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必知!教你如何正確在美國給小費:到底什麼時候要給?

2020-12-12 PeerBang

在國內下館子,一般帳單拿來多少就直接付就行了,從來都不用考慮到給小費(tip)的問題。但到美國可就不一樣了,你無時無刻都要考慮到付小費的問題。

對於初來乍到的留美小白,常常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給小費,什麼時候可以不給,也不知道給多少;給多了肉疼,但又怕給少了失禮。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美國的小費文化,看看在美國,究竟啥時候要給小費和給多少的問題。

01.簡單了解美國的小費文化

學姐教美國史,所以自然什麼事都給大家先追溯一下它的歷史來源。其實,1840年以前,美國人還沒有給小費這種現象的。但是,內戰之後,新富起來的美國人去了歐洲並把這種習俗帶回了美國,以表明他們曾在國外生活過,了解上流社會的習俗。

不過小費文化在美國社會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小費普及的過程中,小費在美國也曾遭到過反對和禁止

在20世紀,雖說給小費在美國已成為了一種常態。但事實上,經常會有人因為給的小費過多而受到批評。一些英國人會抱怨說,美國人給的小費太多,「自由但被誤導了」,這導致一些僕人們認為英國人少給了他們錢。同樣,1908年的一本旅遊雜誌發現,美國人給的小費過多,但得到的服務卻更差,因為美國人不知道如何對待僕人和服務人員。

隨著小費在美國的普及,許多人發現它與民主和美國的平等理想背道而馳。

1891年,記者亞瑟·蓋伊(Arthur Gaye)寫道,小費應該給那些「不僅在物質財富上,而且在社會地位上都被認為不如捐贈人」的人。1916年,威廉·斯科特(William Scott)在他的反小費小冊子《The ItchingPalm》中寫道:「給小費以及它所體現的貴族觀念,是我們離開歐洲的原因。」

1904年,美國反小費協會(Anti - Tip Society of America)在喬治亞州成立,其10萬名成員還籤署了一年內不給任何人小費的承諾。1909年,華盛頓成為六個州中第一個通過反小費法的州。但是,新法律很少被執行,到1926年,這些反小費法就都被廢除了。

20世紀60年代,小費再次發生了變化,當時國會同意,如果工人的工資中有一部分來自小費,他們就可以獲得較低的最低工資。由此,服務人員們靠小費養家餬口的概念慢慢地就在美國生根發芽了。

而小費與生活息息相關,對於打算來美國學習生活的同學,給小費的習慣多多少少你也需要了解一些。

02.去餐館吃飯為啥要給小費?

根據聯邦法律,全美沒有小費的員工(non-tipped employees)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7.25美元,而有小費的員工(tipped employees)只有2.13美元(是不是很驚訝!)。

對於這一點,《廚房門背後》(Behind the Kitchen Door)一書的作者薩魯·賈亞拉曼(Saru Jayaraman)解釋說,「2.13美元的最低工資意味著他們的全部工資將被用來交稅,並迫使餐館服務員靠自己的小費生活。」

當然,各州甚至各城市都有自己的法律,因此當地實際最低工資可能要更高;比如說,對沒有小費的員工:

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9.5美元。紐約州長2016年籤署法案,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三番/西雅圖/洛杉磯 等城市也已通過議案,最低工資將逐步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

對於有小費的工種,比如常見的餐館服務員,假如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2天,按聯邦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餐館給他們每月開的工資底薪可能只有2.13x8x22=374.88美元,並且完全合法。這點錢確實是難以維持生計的。

所以服務員都得靠小費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非常熱情和友好地服務你,希望能得到儘量多的小費。顧客留下的小費,也不是服務生一個人拿,也要和餐廳帶位的人分,具體要看老闆怎麼分配。總之你給了10刀小費,也並不會全被服務生一個人拿走。

相信有許多人剛到美國的時候還不適應「給小費」,也對小費這件事不理解,認為我已經買單了,為什麼還要額外給錢?服務員工資太低不是應該屬於餐館老闆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問題嗎,為什麼要我來補償?雖然這種想法一些美國人也會有,但並不是主流。

