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會不平等讓「美國夢」墜落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2016年底的華盛頓,早晨氣溫很低。白宮附近的憲法大道上,一對中年夫妻蓋著報紙,露天睡在地鐵通風口上方。不遠處,剛開業不久的川普國際酒店內飾奢華,外牆星條旗飄揚;另一邊的新聞博物館外,工人正在數十個櫥窗內更換著當天報紙的頭版封面,對外宣揚這個國家的「自由」和「民主」。在朝霞的映襯下,這個超級大國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十分刺目。這不是個別現象。在美國每個城市的地鐵口、商場門口或人流密集的街道上都能看到類似場景:一個或多個四肢健全的中青年流浪者沮喪地蜷坐著,面前的牌子上寫著諸如「我很餓,請給我一美元」的字句,仿佛在向人訴說他們「美國夢」的破滅。

  顯而易見,美國愈演愈烈的社會不平等已經動搖了「美國夢」的實現基礎。從個人角度看,「美國夢」的內涵是個人通過自己的奮鬥取得成功;從社會角度看,「美國夢」的基礎是機會平等與社會流動性較高,人人皆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然而,近幾十年特別是21世紀以來,美國社會不平等加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種不平等既包括經濟不平等、政治不平等,也包括社會不平等特別是不同族群之間的不平等。目前,美國前10%家庭擁有的財富佔全國所有家庭財富的比重超過75%,後50%家庭擁有的財富佔比僅為1%;非洲裔美國人擁有的財富僅為白人的1/12,拉美裔為1/11。如今的美國社會,階級固化日益嚴重,社會流動性持續下降,普通人越來越難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

  美國勞動力市場惡化,加劇了不平等局面。過去30多年來,美國經濟在其主導下的全球化浪潮中完成了結構轉型。金融業取代製造業成為核心部門,社會財富進一步向華爾街精英集中;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相對萎縮,吸收就業的能力隨之大幅減弱。這導致美國勞動力市場狀況持續惡化,支撐美國中產階級的穩定工作機會大量減少。於是,作為美國社會穩定基石的中產階級人口嚴重萎縮。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15年美國中產階級人口40年來首次跌破人口總數的50%。美國社會結構正在從橄欖型轉向金字塔型。

  實際上,不平等一直系統性地存在於美國社會,經濟不平等導致政治不平等,政治不平等又反過來加劇經濟不平等,並引發更大範圍的社會不平等。

  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曾一度被認為是「美國夢」的重要支柱。如今,這一制度正在被變本加厲的權力遊戲和愈演愈烈的黨派爭鬥所腐蝕,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驢象之爭」甚至可以迫使美國政府「關門」。2016年的美國大選,人們寄希望於「政治素人」川普能改變美國的不平等狀況。但令人失望的是,他組建的內閣卻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的億萬富翁內閣」。很難相信這樣的內閣能夠扭轉美國的不平等局面。不平等還導致底層民眾的政治疏離感進一步增強。在形式上,美國選舉是一人一票,但實際上政治話語權掌握在大金主手中。一方面,普通民眾普遍感到被排除在政治進程之外,美國政府已經無法確保他們實現「美國夢」所倚重的高社會流動性;另一方面,他們實現階層流動的上升通道被統治精英所控制,缺乏自我實現的機會。這正在撕裂美國社會,直接導致2009年的茶黨運動和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令處於社會底層的美國人喪失了為實現「美國夢」而奮鬥的動力。尤其是對於底層非洲裔和拉美裔族群而言,貧困不再是短暫現象,他們根本看不到隧道盡頭的亮光。

  人們曾一度認為,美國所面臨的危機只是單純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然而,現在看來,寡頭政治下的社會不平等、階層流動性下降等是比經濟危機影響更加深遠的社會危機,它們在內部削弱國家治理能力,在外部消耗國家軟實力。嚴重的不平等腐蝕「美國夢」的基石,美式民主脫下了華麗的外衣,日益顯露出「富人有、富人治、富人享」的真實面目。

