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特稿: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

  新華社記者 蔣國鵬

  兩百餘年來,美國社會圍繞美式價值體系意義及其實踐的爭吵一直不絕於耳,近年來,「美國夢」所依託的核心價值體系更是遇到了各種挑戰。

  金錢之誘:變本加厲的權力遊戲

  「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裡被賦予某些不可讓渡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開國元勳在獨立宣言中為這個國家確立的政治思想影響深遠,但如今這種理想卻在被金錢所腐蝕。

  2016年,獨立宣言發表暨美國建國240年之際,美國迎來又一個大選年。站在歷史維度看,這次選舉不過是美國國家政治生活中又一次「例行公事」。站在現實維度看,這次選舉因「金錢政治」在這場四年一度的權力遊戲中扮演的重要「戲份」而備受矚目。

  在美國政治文化中,「利益團體」「軟錢」「遊說」本就不是見不得人的事物。2010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公民聯盟訴聯邦選舉委員會」「麥卡琴訴聯邦選舉委員會」兩案所作的裁決,更是令外部資金得以無限制地流入美國政治生活,也使今年大選鐵定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燒錢」的選舉。滾滾金元中,美式民主的權力大戲漸入高潮。

  2012年,美國總統和國會眾參兩院選舉的支出達到73億美元。而彭博社預計,2016年的選舉支出將達到100億美元!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報告,2015年,全球範圍內三成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不到100億美元。

  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統計顯示,截至5月10日,2016年總統和國會眾參兩院選舉競選人籌款金額已超過16億美元:25名總統競選人籌款7.21億美元;1876名眾議員競選人籌款5.68億美元;405名參議員競選人籌款3.28億美元。

  或許有人發出「美國人真有錢」的感嘆,而實際情況是,普通民眾掏錢助選雖然普遍,但是只有那些一擲千金的「大金主」才對競選人具有真正影響。變本加厲的「金錢政治」令國家政權被牢牢握在「大金主」及其代理人手中,廣大民眾的意願和訴求難以得到有效表達。

  美國政治公益組織「公共公民」負責人阿基娜·弗裡蔡爾德直言,美國民主正在面臨危機,民眾感到被排除在民主進程之外,整個體制對「大金主」產生依賴,選舉成為「燒錢」的遊戲,絕大多數競選人因為競選開支超過對手而獲勝,而這正是催生美國政治腐敗的原因。

  2015年8月,《紐約時報》報導說,籌款競賽已使多數競選人對一小部分最富美國人產生深度依賴,美國正在迅速退回「鍍金時代」(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美國經濟發展快速的一段時期,伴隨嚴重的政治腐敗),草根政治正在萎縮,甚至死亡。

  據倡導立法和行政部門財務狀況透明的美國無黨派組織「陽光基金會」統計,2007年至2012年,熱衷於政治活動的200家美國公司斥資58億美元,用於聯邦遊說和競選活動政治獻金,而這些公司從政府項目和支持中獲得的回報是4.4萬億美元!

  「當不受限制的政治賄賂成為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或選舉總統的必要元素,美國已不再是一個民主政體,而淪為一個寡頭政體。」在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看來,大肆滲透國家政治生活的「金錢政治」已嚴重腐蝕了「使美國成為偉大國家的政治體系」。

  諷刺的是,連領跑2016年總統選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的唐納·川普都承認「金錢政治」對政治體系的腐蝕。這位素來以「大金主」形象示人的地產大亨,在競選期間竟然變成「金錢政治」的揭批者。真不知這是痛徹懺悔,還是虛偽作秀?

  民主之惑:愈演愈烈的黨派爭鬥

  「黨爭可以妨礙行政管理,可以震撼社會,但它卻不能在憲法的形式下肆虐並掩飾其激烈的情況」。在《聯邦黨人文集》中,「美國憲法之父」詹姆斯·麥迪遜對「黨爭」給出這樣的闡釋。他相信一個實行代議制民主和分權的共和政體能夠防範「多數人暴政」。

  麥迪遜顯然過高估計了憲法對黨爭的持久約束。今天,民主、共和兩黨「合法惡鬥」已至登峰造極地步。

  以貝拉克·歐巴馬兩屆總統任期內情況為例,民主、共和兩黨相互拆臺幾乎成為美國國家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兩黨在國會的對峙,嚴重掣肘了歐巴馬政府涉及國計民生的諸多改革努力,甚至一度導致政府被迫「關門」,險些引發一場災難性的主權債務違約。