大家可以看看1992年電影「Reservoir Dogs"裡的片段,裡面的Mr.Pink對「給小費」一事」就有「不會因為這個社會說應該給小費我就照做」的看法。

總之,無論你對小費有何看法和觀點,既然來到了美國,一切還是要入鄉隨俗,按照這裡的文化習慣,否則不但會給人留下失禮的形象。在一些極端的狀況下,不給小費還有可能還會引發衝突,尤其在一些民風彪悍的地方。因為在美國的傳統裡,服務人員盡心盡力給你提供服務,卻拿不到tip,就好比農工幹完活,老闆不肯給錢一樣,自然會感到失望和憤懣的。

此外,美國各地也有一些餐館不認同這種小費文化,一些餐館老闆會通過開更高的薪水來取消餐館內給小費的現象。比如安田壽司(Sushi Yasuda)和麗其餐廳(Riki Restaurant),就因為禁止在餐廳給小費而成為新聞。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人工成本的增加自然會導致食物的漲價,所以消費者付得錢其實還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一次付清,還是分開付(菜品+小費)而已。而且分開付對消費者而言,至少有兩個好處:

1.你可以選擇給多少,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多一點少一點都不算失禮;2.也因如此,小費能夠激勵服務人員為你提供更好的服務;

03.吃飯應該給多少小費?

在美國,餐館給的小費一般被認為是帳單金額的15%到20%。然而,根據Zagat 2016年的一項餐館調查發現,美國餐館的平均小費為18.9%(這是截至2018年1月的最新信息)。由於不同的餐館類型,小費的算法也會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小費的計算有兩種:

一是按照帳單百分比計算;

二是由餐館自行制定;

一般來說,如果就餐人數較多時,餐館可能直接加在帳單上。具體如何計算,可按照餐廳的類別進行參考:

快餐式餐廳或外帶:沒有餐桌服務,你自己領取食物,自己把空盤丟到垃圾桶,無需給小費。比如一些China buffet。當然,如果你十分喜歡這間餐廳,一些餐館裡也會有投小費的地方,可以自願給,一兩刀即可。

自助餐:有服務生添飲料、收盤子、幫忙搬小孩椅子的,可以給10%-15%。

普通餐廳:比如Red Lobster、Olive Garden這類餐館,有服務員點菜、送餐、收盤等,午餐時段一般給15%-18%,晚餐時段給18%-20%。

高級餐廳:穿正裝來就餐那種,至少20%。

酒吧:單點飲料每杯給1-2刀,或者給帳單總額的15%左右。

外賣:10%-20%,如遇惡劣天氣,可以多給一些,外賣小哥也很辛苦。

看完之後,是不是有人覺得吃頓飯還算來算去,算得頭暈?

其實呢,很多餐廳為了方便顧客計算,會在帳單底部提示小費的數額,或者有些餐廳在用平板電腦結帳時,在屏幕上顯示小費比例數額的提示。你可以自定義給多少。像很多商家,尤其是快餐店,還會提供「不給小費」的選項。所以,在給多少上,大家也無需太困擾啦~

04.怎樣的餐館不需要給小費?

除了上面說的快餐店或者外帶的通常不用給小費外,如果我第一次去這家餐廳,不知道它屬於哪一類,我該怎麼判斷要不要給小費呢?有以下兩個簡單的辦法:

1.如果有人過來給你點餐,應該給小費;如果需要你自己去收銀臺點的,可以不給;

2.先用餐,後付款,通常應該給小費,先付錢再用餐的,通常不需要。

但也有一些店會讓人有深深的迷思,譬如說美國有一家吃雞的店,叫Nando's Peri Peri,源自南非,現已成為國際連鎖。這家店的風格介於傳統點餐和快餐廳之間:

需要自己去收銀臺點餐,先付費,後就餐;自己取紙巾、醬料、飲料等。但裝修風格比較好,食物會由服務員送過來,吃完了有人收盤子,甚至還有服務生上來問你吃得如何。

別說你不知道要不要給小費,連不少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很困惑要不要給,用Google一搜就能看到不少人在討論「Should You Leave a Tip in Nando's? 」。對此類似情形,有人的建議是:外帶可以不給,如果在店裡就餐,可以適當留一些小費。

05.小費應該怎麼給?

