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創新:讓工業的「血液」活力湧動

2021-01-09 新疆新聞網

  油田創新:讓工業的「血液」活力湧動

  ---「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實踐課堂發現·紀錄大美新疆」實踐成果

  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3日電(周麗 劉美惠子)在新疆油田公司準東採油廠吉木薩爾頁巖油作業區的井場上,採油工葛榮勝師傅正在進行更換油嘴的工作。在他的身後,是即將建設的全國最大的國家級頁巖油示範區,10億噸級頁巖油藏正在全面推進開發。

圖為火燒山油田外景。

  從一片讓人束手無策的難啃地,到萬眾聚焦的希望沃土;從無到有,從零到一,這片土地匯聚了無數人的心血。

  如今,油氣勘探開發愈加困難,資源競爭已經演變為技術競爭。過去動用的是好資源,現在要啃的是「硬骨頭」。要想實現油區的上產穩產,就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力量,拿出敢打硬戰的勇氣。

  給「頁巖開採」架上探索的扶梯

  近年來,頁巖油藏成為全球非常規石油資源開發的熱點領域,被稱為非常規油氣革命的「生力軍」,我國各大油田不斷加快對頁巖油的勘探開發和研究步伐。其中,準東採油廠吉木薩爾頁巖油作業區就承擔著新疆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的重要任務。

  10億噸的頁巖油藏讓大家興奮不已,可巨大的開採難度化作一片愁雲,籠罩在每個員工心。頁巖油的開發不僅生產成本高,而且難度大。即使是技術領先的美國,採收率也僅能達到12%左右。

  大批量開採頁巖油需要先進的技術,比起美國,中國不僅缺乏技術更缺乏經驗,如果一味的跟發達國家買技術和設備,那成本可就太高了,怎麼辦?走出一條自己獨創的的創新之路才是硬道理。

  通過不斷地實驗和摸索,大家逐步探明了頁巖油生產的一定規律,初步形成了頁巖油開採模式。自2017年以來,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持續技術攻關之下,技術人員歷經18個月的獨立研發探索,開創了國內頁巖油深井機採舉升工藝全新技術模式,實現了頁巖油深井無杆泵舉升工藝革命性突破,相關配套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展。

  過去是「拼命拿下大油田」,如今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拿下大油田。「資源品質的惡劣化,將是後期石油開採的常態,」準東採油廠總地質師章彤說,「非常規油田開發能提高我國的石油產量,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

  新疆油田的頁巖油勘探開發的過程,也是提高我國非常規石油開採技術的過程,它將引領我國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成為國家級頁巖油示範區。

  在不遠的將來,通過加大管理模式和工程技術創新,推進生產物聯網和美麗場站同步建設,建成新型油田作業區,打造新時代「百人百萬噸」的高效綠色智能示範油田,正指日可待!

  給每一滴油找到歸屬

  新區攻堅時不待人,老區穩產也不能停。

  遍野通紅卻不是火,連綿成片卻不是雲。在和緩有致的紅色山丘中,無數口抽油機正在孜孜不倦的工作著,這是準噶爾盆地東部油田開發的搖籃——準東採油廠火燒山作業區。

  1984被發現,1988全面開發,這座年過三十的老油田雖已不復當年之勇,但仍老當益壯,創造了連續26年穩產30萬噸以上、累計生產原油1000多萬噸的佳績。

  在老區煥新顏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無怨無悔的傾情付出。

  火燒山油田屬於裂縫發育的特低滲砂巖油藏,通俗來說,就是注入的水都滲到裂縫裡去了,根本沒法兒以水驅油,原油產量經年大幅遞減。注水僅兩年,油田的自然遞減高達51.4%,生產十分被動。這種開採難度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在技術水平不高的八十年代,猶如當頭棒喝,給了所有人狠狠一擊。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鐵人王進喜的豪言壯語一直是準東採油廠的準則。面對如此艱難的地藏條件,火燒山作業區一個人都沒有後退。

