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70周年華誕,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每個城市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也正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
1949年的金華是什麼樣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金華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8月15日,市統計局發布一系列權威數據,全面展示了70年中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總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金華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1949年金華地區生產總值(GDP)僅為1.4億元,到1978年躍升至9.8億元,再到1992年突破100億元,用了整整44年時間。之後,出現連續跨越:2005年突破1000億元、2010年突破2000億元、2014年突破3000億元。
2018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100億元,總量是1949年的2929倍;人均GDP達73428元(常住), 突破一萬美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1096美元,是1949年(63元)的1165倍。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金華已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2018年財政總收入661.74億元,總量是1950年(1874萬元)的3531倍,年均增長12.8%。
產業結構
1949年的金華產業層次很低,屬於典型的農業社會,隨著改革的深入,金華產業結構逐漸從以農業經濟為主過渡到以工業經濟為主,再到以服務業經濟為主:1978年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重為51.0∶28.3∶20.7,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24.8%;1998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2∶55.0∶33.8,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了歷史最高的48.3%;進入21世紀,服務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有效實現了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1∶50.3∶44.6,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首次超過工業增加值(43.3)。
2014年,我市被國家商務部、財政部批准為第四批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城市,也是浙江省唯一入選的城市,有效推動了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服務貿易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2018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3:42.6:54.1,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4.1%,超過第二產業佔比11.5個百分點。
收入與消費
70年,生活水平在穩步提高。
從就業規模來說,金華就業人員從1978年的176.04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353.50萬人,以創業帶動就業,工業和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明顯增強,三次產業就業結構由1978的64.4∶23.2∶12.3變化為2018年的19.5∶46.3∶34.2。
收入水平隨之大幅提升。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4883元,是1979年城鎮居民人均實際收入(384元)的143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8元,是1983年農村住戶人均年純收入(324元)的81倍。城鄉居民用於食品支出消費的佔比明顯下降,對住房、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消費需求明顯增強。2018年末金華擁有汽車188.07萬輛,其中私人擁有汽車175.21萬輛,汽車保有量已達到平均每百人擁有汽車33.6輛。
在所有消費中,旅遊正在成為新興熱點,居民旅遊出行人次不斷創出新高。2018年金華共接待遊客1.21億人次(含市內居民),實現旅遊收入1350.88億元,旅遊收入是1999年的43.2倍。
投資建設
目前你家裡總共有幾部手機?在1949年的金華,每100個人中只有0.013部電話。而到了2018年末,城鄉住宅電話用戶達36.4萬戶,是1949年的1255倍,電話普及率達到300.43部/百人(含行動電話),是1949年的23110倍。其中行動電話用戶達1373.36萬戶,是1995年的723倍;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達287.37萬戶,是2000年的43倍。從全市郵電業務總量來說,1949年只有113萬元,1978年為912萬元,2018年達104.6億元,是1949年的9255倍。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市投資建設成就巨大。195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3萬元,僅佔全省投資總額的3.5%,近幾年增至千億級,2018年累計投資達1376.6億元,年均增長15.6%。
不光是郵電業務,陸路交通、陸空水運也在齊頭並進。到2018年,我市完成綜合交通投資251億元,金義綜合交通樞紐列入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劃,現代交通運輸網絡已逐漸完善。境內公路總裡程達到12952公裡,比1949年末(161公裡)增長80.4倍;貨物周轉量從1949年的590萬噸公裡增加到2018年的74.17億噸公裡;客運周轉量從1949年的200萬人公裡增加到2018年的42.05億人公裡。
對外開放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金華一直是省外貿出口重要的供貨地,按計劃向上海、天津等口岸調撥供貨,1988年成立進出口公司開始自營進出口業務。
隨著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康五金市場等專業市場走向國際舞臺,對外貿易不斷邁上新臺階。外貿出口總額從1989年的315萬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5549657萬美元;進口總額從1988年的267萬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166644萬美元。出口和進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40.1%和23.9%;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從1990年的12萬美元,躍升至2018年的31854萬美元,年均增長32.5%。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金華對外開放平臺通道更加擴寬,輻射帶動作用更趨顯著。
市場
1995年,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92個,超億元市場僅有15家;2018年市場主體總數達92.4萬戶,註冊資本總額1.2萬億元,超億元以上市場91家,超百億元市場有5家,義烏小商品市場年度成交額連年居全國第一。
1949年,金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0.44億元,2018年達到2253億元,年均增長13.2%。2016年金華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突破萬億大關,2018年達到13390.72億元,總量在全省位於杭州、寧波之後排名第三位。
特色產業更是亮點紛呈。
2018年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46億元、增長14%;網絡零售額2870億元,居全省第二,跨境網絡零售出口額佔全省的54%;物流業增加值633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5.4%;快遞業務量36.6億件,列廣州之後居全國第二;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出品電影的總票房佔全國的28.1%,網際網路泛娛樂產業繼續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實施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810」行動,「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新增「品字標」企業92家、機器人1559臺。
社會事業
教育方面,2018年,我市中小學幼兒園十五年教育普及率達99.7%,小學、初中入學率、鞏固率達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為98.8%。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普通高等學校數由1978年的2所提高到2018年的8所,在校學生數由1978年的0.2萬人提高到2018年的8.4萬人。
社會保險已實現全覆蓋。
衛生事業方面。2018年我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967家,是1952年的33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2家,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3480個。
文化體育更是繁榮。2018年,擁有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475萬冊,是1985年的8.5倍;各類劇場、影劇院數63個,比1978年增加了56個。
生態環境
2018年,我市完成新造林0.81萬畝、森林撫育13.47萬畝、平原綠化2.23萬畝(全市平原林木覆蓋率達20.9%以上);完成森林通道建設313.4公裡,通道沿線林相改造面積1.75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487.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1.4%。全市43個地表水斷面、11個「水十條」國家考核斷面、17個省控斷面、10個市界出境斷面、20個縣市交接斷面、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實現6個100%達標,全省最優。市區PM2.5濃度為34μg/m3,比2013年(「氣十條」考核基準年)下降51%,空氣品質優良率84.4%,同比上升6.4%,升幅全省第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9.2%、9.8%、8.5%和5.2%,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2018年我市生態滿意度得分為85.12分,同比提高6.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