  (王文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相關焦點

  • 「美國夢」在地理起源上的不平等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充滿機遇和可能性,更是長期被視為美國的重要精神特質。 不過,2019年3月,《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最新研究指出,美國人的機會差異,包括收入水平和代際流動性,會因為祖先在地理上的差異而不平等。這一結論為近年來懷疑「美國夢」的聲音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不平等就像一座冰山,仍是美國社會的階級禁忌
    1999年初版的《新階級社會:美國夢的終結?》,如今已出到第四版。來自美國三所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在書中描繪的社會圖景,已不是二戰前高度不平等的金字塔結構,也不是為人熟知也令美國人引以為豪的穩定的鑽石型(橄欖型)結構,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結構——他們將之命名為「雙鑽石型結構」。
  • 美國鬥爭史:黑人美國夢——平等是鬥爭出來的,而不是恩賜
    同時,美國夢的逐漸擴大,也是與下層階級想要向上攀附到社會上流階層一致,每一代的美國人都在美國夢的刺激之下,皆辛苦經營,苦苦奮鬥。從而構成了最初的奴隸制莊園美國,而這樣一種的美國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在美國進入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黑人被授予自由的權利。他們也在這個西方化的土壤上形成了自己的美國夢。
  • 「美國夢」破滅:薪酬激勵帶來不平等,窮小子變百萬富翁成童話
    但現如今的美國,「美國夢」已經離99%的人越來越遠。為什麼富人變得更加富有?為什麼中產階級不斷被掏空?為什麼貧窮的人越來越多?美國社會如何變得機會越來越少,如此不公平?這種不公平的後果是什麼?又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引起了經濟學領域的高度重視,引發了經濟學家們的思考、研究和討論。
  • 專訪《我們的孩子》譯者:美國夢破碎是因為機會平等已不在
    帕特南歷時數年,帶領他的研究團隊追蹤訪問了美國各地107位年輕人與他們的家庭,從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學校條件和鄰裡社區四方面入手,詳細討論了美國貧富兩個階級的孩子們在成長經歷中的全方位差距,以點帶面地展現了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社會日益擴大的階級鴻溝,揭露了「美國夢」正在走向衰落的事實。
  • 美國夢的終結?美國城市的不平等和居住隔離
    原創 蔡琪夢、張傳勇 定量群學過去40年間,美國的不平等現象大幅加劇,與此同時,由於收入和教育而造成的居住隔離現象也在大幅度增加。不平等和居住隔離之間有什麼聯繫?居住隔離是否進一步加劇了潛在衝擊(如技能偏向性的技術變革)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問題?
  • 美國疫情蔓延凸顯種族不平等問題(深度觀察)
    專家指出,這一現象背後的根源是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不平等問題。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在新冠肺炎患病率上,美國印第安人是白人的2.8倍,非洲裔是白人的2.6倍,拉美裔是白人的2.8倍。在病亡率上,美國印第安人是白人的1.4倍,非洲裔是白人的2.1倍。
  • 美國夢:不「拼爹」也能成功
    不靠爹媽不靠關係,有智慧能奮鬥就能成功 美國夢不是空談口號,更有法律、政府治理等制度保障 美國夢聽起來就是個大詞彙,它是美國人集體的精神訴求,但它卻不是空泛的口號,不僅是歐巴馬口中的抽象政治許諾,不是一個民族要共同實現的集體主義目標。它存在的價值,不在於為大夥設定一個目標,讓大傢伙去那裡。
  • 淹沒在斷層社會中的「美國夢」(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淹沒在斷層社會中的「美國夢」(雙語) 2012-07-17 18:01 來源:Eco中文論壇 作者:
  • 美國夢的危機與川普的崛起
    一直以來,美國夢的核心是機會平等,而非實質平等;比起歐洲,美國人比較不相信所得重分配的政策。他們相信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出人頭地。但這個美國夢已經徹底破碎了。「在1950 年代,我的家鄉俄亥俄州柯林頓港(Port Clinton)彷彿是美國夢的體現,不論出身背景為何,所有孩子都有合理機會發展。」
  • 路易:反亞裔種族主義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和經濟不平等現象
    記者觀察:借疫情煽動種族主義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路易:反亞裔種族主義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和經濟不平等現象 2020年05月22日 21:58 來源:新華社 作者: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孫丁 鄧仙來 字號