  從預算到移民,從醫改到控槍,要「大政府」還是要「小政府」……歐巴馬入主白宮七年多,政績乏善可陳,一定程度上要拜兩黨惡鬥所賜。「鬥爭經驗豐富」的政客們從所在選區打到華盛頓,從國會山打到聯邦最高法院,正是:有政客的地方就有爭鬥。

  今年2月,聯邦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去世,保守派同自由派「憲法守護者」的力量對比由5:4變成4:4。為了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確保黨派利益在大選年實現最大化,兩黨立即展開奪位之戰。

  民主黨總統歐巴馬提名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自由派大法官梅裡克·加蘭接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對此,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明確表示,參議院絕不會就歐巴馬的提名舉行聽證並予表決,新一任大法官必須由下一任總統提名。

  作為美國政治體系的司法支柱,聯邦最高法院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因此被民主、共和兩大政黨視為權力必爭之地。斯卡利亞身後之爭,表面看與三權分立無甚關係,實質上卻是代議制民主、分權理念與「金錢政治」結合而作用於國家政治生活的一種極致表現,暴露出藏匿於憲政民主下政治利益至上的「小」來。

  愈演愈烈的黨爭加劇了美國民眾對華盛頓政治圈的憤怒與失望。這一點,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初選階段已得到充分體現。在很多人看來,川普的崛起,既是最大的偶然,也是最大的必然。也有輿論指出,美國的代議制民主已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機。

  儘管任期還未結束,但是本屆國會已被普遍認為是1947年以來最低效的國會。蓋洛普公司4月6日至8日所做民調顯示,國會支持率僅為17%。

  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認為,運行兩百多年的美國政治體系已出現「機能性障礙」:立法和司法部門對行政部門影響力加大,導致行政成本高企且效率低下;利益集團、遊說團體影響力加大,扭曲了民主進程;政治兩極分化,使制衡制淪為「否決制」。

  平權之難: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與挫折,我仍然懷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深深紮根於美國夢之中。」1963年8月,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說,奏響了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時代強音。

  半個世紀以來,經過美國各界不懈努力抗爭,種族主義言行被廣泛禁止,少數族裔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處境有所改善。不過,作為陳年頑疾,種族歧視在美國社會依然「系統性存在」,平權之夢遠未完全實現。

  據調查,2015年,有6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種族關係糟糕,執法司法領域依然是種族歧視重災區,68%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美國刑事司法體系存在種族歧視。有評論認為,美國種族矛盾尖銳,種族關係處於近20年來最差時期。

  2014年8月,美國中部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縣弗格森市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槍殺黑人青年麥可·布朗,激起眾怒。而後,聖路易斯地區大陪審團根據既有證據材料,決定不起訴威爾遜。弗格森民眾對大陪審團的決定極為不滿,走上街頭舉行抗議示威。

  怒火,迅速從「風暴眼」弗格森蔓延至東西海岸,愈燒愈烈。數以萬計的民眾加入到抗議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的隊伍。「黑人的命也是命」「雙手已舉起,請別開槍」等標語極其醒目。種族歧視,這塊舊傷疤再次被狠狠揭開。人們質問:應許的平等何在?

  弗格森之亂在種族歧視、司法不公等表象下折射出非洲裔美國人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陷入困境的現實。有媒體感嘆「美國夢」已終結,認為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令越來越多處於社會底層的非洲裔美國人,喪失為實現「美國夢」而奮鬥的動力,選擇自暴自棄。

  的確,就個體而言,「美國夢」的實現不僅取決於自身奮鬥,也取決於外部條件。當本該提供公正、鼓勵向善的制度出現問題時,僅靠個體努力並不足以實現夢想。而明知病灶所在,美國現行政治體系卻似乎仍迷信「美國夢」對社會的自我療傷,不得不說這是個遺憾。

  弗格森之亂也是繼2011年「佔領華爾街」之後又一次典型的「後金融危機時代」群體性抗議活動。對比兩者,不難看出,雖然參與者訴求不同,但是普遍對自己的生存狀況以及這個國家日益嚴重的經濟社會不平等不滿,對曾經努力追尋的「美國夢」感到失望。