  1991年,改善火燒山油田開發效果課題被列為「八五」期間全國油田重點「陣地仗」之一。對油田開發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攻關研究。僅裂縫研究就運用了地質、地球物理、油藏工程和鑽井工程等四大方法。

  時至今日,火燒山油田已經經過了4期綜合治理,他們通過創新,將調剖技術與分注技術、精細注水相結合,一步步實現了控水穩產的目標,探索出了全套裂縫性油藏工藝技術,取得了累累碩果:專著兩本,專利技術10項,油田公司以上級成果21項……

  「採出油,採好油,讓每一滴油都發揮出它的價值,就是我作為員工的追求。」火燒山作業區員工牛旭坦然道。

  「不讓一滴油落地」

  「苦、累、髒、險」,這是很多人對修井工作的印象,也是他們不願意幹這份工作的原因。從嶄新的紅工服到浸滿油汙的黑工裝,往往只需要一個下午的時間。

  石油開發以來,作業設備性能和修井工藝不斷提高,作業環境有所改善,但依靠人拉肩扛、工人一身油一身汗的作業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到修井現場調研時,工人師傅們對準東採油廠總工程師黃大勇傾訴著改革的願望:黃總,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把杆管外壁的油刮掉,提管杆時油液不要灑落下來,弄得人也髒井場也髒;黃總,能不能設計一種抬管裝置,這樣人就省力了,這樣的活幹上八小時,人都快累癱了;黃總……

  為了將工人們的訴求落到實處,2016年末,黃大勇牽頭成立了研發小組。兩年時間,四五十場大大小小的會議,幾十噸的設備,拉到現場去改了幾百次。僅僅一個刮壁器就修改了七八次,而在整套設備裡面,它連五十分之一都算不上。

  有一次工程師劉成貴在做夢時靈光一現,便立即從床上彈了起來,把想法記錄在紙上才安心睡下。

  在不斷的爭吵和修改中,2017年6月,第一代環保型修井作業系統投入試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東西好不好,還得工人說了算,通過不斷地改進完善,至2018年3月,修井作業系統基本滿足了工人師傅們的願望,真正實現了「不讓一滴油落地」。

  這套環保型修井作業系統的面世,堪稱傳統修井模式的一場革命,也是綠色環保的一項創新,申報了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23項。實際應用後,不僅降低了2/3的人工成本,減少產生危廢70%以上,施工效率提升30%,單次作業節約直接費用近萬元。既杜絕了環境汙染,消除了安全隱患,還大大降低了工人們的勞動強度。修井工人正朝著「白大褂」的方向不斷前進。

  2018年8月30,準東採油廠代中國石油參加了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環保型修井設備、無杆泵採油技術、井口保溫衣技術、作業現場移動監控系統等多項國內先進特色技術和創新成果,獲得了廣泛關注。這是準東採油廠面對問題、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問題的結果。

  「創新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要有心,哪裡都是創新點。」黃大勇說。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但科技創新沒有捷徑,必須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準東採油廠廠長、黨委書記王寧道。(完)

