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銘記上海產業在艱難中起步,在探索中發展,在新的起點上揚帆再啟航,傳承上海產業工人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黨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聯合推出「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海製造新徵程」主題報導活動。活動貫穿全年,在人民網上海頻道、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黨建網、「上海經信委」、「人民網上海」微信公眾號、上海廣播電臺990早新聞、《今晚》欄目等平臺陸續推出。
滬東中華船塢生產場景
液化天然氣(LNG)船是保證國家清潔能源安全的一種特種船舶,國內只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東中華)有實力建造。從2008年4月交付中國第一艘LNG船「大鵬昊」至今,已有17艘大型LNG船從滬東中華起航。這些船開闢新的海上絲路,為建設「美麗中國」運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被譽為「大洋上的中國榮耀」。
十年鑄劍,滬東中華聲譽卓著,在國際市場不斷「圈粉」,訂單紛至沓來。2017年,世界最強造船國日本一家航運公司,將4艘先進大型LNG船、價值50多億的「大餐」交給滬東中華「烹飪」,成為轟動業界的一件大事。2018年,又打破韓國壟斷,開建國內首款17.4萬立方米LNG-FSRU船、世界最大1萬立方米LNG燃料加注船。同時,3.2萬立方米LNG發電船、27萬立方米LNG浮式再氣化船都已研發成功,中國LNG裝備產業鏈「列車」駛入「新時代」。
為不再「挨打」
曾經紅紅火火的造船企業,如今大多度日如年。2011年中國造船產量就已達到7500萬噸左右,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國。去年,全球新船需求量跌至2800萬噸。世界造船業風雨飄搖,寒風凜冽,不少船企紛紛關門或者轉行,國內一些造船企業出現了倒閉潮,連很有名氣的國有大型船企都岌岌可危。「滾石上山」「砥礪前行」是船舶行業這些年最常用的話,非常清晰地折射了業態嚴峻到了何種程度。
滬東中華是中國最強大的民用船舶製造能力的央企,可是同樣也承受著巨大的接單壓力,但是又很有定力,因為手裡有多副好牌,不怕別人不識貨。
上世紀90年代,國內大多數造船廠把目光瞄準散貨輪、油輪等建造上,掙得盆滿缽滿。此時,滬東中華卻另闢蹊徑,悄悄把戰略重心放在高端產品研發上。每年,都派人考察國外先進造船廠,派工人、幹部到日本船廠當研修生。
1991年12月,朱鎔基視察滬東中華展位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說,中國一定要造出LNG船。但是滬東中華的幹部和科技人員,在日本一家船廠想上在建的LNG船看一眼,都被日方婉言謝絕了。當時中國造船人有些尷尬,可是也理解對方害怕建造技術洩密。落後是要挨打的,婉言謝絕同樣也是一種「挨打」。為了不再「挨打」,不再尷尬,更激發了滬東中華為中國造船工業爭氣的蹈厲之志。
十年裡,滬東中華投資50多億,在業內率先提出了「數字造船、綠色造船」理念,創建了國內造船業第一家數位化設計集成平臺(SPD)、數據管理平臺(PDM)、ERP系統平臺等。以科技「補鈣」、強身」,「孵化」建造LNG船等高端產品人才,奠定了滬東中華發力的強大基礎。建造LNG船成了他們心中最大的事。
「歐美等國對華高新技術一直是禁售封鎖的,而且千方百計阻擋,我們國家要發展高端船型,只有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滬東中華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說。
2010年7月,張德江聽取LNG船建造情況匯報
研發高端船舶,遇到的許多困難是難以想像的,砥礪前行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國內都是空白,研發人員只能從國外報紙、雜誌報導中尋找蛛絲馬跡,那是大海撈針的巨大工程。
僅僅一本LNG船資料,就重達十多斤,而這只是眾多資料中的一本。這些資料,記錄了研發人員的艱辛歷程,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片是海量的,心血可見一斑。但是沒有這樣的前期工程,就沒有以後的超級成果。
十年鑄劍,滬東中華在2009年12月,終於成功交付第一批5艘14.7萬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其建造流程完全顛覆了過去的造船模式,也開啟了中國船舶工業建造方式的一場深刻革命的大幕,創造了「大洋上的中國榮耀」。
站上世界造船塔頂
全球兩種民用船舶最頂尖,一種是LNG船,另一種是豪華遊輪。LNG船建造難度堪比航母,因而被稱為「皇冠上明珠」、「超級工程」。
滬東中華2008年建成中國第一艘LNG船「大鵬昊」
數萬噸零下163℃液態天然氣漂洋過海,要安全完成幾千公裡的長途跋涉,對於LNG船的安全性要求極高。低溫艙一旦洩露,就容易使船體鋼板脆裂,如果液化天然氣從裂縫漏出,就會迅速汽化,成為一顆浮動的、威力巨大的炸彈,頃刻就會爆炸,船毀人亡。因此,LNG船的設計、製造絕對不能出錯。即便船舶已至近海,為了保障碼頭和周邊居民的安全,也不允許其輕易靠岸。
