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但在莆田,元宵可不止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而是近一個月。莆仙人的元宵節既豐富熱鬧,又生動有趣,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是全國最具特色、跨越時間最長、活動規模龐大、參與人數眾多的民間「狂歡節」。
元宵期間,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擺齋果,設案桌。地域的不同,貢品也各有特色。在黃石鎮江東村浦口宮,人們會用桔子疊起金字形高塔,象徵吉祥,寄託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在涵江延寧宮,人們會壘起八角形蔗塔,寓意生活甜蜜,祈求幸福安康;在涵東街道順濟廟,人們則會製作直徑80公分的大紅團,紅紅火火鬧元宵……
「節到元宵興倍生,普天人共樂昇平。有樓紫陌繁華盛,燈火輝煌不夜城。」這是竹枝詞《元宵》中描述莆田鬧元宵盛況的句子。古往今來,莆田元宵節的盛況賽過春節。近一個月時間裡,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活動豐富多彩。元宵民俗活動是莆田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莆田民間藝術的集中展示,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願。值得一提的是,「楓亭元宵遊燈習俗」、「新度錦墩打砂花」、涵江延寧宮蔗塔、仙遊楓亭麒山宮皂隸舞和「打鐵球」等莆田元宵節中的特色習俗已分別被列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為更好地傳播、傳承獨具特色的莆田元宵習俗,湄洲日報、莆田網多路記者深入鄉村各地採訪,報導各地特色元宵活動,現選登部分攝影作品以饗讀者。
(許曉玲)
古橋、老樹與傳統習俗相映成景。
梧塘鎮松東村元宵踏火活動讓人驚嘆。
東海鎮鬧元宵金龍吐火。
涵江霞徐社區順濟廟裡的超大紅團奪人眼球。
成千上萬媽祖信眾同慶元宵。
楓亭元宵遊燈活動聞名遐邇。
「紅桔塔」紅紅火火展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繞著準備燃起的草垛轉圈,轉出耀眼的光環。
新度鎮龍頭村元宵車鼓隊在歡快表演。
本版攝影:蔡昊 林羅曉 楊怡玲 陳益 李升華 郭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