  • 美國分化:城鄉與族裔差距拉大,教育不平等埋下社會撕裂種子_新聞...
    巨大的經濟損失背後,則是城鄉之間經濟差距拉大、不同種族間貧富差距拉大、不同收入人群之間教育差距拉大的冷酷現實,疫情帶給美國社會的種種裂痕,將在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福布斯》指出,美國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這無疑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憤怒和不滿,進而激化社會矛盾。
  • 習總談到「中國夢」與「美國夢」,「美國夢」究竟指什麼?
    正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專門談到了「中國夢」與「美國夢」的關係。他表示:「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對未來有著共同夢想: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生活富足。當然,由於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夢、美國夢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內涵不盡相同,實現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也可能不完全一樣。」
  • 特稿: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特稿: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  新華社記者 蔣國鵬  兩百餘年來,美國社會圍繞美式價值體系意義及其實踐的爭吵一直不絕於耳,近年來,「美國夢」所依託的核心價值體系更是遇到了各種挑戰。
  •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城鄉與族裔差距拉大,教育不平等埋下社會撕裂...
    巨大的經濟損失背後,則是城鄉之間經濟差距拉大、不同種族間貧富差距拉大、不同收入人群之間教育差距拉大的冷酷現實,疫情帶給美國社會的種種裂痕,將在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福布斯》指出,美國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這無疑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憤怒和不滿,進而激化社會矛盾。
  • 「美國夢」破碎了?
    這些人不遺餘力地吹捧美國,就好像普通人也能付起天價競選費用,每個普通美國人都可以當上總統一樣。仿佛美國真的人人平等,只要奮鬥就可以成功。然而,事實有力地擊碎了這些對於美國人人平等的吹捧。根據調查發現,美國1980年代出生的人,只有50%的人的收入能夠超過父母。而在1940年代出生的人,收入能夠超過父母的美國人佔90%。
  • 美民眾自述美國夢破滅:我的目標是將來移居國外
    當地時間1日,美國《紐約時報》以《美國夢的訃告》為題,通過一些在美國民眾的親身體驗,展現了他們的美國夢因種族不平等、性別歧視、維持生計、社會安全等諸多問題而宣告破滅。以下是我們精選出的9個人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 人民日報談美國貧富差距:美國夢是否漸行漸遠
    這恰恰成為當下美國社會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真實寫照  消除誤解 貧窮不只是少數美國人的經歷  在美國,貧富差距並不是一個新話題。1964年1月8日,第三十六任總統詹森面對當時美國高達19%的貧困率,在國情諮文報告中提出「向貧困宣戰」的口號,並頒布多項政策來縮小國內貧富差距。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
    從目前情況看,我們一些人思想觀念陳舊、僵化、保守,教條主義嚴重,全然不顧變化了的世界和中國社會,總想以不變應萬變,動輒以條條框框套創新性思想觀點和理論,這很難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強調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不能總是用「不可以」、「不允許」來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正如習近平出訪俄羅斯演講時所說,不能人進了21世紀,腦袋仍然處於冷戰思維。這批評的是別人,但也未必不啟示我們一些人。
  • 歐巴馬的總統夢,非裔的美國夢
    美國2008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預選是不尋常的,其實是歷史性的,白女黑男選其一;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也是不尋常的,其實也可能是歷史性的,年輕黑人老年白人選其一。怪不得,總統選舉還未開始,全球已在關注選情的點點滴滴,有如一套好萊塢扣人心弦的連續電視劇。這一切都是因為它發生在美國,它是一個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