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起步略早,但不一會兒就被老村長帶著外孫、外孫女趕超了。跟著老村長,一路聽史書上讀不到的地道鄉村故事。
括蒼山海拔近1400米,為浙東南第一高峰。從東岙村到括蒼山的蜿蜒古道,有約一米多寬,全部用巖石鋪成,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時代,人力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沒有巨大的財力支撐,更是不可想像。我好奇地問,這個古道修建於什麼時候啊,誰來主持修建的?
老村長說,具體修建於什麼時候他也不知道,但大約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相傳是下各懷仁宮一個叫「苟寡婦(音)」的大戶人家出資建造的,只是這「苟寡婦(音)」的來龍去脈老村長也說不清楚,「苟寡婦(音)」是不是綽號因為時代的變遷也沒人知道了,但老百姓總記得她的好:「修橋鋪路大好人」,百姓的心中有桿秤!
路遇擔著採購的物資上山的外灣村民
過「稍巖」處的路廊再往上走不遠,老村長指著南方的兩座山說,近一點這座山頂看起來有很多波浪形的大山,因為一浪一浪的多,所以叫十八崀崗山;和它相鄰略遠的,現在種植著楊梅等果樹的山因為外形像牛,所以叫大牛山。
關於這十八崀崗山和大牛山,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外灣村的山皇殿
王母娘娘大擺宴席招待各路神仙,太上老君作為天朝重臣,自然帶著牧童騎著大青牛悠然而來。開宴時間尚早,太上老君就讓牧童看好青牛,自己去找相熟的神仙高談闊論。
牧童系好牛繩自己貪玩去了,不料大青牛趕了好長的路,早已經飢腸轆轆,趁牧童不在掙脫牛繩,跑去王母娘娘的瑤池邊偷吃了仙草。這下不得了,太上老君怕王母怪罪,就遷怒於牧童將其貶下凡界。
牧童從天上下來,直接跌入括蒼山腳一戶農戶的家庭,此後農婦十月懷胎生下的一個男孩卻有異相——頭上有兩隻貌似牛角的東西。父母嚇壞了,以為是不祥之物,就將他丟棄在括蒼山深處。於是,自有天相的牧童就吃著虎乳狼奶長大,到十幾歲的時候,附近仙姑巖上的仙姑娘娘受太上老君的委託,暗中傳授他各種法術,小牧童本非凡胎一點就通,不久就練就了一身降龍伏虎的本領。
一天,括蒼山上空突然烏雲滾滾狂風暴雨。仙姑一看,原來又是東海龍王的十八個龍子龍孫出來興風作浪。如果不趕快制止,括蒼山腳方圓幾百裡的村莊必將淹沒在汪洋大海之中。仙姑急命小牧童出手趕走惡龍,於是一場惡戰就此拉開序幕。
外灣村
小牧童與十八條惡龍大戰了幾百個回合,雙方不負勝負,但明顯地小牧童越戰越勇,十八條惡龍慢慢地處於劣勢。惡龍們突然現出龍形,張牙舞爪反撲,準備置小牧童於死地。在這十八條惡龍張開血盆大口齊齊包圍過來的的千鈞一髮之際,小牧童大吼一聲變成了一頭頂天立地的大牛,十八天惡龍收不住身形,全部撞死在巨牛身上,龍屍落在括蒼山麓,化成了十八條彎彎曲曲的山崗,人們把它叫做「十八崀崗山」;而小牧童懲治了惡龍,挽救了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得到了太上老君的原諒,告別仙姑重返天庭。他變化的巨牛就落地化成了大牛山,永遠地盯住了十八天惡龍,守護括蒼大地一方平安。
當沉寂的大山有了傳說,看起來就生動多了。
聽完故事,我們繼續向葛玄村挺進。
2020100220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