  事實上,這種失望甚至憤怒的社會心態也在「反作用」於這個社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警告說,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造成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性減弱,令美國底層人群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美國已步入「脆弱的時代」。

  從「佔領華爾街」到弗格森之亂,再到川普崛起,看似無甚關聯,實則都是「金錢政治」腐化政治體系的必然結果。1%的人口控制著40%的國家財富,不平等情況更是近90年來最為嚴重。難怪有人套用亞伯拉罕·林肯的話指出,美國民主已成為「富人有、富人治和富人享」的民主。

  當「美國夢」遭遇「美國病」,是夢想照亮現實,還是現實破滅夢想?「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誠哉斯言!每個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歸根結底還是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決定和建設。(參與記者:支林飛、石英珊、柳絲)

相關焦點

  • 習奧會特稿| 為什麼說中國夢對美國夢是機遇而非威脅?
    思響哥按:中國夢的內涵是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中國人民幸福了,才能更好地到美國學習、旅遊、投資,購買美國貨、欣賞美國文化;中國夢是包容夢,通過實現中國夢來實現世界夢,不僅不妨礙美國夢的實現,甚至能幫助實現美國夢,而且,就其內涵而言,中國夢也與美國夢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
  • 習總談到「中國夢」與「美國夢」,「美國夢」究竟指什麼?
    正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專門談到了「中國夢」與「美國夢」的關係。他表示:「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對未來有著共同夢想: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生活富足。當然,由於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夢、美國夢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內涵不盡相同,實現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也可能不完全一樣。」
  • 《美國牧歌》:一個人生贏家支離破碎的美國夢
    我曾經開玩笑似的問過一個朋友,所謂的「American Dream」究竟是「美國的夢」還是「美國人的夢」。朋友說,應該是「美國人的夢」,對此我深表贊同。在我所知的關於美國的觀念裡,社會向所有人敞開機會,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為人生贏家,這是典型的美國人的故事。當年威爾史密斯的《當幸福來敲門》便是最典型的美國夢的闡釋。
  • 中國夢戰勝美國夢?1990年代以來中國影視中的美國想像
    所有這些情節設置,都是在以一種誇張的方式來突顯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並將美國文化「奇觀化」。此外,美國還常常被呈現為文化和藝術的沙漠。王起明到美國後,不得不放棄自己拉大提琴的音樂夢想,剪掉一頭長髮,與自己的過去告別;《留守女士》中乃青的丈夫到美國後,也放棄了自己所學的音樂專業,而改學更為實用的商業管理;《北京·紐約》中的茉莉曾經的夢想是拉小提琴,但到美國後卻不得不靠送外賣、當導遊、做歌女謀生。
  • 「美國夢」究竟指什麼?
    正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專門談到了「中國夢」與「美國夢」的關係。他表示:「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對未來有著共同夢想: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生活富足。當然,由於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夢、美國夢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內涵不盡相同,實現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也可能不完全一樣。」
  • 【特稿】美國商店釘牢門窗
    美國商店釘牢門窗卜曉明美國多座城市的商店店主正忙於釘牢門窗。先前多地騷亂中發生的搶劫行為讓他們心有餘悸。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薩克斯第五大街公司、諾德斯特龍百貨公司和連鎖藥店CVS公司等大型零售商已採取類似措施,以防店鋪遭遇搶劫。
  • 美國夢:不「拼爹」也能成功
    馬丁-路德-金的美國夢憲法等法律法規確保美國夢不會成為黃粱美夢為了不讓美國夢淪為空洞的口號宣誓,美國人把美國夢分解開來,具體成了一個個的重要構成因素,如自由、民主、法治、鼓勵創新、商業文明等這樣美國夢就不再是抽象的、看得到卻摸不著的模稜兩可的東西。不管是誰,都有權做美國夢:  美國從立國之初就在憲法中對平等、自由、人權等每個人實現夢想的基本要素做出了規定。而後的230多年間,美國的憲法隨時代不斷完善,期間有過很多生動的判例,無疑是對美國夢的最好詮釋了。
  • 馬克·曼森|美國夢正在殺死美國人
    【法意導言】「美國夢」是支撐美國人民奮鬥生活的精神支柱。自獨立以來,世世代代的美國人民都堅信,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艱苦奮鬥,就一定會獲得更好的生活,走向成功的巔峰。歷史似乎印證了這一觀念。然而時移世易,「美國夢」的合理性被一次次的質疑。
  • 看來,「美國病」正在蔓延整個美國!
    文丨龍傑審丨 清絮2020年,美國國內的局勢可謂是動蕩不安,尤其是自從疫情瘋狂蔓延之後,更是徹底攪亂了美國社會。有美國民眾哀嘆,當我看到許多美國同胞忽視了社區、正義和科學,卻更看重自私、權力和煽動之時,我就感覺自己的美國夢已然破滅!
