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義經,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最為著名的武將。在源平合戰中,表現突出,帶領源氏的軍隊屢戰屢勝,最終消滅平氏,幫助兄長源賴朝獲得了對整個日本的統治權。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後白河天皇下面主要有兩大武士家族平氏和源氏。在後白河天皇繼承皇位的過程中,源義經的父親源義朝和平家首領平清盛都立了很大的功勞。後來,源義朝因不滿天皇對自己的封賞而發起反叛,最終兵敗被殺。源氏一門被殺的被殺,流放的流放,平家獨攬了朝政。這時的源義經才剛出生不久,和母親一起在亂世中漂泊度日,東躲西藏。
源義經的少年時代極不安定,先後在大和山中、京都鞍馬寺、奧州等地輾轉度日,直至遇到藤原秀衡。
源平合戰爆發,源義朝第三子源賴朝響應後白河天皇號召,起兵討伐平家。源義經與藤原秀衡聽聞後也積極興兵助陣。經過一之谷、屋島、壇之浦等戰役後,平氏被滅,以源賴朝為首的源氏取得絕對的勝利。
在整個源平合戰中,源義經憑藉其自身卓越的才能,多次力挽狂瀾,把優勢的平氏軍隊打的落花流水,功勞最大,可最終卻被兄長源賴朝逼得走投無路,自殺身亡,這是為什麼呢?
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封建歷史上,君主對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任何有可能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都要千方百計的去除掉。源義經戰功赫赫,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兄長源賴朝的地位。在利益和皇權面前,一切感情都是那麼蒼白。
二、政治幼稚,貪戀虛名
源義經戰場上所向無敵,可政治上卻不及其兄源賴朝十分之一。
源平合戰時,源賴朝為刺探源義經的意志,要求源義經發兵徵討曾追隨木曾義仲的源行家,源義經認為源行家同為源氏本家,又是叔父長輩,不忍相害,拒絕了源賴朝的要求。殊不知政治鬥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源義經的拒絕把自己推到了兄長源賴朝的對立面。
源義經在獲得戰爭的勝利後私自接受後白河天皇的賞賜。當時,日本天皇的權利正慢慢的被武士集團所架空,天皇和武士集團是兩個對立的存在。源賴朝身為源氏武士集團的領袖,是絕不允許天皇下面再出現一個與他分庭抗禮之人。源義經私自接受天皇的賞賜,在兄長源賴朝看來,他弟弟源義經已和後白河天皇站在一邊了。不管源義經有沒有反意,他都已經是個巨大的威脅,不得不除去。
三、兄弟不睦
源義經本是源義朝側室所生,庶出的他與源賴朝本就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恐怕在源賴朝的心裡從來就沒有真正看的起過這個所謂的兄弟。況且兩人從小就不在一起生活,只是共同的家族使命把兩人綁在了一起,兩人之間的兄弟情其實是沒有多少的。
四、藤原秀衡的死去
藤原秀衡是源義經一生的重要人物。在源義經還到處流浪的時候,是藤原秀衡收留了源義經。後源平合戰爆發,藤原秀衡又幫助源義經起兵討伐平氏。最後,在源義經被兄長通緝走投無路之際,又是藤原秀衡收留了他。藤原秀衡的死去,最終徹底把源義經徹底逼上了絕路
。
源義經作為日本歷史上威名遠揚的戰神,一生之中豪無敗績,充滿了傳奇色彩。就連他的死都有多種說法。有人說他沒死,說他逃到了北海道。也有人說他渡海逃到了中國,成為了一代霸主成吉思汗。
個人認為,這都是人們對源義經的死感到無比可惜而杜撰出來的一些說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