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閩:教授、主任醫師,每周一、五上午在浙江省中醫院坐診。
很多老人爬山爬出關節病,到我這裡來看,上周五上午,就有6位。關節痛、腫脹,有的是因為爬山過多,有的是因為爬山時速度太快。我看過一位65歲的老人,家住三臺山邊,身體很好,爬山又方便,所以天天爬山,後來關節痛了,連走樓梯也要有人扶了。
45歲至60歲的人,心肺功能逐漸走下坡路,爬爬山有好處。60歲以上的人,我是不主張爬山的。這是因為膝關節是最易受傷的關節,爬山時更會加劇膝關節軟骨間的摩擦,使膝關節軟骨間壓力增加,而老年人大多骨質疏鬆、骨質老化,如果經常爬山,極易患關節病。
像膝關節承受的重量,人站立時幾乎承受全部體重,平地行走時為體重的4倍,爬山、上樓時為體重的7倍。體重50公斤的人,膝關節在登山時承受的壓力相當於350公斤。醫學上把這個叫剪切力,就像一把剪刀,力臂越長,剪切力越大,爬山時,膝關節、髖關節都負擔著沉重的剪切力(劉醫師隨手畫了張草圖,見右)。這兩個關節的軟骨一旦磨損,是不可修復的。關節出毛病了,走路也困難了,再要鍛鍊就難了。
以前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不同了,活個八九十歲一點不稀奇,所以,老人的下肢關節要省著點用,身體再好,一周也最多爬一次山。爬山時,最好拄根拐杖,特別是在下山時,能減少膝關節的磨損。
膝關節不好的老人最好採用對膝關節沒有損傷的運動,如遊泳、騎自行車、散步等,特別是遊泳,關節不負重,鍛鍊效果更好。還有墊上運動——在墊子上做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也很適合老年人。
三類老人不宜爬山
一、如果膝關節、髖關節有時要痛,可能是關節病的先兆,不宜爬山,上下樓梯也要注意。
二、慢性病患者爬山容易損傷關節,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痛風、心臟病、心血管病人等。
三、長期吃激素類藥物的關節炎患者,更不可爬山,因為激素藥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爬山會加快關節軟骨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