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便利店的身影,但是有些便利店在視覺上感覺比較凌亂,路過的行人一般不太願意一探究竟,這樣一來,客流量就不高。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大家都喜歡好看的東西,在購物環境上,人們傾向於選擇讓人舒適的環境,所以便利店要通過陳列擺放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小小便利店也有大大不同。接下來,便利贊便利店帶大家了解一下便利店陳列擺放要注意的問題。
一天當中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午餐和晚餐的時候,這時候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去便利店吃點東西,走進店裡第一眼要看到熱食便當之類的,方便顧客直接走向貨架,也可以在熱食貨架旁擺放點小型副食或者是飲品吸引眼球,很多人通常會順便一起結帳,在有形中帶動營業額。
在貨架與貨架之間要保證顧客有足夠的空間來挑選商品,在擺放的時候要考慮到有限的空間如何發揮無限的可能,貨架與貨架之間通道的寬度大概設置在1.5米左右,讓背對背的顧客能夠站得下,活動自由挑選商品,保證通道行走自如。
別忽視收銀臺的重要性,以為收銀臺就負責用來短暫結帳,其實收銀臺也能帶動消費。在收銀臺旁邊擺放糖果、巧克力、電池之類的小巧商品,小物件佔地面積小且可擺放的數量多,在價格上也不貴,大多消費者普遍能接受。在準備結帳的時候,消費者大都會掃視一遍周圍,思考有沒有遺漏的商品,這時候收銀臺的小商品就能被注意到,消費者就會大概率產生衝動型消費行為。
關於貨架的高度,當你走在便利店,往往第一眼就注意到的是在第四五層的商品,貨架1.3米到1.5米的範圍被稱為黃金範圍,即容易被消費者注意到,同時也好拿。因此便利店通常會把受歡迎的商品擺放在這個位置,消費者一進店就能發現喜歡的商品,快速完成消費行為。
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便利店都是透明的玻璃牆,這就是一個小心機了,這樣路過的行人就能清楚看到裡面琳琅滿目的商品,即使不進店也能做到一覽無遺。要是在晚上,伴隨著溫暖燈光的加持,營造出來的效果更好,
按照顧客消費習慣進行布置擺放,才能既方便了顧客又能給店鋪帶來穩定客流和營效,別小看陳列的重要性,小小的改動,讓便利店好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