一艘LNG船上有成千上萬個組件,任何單一的組件產生故障,小至一個電路、一個閥門,都可能導致船舶整體出現故障。一條LNG船造價高達2億多美元,沒有客戶會買一艘有絲毫不安全和不可靠因素的LNG船。
中國第一艘出口LNG船「巴布亞」號
國產第一代LNG船的艙容為14.7萬立方米,第二代艙容為17.2萬立方米,雖然艙容大了17%,但同樣的推進功率,能耗卻顯著下降了25%。第一代只能用鍋爐燃燒貨艙揮發氣產生動力,採用蒸汽推進,但到了第二代就有多種選擇,可以利用柴油機將貨艙揮發氣作為燃料,相比鍋爐燃燒更為高效;也可以利用再液化設備液化回收,來達到100%液貨交付,保證整個貨物運輸過程中不會產生損失。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做選擇。
第二代LNG船研發過程中,研發團隊幾乎每個人都常失眠,瘦了好幾斤。一年半裡,幾乎每個周六設計團隊都加班,夜深人靜才回家,也沒有放假概念。整整三年,滬東中華終於成功開發出第二代LNG船。正是這些心血,使一艘艘新型LNG船,在大洋上鐫刻了中國造船人奮發有為的足跡。
LNG船設計建造創新團隊
船東所有擔心的問題,也都在滬東中華人的智慧面前分化瓦解,「俯首稱臣」。做到殷瓦鋼焊接沒有漏點,是世界難以攀登的高峰,但是普普通通的殷瓦鋼焊工,秦毅、張冬偉和他們的徒弟、同事,已多次做到一個艙一個漏點都沒有。日韓等造船強國都不能實現的目標,年輕的中國造船人實現了。
科技進步永無止境,要建造更多高端產品,在世界造船舞臺踢天弄井,在於引進、培育更高端人才。滬東中華引進的幾十名高技術人才,在各個領域竭忠盡智。「人才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要素」,這張牌一定要打好。在這種理念引導下,滬東中華湧現了一批批卓爾不群的研發設計人員、能在鋼板上「繡花」的一波波焊接高手,各種匠心獨具的良工巧匠輩出,公司成了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先進單位。
創新智造是最好的廣告
2017年4月,滬東中華高層一行人,又來到曾經訪問過的日本某造船廠,這家工廠在世界上很有名,在業界更是聲名遠揚。過去,中國造船人想上船看看「皇冠上的明珠」究竟啥模樣都不行。今天,他們正在建造其他新產品,中國造船人如果再想上去看看,行嗎?
藍天下的中國榮耀——5艘LNG船停靠滬東中華碼頭
這次日方卻特別大方地讓中國客人隨便參觀。因為很多先進造船技術對中國來說,不再神秘,因此,日方覺得沒有必要再這樣藏著掖著,合作可以雙贏。果不其然,日方破天荒提出,與滬東中華深度合作,共同研發更先進的船舶建造技術。
滬東中華董事長陳建良等去美國訪問客戶,世界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高層,破例全部下樓迎接中國客人。滬東中華為他們建造的6艘大型LNG船,運行質量穩定,深獲船員好評。就因為造了好船,埃克森美孚把中國造船人當作了高貴的客人。
「只有科技創新,才會引領需求;只有高端製造,才有戰略支撐;只有中國智造,才能實業興國。」滬東中華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認為,創新智造就是企業最好的廣告。滬東中華的歷程證明,只有緊緊抓住創新的牛鼻子,有了雄厚的建造能力,在世界造船舞臺上才會有更多話語權。
滬東中華每年都有上百個各種科研課題,高端產品研發都有時間表,「研發一代,更新一代」是公司的立廠之基,「精益求精、創新超越」是公司的文化理念。科技引領,創造市場,是公司生產經營之道。
LNG船,是保障國家能源供給和運輸的安全特種裝備,是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座27層大樓裡,就匯集著一批研發LNG船的科技人員。中國四代LNG船,都是從這棟大樓裡誕生的。
殷瓦焊接是LNG船圍護系統核心技術
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重大技術裝備,在全球打響中國智造品牌,是軍工央企的使命,滬東中華在建造高端產品中,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船舶工業多個「第一」。
全球有能力建造LNG船的企業至今不到十家,其中更為先進、建造技術更為複雜的薄膜型LNG船,有能力建造的只有4家,滬東中華是其中之一。因為是中國民用船舶建造能力最強的企業,2016年第四屆中國工業最高大獎頒給了滬東中華。
2017年籤約的4艘大型LNG船,世界幾家LNG船建造公司個個實力強大,都想收入囊中。同中國競爭最激烈的韓國一家船廠,有著建造LNG船的光輝歷史,是全球響噹噹的LNG船建造公司,但最終滬東中華的創造性建造方案打動船東的心,獲得了這份大單。
國產化程度最高的LNG船「中能福石」號
雖然已是製造世界多種高端產品的建造基地,但是滬東中華人並沒有在燈光和掌聲的追逐中故步自封,而是星言夙駕,打造更先進船型,成功開發的世界最先進超大型25萬立方米LNG船、3.2萬立方米LNG發電船正接受紛至沓來的客戶檢驗。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然而滬東中華認為,好牌打出去了,總有一天會被人破解。我們必須昧旦晨興,將人才優勢發揮到極致,持續依託科技創新,研發更多好牌。好牌多,才能廣積糧,左宜右宜,不然,就會左支右絀。
「精益求精、創新超越」的理念,正在「孵化」更多工匠和高端人才;提升建造質量,抓住品牌建設的每一步,都連著市場。更為先進的LNG船和其他高端產品研發工程,在滬東中華緊鑼密鼓進行,不久大洋上將會出現更多中國造船人敢為天下先的超級工程。
(責編:嚴遠、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