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智: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

2020-12-25 環球網

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習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夢」,熱議如潮。然而要透徹理解「中國夢」就是給中國人民量身定做的「一雙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適,才輕快,才青春煥發,才健步如飛,那麼最好的視角就是與著名的那雙美國鞋子——「美國夢」來比較一下。

迄今為止,敢以國家來「做夢」的只有中國和美國這種大國。要知道,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資格來做夢的,只有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足夠大的時空去想像,有實力和自信去實現,才能自己做自己的夢。否則,一個蕞爾小國臥榻在另一大國之側,自己的命運朝不保夕,睡覺都不踏實,哪能悠哉悠哉地做夢?資源匱乏的國家,經濟命脈捏在別人的手心裡,一天到晚膽戰心驚,怎敢呼嚕呼嚕睡大覺?

先讓我們再重溫一下「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具體內容。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我們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

——摘自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的《美國史詩》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不同是必然的,這是由歷史、文化、經濟、地理等因素決定的。兩者的差別及其原因可以概括為如下七點。

中國夢是國家的富強,美國夢是個人的富裕

較之中國,美國具有巨大的地理優勢,三面環海,易守難攻,建國伊始就是一霸,歷史上從未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略徵服,倒是常常主動出擊攫取他國資源。所以他們一直沒有國家安全之憂,人民可以專心做自己發財致富的夢。但是,自古以來,中國周邊的環境一直極為險惡,歷史上與周邊國家的徵戰從沒有停止過,幾次被其他民族徵服蹂躪。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國家的富強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國夢必須把「國家富強」放在第一位。

中國夢的目的是民族振興,美國夢的目的是個人成功

中國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統稱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生於茲養於茲,患難與共,休戚相關,對這塊熱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個共識,民族孱弱,任人欺凌,個人的尊嚴就會喪失,生命財產得不到保護,哪有幸福可言?美國的民族情況遠比中國複雜,黑白兩極對立,黑人長期受白人歧視,現在雖然法律上是平等了,但是骨子裡的不平等是一時無法消除的,一件小事就可引起內部激烈的民族衝突。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人們沒有鄉土依戀,缺乏民族觀念,自然也就只談個人的成功。

中國夢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實現,美國夢可以利用其他國家的人才資源達到

「美國夢」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獨立宣言》,強調天賦人權,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美國夢」特別是強調,不管出身、不論階級,每個人具有同等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而獲得成功的機會。這對那些階級分明的歐洲小國的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誘惑他們、鼓勵他們來美國冒險。歷史上,美國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來發展自己的國家。比如早期從非洲引進大量黑人搞種植,十九世紀利用中國勞力修鐵路,現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東歐的人從事各種各樣的體力工作,很多白人成了有閒階級,整日打高爾夫享清福。然而,中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的大國,不可能靠大量引進外來人才發展自己,所以習總書記才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中國夢是群體的和諧幸福,美國夢是個人的自由和快樂

中國人自古就有一個「家國」的概念,群體意識一直很濃,講究的是「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之內,關係和睦,人人安康,自己才能幸福。所以中國人的幸福是群體意識的。在一個家庭內部,幸福是共享的;在一個國家內部,幸福也是共享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共同」來描繪中國夢的願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然而歐美文化則強調的是個人主義,追求的是個人的自由和快樂。

中國夢具有縱深的歷史感,美國夢只有現實的體驗

實現中國夢的自信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歷史。中華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歷史上多次強盛,曾是那個時期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最近這些年帝王連續劇的繁榮,反映的就是大眾這種心態。西方一些國家擔心中國崛起,其中一部分因素就是來自歷史,因為他們相信中國人具有再現歷史的能力。一個歷史上從沒有強盛過的小國家,你吆喝得再厲害,別人也只會把你當做笑話看。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裡就用了「復興」這個詞,其中就透露著樂觀和自信。然而,美國只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自建國起,靠利用其他國家的資源和人才逐漸變成一個超級大國,所以它的夢是把現實延續下去,不讓挑戰他的力量出現,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夢。

