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關注東亞藥業IPO:子公司環保、安全硬傷不斷,研發實力不足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花朵財經

作者 |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 |F-Finance

||

花朵財經持續關注東亞藥業IPO過程。時隔半年之後,11月29日,還差79年就會成為百年老店的東亞藥業,收到發審委的首發申請第一次反饋意見。

情況不妙!

1

花朵財經過往關注焦點回顧:

花朵財經在2019年11月7日,曾經關注東亞藥業IPO過程,當時我們就質疑公司淨利翻番,但供應鏈問題嚴重,並且研發能力嚴重不足。《東亞藥業IPO衝擊科創板 研發後勁不足 大供應商疑點重重》

深耕國內外抗生素市場,營收平穩增長,淨利波動翻翻;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上遊供應鏈不穩定:報告期內「幽靈」供應商頻現,供貨「專一」金額巨大;

較於可比公司,研發實力有限,研發能力受限,新藥儲備較少,部分主銷產品批文即將到期。11月29日的問詢函中,對花朵財經關注的焦點都進行了問詢。據花朵財經總結,此次問詢函涉及三大方面共計53個問題,分別是規範性問題(24)、信息披露問題(22)以及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7),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重點問題確實值得投資者深挖研究。

2

上下遊公司問題眾多,子公司也不省心

花朵財經在《東亞藥業IPO衝擊科創板 研發後勁不足 大供應商疑點重重》中已經指出,東亞藥業報告期內涉及多個「幽靈」供應商。

什麼是「幽靈」供應商?

花朵財經認為,突擊成立,突擊註銷,年產能卻遠超千萬,有效在冊員工卻近乎為0的供應商,都可以被歸類為「幽靈供應商」。因為只有大股東的鬼使神差,才可能完成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幽靈供貨商一:

▲數據來源:企查查

河北寧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極生物」)。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初,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向東亞藥業供應1153.85萬元以及2617.85萬元的原材料,始終位列前五大供應商頭部位置,據企查查披露正式員工人數為0。

幽靈供貨商二:

▲數據來源:企查查

上海凱萊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萊藥業」),2009年成立,在2016年向東亞藥業供應2450.68萬元的原材料,位居東亞藥業第二大供應商。供貨兩年後,凱萊藥業在2018年註銷。據企查查信息披露,凱萊藥業繳納社保的正式員工人數僅為4人。

寧極生物和凱萊藥業都是東亞藥物的主要供應商,年供貨金額巨大,但佔公司總的營業成本比重甚微,頂多只有5%左右。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前五大供應商的供給總額加一起也僅能達到25%上下。我們以東亞藥業2018年的營業成本採購總額14634.87萬元來計算,剩下的75%,即1億多的採購額中,有多少類似於以上兩家的「幽靈」公司,恐怕只有東亞藥業才了如指掌。

供貨商魅影重重的公司,您放心投麼?

不得不說,東亞藥業在供應商問題上真是頻繁遭遇「水逆」,除了「幽靈供應商」外,其報告期內前五大的其他供應商也是頻頻踩雷環保問題:

在2017-2018年度,東亞藥業主要供應商名單中,還有一家內蒙古常盛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常盛」)。它和河北寧極生物同屬於常盛製藥集團旗下。

內蒙古常盛問題眾多,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因違規排放臭氣、廢氣以及煙塵等受到當地環保部門多次處罰。

▲數據來源:企查查

此外,據相關媒體報導,2014年5月24日,在內蒙古常盛製藥車間內發生一起重大事故,造成兩名員工死亡,當地安監及公安部門均介入調查。

2017年東亞藥業最大供應商——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在當年以2599.36萬元的供應額,佔據東亞藥業營業成本的5%。該公司在2015年-2018年間,曾因違規排放汙水(COD超標)、違規排放廢氣以及未按照標準嚴格處理和安放危險廢物等問題,受到當地環保等部門的多次處罰。

▲數據來源:企查查

浙江中欣氟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欣氟材[002915]」),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6年-2017年分別向東亞藥業供應了1661.22萬元以及1503.69萬元的原材料。中欣氟材的全資子公司高寶礦業(福建高寶礦業有限公司)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被當地環保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多次處罰,原因都是由於私自排放汙水和不重視安全生產等問題。