分清楚什麼餐館給小費、給多少的問題之後,就該談談在美國怎麼給小費的問題了。

一種方法是留現金在桌子上,或把現金夾在帳單的小本子裡,也可以放在小盤子上。你可以放硬幣,但不能全部留硬幣,至少要有一張紙幣,硬幣的話最好不要用一分或者五分的,以免造成誤會(人家可能以為你是故意挑釁/侮辱)。

還有一種就是刷卡,將小費直接籤在帳單上。餐廳帳單一般有兩欄金額需要填寫:

Tip:你打算支付的小費Total:即食物和小費的總額應該是多少。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你籤名之前,一定要確保Tip和Total上的數額能對上,商家最終會以Total的數額為準。帳單一般會有兩份,一份是商家的收據(Merchant's Copy),一份顧客自留(Customer's Copy)。

06.還有哪些情況需要給小費?

除了最常遇到的餐館就餐給小費外,美國還有許多常見的場合是需要支付小費的。比如說:

在酒店:

酒店行李員,幫你送進或送出行李包的時候應該給1-2美元的小費。客房服務員,2至5刀小費,這取決於你所要求的服務。負責管理所有客人要求的酒店禮賓員應該根據提供的服務獲得小費——對於特別困難的要求,比如要求找附近很難預定晚餐的餐廳,應該給更多小費。對於不包括在帳單中的客房服務,你應該給服務員18%到22%的小費。旅遊:

和大多數其他服務提供者一樣,導遊也依賴小費。一般來說,小費的標準是15%到20%,不過這需要根據你所參加的規模以及旅遊的時長來判斷。此外,如果導遊為你提供了很多個性化的服務,或者給你額外的建議或幫助,你也應該提供一些小費。

一般來說,參團人數少於15人的旅行團,每人應付15至25刀的小費;15至30人的團,每人應給10刀左右的小費;30人以上的大型團,每人應給5刀的小費。除此之外,而且無論人數如何,每人還需要支付司機5到10刀的小費。

的士及乘車服務:

代客泊車(valet parking),一般是1-2刀叫計程車,一般是10-15%,如果司機幫你拎包額外給1-2刀對於優步(Uber)和Lyft的司機來說,儘管這些應用程式中的大多數已經把司機的工資包含在你的旅行帳單中,但你通常可以選擇支付額外的小費。

城市服務:

理髮,一般是15-20%送貨上門,可視勞動繁重程度給1-10刀小費美甲師、或按摩師,一般是帳單金額的15%到20%作為小費。

紐約市的小費指南

來了美國就得了解美國的文化,小費是美國文化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在美國不同的地方,小費的比例會有略微的區別,去美國上大學前,不妨多多了解當地的小費習慣是怎樣的。

如果你遇到對是否給小費或給多少小費有疑問的情況,可以提前向工作人員問清楚。因為在一些情況看來,給小費是一種表達感激的方式,但在某些情況下,給小費也會被認為是一種身份貶低。所以,如果遇到不清楚的情況,可以花點時間去了解別人的對小費的期望,以免尷尬。

還在留學路上奮戰的你,下個月的AP/SAT2 美國史考試準備好了嗎?