相關焦點

  • 吐哈油田科技創新側記
    截至9月2日,吐哈油田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8種型號鑽井提速提效工具,在6口非常規油藏井現場應用,鑽井周期縮短43%,為頁巖油開發提供了利器。  頁巖油、火山巖、深層稠油是世界三大開採難題。
  • 我國渤海發現一億噸大油田
    石油是當今人類世界最為重要的一種能源,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在全世界90%的運輸能量都是依靠石油獲得。除石油外,天然氣同樣也是支撐現代工業與人們生活所需的一種重要能源。一般來講,天然氣指天然蘊藏於地層中的烴類和非烴類氣體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質學中,天然氣通常指油田氣和氣田氣。其組成以烴類為主,並含有非烴氣體。
  • 青年工的"加油站"——勝利油田"創新工作室"
    「小屋」裡搞創新   勝利油田職工創新工作室發端於2004年。此後不斷湧現出「天正工作室」、「代旭升創新工作室」、「畢新忠創新工作室」、「海鵬工作室」等優秀的職工革新陣地。 創新園地裡的「驕子」  創新工作室的誕生解決了創新無組織、資源浪費、低效的難題,技術創新能手們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把一線員工組織起來共同搞創新,每年都湧現出數以千計的職工創新成果和萬項以上的合理化建議。   代旭升是勝利油田的首席大技師、山東省首席技師、全國勞動模範。
  • 天津大港油田發展的怎麼樣?
    可能好多人不知道天津作為一個大城市,土地很金貴,但就是這麼金貴的土地上竟然還隱藏著一個油田-大港油田。天津本身是一塊寶地,北邊有山,西邊靠近北京,東邊緊鄰渤海灣,南邊還有個油田。大港油田屬於中石油的領地,70年代開始開發,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時間,油田人見證著油田起初的繁華到現在的普通。石油屬於能源行業,一直受國家的重視,也被叫做「工業血液」,足以證明石油的金貴。因此在開始開發的時候油田是十分繁華的,油田人甚至深受市區人的羨慕,不愁吃穿,油田內部繁華,工資高,地位自然也高。
  • 集環保智能、油田增產創效於一體 東營這個創新項目大有可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東營報導12月2日,第二屆東營區「油地融合杯」暨第八屆創業創新大賽頒獎典禮成功舉行通過前期啟動、報名、初評、決賽等環節,山東宇明月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創業企業和鑽井液性能在線監測系統等6個創業項目脫穎而出,獲得第二屆東營區「油地融合杯」創業創新獎。這些項目究竟有哪些亮點,跟著記者的鏡頭,一起來了解下吧!
  • 華北油田楊武寨區帶勘探紀實
    華北油田在這個老區帶通過創新思維和成藏模式、深化認識,採取立體勘探、高效勘探,實現了多層系發現,從老油藏裡探出「新寶」,展現出新的活力。該井油氣顯示及電測解釋均超百米,在新層系沙一上段試油獲日產超23立方米的工業油流,實現勘探層系新突破。
  • 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標誌著大慶油田的發現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標誌著大慶油田的發現    大慶油田有很多值得人們懷念的地方,其中松基三井就是最好的地方。    到9月26日下午4時,松基三井噴出了工業油流,從此中國石油工業歷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    松基三井作為大慶油田最早的出油井,幾十扯為受到很好的保護。最初在井側建了一座「松基三井完鑽噴油紀碑」。1986年該碑被定為黑龍江省重點保護單位,1999年重修後改稱為「松基三井紀念地」。
  • 中國最值得保護工業遺產:80年前中國最大油田,玉門人的老城故事
    春風也度玉門關,這是時代的春風,是新一代玉門人的創新和創造。不故作高蹈之姿,但也不放棄仰望;那麼多玉門人,他們貼近常情、常識與常態,卻不沉迷於庸常本身;玉門人「精耕細作」,在玉門油田的來處和去向之中,以開放的視野、精嚴的尺度,一絲不苟地譜寫「何處是玉門」。
  • 大慶油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後,大慶油田從領導層到基層站隊,從鑽井一線到生產車間,從長垣老區到海塔盆地,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初心、創新、信心,成為大慶油田幹部職工說得最多的詞語。目前,我們以『高效推進三元複合驅工業應用』為核心目標,針對複合驅化學劑成本偏高,效果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等問題,開展系列技術攻關,不斷探索降低開發成本、提高複合驅技術經濟效果的有效途徑。」採收率研究二室副主任侯兆偉說。 從歷史來看,大慶油田靠科技創新立業,更靠科技創新興企。科技創新,讓大慶油田在我國工業發展史上有了更鮮明的標註和有力論證。
  • 長慶油田柱塞氣舉技術激發氣井活力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唐丹 記者權力)截至目前,長慶油田採氣一廠優化應用柱塞氣舉技術,已使577口低產低效氣井恢復產能,增產效果明顯,已在長慶油田生產現場應用3700餘口井,年增產氣量突破11億立方米。
  • 浙江民企觀察:「創新潮」湧動 共驅經濟高質量發展
    觀察該省民企,不僅對創新發展已有共識,並持續積蓄創新力、湧動創新浪潮,成為驅動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源動力」。人本集團車間。 張斌 攝「黑科技」:洞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幾年,市場競爭更激烈,很多民企對《意見》的內容十分期待。從我們自身來說,要在創新上做足功夫。
  • 大港油田:八破八立,向改革創新要效益