▲數據來源:企查查

提到子公司,看樣子東亞藥業這個年是過不好了。監管部門在第一次問詢中,就其子公司出現的各類環保問題等進行了問詢。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東亞藥業旗下共有江西善淵藥業有限公司、上海右手醫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浙江東邦藥業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東亞醫化進出口有限公司等4家全資控股子公司。

▲數據來源:企查查

其中,2016年10月,浙江東邦藥業有限公司曾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處罰並責令整改。

2017年7月,江西善淵藥業有限公司前身元盛生物曾因違規排放尾氣等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處罰並責令整改;

同年的10月,元盛生物再次因環保問題收到罰單。

除了環保問題,不省心的子公司們還在安全生產問題上,為東亞藥業屢屢找麻煩:

2016年,東邦藥業除了被環保部門處罰外,曾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一名生產工人死亡。後經調查,因其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相關規定事實清晰,受到當地安監部門處罰,罰款23萬元並責令整改。

▲數據來源:企查查

2018年江西善淵藥業有限公司同樣因未嚴格遵守和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相關規定,受到當地安監部門處罰,罰款10萬元並責令整改。

供應商問題不斷,子公司又頻頻引火上身,面對如此之多的問題,東亞藥業怎敢遞交招股書呢?

不重視環保和安全生產的企業,在A股市場落實社會責任一票否決制的今天,您敢投麼?

3

研發能力備受質疑,發審委多重發問

花朵財經在11月7日的相關報導就已經指出,原研藥的生產和研發,具有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高,準入門檻高的特點。即使在行業內站穩腳,也需要毫不間斷的科研投入來拓寬企業的護城河。

平心而論,花朵財經縱觀國內外原研藥IPO企業,沒有任何一家的研發投入和東亞藥業一樣,投入這麼少的。東亞藥業在研發上面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過於敷衍,與其長期以來對外界宣傳的注重產品創新及研發、努力打造一支專業高效技術團隊的宣傳口徑大相逕庭。

這也難怪發審委在首次問詢中圍繞東亞藥業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主銷產品專利及批文等是否到期、募投研發項目具體的進展情況等提出眾多問題。

公司的研發投入到底有多單薄呢?數據說明一切。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據東亞藥業招股書披露,公司近年來研發費用看似逐年增加,2016年-2018年分別為0.27億元、0.31億元以及0.33億元,但研發費用率一直在4%上下波動。

此外,從上圖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東亞藥業研發費用增幅遠不及管理費用,而且二者差距逐年加大。

至於研發人員儲備上,東亞藥業更是異於眾多同行業公司。截止其遞交招股書日期,其科研部門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數僅有6人,佔員工總人數的比例僅有0.67%!

眾所周知,醫藥的生產、研發和製造一直是公認的高科技高門檻領域,主要的研究開發工作也是由碩士及以上人員進行,本科及以下相關員工由於受到知識層次的限制,大部分只能從事一些研發相關的輔助性工作。

6人的技術團隊搞研發,對於一家擁有20多年原研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驗的藥企而言,實在不能讓人安心。

▲數據來源:企業招股書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企業也是如此。東亞藥業長期不注重研發的結果,就造成,主銷產品部分批文到期的問題。同時,懶於研發,怯於研發,也導致企業面臨長期以來單一業務,單一產品的上市大忌。據同花順相關數據顯示,報告期內β-內醯胺類抗菌藥佔東亞藥業的總營收比重不斷上升,在2018年已經接近75%。

主營業務單一,研發能力不足,東亞藥業往後的路要怎麼走,能走多遠呢?

4

總結

關於東亞藥業的問題,花朵財經會持續關注。

除了文中提及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足,以及在報告期內相關公司所涉環保和安監等問題外,發審委還就東亞藥業報告期內部分財務數據明顯異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情況進行了問詢。

例如,在報告期內,東亞藥業的管理費用率逐年下降,銷售費用率波動起伏較大,二者的變動趨勢都與可比公司相關數據差距較大;

東方藥業在報告期內存貨帳面餘額佔同期營業成本的比重,以及應收帳款的周轉率等的變化趨勢也同樣是明顯異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數值……

花朵財經認為,只要東亞藥業想登陸A股市場,就得認真解釋為什麼自身研發、環保以及安全生產等涉及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的大問題不斷,財務上的小問題也不止?

