦當導遊
    《愛在日月潭》將赴臺拍攝 林心如自薦當導遊 2008年07月28日 15:21 來源:新聞晚報 發表評論   在獲得國家主管部門審批後,由大業傳媒投資,林心如、文章、柯叔元等主演的30集都市情感劇
  • 日月潭期待大陸遊客「慢遊」山水間
    「日月潭真美,天藍山水綠。特別喜歡這裡的步道和自行車道。沿潭騎車,有人在畫中遊的感覺。」從北京來臺灣旅遊的陳木林說。  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因其景色優美,少數民族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態多樣,被美國CNN旗下的生活旅遊網站(CNNGO)評為世界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  「日月潭很小,但經得住遊。要慢慢看,跟團旅遊肯定不行。
  • 這個湖與日月潭被並稱為姐妹潭 是都市氧吧 相傳和七仙女有關
    這個湖與臺灣日月潭被並稱為「姐妹潭」 是都市氧吧 相傳和七仙女有關東北這個非著名湖泊和日月潭是姐妹湖 有著美麗愛情故事和傳說標籤:中國吉林旅遊、吉林長春淨月潭、日月潭的姐妹湖、山川湖泊人文風光遊、旅遊散文隨筆遊記見聞作為一個南方人,第一次去塞北城市長春,那種地域、氣候、文化差異帶來的衝擊,無論是視覺上還是感官上,都是巨大的。
  •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的原住民可為演藝圈貢獻不少人才: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臺灣遊記之日月潭
    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淡水湖,它以光華島為界(我突然想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是由臺灣政商大佬尹衍梁支持發起的,所以這背後會不會也和日月潭有什麼淵源呢。),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有「海外別一洞天」之美稱。
  • 臺灣日月潭設計遊覽套餐 期待陸客「慢遊」山水間
    「日月潭真美,天藍山水綠。特別喜歡這裡的步道和自行車道。沿潭騎車,有人在畫中遊的感覺。」從北京來臺灣旅遊的陳木林說。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因其景色優美,少數民族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態多樣,被美國CNN旗下的生活旅遊網站(CNNGO)評為世界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日月潭很小,但經得住遊。
  • 日月潭的潭蝦酥炸之後香味四溢,是一道吃氣味的菜
    旅行代表一種態度,有的人喜歡熱鬧,喜歡去車水馬龍的豪華都市,而有的人喜歡安靜,喜歡去人跡罕至的人間秘境。都市固然熱鬧非凡,但是偶爾也要逃離都市的喧囂,踏入那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聖地,去享受自然的美好。
  • 日月潭
    一月二十二日,從日月潭周邊制高點——慈恩塔頂層拍攝到的日月潭綺麗風光。站在蔣介石當年因思念母親而專門修建的慈恩塔頂層上觀賞,日月潭全貌盡收眼底。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日月潭最美之處,即是層層山巒環抱,綠水疊著青山、挾著翠巒。這樣的景致,與水庫形成原因有關。與其它水庫湖泊不同的是,日月潭是在漥地中注入大量水而形成的,而不是堵水成潭。整個水域被山巒環繞著,一層疊出一層的景,遠眺近觀,處處是景,再加上地處760公尺的中海拔,時時有宛如潑墨山水畫的氤氳之氣,從清晨到日落,光線流轉,也為日月潭帶來萬千氣象。
  • 臺灣自由行推薦,深入探索原住民文化的賽夏故事,山林產業之旅!
    導語:臺灣自由行推薦,深入探索原住民文化的賽夏故事,山林產業之旅!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到苗慄南莊、向天湖旅遊過很多次,對賽夏族的歷史和文化也很有興趣,只是每次來都是走馬看花、匆匆的走過,從沒有真正的去深入了解在地文化,所以這次參加賽夏故事山林產業之旅,這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小旅行,讓我覺得特別的開心,因為我終於可以直接走入原鄉聚落,來了解原住民文化,我覺得這種輕旅行真的很棒,可以讓我們能真正的去感受和體驗原住民生活,並體驗當地原住民的工藝與智慧
  • 寶島臺灣 美麗的日月潭
    日月潭位於臺灣的阿里山以北,日月潭湖面海拔748米,最大水深27米,湖周長約37千米,是臺灣的八大景觀之一。日月潭美景如畫,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變幻無窮,尤其是秋天的夜晚,湖面輕湧著薄霧,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為佳麗動人了,每年的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彩球來到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
  • 大陸客遊日月潭
    大陸客遊日月潭 2014年08月01日 10:38:37  來源:新華網 大陸赴臺旅行團遊覽日月潭
  • 【暑期推薦】最臺灣的旅行課,探秘原住民部落!
    臺灣·宜蘭在這裡,原住民仍然傳承著傳統的作息、飲食和狩獵文化,走進宜蘭縣大同鄉泰雅族樂水部落,領略原住民的獵人生活。晨喚後前往【日月潭風景區】,為臺灣最大的湖泊,拉魯島為邵族原住民聖地,以此為界南如月弧、北同日輪,故名日月潭。又因潭景霧薄如紗,水波漣漣而得名水沙連。
  • 露宿日月潭
    日月潭是臺灣最知名的景點之一,無論臺灣是荷據、西班牙據、日據、蔣據還是誰據時期,無論是選臺灣八大、十大還是十二大絕色景觀,無論是誰選,日月潭都不會被票選出局
  • 風景秀麗的日月潭
    風景秀麗的日月潭我在抵達臺灣之前沒有聽說過日月潭,當我在研究臺北之後去哪裡時偶然發現了它。它看起來很漂亮,我立即將它放在我要訪問的地方列表的頂部。當然,我在臺灣訪問的所有地方都有這種感覺。日月潭日月潭地區是臺灣11個原住民部落中的一個,即邵族,他們的聖地位於湖中央的島嶼上,被稱為拉魯島。
  • 臺灣原住民參訪側記
    一路上,臺灣方面陪同的簡先生開始向我們介紹臺灣原住民的基本情況。    「我們鄒族人依日月潭而居,從事著狩獵,採集,捕魚和山地農耕,蘊育出自己燦爛的部族文化和人文內涵,我們以此為自豪。至今,我們的社會管理仍然採用古老的氏族階層性社會結構、農業祭奠儀式和狩獵祭儀,保留著獨具特色的民族節日和民間婚喪嫁娶傳統。」
  • 臺灣八景之一的日月潭是邵族部落的聚集地
    日月潭四面青山環擁,它似一顆璀璨的明珠,晶瑩閃耀地鑲嵌在蔥蔥鬱鬱的山林之間。日月潭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水草萋萋。湖四周的文武廟、慈恩塔、玄光寺、玄奘寺等勝景如林。明媚的山水,古老的塔寺,加上現代化的接待住處,使日月潭成為全臺灣著名的旅遊勝地。
  • 原住民之歌.
    《美麗的稻穗》這首歌是陸森寶用卑南族原住民的母語所寫。 出生於卑南南王部落的陸森寶,在他的族人們還不懂什麼是樂譜什麼叫節拍的時候,就帶上紙筆隨時記錄音樂靈感,每當他完成一首歌,就帶到村子裡教村民們唱歌。他的創作融合了卑南族傳統的古謠旋律和西方現代音樂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