    大港油田公司堅決打好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和效益實現保衛戰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斷崖式暴跌影響,油氣生產企業生存發展面臨著嚴峻考驗。中國石油大港油田作為走過56年勘探開發歷程的老油田,資源品位不斷變差,深層化、劣質化趨勢持續加劇,嚴重限制著投資成本管控。
  •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進行時」勝利油田為產業工人成長成才搭「雲梯」
    近日,第十五屆中國工業論壇創新工匠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辦。勝利油田「代旭升創新工作室」喜獲「全國十大班組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全國高技能人才楷模、原中國石化勝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師代旭升登臺領獎並作主題發言。「代旭升創新工作室」成立於2005年,擁有會員1500餘名,先後取得國家發明專利24項,實用新型專利296項,解決現場重大難題1500多個。這是勝利油田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結果。近年來,勝利油田聚焦全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服務員工成長成才,堅持依靠人才強企,為產業工人成長搭舞臺、創新建平臺、晉升暢通道,激發了隊伍活力。
  • 中國最大油田——大慶油田2018年經營指標創三年最佳
    (許書晨攝)   中新網大慶1月1日電(劉鵬超 記者 史軼夫)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1日發布消息,大慶油田2018年完成油氣經營收入、利潤總額、稅費創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經過59年開發建設的大慶油田依然保持著油氣當量4000萬噸以上的世界級水平。圖為大慶油田工人在作業中。
  • 大港油田人力資源改革探索與實踐
    10月10日,大港油田採油一廠青年員工劉宇深有感觸地說。  大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是大港油田緩解自身部分崗位結構性缺員壓力的新嘗試,也是深化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的真實寫照。  頂層設計  打破人才流動壁壘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然而,大港油田的「第一資源」並不樂觀。
  • 大港油田採油女工尤立紅:創新路上攜手同行
    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中,我將和同事一起全力以赴展現石油工人的新擔當、新作為,譜寫大港油田提質增效新篇章。」11月27日,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大港油田第五採油廠第一採油作業區採油女工尤立紅說。  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尤立紅所在的第一採油作業區員工認識到,依靠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是我國石油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也要求新時期的石油工人必須具備技術創新、改造能力,不光能幹,還會巧幹。
  • 中國發現80億噸油田,卻要「拱手讓人」
    中國發現80億噸油田,卻要「拱手讓人」由韓國開採我國石油,我有點不理解,你理解嗎?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石油需求量大,但是石油資源匱乏,我國石油開採的速度和技術跟不上,所以我國近70%的石油需要進口。每年要花超過9000億人民幣在石油進口上。
  • 大慶油田第三次榮登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榜單
    而大慶油田三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又創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為什麼大慶油田能有此殊榮?為什麼大慶油田始終能保持自主創新、持續創新,始終站在石油科技的前沿?     大慶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新的科技進步史。每一頁寫滿了大慶人科技創新的奮鬥足跡,綴滿了科技創新的累累碩果。
  • 三十年磨一劍:大慶油田再亮「世界名片」——大慶油田三元複合驅大...
    如今,大慶油田再亮「世界名片」——三元複合驅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技術,可在油田含水率達到98%的極限開採條件下,再提高採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使主力油田採收率突破60%,較國外同類油田採收率高出27%,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慶油田經過近30年攻關,創新了三元複合驅油理論,自主研發出表活劑工業產品,創建了完整的工程技術體系。
  • 大港油田創新升級站場環境保護管理
    大港油田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核心地帶,轄區內溼地、水庫、河道、灘涂、農田、鹽池等環境形態共存,環境敏感地帶多,環保風險點源多。為適應新的《環境保護法》要求,大港油田著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升級站場環境保護管理,創新推行監測監督一體化,護航油田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