  • 美國夢與中國夢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移 民潮到現在已經完全公開化的經濟精英分子的移民潮,在這其中,中國夢對於社會中下層的人民而言,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對於美國夢是非常熟悉的。因此,當中國近些年來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得到提升,當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聲音日益洪亮時,中國夢也就應運而生了。然而 ,中國夢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美國夢無疑是簡單明了的。
  • 中國夢與美國夢殊途同歸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不同,是歷史邏輯演進的必然結果。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經濟水平、地理環境等因素,決定了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主要差別。其中,最為核心的在於價值導向的差異。中國夢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而美國夢則以個人主義為價值導向。
  • 美國紐約州遭遇暴風雪天氣(2)
    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2月29日 (外代一線)(8)美國紐約州遭遇暴風雪天氣 2月28日,在美國紐約州漢堡,房屋的外部凍結成冰。 近日,美國紐約州遭遇暴風雪天氣。 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2月29日 (外代一線)(9)美國紐約州遭遇暴風雪天氣 2月27日,在美國紐約州布法羅,一名女子掩面出行。
  • 美國夢的危機與川普的崛起
    [摘要]從1999到2013年,美國中年白人男性的死亡率是增加的,死因主要是自殺、藥物中毒和酒精導致的肝病。這群白人曾經如此相信美國夢,但這個夢已經徹底破碎了。作者:張鐵志(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臺灣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 當「美國夢」遇上「中國夢」
    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這位37歲的美國人的「美國夢」都正在取得成功:開創的事業、不菲的收入、舒適的生活、美滿的家庭以及更好的前景。  弗裡曼堅守著自1776年獨立以來世代美國人所深信不疑的「美國夢」,即只要不懈努力奮鬥就能獲得更好生活。但同時,他也以一個特別方式詮釋著「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的要素。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
    三、怎樣評價中國夢與美國夢 中國夢至少可以追溯到孫中山,他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的富強夢,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當然,最鮮明最具影響力的還是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夢。因為不僅是旗幟,還廓清了中國夢的內涵、實現途徑及其力量之源。美國夢就是許多精英相繼闡述而進入理性和大眾層面。歷史學家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提出:「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都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
  • 美國夢本質上是教育夢 美國孩子面臨三大改變
    美國夢到底是什麼?從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斐遜以創辦一所大學完成自己美國夢,到現任總統歐巴馬,美國夢乃是教育夢最真實的體現。但是美國的教育夢也面臨著變革的難題。美國的教育、家庭和學生,在經濟衰退中需要做出系統性的應對。美國夢本質上是教育夢  託馬斯·傑斐遜,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國務卿,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的副總統,美國第三任總統,一共做了兩屆。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富翁,託馬斯·傑斐遜為美利堅付出了一切。
  • 美國加州遭遇強烈暴風雨天氣
    (原標題:美國加州遭遇強烈暴風雨天氣)
  • 中國夢與美國夢有啥區別
    美國夢是1931年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首先提出來的概念。美國夢就是指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通過個人奮鬥,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夢則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和人民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是個人之夢的集合、是共同的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 布蘭妮美國夢好玩嗎 布蘭妮美國夢遊戲特色介紹
    布蘭妮美國夢好玩嗎?很多玩家都在這樣問,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布蘭妮美國夢遊戲特色。大家想知道布蘭妮美國夢遊戲特色都有哪些嗎?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篇布蘭妮美國夢遊戲特色介紹帶給我們哪些內容吧!
  • 華盛頓的槍聲刺破了「美國夢」
    1月6日發生在美國華盛頓的事件震驚了世界。大量在華盛頓聚集的川普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大樓,和現場執法的警察發生直接衝突。暴亂導致4人死亡、52人被捕。美國警察在執法過程中,不僅使用了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也使用驅暴爆炸裝置。這場暴亂表明,美國政治精英們歷來標榜的美國民主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法治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