作為醫藥生產領域老將、IPO新手的東亞藥業,想要出這份回復問詢的公告,難!

相關焦點

  • 東亞藥業IPO:研發實力存疑、子公司違法 深陷阜興系股票操縱案醜聞
    東亞藥業IPO問題凸顯:研發實力存疑、子公司違法屢教不改 深陷「阜興系」股票操縱案醜聞文丨原野近日,浙江東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東亞藥業」)更新招股書,公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擬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284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金額約為7.9億元。
  • 東亞藥業IPO背後:子公司屢被環保處罰 募投項目被質疑
    來源:中國經營報東亞藥業IPO背後:子公司租用105畝林地之謎本報記者/夏治斌/曹學平/江西/彭澤報導日前,浙江東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亞藥業」)更新招股書(申報稿),公司擬登陸上交所主板,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84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金額約
  • 東亞藥業IPO衝關:捲入阜興系股價操縱案 被監管點名
    作為一家生產化學原料藥及關鍵的醫藥中間體的擬上市企業,環保問題一直是東亞製藥此次IPO難以繞行的痛點。據其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僅僅在其此次IPO申請的報告期內,東亞製藥的子公司便至少收到了3次以上有關環保違規的行政處罰。
  • 悅康藥業IPO:科創屬性不足還涉嫌同門行賄 研發費用率偏低
    來源:電鰻快報原標題:電鰻財經|悅康藥業IPO:科創屬性不足還涉嫌同門行賄《電鰻快報》文/尹秋彤11月24日,證監會同意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康藥業研發費用率偏低據《電鰻快報》觀察,研發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悅康藥業擁有研發人員368名,佔員工總數的12.68%;截至報告期末,悅康藥業通過技術創新已獲得授權專利121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相關發明專利54項。
  • 輔仁藥業:創新研發 打造持續發展新動力
    開藥集團作為集化學藥、中成藥和原料藥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醫藥集團,品種眾多、劑型全面,能夠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在醫藥行業具備雄厚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通過與開藥集團的醫藥資源整合,發揮協同效應,輔仁藥業將顯著增強綜合競爭能力,提高行業地位,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 上半年新藥銷售同比增長22.9% 科倫藥業持續加碼研發提升發展...
    隨著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化,醫藥行業集中度提升,對於大型藥企來說,通過擴充研發管線和產品線,以研發促進技術革新,成為藥企擴大經營規模,提升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手段。從大輸液龍頭向抗生素全產業鏈布局,再到以創新藥作為驅動力,科倫藥業正不斷通過研發,積累企業持續發展的終極驅動力量。
  • 輔仁藥業:新藥研發獲重大突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保平  通訊員  王敏  10月9日,記者從輔仁藥業集團獲悉,公司全資子公司開封製藥(集團)有限公司於近日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准籤發的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250IU/瓶)及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
  • 海岸藥業:秉持綠色環保理念 打造生態靚麗名片
    海岸藥業始建於2012年,位於有「蘇州橋頭堡,虹橋副中心」之稱的江蘇省蘇州市汾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一家集藥物研發、藥品生產、產品推廣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製藥企業。據他介紹,海岸藥業距離汾湖不足500米,汾湖位於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交界,是中國沿海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中心區域,也是「臨滬」經濟圈中最具地理優勢的地區,承擔著上海市主要飲用水的供給。「飲水思源之地,當然要吾身每日三省,以身作則,標杆表率,傳播綠色生態、安全環保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發展使命,打造創新環保型醫藥生物研發生產基地雛形。」王啟帥說。
  • 康辰藥業:子公司上海康辰擬2500萬美元參股優銳開曼
    中國網財經11月26日訊 日前,康辰藥業(603590.SH)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上海康辰及共同投資人,與交易標的優銳開曼籤署了《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議,上海康辰擬以2500萬美元價格認購優銳開曼新發行的優先股。
  • 科倫藥業:產品線不斷豐富 組織架構調整及股權激勵促進提質增效
    報告期內,科倫藥業多個產品獲批上市及申報生產,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以及新產品研發工作有序推進。 科倫藥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變動主要系疫情影響下輸液和非輸液產品銷量下降、原料藥和中間體價格變動、研發投入增加以及疫情捐贈支出增加等因素影響。其同時在中報中表示,下半年將持續推進管線建設與評估、優化在研項目整體管控,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保證公司可持續發展。