考期臨近,想短期掌握AP/SAT2 美國史學習重點知識,糾正美史學習思維。讓美國名校導師幫你高效梳理美國史史實部分的重難點,把控考試的拿分要點,

相關焦點

  • 美國小費這樣給才正確
    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美國要收小費呢?這其實和文化及制度有關。當服務生為客人服務之後,這個客人的消費總額中的8%,就會被當做是這個服務生的收入,而這個部分是要交稅的,每個月老闆發薪水的時候,會自動按照這個金額扣除,所以當客人不給小費時,服務生是會很生氣的。
  • 美國人付小費的講究,你懂嗎?
    很多人對於到了美國之後要開始付小費感到不安,給多了覺得心疼,給少了又覺得失禮,應大家要求,現整理出來,相信各位在看完之後不會對小費感到陌生。  在餐廳付小費的情況最多了,在什麼樣的餐廳吃飯要付小費呢?一般來說,有侍者為你服務,來問你要點什麼菜,這種情況是絕對要付小費的。
  • 什麼時候去美國留學好?
    想要送孩子美國留學的家長都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到底什麼時候送孩子美國留學比較好呢?美國留學的優勢在大家看來還是很明確的,其實不論什麼時候送孩子美國留學都是有利有弊的,大家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權衡即可,三立小編也整理了一些關於什麼時候前往美國留學的內容,幫助大家順利的進行美國留學。
  • 在加拿大生活,如何正確給小費,又該給多少呢?
    教你如何在加拿大正確的給小費在加拿大最令人頭疼的就是該怎麼給小費,雖然文文給大家介紹了好多遍但是數學如我這麼差的還是沒搞懂,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在什麼情況下給小費,給多少。一般是稅前帳單金額的15%-20%(比如稅前70元加幣給10.5元加幣),在這區間給就成,你要是覺得服務很好可以給20%。如果人數特別多超過8人的話,小費則會直接給你計算到帳單中,到時別給重了哦~收到外賣應該給外賣小哥10%~15%的小費,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情況得多給點的。
  • 美國小費指南:讓你不再受白眼!
    作為留學生的我們自然也要入鄉隨俗。但是很多時候,剛到美國的小夥伴都會為小費給不給、怎麼給、給多少而感到困擾。今天學妹整理了小費手冊,教小夥伴們給對小費,以後去美國給小費變得so easy。無論何種場合,如果你接受了別人對你的服務和人力上的幫助,大多情況下你應當付與對方小費,無非是對對方幫助的一種有償感謝。為了獲取小費服務人員就要儘量提供讓客戶滿意的服務,小費也就成了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努力工作會有回報,小費制度深深折射著美國文化的精髓。
  • 在美國,留學生要知道的給小費技巧
    赴美留學,大家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就是付小費。習慣國內生活的朋友們,吃完飯習慣結完飯錢就離開了,但是在美國,吃完飯可是要結小費的哦~小費是額外於商品價格的費用,比如吃飯,餐費100元,需要額外支付10-30元服務費給服務員作為小費。
  • 在泰國教你如何優雅的給"小費"
    對於很多第一次去泰國旅行的遊客們來說,給小費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給少了掉面兒,給多了又肉疼,更有甚者把錢包放在酒店被服務員自行"拿"小費的經歷,那麼小費應該怎麼給、給多少合適呢?今天就教你在泰國教你如何優雅的給小費!
  • 小費問題到底怎麼回事?其他國家服務都要給小費嗎?
    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很少碰到需要給小費的時候的,很少去過其他國家的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接觸到小費文化,但是有些地方小費是合理,有些地方小費給人體驗可能不太好。也許有些高檔餐館或飯店會直接把10%的服務費算在帳單內,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會特別在意服務的品質,也對小費沒有個正確的認識。
  • 美國留學研究生申請時間是什麼時候?
    作為近年留學的熱門,相信大家對留學話題都很感興趣。現在去美國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很多同學疑惑到底什麼時候進行美國研究生留學申請最靠譜。下面就和智課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留學的研究生申請時間是什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在美國給小費是種什麼體驗?
    ,但只有在美國,給小費是必須的社會禮儀。小費已經是現代生活的重大謎團之一。為什麼要給服務員和侍者小費,而不是機械師或消防員?林恩還發現,比起小費制度,53%的客戶更喜歡提高菜單價格的想法。「我賺了錢,我決定如何花錢。你不喜歡你的薪水?那就換個工作。」
  • 【科普】在澳洲,你需要給小費嗎?
    那麼,在澳洲,要不要給小費呢?什麼時候該給?給多少?先說在美國,去美國的遊客或者在美國生活的人想必都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當作小費。不過,這種情況對於遊客而言,到哪裡都要給小費的規矩也容易讓人產生困擾,不排除一些時候會把這個「規矩」給忘了,畢竟不是習慣,從而會給自己或者服務者帶來尷尬或麻煩。你甚至會聽到這樣的話「如果你付不起小費,你就不應該在這裡用餐」或者「小費並不是愛給不給的」。
