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國內旅遊業迎來史詩級別的客流,說滿到溢出都不為過。
景點餐廳高速公路的擁堵已經超出我這個人類可以想像的程度,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問題是— —住宿堵。大量酒店和民宿在這個假期賺得盆滿缽滿,國內旅遊業可以說是逐漸回暖。
有需求就有生意,旅店的生意似乎越來越「好」。再看看現在國內的職業現狀,(說句跑題的,我差不多在兩個月前說:按照這個勢頭,我未來的工作要麼就是母嬰護理要麼就是在線教育,這年頭中國最後吃的不是人口紅利,而是倫理福利。)想必很多人,都已經見識到了國內住宿的爆滿情況,於是就有部分人,內心開始活躍,想要投資民宿了。
那麼真實的民宿是什麼狀況呢。做民宿的人對於自己的狀態,都有一個傳神的描述:自從做民宿開始,只有兩天是開心的,一是開業那天,二是轉手成功那天。(這些都是民宿前輩們用人民幣燒出的血淚,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兩位曾投身這個行業。
於是部分上班的人,每天抱怨自己抑鬱。然後被幾篇文章幾本小說幾個視頻成功洗腦,就真的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投資民宿,過上風花雪月的好日子。總有一種提到民宿,就以為是吉他豔遇和江湖崔健以及酒和故事。然後真的以為,民宿這個東西沒有門檻,裝修一下就能接客,以及現在全網有這麼多平臺可以獲客,於是一拍大腿,幹!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你經歷了一次,社會教(du)育(da)。
簡單來說吧。外行別想跨界創業。民宿這個行業相比其他,都非常適合當代都市上班族,因為賠錢賠的簡直是光速。年初開民宿,年末去求職。
民宿這個事情。
第一:運營成本和難度,高出天際。
民宿嚴格意義上是酒店運營的分支,只不過相當酒店的標準和規模,民宿更加個性化。民宿往往帶著運營者自己的主觀傾向,這就意味著對運營者的審美要求極高;其次民宿往往突出的就是自己的特色和服務賣點,這些服務取決於運營者自己的藝術特長,整體水平,一言難盡。
連鎖酒店是規模化標準化的高效模式,通過規模壓低成本,一次性資金投入,後期運營成本相對可控。但是民宿,是典型非標品,於是就有那麼一群人帶著自己為數不多的錢財和幾乎沒有的運營水平去做了民宿。仔細想想,上班都上不好,居然覺得自己可以完成麻煩的運營,天真且魔幻。
第二:地理位置及房租成本,難權衡。
做民宿最重要的是什麼,地理位置。畢竟錢不多,那麼埋葬自己的錢包最好就要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民宿行業究其根本就是酒店行業,但山清水秀不等於荒郊野嶺。民宿本身規模小,個性化強,那麼對於地理位置來說要求會更高於傳統酒店。
這種地理位置有兩層含義。一是廣義上的城市,二是狹義上的城市中的具體地點,一般都在景點附近。只是從這一角度來說,可供選擇的範圍就小了很多,這樣一來就意味著資金投入不會低,我們除去自有房及富二代這兩種可能,那麼租金成本就會把你榨乾,這沒什麼好反駁的。那麼有人會說,也有一些老牌民宿做的很棒,你要知道多半原因是他們投行時間早,成本低期限長,自然就在這個行業留下來了。
但總有人會想,沒事啊,我可以做網絡推廣和投放,地理位置不重要。我只能微微一笑。朋友,如果說高租金是個困難,但好就好在它是可以明碼標價的,但網際網路推廣費用,那是真玄學。網際網路行業別的不行,但在燒錢這件事上,那一直是走在實在的尖尖尖端上。
第三:裝修,天坑。
做民宿不僅是租房,重頭在裝修。除去設計,到施工階段,因為非標準這個特色,就意味著耗材巨大。這個做過自住房裝修的朋友,都明白我在說什麼。這個就不必細說了。總之,裝修隊搞你,分分鐘。
當然,也有部分人說:我可以自己裝修,理論上看似合理,但實際情況是:因為你的非專業,你手工做出的各類設施無論從堅固還是美觀來說,可能比你的愛情破碎的還要快。ok我不得不承認,是有一部分人自己裝修,卻非常完美。但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就會發現人家本身就是設計or美術行業相關職業出來的,只是專業發揮,普通人就別想了。
第四:人員管理。
按照最低標準來說,前臺記帳一人,保潔一人,管家小二按照你的配置決定,這些都是成本,那種半夜三點開車去機場接送客戶的老闆數不勝數。
即便招來了工作人員,人員管理也是大麻煩。仔細想想,能去民宿就業的人你能指望他溫文儒雅到哪裡去,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能搞出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么蛾子。那種在朋友圈每天喝茶賞月的民宿老闆,多半都是騙你的,信我,因為在民宿這個體系裡,不會有人比他更累。
除此之外。開民宿的壓力,還有很多。比如:稅務要查,消防嚴打,房屋租期到期要漲價,市場競爭過飽和etc。總之,做民宿,90%不可能賺錢。
所以,最後還是奉勸大家一句:好好打工。
實在不行,去民宿打工。你要知道:對於任何行業的浪漫幻想,都源於自己的天真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