  • 資源整合+研發創新 輔仁藥業去年淨利增126.67%
    輔仁藥業表示,去年,公司圍繞「創新藥,輔仁造」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整合資源,發揮規模優勢;積極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為公司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積極加強創新研發力度,為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保障。「在產品方面,公司產品類別齊全,包括化學藥、中成藥、原料藥等類別的500多個品種,公司可供選擇的產品組合較多,不斷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保持產品的多樣性」,輔仁藥業董秘張海傑表示:「在銷售方面堅持向消費終端滲透,開發基層醫療機構和藥店等。開藥資產注入後,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
  • 北陸藥業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公司始終堅持專業化的學術推廣,持續提升公司的品牌專業形象和影響力。隨著營銷團隊規模和實力的提升、銷售渠道下沉,尤其碘帕醇注射液和碘克沙醇注射液兩個產品的良好市場表現,未來公司對比劑產品覆蓋的醫院數量、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提升。
  • 擬甩賣旗下5家子公司 萊美藥業瘦身「自救」
    而後在2月11日,萊美藥業發布公告稱,為避免中恆集團與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產生同業競爭,公司擬處理旗下5家子公司資產,5家子公司股權對應估值分別為2.95億元、6491.21萬元、1.59億元、0元以及1794萬元。  據悉,萊美藥業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的首次掛牌價格為不低於交易標的股權評估值的70%,最終交易受讓方和交易價格以公開掛牌徵集結果為準。
  • 科倫藥業子公司淨利跌九成 2020一季度扣非淨利虧損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4月28日,科倫藥業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受限抗政策影響,具有萬噸抗生素中間體項目的子公司受價格影響較為嚴重,淨利潤降幅高達九成,拖累了公司業績。抗生素領域子公司淨利跌九成 短期償債能力減弱科倫藥業主要從事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注射用無菌粉針(含分裝粉針及凍乾粉針)、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5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包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手握4億元卻研發上「省錢」 新光藥業業績增速難持續
    我們先來看看新光藥業2019年的經營情況。2019年該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增速是自上市以來第一次轉正,而這似乎與該公司縮減各項費用有關,其中該公司研發費用萎縮超10%。然而,事實上,該公司並不缺錢,手握4億元現金,但卻在各項投入上「摳摳搜搜」。新光藥業是沒有找到新增長點還是有其他顧慮?
  • 豐原藥業子公司增資控股郎利生物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豐原藥業11月20日晚間披露,全資子公司淮南泰複製藥有限公司與安徽東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安徽郎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增資擴股的協議》。協議約定郎利生物增資擴股註冊資本由6000萬元增至1億元。
  • 科倫藥業:業績符合預期,創新研發持續投入或帶來未來業績釋放
    來源:理財周刊4月27日晚間科倫藥業公布2019年年報,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68%。短期來看,受川寧中間體產品價格下降影響以及研發費用增加的影響,公司利潤有所下降,但基本符合預期。
  • 科倫藥業:新藥板塊逆勢增長研發加碼鑄就長期發展基石
    半年整體業績受疫情影響下降新藥板塊成果顯著、收入逆勢增長科倫藥業是一家綜合性製藥企業,主要從事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膠囊等25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包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中國輸液行業中品種最為齊全
  • 輔仁藥業全資子公司兩份產品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
    來源:中關村網輔仁藥業集團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輔仁藥業」)全資子公司開封製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藥集團」)於近日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准籤發的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250IU/瓶)及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
  • 連雲港康樂藥業有限公司公司簡介
    連雲港康樂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2000萬元,是浙江康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浙江康樂藥業主打產品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原料藥生產基地,是國內解熱鎮痛類藥物撲熱息痛行業領軍企業,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