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王建華 王聰 倪元錦)巴裡·弗裡曼正在實現著他的「美國夢」,不過,「溫床」並非在華爾街,也非在矽谷,而是在太平洋這端的北京CBD。
在這個全球最繁忙之一的商務區,弗裡曼坐擁一席之地。他已經是兩家蒸蒸日上的年輕企業的聯合創始人,其中最新一家屬於領先世界的中國新興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這位37歲的美國人的「美國夢」都正在取得成功:開創的事業、不菲的收入、舒適的生活、美滿的家庭以及更好的前景。
弗裡曼堅守著自1776年獨立以來世代美國人所深信不疑的「美國夢」,即只要不懈努力奮鬥就能獲得更好生活。但同時,他也以一個特別方式詮釋著「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的要素。
「我此生最大的『創意』,也許就是在中國找到實現『美國夢』的機會。」弗裡曼說。
在國際金融危機依然陰雲重重的2010年,弗裡曼辭去在美國華爾街一家銀行的基層管理工作,攜妻來華,與中國合伙人聯合創立了一家專門提供商務決策信息的公司,並一舉成功,市場份額快速擴大。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憑藉以兩年4萬億元為代表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率先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困擾,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約50%的貢獻率,並被國際經濟界稱為「世界經濟的最終擔保人」。
2012年,雖然中國經濟因主動換擋、轉型升級而增速回調至8%以內,創下13年來最低點,但是抱著「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之源」觀點的弗裡曼,於年底決定與中國合伙人再創立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一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新興經濟業態。
在弗裡曼作此決定前不久,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習近平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隨後在2013年3月17日,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人代會上講話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弗裡曼表示,他從內心中認可「中國夢」的概念,因為「中國夢」和「美國夢」具有最大的共同內涵,這就是兩國人民都迫切希望通過努力奮鬥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像中美兩國的許多有識之士一樣,弗裡曼也認為,由於歷史文化、發展階段方面的差異,「美國夢」「中國夢」的具體實現路徑和方式會有所不同,但這並不妨礙美中兩國在實現人民福祉方面的合作共贏。
「我們只是採取不同的道路到達相同的目的地,其實就是這麼單純。」他說。
弗裡曼非常贊同習近平主席2013年6月與歐巴馬總統舉行「莊園會晤」後共同會見記者時闡述的一個觀點。
習近平當時說,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英國WWP集團去年初在議會下院發布的《中國夢的力量與潛力》調查報告認為:中國夢、美國夢是相似的,兩國民眾都最希望獲得健康、幸福和良好的家庭生活條件。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夢是「個人夢」和「家國夢」的交織體,個人夢的實現離不開家國夢的支撐。
習近平主席22日在訪美臨行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說,各國人民對夢想的追求,不論有什麼異同,都是激勵他們頑強奮鬥的強大動力,也為中美合作和各國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
他23日在訪美首站西雅圖演講時進一步強調,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2013年8月,弗裡曼與中國合伙人聯合創立的專為中小企業及個人解決融資、貸款需求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正式上線運營。
數月的初創歷程,無數的艱辛勞苦,令他刻骨銘心。「在華爾街工作時的高爾夫球運動習慣都不得不被放棄了,但這是十分有意義的。」弗裡曼說。
新公司上線3個月後,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擘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這是中國夢實現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式的路徑指引。其中,這份新藍圖提到,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弗裡曼表示,曾經照搬美國模式的中國網際網路經濟開始了井噴式的原始創新創業,網際網路金融就是眾多的新興業態之一。可以說,中國已經擁有了不同於美國的全新網際網路產業了。
弗裡曼說,中國政府今年提出的「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戰略令人印象深刻,這將促進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升級。
「中國擁有數億年輕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渴望創立自己的公司,這顯示中國正在形成一種創新增長的文化,一種敢為人先的文化。這和鼎盛時期的美國社會很相似。」弗裡曼說。
在截至2015年4月的一年多時間裡,弗裡曼的聯合公司發展勢頭迅猛,已成功進行3輪融資、金額逾1.3億美元,在同行業裡可謂炙手可熱。
弗裡曼認為,這與中國政府提供的優良政策環境密切相關,並對自己在中國創業追夢的美好前景充滿了信心。
2015年1月,首個促進新業態創新發展的國務院文件出臺,政府設立了400億元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中國的「網際網路+」行動計劃。4個月後,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
在中國工作生活的4年多裡,除了兩家新公司的誕生,弗裡曼的3個孩子也在這裡相繼降生。他們和中國當地的孩子一起入園入託、一起嬉鬧玩耍、一起健康成長。
弗裡曼和妻子給他們最大的孩子取了個中國式名字——「橋橋」,希望他成為美中兩國下一代之間交往的橋梁。而弗裡曼也給自己起了個兼顧英文音節的中文名字——「費博瑞」,分別對應寓意「努力奮鬥」「機會廣闊」「美好願景」。
弗裡曼的中國合伙人董駿曾是華爾街的一位債券投資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於2009年回國創業。
在合創公司期間,作為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董駿和弗裡曼曾經發生了不少碰撞式的分歧,但經過「坦誠磨合」,兩人在共同的目標指引下,終於達成了一個路徑方面的關鍵共識,這就是「汲取教訓、管控風險」。
工作之外,董駿和弗裡曼也有很多交往。每遇中國傳統節日,弗裡曼一家就到董駿家裡共度,而每遇美國傳統節日,董駿一家就到弗裡曼的家裡做客。
「我們兩人以及整個創業團隊的親身經歷,就敘述了一個『中國夢』和『美國夢』相通的故事。」董駿說。
在1000公裡之外的上海,2011年籌建的上海紐約大學在眾多名牌大學裡獨樹一幟。
這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學位授予權的第一所中美合作創辦的國際化大學,更是2009年後中美兩國不斷加大人文交流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20歲的美籍學生何力今年9月升至上海紐約大學二年級,他也是這所大學招收的第二批學生。
來自波士頓的何力去年將年輕的上海紐約大學作為高中畢業後申請的唯一志願。「在這裡,我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的知識,也可以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他說。
何力對上海紐約大學畢業後的生活作了初步規劃。他很可能去埃及繼續求學,以掌握更多的語言,接觸更多的不同文化。
「除了我的美國家人和朋友,我也會告訴那個地區的人,中國領導人關於『中國夢』和『美國夢』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美好夢想相通的說法,是真誠的,也是真實的。」何力說。
他期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取得成功,為當今世界最重要雙邊關係的發展進一步明確方向。
「這不僅關乎美中未來,也將關乎世界前景。」何力說。(參與採寫:許曉青、周文其、馬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