中國夢依賴群策群力,美國夢靠的是個性張揚

實現中國夢,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給力,踏實勤幹,利用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朝一個方向努力。它靠的是集體的意識,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一句話,中國夢要靠全民族強大的合力來實現。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中華民族是個優秀的民族,但是也是個喜歡折騰的民族,自毀力強大的民族,很多時候是發展一段,折騰一段,致使國家的發展可能不進則退。所以,現在要實現夢想,就必須統一大家的意識,明確一個目標,勁往一處使。然而美國自建國起就走的是一條務實的道路,就是簡單追求個人富裕幸福,所以個人成功的合力構成了國家的強大。中國人可以辦大事,但首先要統一意識。

中國夢是為了民族光榮,美國夢是為了個人榮耀

自鴉片戰爭以來,領土被侵佔,人民被蹂躪,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次次大災難,這都是民族的創傷。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了民族有尊嚴,國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今天,我們的人民共和國正以昂揚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擲地有聲。沒有這種歷史痛的國家是很難理解中國人的這種渴望。美國就沒有這種痛,所以它也不會做這種夢,因而,美國夢強調的是個人的富裕、成功和社會地位的提高。

還要明確一點,美國夢經歷變革,中國夢也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期望也會改變,夢想也會有所不同。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國夢」是根據「中國腳」量身定做的「一雙鞋」。生活在中國,就專心做自己的夢,通過實幹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職)

