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4月28日,科倫藥業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受限抗政策影響,具有萬噸抗生素中間體項目的子公司受價格影響較為嚴重,淨利潤降幅高達九成,拖累了公司業績。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36億元,同比增長7.86%;歸母淨利潤9.38億元,同比下降22.68%;扣非歸母淨利潤7.9億元,同比下降29.0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2.17億元,同比下降24.95%。
抗生素領域子公司淨利跌九成 短期償債能力減弱
科倫藥業主要從事大容量注射劑(輸液)、小容量注射劑(水針)、注射用無菌粉針(含分裝粉針及凍乾粉針)、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5種劑型藥品及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醫藥包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鎮痛麻醉類、精神類、抗病原微生物類、營養輸液、呼吸類、心腦血管類、抗腫瘤類、抗骨質疏鬆類、水電解質平衡類等。
公司收入分為輸液領域和非輸液領域,報告期內,公司輸液產品銷售45.17億袋/瓶,實現營業收入104.6億元,同比增長5.86%,非輸液領域實現營業收入68.36億元,同比增長9.51%,
上市以來,除了2015年營收增速微降外,公司的營業收入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其中2017年和2018年增速分別為33.49%和43%,2019年降為7.86%表現出增長壓力。此外,公司毛利率基本平穩,輸液領域毛利率為70.83%,同比下降0.35%;非輸液領域毛利率為46.06%,同比下降3.38%。
在抗生素領域,公司進行了大筆的投資,進行了「抗生素全產業鏈」的戰略性布局,構建起從抗生素中間體到原料藥到製劑的綜合優勢。然而受限抗令影響,抗生素市場打起了價格戰,子公司伊犁川寧的抗生素產品價格波動較大。
伊犁川寧是科倫藥業於2010年12月在新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寧產業園區投資設立的子公司,佔地1219畝,是萬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項目的主體單位,生產硫氰酸紅黴素和頭孢系列中間體。伊犁川寧通過研發試驗、升級優化、創新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創造性地解決了抗生素髮酵行業環保問題。伊犁川寧申報的「生物發酵抗生素生產尾氣處理技術集成及應用」科技成果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報告期內,公司的抗生素中間體、原料藥實現銷售收入31.08億元,同比下降5.64%。其中伊犁川寧實現銷售收入28.77億元,同比下降8.64%,淨利潤0.65億元,同比下降89.08%。
從短期償債能力來看,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大漲452.93%導致流動負債增加,2019年公司的流動比率進一步降低為0.96,處於較低水平。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其他流動負債分別為31.75億元和52.44億元和12.12億元,粗略計算,短期有息負債為96.31億元,相比22.53億元的貨幣資金缺口達到73.78億元。
期間費用增長 一季度扣非淨利虧損
公司的期間費用的增長也是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其中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超過營收增速較多。
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為65.5億元,同比增長9.4%,佔營業收入比例為37.14%,主要因為公司加強產品推廣,市場開發及維護費、市場管理費用、學術推廣費增加;管理費用為9.51億元,同比增長17.85%,主要為公司生產規模擴大及持續推動技術改造,薪酬、修理費、折舊攤銷等費用增加。
研發費用的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因為研發投入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研發投入費用化比率大幅升高。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13.51億元,同比增長21.24%,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7.66%,費用化比率為95%。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13個仿製藥獲批生產和多項臨床申報,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項目研發和創新發展。三年來,已實現41項仿製藥連續獲批上市,16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2個品種創新藥物開展中美臨床研究,新一代腫瘤免疫藥物A293獲批臨床,首個創新藥物A167完成關鍵II期臨床療效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繼2019年全年業績下滑後,公司2020年一季度業績進一步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零售終端營業時間減少,部分抗疫產品限售,最終導致OTC整體銷量下滑。在醫院端的非抗議科室接診量下滑嚴重,導致處方藥銷量下滑。再有就是公司繼續受到帶量採購、醫保控費等政策的持續影響。
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38億元,同比減少17.5%;實現歸母淨利潤2188.92萬元,同比下滑93.48%;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1656.37萬元,同比下降105.2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5億元,同比下降127.6%。(文/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小飛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