  • 在美國付小費的「套路」
    餐廳付小費的時機在餐廳付小費的情況最多,在什麼樣的餐廳吃飯要付小費呢?一般來說,有侍者為你服務,來問你要點什麼菜,這種情況是絕對要付小費的。另外如果像是去快餐店用餐,像是麥當勞,你是在櫃檯點完餐後自己到座位上去吃,這種情況就不需給小費,還有一種在美國叫 Food Court, 就是像臺灣的美食街,也是拿著拖盤點餐,這種情況也是不用付小費的。
  • 留學美國需要提前做什麼準備?這些事情你必須要知道!
    美國留學出國留學是很多學生的夢想,也是很多家長的期待。出國留學越早準備越有利,那麼我們在提前準備的時候都要知道什麼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你可以在課堂上準備答案和問題,或者在閱讀材料中尋找討論交流要點。二、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對於國內學生來說,通常都會習慣於教與學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在美國大學中,學生則是需要學會更主動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通過選課,來深入研究一些與自己的專業不直接相關的話題,學習一些對你將來從事的行業有用的技能。
  • 英國留學旅遊必知禁忌介紹
    編者按:正所謂入鄉隨俗,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出國旅遊都要遵守當地的人文和規則,否則難免會吃虧。暑假旅遊高峰馬上就要到了,不少遊客把目的地鎖定為英國。那麼英國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大家做好功課了嗎-如果沒有,這篇文章千萬不能錯過!英國是一個標榜紳士風度的國家,看過英劇《唐頓莊園》的人可能深有體會。
  • 美國不留小費會被打嗎?
    我們常聽人這麼說,小費給多給少,並無硬性規定,因人而異,也完全是個人決 定。但不論多少,表示誠意最重要。俗話說:小費給多,像傻瓜,小費給少,是大傻瓜,如果不給小費呢?實際情況能?聽聽我在美國十幾年的經驗告訴你真相!
  • 疫情對於留學的影響,到底持續到什麼時候?留學生家庭該如何度過
    家長們感慨,留學進入了冰河期。我只要一遇到家長,就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我還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你也許已經從很多渠道獲得過建議,比如,政策會發生什麼變化,還有沒有新的留學通道,更安全的方案是什麼,等等。但是,知道了這些,你會發現,依然很難作出決策。因為你的注意力是被外部不確定性牽著走的,你沒有自己的戰略。
  • 必知!美國留學,護照丟失補辦指南!
    第一次美國留學,難免會小麻煩大麻煩接連不斷。什麼東西是一定要保管好的?當然是護照!丟了護照,寸步難行啊。但是,要解決的事情多了,忘東忘西、丟三落四的毛病,偶爾還是會冒出來的。沒有關係,護照丟失如何補救,異鄉好居教你解決這個棘手難題。
  • 美國人小費禮儀面面觀 你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給嗎
    提到給小費,捫心自問一下,有誰沒有當過小氣鬼?據紐約郵報報導,許多美國人在給小費時也存在嚴重的「小氣」問題。一項超過1000名成年美國人的信用卡消費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都曾有過在餐廳吃飯卻不給服務員小費的經歷。更誇張的是,近三隻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從未給過酒店清潔人員或咖啡師小費。另外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理髮時從未給過髮型師小費。得知這一結果後,禮儀專家表示,這是十分粗魯和錯誤的行為。
  • 在美國小費到底給多少:10%還是20%?
    然而,在美國需要支付服務業人員小費,已經形成一種社會契約。那麼在美國小費究竟該給多少才算是「遵守了社會契約」?今天向你推薦美國僑報記者的一篇文章,相信會對困惑的你有些幫助。  美國人為什麼要付小費?如果他在服務中始終對你笑臉相迎,給了行李票並且和你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那麼在你取回車的時候支付他5美元(合人民幣31.4元)小費是合適的。  行李員。第一份行李付小費2美元(合人民幣12.5元),其後每多一份加1美元(合人民幣6.3元)。  前臺。
  • 美國小費文化,揭露美國小費制度文化背後
    不論是到歐美國家留學還是旅行,對於沒有小費支付習慣的我們來說,「給小費」這事經常是我們適應當地文化的第一道難關。但當我們撥開中西文化隔閡之後,你會看到歐美小費文化的精髓,原來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在美國餐館吃飯,你需要支出總額的15%—25%的小費,妥妥地,穩居榜首!假設你吃了300元的餐,小費就得付75元,這對沒有小費支付習慣的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不止於此,在美國,吃飯要小費、泊車要小費、理髮要小費、打的要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