相關焦點

  • 石毓智:中國夢與美國夢的七大「相通點」
    中國夢不是自我封閉的,而是開放的,與其他國家民族的夢想是息息相通的。習主席強調的是中國夢與美國夢以及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密切相關的,即不是互相對立相互矛盾的,同時說明中國夢有助於其他國家的人民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
  • 專家解讀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
    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 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職石毓智 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習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夢」,熱議如潮。然而要透徹理解「中國夢」就是給中國人民量身定做的「一雙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適,才輕快,才青春煥發,才健步如飛,那麼最好的視角就是與著名的那雙美國鞋子——「美國夢」來比較一下。
  • 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
    在十二屆人大會議上,習主席全面闡述了「中國夢」,熱議如潮。然而要透徹理解「中國夢」就是給中國人民量身定做的「一雙鞋子」,只有穿上它才舒適,才輕快,才青春煥發,才健步如飛,那麼最好的視角就是與著名的那雙美國鞋子——「美國夢」來比較一下。   迄今為止,敢以國家來「做夢」的只有中國和美國這種大國。
  • 專家解讀中國夢區別於美國夢的七大特徵【2】
    中國夢是國家的富強,美國夢是個人的富裕 較之中國,美國具有巨大的地理優勢,三面環海,易守難攻,建國伊始就是一霸,歷史上從未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略徵服,倒是常常主動出擊攫取他國資源。所以他們一直沒有國家安全之憂,人民可以專心做自己發財致富的夢。
  • 中國夢與美國夢有啥區別
    美國夢是1931年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首先提出來的概念。美國夢就是指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通過個人奮鬥,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中國夢則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和人民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是個人之夢的集合、是共同的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 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四大區別
    過去一個多世紀來,美國夢隨著美國強勢崛起、走向「一超」而廣為人知;如今,中國夢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而走入全世界人民的視野。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時指出,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 夏春濤:「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本質區別
    夏春濤 時下熱議「中國夢」,有人不免會聯想到「美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當然不是一回事,兩者有著本質區別。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路徑選擇上講,美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從概念內涵上講,「美國夢」主要以自由、繁榮為標籤,宣稱一個人無論什麼背景,只要來到北美新大陸,通過個人奮鬥,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這經不起時間和事實的檢驗。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本質區別-光明日報-光明網
    時下熱議「中國夢」,有人不免會聯想到「美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當然不是一回事,兩者有著本質區別。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路徑選擇上講,美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
  • 邱震海:中國夢與美國夢無本質內涵聯繫
    核心提示:談到中國夢,不約而同都會想到另外一個夢,那就是美國夢。但中國夢和美國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是否存在著一定的聯繫?鳳凰衛視3月25日《時事開講》,以下為文字實錄:姜聲揚:不過我們在談到中國夢,不約而同都會想到另外一個夢,那就是美國夢。因為字面上或者是想法,內涵似乎有很多相象之處,能不能請你為我們分析一下中國夢和美國夢就你的觀察,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而美國夢在當年80年代,美蘇在大戰的時候,冷戰時期美國夢是個大家追求的一個境界。
  • 中國夢與美國夢殊途同歸
    2013年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歐巴馬共同會見記者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這一重要的理論判斷,表明中國夢與美國夢除了具有明顯的區別之外,還應有相互銜接、相互關聯的共通點。
  • 影響21世紀的兩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雖然「中國夢」和「美國夢」根植於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明體系,但「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在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則中,包容精神與和合之道隨處可見,人類社會也理應如此。    「美國夢」是當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夢。
  • 美國夢與中國夢
    國內的媒體和部分人士,近些年來不斷地重申一個夢想:中國夢。在如此喧囂的聲音中,我不知道他們面對近些年來不斷湧現的中國精英階層不斷向外移民的浪潮 有何感想。我也不知道他們口中的中國夢,是否足以讓他們自己相信,中國夢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東西,並且為許多人所共同追求。
  • 習奧會特稿| 為什麼說中國夢對美國夢是機遇而非威脅?
    思響哥按:中國夢的內涵是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中國人民幸福了,才能更好地到美國學習、旅遊、投資,購買美國貨、欣賞美國文化;中國夢是包容夢,通過實現中國夢來實現世界夢,不僅不妨礙美國夢的實現,甚至能幫助實現美國夢,而且,就其內涵而言,中國夢也與美國夢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
  • 當「美國夢」遇上「中國夢」
    「我此生最大的『創意』,也許就是在中國找到實現『美國夢』的機會。」弗裡曼說。  在國際金融危機依然陰雲重重的2010年,弗裡曼辭去在美國華爾街一家銀行的基層管理工作,攜妻來華,與中國合伙人聯合創立了一家專門提供商務決策信息的公司,並一舉成功,市場份額快速擴大。
  •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
    三、怎樣評價中國夢與美國夢 中國夢至少可以追溯到孫中山,他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的富強夢,只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因為不僅是旗幟,還廓清了中國夢的內涵、實現途徑及其力量之源。美國夢就是許多精英相繼闡述而進入理性和大眾層面。歷史學家亞當斯在《美國史詩》中提出:「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都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這是迄今為止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當然,中國人更為熟悉的還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影響了美國乃至世界。
  • 趙梅:中國夢與美國夢之比較
    摘要中美兩國的政治制度、歷史與文化背景迥異,兩國人民的夢亦有所不同。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人民開始了對民族復興的追求,中國夢亦由此開始。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張維為:中國夢比美國夢更精彩
    美國夢下滑,中國夢強勁上升中國夢和美國夢都包含生活和政治兩個層面。在生活層面,兩者差別不大,兩國的百姓大都相信通過誠實的勞動,自己的生活可以變得更加美好。過去30多年中,至少已有超過美國人口總數的中國人實踐了這樣的夢想。但在政治層面,中國夢和美國夢存有相當的差別。
  • 為什麼中國夢通著美國夢?
    期間,習主席提綱挈領的一番表述,更是讓人浮想聯翩,「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 換句話說,「中國夢」與「美國夢」是相通的。 單從字面上看,這裡的「相通」起碼有兩層含義。
  • 張維為:美國夢的困境與中國夢的前景
    在廣泛討論中國夢的今天,人們經常提及美國夢。美國夢可以在兩個層次上探討,一個是狹義的、生活版的美國夢,也就是美國社會長期以來構建的一種想像乃至信仰,即一個人只要遵守規則,努力工作,不論其出生和背景,最終都可能獲得成功。另一個是廣義的、政治版的美國夢,它更多地強調美國的政治制度安排,包括美國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權等。
  • 習總談到「中國夢」與「美國夢」,「美國夢」究竟指什麼?
    正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專門談到了「中國夢」與「美國夢」的關係。他表示:「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對未來有著共同夢想: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生活富足。當然,由於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的不同,中國夢、美國夢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夢想內涵不盡相同,實現的具體途徑和方式也可能不完全一樣。」